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大明·徐后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是个两难问题,若同意嫡子朱允熥为世子,顺应了礼法,可是太子朱标的心偏向庶长子朱允炆。他若说要立嫡,那么朱允炆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可是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尤其是小舅子郑国公常茂看着自己,小舅子的小舅子——青年大将蓝玉也在一旁虎视眈眈,朱标不敢说他想立朱允炆为世子。
朱标说道:“儿臣觉得孩子们还小,秉性不定,此时议论立世子,为时尚早。”
强压之下,朱标选择逃避,先帮朱允炆拖延着,将来或许有所转机。
洪武帝面无表情,他又指着一直保持沉默的郑国公常茂说道:“常爱卿,你以为如何?”
常茂久经沙场,威压之下,泰然而若,说道:“回禀皇上,自古以来,无论皇族还是民间,选择继
承者都是一样的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若年岁相同,择贤者立之。”
亲妹妹在东宫为太子妃,被冷落多年,痛失长子朱雄英,最终抑郁而终。郑国公常茂当然明白太子偏宠吕侧妃,偏向庶长子朱允炆。可是千百年来,普世大众认定的就是有嫡立嫡的规矩。
凡是违背这个规矩、颠倒嫡庶的、枉顾伦常的,朝廷必定经历动乱,甚至遭遇灭顶之灾。太子被吕侧妃迷惑,误入歧途,但洪武帝是明君,他不会犯这种错误。
何况还有父亲常遇春昔日的君臣之谊在,常茂觉得吕氏家族、马全还有他们的附庸们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不足为惧。
常茂自信洪武帝肯定站在亲外甥朱允熥这边,被群臣喷得狗血淋头的“两姓贱人”杨士奇又不怕死的站出来说道:
“元人进犯中原,礼乐崩坏。大明建国以来,皇上崇尚古礼,修大明会典,重祭祀礼仪。既然皇上可以法古建邦,分封诸王,为何不能效仿上古五帝时代的禅让制,择贤能者当政呢?臣觉得皇长孙朱允炆就是天纵奇才,千百年难得的贤德之人,不用拘泥嫡庶常论。”
古代皇权继承,最初是贤者得之的禅让制,上古五帝尧舜禹皆是如此,并非以血统为主的世袭制。洪武帝建立大明,为表示正统地位,效仿上古尧舜禹等圣贤,实行“三请三让”的礼仪,登基之前群臣们请求他当皇帝,他三次推脱。群臣三次请求,才“为免其难”的登基为帝,其实他不可能将皇权旁落,所谓效仿古礼,只是类似祭祀的政治表演而已。
轰隆!早朝又是一片哗然,此话不仅乱了嫡庶、还推崇他们一直反对的法古建邦,简直大逆不道,是读书人的耻辱。
群臣们轮番上阵,痛骂杨士奇,恨不得活剥了他的皮。常茂和蓝玉都懒得回头看杨士奇一眼,更别提和此人争论了,简直辱没了他们尊贵的身份。
杨士奇唾面自干,岿然不动。
这次大朝会过后,杨士奇立刻被贬到西北某个偏僻的县城当小县官去了,但是他搅合拨乱的东宫世子之争也由此开始,永无宁日。
东宫,吕侧妃听闻朝堂的乱局,顿时大怒,拍案而起,“这世上怎么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上赶着巴结你,差点坏了我们的大事!和你外公说,找个借口夺了杨士奇的官,压得他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朱允炆说道:“外公和岳父说杨士奇是个人才,远远打发出京城当个小县官,避避风头,慢慢调/教磨砺,以后会是一条听话的好狗。”
吕侧妃问道:“皇上下朝后有没有问你同样的问题?”
朱允炆淡淡道:“问了,我说弟弟是嫡子,我无意和他争什么,我和弟弟从小就感情极好,无论外面如何诋毁,如何挑拨,都不会影响我们兄弟之间的情谊。”
吕侧妃有些失落,“如此一来,皇上会不会觉得你没有进取之心?”
朱允炆瞥了母亲一眼,说道:“在这个时候,不争就是争。何况皇族这些皇孙,有谁能够和我比肩?我是最优秀的皇孙,根本不用刻意在皇上面前表现什么,皇爷爷最欣赏的人始终都是我。”
吕侧妃始终觉得心悬,“朱允熥有没有疏远你?”
朱允炆给母亲倒了一杯茶,“从他出生开始,我就无微不至的关心他,爱护他,母亲还觉得我多事,现在明白我为何这么做的吧?朱允熥始终在我的掌控之中。母亲,还是那句老话,您只要抓住父亲的心,千万不能让父亲迫于压力,开口立朱允熥为世子。其他的都不用您操心,我自有谋断。”
不知为何,吕侧妃不敢喝儿子倒的茶,她接过茶杯,做样子沾了沾唇就放下了,“你父亲的心始终在我这边,不会立朱允熥为世子的。否则他早就松口续娶太子妃,马氏... -->>
这是个两难问题,若同意嫡子朱允熥为世子,顺应了礼法,可是太子朱标的心偏向庶长子朱允炆。他若说要立嫡,那么朱允炆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可是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尤其是小舅子郑国公常茂看着自己,小舅子的小舅子——青年大将蓝玉也在一旁虎视眈眈,朱标不敢说他想立朱允炆为世子。
朱标说道:“儿臣觉得孩子们还小,秉性不定,此时议论立世子,为时尚早。”
强压之下,朱标选择逃避,先帮朱允炆拖延着,将来或许有所转机。
洪武帝面无表情,他又指着一直保持沉默的郑国公常茂说道:“常爱卿,你以为如何?”
常茂久经沙场,威压之下,泰然而若,说道:“回禀皇上,自古以来,无论皇族还是民间,选择继
承者都是一样的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若年岁相同,择贤者立之。”
亲妹妹在东宫为太子妃,被冷落多年,痛失长子朱雄英,最终抑郁而终。郑国公常茂当然明白太子偏宠吕侧妃,偏向庶长子朱允炆。可是千百年来,普世大众认定的就是有嫡立嫡的规矩。
凡是违背这个规矩、颠倒嫡庶的、枉顾伦常的,朝廷必定经历动乱,甚至遭遇灭顶之灾。太子被吕侧妃迷惑,误入歧途,但洪武帝是明君,他不会犯这种错误。
何况还有父亲常遇春昔日的君臣之谊在,常茂觉得吕氏家族、马全还有他们的附庸们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不足为惧。
常茂自信洪武帝肯定站在亲外甥朱允熥这边,被群臣喷得狗血淋头的“两姓贱人”杨士奇又不怕死的站出来说道:
“元人进犯中原,礼乐崩坏。大明建国以来,皇上崇尚古礼,修大明会典,重祭祀礼仪。既然皇上可以法古建邦,分封诸王,为何不能效仿上古五帝时代的禅让制,择贤能者当政呢?臣觉得皇长孙朱允炆就是天纵奇才,千百年难得的贤德之人,不用拘泥嫡庶常论。”
古代皇权继承,最初是贤者得之的禅让制,上古五帝尧舜禹皆是如此,并非以血统为主的世袭制。洪武帝建立大明,为表示正统地位,效仿上古尧舜禹等圣贤,实行“三请三让”的礼仪,登基之前群臣们请求他当皇帝,他三次推脱。群臣三次请求,才“为免其难”的登基为帝,其实他不可能将皇权旁落,所谓效仿古礼,只是类似祭祀的政治表演而已。
轰隆!早朝又是一片哗然,此话不仅乱了嫡庶、还推崇他们一直反对的法古建邦,简直大逆不道,是读书人的耻辱。
群臣们轮番上阵,痛骂杨士奇,恨不得活剥了他的皮。常茂和蓝玉都懒得回头看杨士奇一眼,更别提和此人争论了,简直辱没了他们尊贵的身份。
杨士奇唾面自干,岿然不动。
这次大朝会过后,杨士奇立刻被贬到西北某个偏僻的县城当小县官去了,但是他搅合拨乱的东宫世子之争也由此开始,永无宁日。
东宫,吕侧妃听闻朝堂的乱局,顿时大怒,拍案而起,“这世上怎么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上赶着巴结你,差点坏了我们的大事!和你外公说,找个借口夺了杨士奇的官,压得他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朱允炆说道:“外公和岳父说杨士奇是个人才,远远打发出京城当个小县官,避避风头,慢慢调/教磨砺,以后会是一条听话的好狗。”
吕侧妃问道:“皇上下朝后有没有问你同样的问题?”
朱允炆淡淡道:“问了,我说弟弟是嫡子,我无意和他争什么,我和弟弟从小就感情极好,无论外面如何诋毁,如何挑拨,都不会影响我们兄弟之间的情谊。”
吕侧妃有些失落,“如此一来,皇上会不会觉得你没有进取之心?”
朱允炆瞥了母亲一眼,说道:“在这个时候,不争就是争。何况皇族这些皇孙,有谁能够和我比肩?我是最优秀的皇孙,根本不用刻意在皇上面前表现什么,皇爷爷最欣赏的人始终都是我。”
吕侧妃始终觉得心悬,“朱允熥有没有疏远你?”
朱允炆给母亲倒了一杯茶,“从他出生开始,我就无微不至的关心他,爱护他,母亲还觉得我多事,现在明白我为何这么做的吧?朱允熥始终在我的掌控之中。母亲,还是那句老话,您只要抓住父亲的心,千万不能让父亲迫于压力,开口立朱允熥为世子。其他的都不用您操心,我自有谋断。”
不知为何,吕侧妃不敢喝儿子倒的茶,她接过茶杯,做样子沾了沾唇就放下了,“你父亲的心始终在我这边,不会立朱允熥为世子的。否则他早就松口续娶太子妃,马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