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北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点头,道:“随老夫去上朝。”
随后,寇准就领着寇季,出了寇府,一路走到了东华门。
等他们到了东华门前的时候,东华门前已经聚满了人。
今日是年关前最后一个大朝会,满朝文武都到了。
他们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高声讨论着要弹劾刘娥的话,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寇季对此置若罔闻,他推着寇准到了金水桥边上。
守在金水桥上的侍卫们自动让开了道路,寇季推着寇准过了金水桥,直接入了皇宫。
到了垂拱殿以后,赵祯、刘娥已经到了。
赵祯身穿一身十二章衮服,端坐在龙椅上。
十二章衮服,是标准的帝王服饰。
平日里很少穿,只有在大朝会等重要场合,才会穿戴。
衮服分玄衣纁裳,十二章中,八章在衣,分别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分别有藻、粉米、黼、黻。
刘娥穿戴着一身凤袍,坐在赵祯下首。
寇准祖孙入了殿内以后,简单施过了礼。
赵祯请寇准居于御阶的第二阶,等寇准坐定以后,才吩咐郭槐,鸣钟上朝。
待到皇城上的钟声敲响以后,百官们鱼贯而入,进了皇宫,随后分班站好,进入到了垂拱殿。
在郭槐宣读了上朝以后,百官们齐齐向赵祯、刘娥、寇准施礼。
礼毕。
郭槐并没有照例宣告‘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而是寇准开口道:“今日大朝会,乃年关之前,最后一个朝会,当先议参知政事人选,再由各部、各司、各衙,汇总呈报今岁的出入,最后再议诸事。”
“喏!”
百官齐声宣道。
见到百官们应允,寇准点了点头,又道:“经过百官推举,参知政事人选,在吕夷简、向敏中、王钦若三人中选定。
官家年幼,无法亲自裁定参知政事人选。
老夫跟太后商议过后,决定施行庭推。”
庭推,就是当庭推举参知政事人选。
类似于后世的投票选举,票多者获胜。
朝堂上一旦遇到了官家难以裁定的事情,又或者官家不变出面裁定的事情,就会出现庭推。
此前,庭推大多出现在内庭之中,就是三位宰相各持己见的情况下,经常会用到庭推。
如今寇准、刘娥,把这一套搬到了朝堂上。
百官们对庭推的程序并不陌生。
所以寇准也没有多解释。
寇准摆了摆手,郭槐领着一群小宦官们,一人提着一个袋子,分别走到了百官们面前。
袋子里装的是豆子。
百官们每个人伸出手,伸进袋子里,取出一粒豆子,捏在了手里。
随后,宦官们搬来一张桌子,放在了御阶下,桌上放了三个碗,碗边上写着向敏中三个人的名字。
这就是投票的方式。
只要百官们把手里的豆子,投进写着相应人名的碗里,就代表支持此人。
如此重大的事情,用如此简单的投票方式,或许有人会质疑。
但,越简单的方式,往往越有效。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寇准不咸不淡的道:“投吧!”
百官们手里捏着豆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愿意做第一个投票的人。
人选有三个,豆子却只有一个,投了一个人,必然会得罪另外两个人。
谁当第一个出头鸟,谁就最容易被人家惦记上。
寇准瞧着百官们无人肯动,微微皱了皱眉头。
寇季看到这个僵局,微微上前一步,拱手道:“还请官家、太后、太师准许,请吕夷简、向敏中、王钦若三人回避。”
寇准闻言一愣,跟刘娥对视了一眼。
刘娥缓缓点了点头,寇准开口道:“准!”
向敏中三人拱了拱手,退出了大殿。
等到三人走后,寇季二话没说,上去就把手里的豆子丢尽了写有向敏中名字的碗里。
他不怕得罪王钦若,也不怕得罪吕夷简。
他不怕当出头鸟,不怕被这两个人报复。
虽说向敏中三人已经回避了,但他当了出头鸟的事情,势必会传到王钦若、吕夷简的耳朵里,但他不在乎。
他之所以甘愿当出头鸟,就是为了给那些仍旧举棋不定的人一个信号。
让他们跟着他一起投向敏中。
因为他是太师寇准的孙子,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寇准的态度。
有了寇季带头,后面的人也跟着开始投起了票。
半个时辰后,垂拱殿里的官员们走了一圈,手里的豆子也丢进了相应的碗里。
至于殿外更多的官员,没人在意他们。
他们官职太低,还没有投票权。
刘娥瞧了瞧三个碗,脸色一黑,没有说话。
寇准瞧了一眼,摆了摆手,让郭槐把东西撤下去。
根本不用去数碗里的豆子,因为有一半的豆子,落入了向敏中碗里。
吕夷简、王钦若两个人碗里的豆子加起来,才勉强能赶上向敏中。
等到郭槐把东西撤下去以后,寇准淡淡的道:“召他三人入殿。”
向敏中三人在小黄门传唤下,再次出现在了垂拱殿里。
寇准当众宣布道:“内庭参知政事之位的空缺,由向敏中出任。”
向敏中听到这话,脸上的喜色难以掩饰。
王钦若只是皱了皱眉头。
吕夷简一脸不甘。
参知政事人选尘埃落定,向敏中成了最大的赢家。
若不是在垂拱殿上,百官们一定会凑上前恭贺他。
随后,由六部开始,汇报今岁六部出入,然后再是三司,最后才是三衙。
等到各部、各衙、各司汇报完了以后。
丁谓神色复杂的总结道:“启禀官家、太后、太师,经各衙门核算,今岁朝廷收支持平。”
此话一出,除了少数知情人外,其余的百官一片哗然。
自赵恒继位以后,朝廷每年的支出都会超额。
如今突然收支持平了,弄的百官们还有点不适应。
李迪在这个时候抱着朝笏,出班奏道:“启奏官家、太后、太师,经过户部点算,今岁朝廷之所以能收支持平,其最大原因,就是提刑司被罢黜。
从提刑司被罢黜至今,已经过了月余。
朝廷少支出了一份给各级提刑司衙门的俸禄,刚好弥补上了今岁朝廷超支的空额。”
点头,道:“随老夫去上朝。”
随后,寇准就领着寇季,出了寇府,一路走到了东华门。
等他们到了东华门前的时候,东华门前已经聚满了人。
今日是年关前最后一个大朝会,满朝文武都到了。
他们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高声讨论着要弹劾刘娥的话,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寇季对此置若罔闻,他推着寇准到了金水桥边上。
守在金水桥上的侍卫们自动让开了道路,寇季推着寇准过了金水桥,直接入了皇宫。
到了垂拱殿以后,赵祯、刘娥已经到了。
赵祯身穿一身十二章衮服,端坐在龙椅上。
十二章衮服,是标准的帝王服饰。
平日里很少穿,只有在大朝会等重要场合,才会穿戴。
衮服分玄衣纁裳,十二章中,八章在衣,分别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分别有藻、粉米、黼、黻。
刘娥穿戴着一身凤袍,坐在赵祯下首。
寇准祖孙入了殿内以后,简单施过了礼。
赵祯请寇准居于御阶的第二阶,等寇准坐定以后,才吩咐郭槐,鸣钟上朝。
待到皇城上的钟声敲响以后,百官们鱼贯而入,进了皇宫,随后分班站好,进入到了垂拱殿。
在郭槐宣读了上朝以后,百官们齐齐向赵祯、刘娥、寇准施礼。
礼毕。
郭槐并没有照例宣告‘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而是寇准开口道:“今日大朝会,乃年关之前,最后一个朝会,当先议参知政事人选,再由各部、各司、各衙,汇总呈报今岁的出入,最后再议诸事。”
“喏!”
百官齐声宣道。
见到百官们应允,寇准点了点头,又道:“经过百官推举,参知政事人选,在吕夷简、向敏中、王钦若三人中选定。
官家年幼,无法亲自裁定参知政事人选。
老夫跟太后商议过后,决定施行庭推。”
庭推,就是当庭推举参知政事人选。
类似于后世的投票选举,票多者获胜。
朝堂上一旦遇到了官家难以裁定的事情,又或者官家不变出面裁定的事情,就会出现庭推。
此前,庭推大多出现在内庭之中,就是三位宰相各持己见的情况下,经常会用到庭推。
如今寇准、刘娥,把这一套搬到了朝堂上。
百官们对庭推的程序并不陌生。
所以寇准也没有多解释。
寇准摆了摆手,郭槐领着一群小宦官们,一人提着一个袋子,分别走到了百官们面前。
袋子里装的是豆子。
百官们每个人伸出手,伸进袋子里,取出一粒豆子,捏在了手里。
随后,宦官们搬来一张桌子,放在了御阶下,桌上放了三个碗,碗边上写着向敏中三个人的名字。
这就是投票的方式。
只要百官们把手里的豆子,投进写着相应人名的碗里,就代表支持此人。
如此重大的事情,用如此简单的投票方式,或许有人会质疑。
但,越简单的方式,往往越有效。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寇准不咸不淡的道:“投吧!”
百官们手里捏着豆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愿意做第一个投票的人。
人选有三个,豆子却只有一个,投了一个人,必然会得罪另外两个人。
谁当第一个出头鸟,谁就最容易被人家惦记上。
寇准瞧着百官们无人肯动,微微皱了皱眉头。
寇季看到这个僵局,微微上前一步,拱手道:“还请官家、太后、太师准许,请吕夷简、向敏中、王钦若三人回避。”
寇准闻言一愣,跟刘娥对视了一眼。
刘娥缓缓点了点头,寇准开口道:“准!”
向敏中三人拱了拱手,退出了大殿。
等到三人走后,寇季二话没说,上去就把手里的豆子丢尽了写有向敏中名字的碗里。
他不怕得罪王钦若,也不怕得罪吕夷简。
他不怕当出头鸟,不怕被这两个人报复。
虽说向敏中三人已经回避了,但他当了出头鸟的事情,势必会传到王钦若、吕夷简的耳朵里,但他不在乎。
他之所以甘愿当出头鸟,就是为了给那些仍旧举棋不定的人一个信号。
让他们跟着他一起投向敏中。
因为他是太师寇准的孙子,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寇准的态度。
有了寇季带头,后面的人也跟着开始投起了票。
半个时辰后,垂拱殿里的官员们走了一圈,手里的豆子也丢进了相应的碗里。
至于殿外更多的官员,没人在意他们。
他们官职太低,还没有投票权。
刘娥瞧了瞧三个碗,脸色一黑,没有说话。
寇准瞧了一眼,摆了摆手,让郭槐把东西撤下去。
根本不用去数碗里的豆子,因为有一半的豆子,落入了向敏中碗里。
吕夷简、王钦若两个人碗里的豆子加起来,才勉强能赶上向敏中。
等到郭槐把东西撤下去以后,寇准淡淡的道:“召他三人入殿。”
向敏中三人在小黄门传唤下,再次出现在了垂拱殿里。
寇准当众宣布道:“内庭参知政事之位的空缺,由向敏中出任。”
向敏中听到这话,脸上的喜色难以掩饰。
王钦若只是皱了皱眉头。
吕夷简一脸不甘。
参知政事人选尘埃落定,向敏中成了最大的赢家。
若不是在垂拱殿上,百官们一定会凑上前恭贺他。
随后,由六部开始,汇报今岁六部出入,然后再是三司,最后才是三衙。
等到各部、各衙、各司汇报完了以后。
丁谓神色复杂的总结道:“启禀官家、太后、太师,经各衙门核算,今岁朝廷收支持平。”
此话一出,除了少数知情人外,其余的百官一片哗然。
自赵恒继位以后,朝廷每年的支出都会超额。
如今突然收支持平了,弄的百官们还有点不适应。
李迪在这个时候抱着朝笏,出班奏道:“启奏官家、太后、太师,经过户部点算,今岁朝廷之所以能收支持平,其最大原因,就是提刑司被罢黜。
从提刑司被罢黜至今,已经过了月余。
朝廷少支出了一份给各级提刑司衙门的俸禄,刚好弥补上了今岁朝廷超支的空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