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医道官途:妇产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五章
袁崇焕,祖籍广东东莞,字元素,号自如。(。纯文字)“焕”,是火光,是明亮显赫、光彩辉煌的意思;“素”是直率的质朴,是自然的本『性』。他大火熊熊般的一生,我行我素的『性』格,挥洒自如的作风,的确是人如其名。他有巨大的勇气,和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在当时猥琐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显得突出。他的『性』格像是一柄锋锐绝伦、精刚无俦的宝剑。当清和升平的时日,悬在壁上,不免会中夜自啸,跃出剑匣。在天昏地暗的『乱』世,则屠龙杀虎之后,终于寸寸断折。他轰轰烈烈的战斗,但每一场战斗,都是在一步步走向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他少年时便以“豪士”自许,喜欢旅行。他中了举人后再考进士,多次落第,每次上北京应试,总是乘机游历,几乎踏遍了半个中国。最喜欢和好朋友通宵不睡的谈天说地,谈话的内容往往涉及兵戈战阵之事。他为人慷慨,富于胆略,喜欢和人谈论军事,遇到年老退伍的军官士卒,总是向他们询问边疆上的军事情况,在年轻时候就有志于去办理边疆事务。
明朝制度,每三年考一次进士,会试在二月初九开始,十五结束。三月初一廷试。袁崇焕于万历四十七年在北京参加廷试而中进士。杨镐于该年二月誓师辽阳,三月间四路丧师。新中进士和大战溃败这两件事在同一个时候发生,袁崇焕这个向来关心边防的新进士一喜一忧,心情一定很复杂。他那时在京城,当然听到不少辽东战事的消息。他中进士后,被分派到福建邵武去做知县。天启二年,他到北京述职。他平日是很喜欢高谈阔论的,在北京和友人谈话时,发表了一些对辽东军事的见解,很是中肯,引起了御史侯恂的注意,便向朝廷保荐他有军事才能,于是获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
袁崇焕任兵部主事不久,王化贞大军在广宁覆没,满朝惊惶失措。于是北京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就在这京师中人心惶惶的时候,袁崇焕骑了一匹马,孤身一人出关去考察。兵部中忽然不见了袁主事,大家十分惊讶,家人也不知他到了哪里。不久他回到北京,向上司详细报告关上形势,宣称:“只要给我兵马粮饷,我一人足可守得住山海关。” 医道官途:妇产科5
朝廷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便升他为兵备佥事,派他去助守山海关。袁崇焕到后,当即大张旗鼓、雷厉风行的进行筑城,立了规格:城墙高三丈二尺,城雉再高六尺,城墙墙址广三丈,派祖大寿等督工。袁崇焕与将士同甘共苦,善待百姓,当他们是家人父兄一般,所以筑城时人人尽力。次年完工,城高墙厚,成为关外的重镇。这座城墙是袁崇焕一生功业的基础。这座城墙把满清重兵挡在山海关外达二十一年之久,如果不是吴三桂把清兵引进关来,不知道还要阻挡多少年。
满清于天启六年正月大举渡辽河攻宁远,兵十三万。二十三日攻抵宁远。袁崇焕和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何可纲等,集将士誓死守城。袁崇焕刺出自己鲜血,写成文告,让将士传阅,更向士卒下拜,激以忠义。全军上下在他的激励下人人热血沸腾,决心死战。
努尔哈赤大举攻城。成千成万的辫子兵冲到了城边,突然之间,城头举起千千万万火把,矢石如雨般投下城去。战事越来越激烈,宁远四周十余里的城墙墙脚已被挖得千孔百疮,眼看城破在即,袁崇焕不能再泰然自若了,亲自搬石来堵塞缺口,连受了两次伤。部将劝他保重。他厉声道:“宁远虽只区区一城,但与中国的存亡有关。宁远要是不守,数年之后,咱们的父母兄弟都成为鞑子的奴隶了。我若胆小怕死,就算侥幸保得一命,又有甚么乐趣?”撕下战袍来裹了左臂的伤口又战。将士在他的榜样之下,人人奋勇,终于堵上了缺口。
二十五日清兵又猛攻,袁崇焕督将士死战。清太祖努尔哈赤也受了伤。血战三日,清兵损失惨重,终于不得不下令退兵.努尔哈赤对诸贝勒说:“我自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甚么单是宁远一城就打不下来?”心中十分恼怒。此后伤势一直未愈,七月间到清河温泉疗养,派人去召大福晋来,同回沈阳,在离沈阳四十里处逝世,年六十八岁。努尔哈赤一生只打了这一个大败仗。清人从此对袁崇焕十分敬畏。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接位。
天启七年五月,皇太极亲率两黄旗、两白旗精兵,进攻辽西诸城堡,攻陷明方大凌河、小凌河两个要塞,随即进攻宁远的外围要塞锦州。锦州城中放西洋大炮,又放火炮、火弹和矢石,清兵受创极重。攻到天明时,皇太极见支持不住了,只得退兵,退到小凌河扎营,等候各路兵马集中整编。皇太极整理好了部队,转而去攻宁远。满桂率领明军在城南二里列阵,城墙下环列枪炮。明军野战终于打不过清军,于是退入城中据守。这场大战打得十分惨烈,城壕中填满了两方军士的死尸。守军又以葡萄牙大炮轰击,击碎清方大营帐一座及皇太极的白龙旗,杀伤清兵不少。皇太极见部队损失重大,只得退兵,再攻锦州南面,亦不能拔,将士又遭到不少伤亡.七月,清兵败回沈阳。这一役明朝称为“宁锦大捷”,是明军对清军第二次血战胜利。
天启七年十一月,升袁崇焕为右都御史、视兵部添注左侍郎事。崇祯元年四月,再升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兵部尚书是正二品的大官,所辖的军区,名义上也扩大到北直隶北部和山东北部沿海。
崇祯二年十月,清兵大举从西路入犯,首当其冲的是遵化。这次进军皇太极亲自带兵,集兵十余万,知道袁崇焕守在东路,攻打不进,于是由蒙古兵作先导,绕道西路进攻。清军越三河,略顺义,至通州,渡河,进军牧马厂,兵势如风,攻向北京。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中途堵截,都被击溃。满、侯两部兵马退保北京。袁崇焕得到遵化陷落的消息,知局面严重,于是两日两夜急行军三百余里,比清军早到了二天,驻军于北京广渠门外。
袁崇焕一到,崇祯立即召见,大加慰劳,要他奏明对付清兵的方略,赐御馔和貂裘。同时召见的还有满桂。他解去衣服,将全身累累伤疤给皇帝看,崇祯大为赞叹。袁崇焕以士马疲劳,要求入城休息。但崇祯心中颇有疑忌,不许他部队入城。袁崇焕要求屯兵外城,崇祯也不准,一定要他们在城外野战。
清兵东攻,一路上势如破竹,在高密店侦知袁军已到,都是大惊失『色』,万万想不到袁崇焕会来得这样快。二十日,两军在广渠门外大战。袁崇焕这时候不能再轻袍缓带、谈笑用兵了,他穿了甲胄,亲自上阵督战。从上午八时打到下午四时,恶斗八小时,胜负不决。
满桂率兵五千守德胜门。当时北京军民在城头观战,但见清兵冲突而西,从城上望下来,如黑云万朵,挟迅风而驰,须臾已过。一场激战,满桂受伤,血染征袍,五千兵只剩下了三千人。主战场是在广渠门。袁崇焕和清兵打到傍晚,清兵终于不支败退,退了十余里。袁军直追杀到运河边上。皇太极与诸贝勒都说:“十五年来,从未遇到过袁崇焕这样的劲敌。”于是不敢再『逼』近北京,驻兵在海子、采囿之间。
袁崇焕来援北京时,因十万火急,只带了马军五千作先头部队,其后又到了骑兵四千,广渠们这场大战,是以九千兵当十余万大军,其实是胜得十分侥幸的。当时一来袁军一鼓作气,奋勇抗敌,二来清军突然遇到袁军,心中先已怯了,斗志不坚。然而崇祯是个十分急躁、毫无韧力的青年,那时还没满十九岁,一见袁崇焕按兵不动,登时便不耐烦起来,不住的催他出战。袁崇焕一再说,要等步兵全军到达才可进攻,现在只有九千骑兵,和敌兵十余万决战,难求必胜。
不曾想,崇祯却因此怀疑起来了:“你不肯出战,到底是甚么居心?想篡位么?想胁迫我答应议和么?你从前不断和皇太极书信往来,到底有甚么密谋?你为甚么一早就料到金兵要从西路来攻北京?”
清兵于十一月二十七日退到南海子,溃败之后,心中不忿,便在北京郊外大举烧杀出气。北京城里居民的心理是和皇帝一样的,顾到的只是自己身家『性』命,大家听信了谣言,说袁崇焕不肯出战,别有用心。许多人说清兵是他引来的,目的在“胁和”,使皇帝不得不接受他一向所主张的和议。就在这时候,清兵捉到了两名明官派在城外负责养马的太监,一个叫杨春,一个叫王成德。皇太极心生一计,派了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巴克甚、达海等人监守。俘虏了两名小小太监,何必要派五名将领来监守?其中当然有计。高、鲍、宁三人是投降满清的汉人。到得晚上,鲍承先与宁完我二人依照皇太极所授的密计,大声“耳语”,互相说道:“这次撤兵,并不是我们打了败仗,那是皇上的妙计。你不见到么?皇上单独骑了马『逼』近敌人,敌人军中有两名军官过来,参见皇上,商量了好久,那两名军官就回去了。皇上和袁督师已有密约,大事不久就可成功。”
这两名太监睡在旁边,将两人的话都听得清清楚楚。十一月三十日,皇太极命守者假意疏忽,让杨春逃回北京。杨春将听到的话一五一十的禀报了崇祯。
第二天,十二月初一,崇祯召袁崇焕和祖太寿进宫,问不了几句,就喝令将袁崇焕逮捕,囚入御牢。袁崇焕蒙冤下狱,朝中群臣大都知他冤枉。内阁大学士周延儒和成基命、吏部尚书王来光都上疏解救。总兵祖大寿上书,愿削职为民,为皇帝死战尽力,以官阶赠荫请赎袁崇焕“罪”。袁崇焕的部属何之壁率同全家四十余口,到宫外申请,愿意全家入狱,代替袁崇焕出来。崇祯一概不准。崇祯一定很清楚的知道,单凭杨太监从清军那里听来的几句话,就此判定袁崇焕有罪,那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崇祯不肯认错,不肯承认误中反间计的愚蠢。杀袁崇焕,并不是心中真的怀疑他叛逆,只不过要隐瞒自己的愚蠢。以永远的卑鄙来掩饰一时的愚蠢。
袁崇焕的罪名终于确定了,是胡里胡涂的所谓“谋叛”。
袁崇焕被绑上刑场,刽子手还没有动手,北京的众百姓就扑上去抢着咬他的肉,直咬到了内脏。刽子手依照规定,一刀刀的将他身上肌肉割下来。众百姓围在旁边,纷纷叫骂,出钱买他的肉,一钱银子只能买到一片,买到后咬一口,骂一声:“汉『奸』!”因为北京城的百姓认定,去年清兵围城是他故意引来的。
袁崇焕死后,骸骨弃在地下,无人敢去收葬。他有一个姓余的仆人,顺德马江人,半夜里去偷了骸骨,收葬在广渠门内的广东义园。隔一道城墙,广渠门外的一片广场之上、城壕之中,便是八个半月之前袁崇焕率领将士大呼酣战的地方。他拚了『性』命击退来犯的十倍敌军,保卫了皇帝和北京城中百姓的『性』命。皇帝和北京城的百姓则将他割成了碎块。
袁崇焕是我最敬佩的英雄之一,以前我读《明史》,每当读到对袁崇焕的记述部分之时,总是会感慨其报国之忠、功业之伟、身世之悲。袁崇焕在我的心里是真正的英雄,他大才豪气,笼盖当世,即使他的缺点,也是英雄式的惊世骇俗。他比小说中虚构的英雄人物,有更多的英雄气概。他勇敢地奋战了一场,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他的尊严与伟烈,曾经多次震惊过我的灵魂。 医道官途:妇产科5
我想不到此时常百灵会在我的面前提到这样一位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而此时,我才忽然地明白:袁崇焕之所以能够震惊着后人们的灵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的悲情。
屈原、项羽、岳飞。。。。。。他们都是历史上的悲情人物,所以才更能够让人嗟叹不已。
我做不到像那样,因为我根本就没有作为英雄人物最基本的品质:为理想勇于献出自己的一切。
常百灵在看着我,“你做不到的,是吧?”
我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因为刚才我还沉浸在袁崇焕那悲壮的故事里。我没有羞愧的感觉,因为他是英雄,而我却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凡人。我摇头,“是的,我做不到。”
她顿时就笑,“那你还想那么多干嘛?”
我苦笑着说:“可是。。。。。。”
她看着我,“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
我顿时惊喜,“哦?那你快说说。”
她淡淡一笑,随即就说道:“这件事情要解决前面我谈到的那些问题,必须是手上掌握着巨大权力的人才可以,一方面那些有问题的官员在强大的权力面前也就只好束手就范,另一方面,巨大的权力可以掌控宣传机器为需要的舆论导向服务,老百姓也就不会因此而产生误会。听说方书记很欣赏你,你完全可以去向方书记汇报此事,只要他出面,这件事情就不叫事情了。”
我苦笑着摇头道:“这是谣传。方书记什么时候欣赏过我了?我和他也就只有两次在一起,他问了我一些问题,我回答得让他比较满意罢了。这难道就叫欣赏?不过你刚才的话很有道理,或许我还真的应该去向他汇报一下此事才行。”
她却在看着我怪怪地笑,笑得让我心里不住发『毛』,“你干嘛这样看着我?难道我不可以去找他吗?你不是说了吗?只有他才可以把这件事情解决好啊。”
她依然在看着我笑,“你想过没有?假如你去找他的话,岂不是就把这个难题推到了他的面前了吗?当然,这件事情你自己拿主意。不过我觉得还是应该提醒你一句:这样的事情,你千万不要去对黄省长、林部长讲。你想想,假如你对黄省长和林部长讲了这件事情,那他们知道了后该怎么办呢?管还是不管?这其中的道理前面我已经给你讲过了。那么,既然连黄省长、林部长那里你都不能去讲,方书记那里呢?你就能够保证你去给他汇报之后他就一定会出面去管这事?他管了,管下来了,让老百姓的损失降到最低了,你当然是大功一件。可是,万一他也觉得为难呢?那你岂不是把麻烦惹到他的身上去了?你想想,那样的话他会不会在心里烦你?”
我摇头道:“方书记不应该是你想象的那种人吧?在我的感觉里面,他可是一位非常有原则的领导。”
她顿时就笑,“你就真的那么了解他?他可是省委书记,别说是你,就是我们汪省长都揣摩不透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你呀,还是太理想主义了。不过冯笑,我倒是理解你,因为你是从高校出来的人,在官场上的时间也不是太长,所以内心里面理想化的东西较多,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不禁苦笑,“你说得对,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现在我明白了,这说一千,道一万,总之你觉得在这件事情上我唯一应该做的就是装糊涂,是吧?”
她反问我道:“难道不是吗?”
这顿饭我们吃了一个多小时,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多,但是却变得更加茫然——难道我就真的这样放弃了?真的就忍心看着事情发展到最后不可收拾的地步?
回到家里后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情。我越想越觉得常百灵的真的变了,我能够真切地感觉到她对我讲的每一句话都是在替我着想。
不过我觉得她的想法还是有些过于的极端了,现在想来,这件事情似乎并没有她所说的那么严重和复杂,至少我可以先给林育讲一下此事。林育知道了这件事情也无所谓,我不出去讲,她不讲出去不就得了?这样的话我也可以听听她的想法。... -->>
第五章
袁崇焕,祖籍广东东莞,字元素,号自如。(。纯文字)“焕”,是火光,是明亮显赫、光彩辉煌的意思;“素”是直率的质朴,是自然的本『性』。他大火熊熊般的一生,我行我素的『性』格,挥洒自如的作风,的确是人如其名。他有巨大的勇气,和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在当时猥琐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显得突出。他的『性』格像是一柄锋锐绝伦、精刚无俦的宝剑。当清和升平的时日,悬在壁上,不免会中夜自啸,跃出剑匣。在天昏地暗的『乱』世,则屠龙杀虎之后,终于寸寸断折。他轰轰烈烈的战斗,但每一场战斗,都是在一步步走向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他少年时便以“豪士”自许,喜欢旅行。他中了举人后再考进士,多次落第,每次上北京应试,总是乘机游历,几乎踏遍了半个中国。最喜欢和好朋友通宵不睡的谈天说地,谈话的内容往往涉及兵戈战阵之事。他为人慷慨,富于胆略,喜欢和人谈论军事,遇到年老退伍的军官士卒,总是向他们询问边疆上的军事情况,在年轻时候就有志于去办理边疆事务。
明朝制度,每三年考一次进士,会试在二月初九开始,十五结束。三月初一廷试。袁崇焕于万历四十七年在北京参加廷试而中进士。杨镐于该年二月誓师辽阳,三月间四路丧师。新中进士和大战溃败这两件事在同一个时候发生,袁崇焕这个向来关心边防的新进士一喜一忧,心情一定很复杂。他那时在京城,当然听到不少辽东战事的消息。他中进士后,被分派到福建邵武去做知县。天启二年,他到北京述职。他平日是很喜欢高谈阔论的,在北京和友人谈话时,发表了一些对辽东军事的见解,很是中肯,引起了御史侯恂的注意,便向朝廷保荐他有军事才能,于是获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
袁崇焕任兵部主事不久,王化贞大军在广宁覆没,满朝惊惶失措。于是北京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就在这京师中人心惶惶的时候,袁崇焕骑了一匹马,孤身一人出关去考察。兵部中忽然不见了袁主事,大家十分惊讶,家人也不知他到了哪里。不久他回到北京,向上司详细报告关上形势,宣称:“只要给我兵马粮饷,我一人足可守得住山海关。” 医道官途:妇产科5
朝廷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便升他为兵备佥事,派他去助守山海关。袁崇焕到后,当即大张旗鼓、雷厉风行的进行筑城,立了规格:城墙高三丈二尺,城雉再高六尺,城墙墙址广三丈,派祖大寿等督工。袁崇焕与将士同甘共苦,善待百姓,当他们是家人父兄一般,所以筑城时人人尽力。次年完工,城高墙厚,成为关外的重镇。这座城墙是袁崇焕一生功业的基础。这座城墙把满清重兵挡在山海关外达二十一年之久,如果不是吴三桂把清兵引进关来,不知道还要阻挡多少年。
满清于天启六年正月大举渡辽河攻宁远,兵十三万。二十三日攻抵宁远。袁崇焕和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何可纲等,集将士誓死守城。袁崇焕刺出自己鲜血,写成文告,让将士传阅,更向士卒下拜,激以忠义。全军上下在他的激励下人人热血沸腾,决心死战。
努尔哈赤大举攻城。成千成万的辫子兵冲到了城边,突然之间,城头举起千千万万火把,矢石如雨般投下城去。战事越来越激烈,宁远四周十余里的城墙墙脚已被挖得千孔百疮,眼看城破在即,袁崇焕不能再泰然自若了,亲自搬石来堵塞缺口,连受了两次伤。部将劝他保重。他厉声道:“宁远虽只区区一城,但与中国的存亡有关。宁远要是不守,数年之后,咱们的父母兄弟都成为鞑子的奴隶了。我若胆小怕死,就算侥幸保得一命,又有甚么乐趣?”撕下战袍来裹了左臂的伤口又战。将士在他的榜样之下,人人奋勇,终于堵上了缺口。
二十五日清兵又猛攻,袁崇焕督将士死战。清太祖努尔哈赤也受了伤。血战三日,清兵损失惨重,终于不得不下令退兵.努尔哈赤对诸贝勒说:“我自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甚么单是宁远一城就打不下来?”心中十分恼怒。此后伤势一直未愈,七月间到清河温泉疗养,派人去召大福晋来,同回沈阳,在离沈阳四十里处逝世,年六十八岁。努尔哈赤一生只打了这一个大败仗。清人从此对袁崇焕十分敬畏。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接位。
天启七年五月,皇太极亲率两黄旗、两白旗精兵,进攻辽西诸城堡,攻陷明方大凌河、小凌河两个要塞,随即进攻宁远的外围要塞锦州。锦州城中放西洋大炮,又放火炮、火弹和矢石,清兵受创极重。攻到天明时,皇太极见支持不住了,只得退兵,退到小凌河扎营,等候各路兵马集中整编。皇太极整理好了部队,转而去攻宁远。满桂率领明军在城南二里列阵,城墙下环列枪炮。明军野战终于打不过清军,于是退入城中据守。这场大战打得十分惨烈,城壕中填满了两方军士的死尸。守军又以葡萄牙大炮轰击,击碎清方大营帐一座及皇太极的白龙旗,杀伤清兵不少。皇太极见部队损失重大,只得退兵,再攻锦州南面,亦不能拔,将士又遭到不少伤亡.七月,清兵败回沈阳。这一役明朝称为“宁锦大捷”,是明军对清军第二次血战胜利。
天启七年十一月,升袁崇焕为右都御史、视兵部添注左侍郎事。崇祯元年四月,再升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兵部尚书是正二品的大官,所辖的军区,名义上也扩大到北直隶北部和山东北部沿海。
崇祯二年十月,清兵大举从西路入犯,首当其冲的是遵化。这次进军皇太极亲自带兵,集兵十余万,知道袁崇焕守在东路,攻打不进,于是由蒙古兵作先导,绕道西路进攻。清军越三河,略顺义,至通州,渡河,进军牧马厂,兵势如风,攻向北京。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中途堵截,都被击溃。满、侯两部兵马退保北京。袁崇焕得到遵化陷落的消息,知局面严重,于是两日两夜急行军三百余里,比清军早到了二天,驻军于北京广渠门外。
袁崇焕一到,崇祯立即召见,大加慰劳,要他奏明对付清兵的方略,赐御馔和貂裘。同时召见的还有满桂。他解去衣服,将全身累累伤疤给皇帝看,崇祯大为赞叹。袁崇焕以士马疲劳,要求入城休息。但崇祯心中颇有疑忌,不许他部队入城。袁崇焕要求屯兵外城,崇祯也不准,一定要他们在城外野战。
清兵东攻,一路上势如破竹,在高密店侦知袁军已到,都是大惊失『色』,万万想不到袁崇焕会来得这样快。二十日,两军在广渠门外大战。袁崇焕这时候不能再轻袍缓带、谈笑用兵了,他穿了甲胄,亲自上阵督战。从上午八时打到下午四时,恶斗八小时,胜负不决。
满桂率兵五千守德胜门。当时北京军民在城头观战,但见清兵冲突而西,从城上望下来,如黑云万朵,挟迅风而驰,须臾已过。一场激战,满桂受伤,血染征袍,五千兵只剩下了三千人。主战场是在广渠门。袁崇焕和清兵打到傍晚,清兵终于不支败退,退了十余里。袁军直追杀到运河边上。皇太极与诸贝勒都说:“十五年来,从未遇到过袁崇焕这样的劲敌。”于是不敢再『逼』近北京,驻兵在海子、采囿之间。
袁崇焕来援北京时,因十万火急,只带了马军五千作先头部队,其后又到了骑兵四千,广渠们这场大战,是以九千兵当十余万大军,其实是胜得十分侥幸的。当时一来袁军一鼓作气,奋勇抗敌,二来清军突然遇到袁军,心中先已怯了,斗志不坚。然而崇祯是个十分急躁、毫无韧力的青年,那时还没满十九岁,一见袁崇焕按兵不动,登时便不耐烦起来,不住的催他出战。袁崇焕一再说,要等步兵全军到达才可进攻,现在只有九千骑兵,和敌兵十余万决战,难求必胜。
不曾想,崇祯却因此怀疑起来了:“你不肯出战,到底是甚么居心?想篡位么?想胁迫我答应议和么?你从前不断和皇太极书信往来,到底有甚么密谋?你为甚么一早就料到金兵要从西路来攻北京?”
清兵于十一月二十七日退到南海子,溃败之后,心中不忿,便在北京郊外大举烧杀出气。北京城里居民的心理是和皇帝一样的,顾到的只是自己身家『性』命,大家听信了谣言,说袁崇焕不肯出战,别有用心。许多人说清兵是他引来的,目的在“胁和”,使皇帝不得不接受他一向所主张的和议。就在这时候,清兵捉到了两名明官派在城外负责养马的太监,一个叫杨春,一个叫王成德。皇太极心生一计,派了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巴克甚、达海等人监守。俘虏了两名小小太监,何必要派五名将领来监守?其中当然有计。高、鲍、宁三人是投降满清的汉人。到得晚上,鲍承先与宁完我二人依照皇太极所授的密计,大声“耳语”,互相说道:“这次撤兵,并不是我们打了败仗,那是皇上的妙计。你不见到么?皇上单独骑了马『逼』近敌人,敌人军中有两名军官过来,参见皇上,商量了好久,那两名军官就回去了。皇上和袁督师已有密约,大事不久就可成功。”
这两名太监睡在旁边,将两人的话都听得清清楚楚。十一月三十日,皇太极命守者假意疏忽,让杨春逃回北京。杨春将听到的话一五一十的禀报了崇祯。
第二天,十二月初一,崇祯召袁崇焕和祖太寿进宫,问不了几句,就喝令将袁崇焕逮捕,囚入御牢。袁崇焕蒙冤下狱,朝中群臣大都知他冤枉。内阁大学士周延儒和成基命、吏部尚书王来光都上疏解救。总兵祖大寿上书,愿削职为民,为皇帝死战尽力,以官阶赠荫请赎袁崇焕“罪”。袁崇焕的部属何之壁率同全家四十余口,到宫外申请,愿意全家入狱,代替袁崇焕出来。崇祯一概不准。崇祯一定很清楚的知道,单凭杨太监从清军那里听来的几句话,就此判定袁崇焕有罪,那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崇祯不肯认错,不肯承认误中反间计的愚蠢。杀袁崇焕,并不是心中真的怀疑他叛逆,只不过要隐瞒自己的愚蠢。以永远的卑鄙来掩饰一时的愚蠢。
袁崇焕的罪名终于确定了,是胡里胡涂的所谓“谋叛”。
袁崇焕被绑上刑场,刽子手还没有动手,北京的众百姓就扑上去抢着咬他的肉,直咬到了内脏。刽子手依照规定,一刀刀的将他身上肌肉割下来。众百姓围在旁边,纷纷叫骂,出钱买他的肉,一钱银子只能买到一片,买到后咬一口,骂一声:“汉『奸』!”因为北京城的百姓认定,去年清兵围城是他故意引来的。
袁崇焕死后,骸骨弃在地下,无人敢去收葬。他有一个姓余的仆人,顺德马江人,半夜里去偷了骸骨,收葬在广渠门内的广东义园。隔一道城墙,广渠门外的一片广场之上、城壕之中,便是八个半月之前袁崇焕率领将士大呼酣战的地方。他拚了『性』命击退来犯的十倍敌军,保卫了皇帝和北京城中百姓的『性』命。皇帝和北京城的百姓则将他割成了碎块。
袁崇焕是我最敬佩的英雄之一,以前我读《明史》,每当读到对袁崇焕的记述部分之时,总是会感慨其报国之忠、功业之伟、身世之悲。袁崇焕在我的心里是真正的英雄,他大才豪气,笼盖当世,即使他的缺点,也是英雄式的惊世骇俗。他比小说中虚构的英雄人物,有更多的英雄气概。他勇敢地奋战了一场,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他的尊严与伟烈,曾经多次震惊过我的灵魂。 医道官途:妇产科5
我想不到此时常百灵会在我的面前提到这样一位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而此时,我才忽然地明白:袁崇焕之所以能够震惊着后人们的灵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的悲情。
屈原、项羽、岳飞。。。。。。他们都是历史上的悲情人物,所以才更能够让人嗟叹不已。
我做不到像那样,因为我根本就没有作为英雄人物最基本的品质:为理想勇于献出自己的一切。
常百灵在看着我,“你做不到的,是吧?”
我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因为刚才我还沉浸在袁崇焕那悲壮的故事里。我没有羞愧的感觉,因为他是英雄,而我却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凡人。我摇头,“是的,我做不到。”
她顿时就笑,“那你还想那么多干嘛?”
我苦笑着说:“可是。。。。。。”
她看着我,“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
我顿时惊喜,“哦?那你快说说。”
她淡淡一笑,随即就说道:“这件事情要解决前面我谈到的那些问题,必须是手上掌握着巨大权力的人才可以,一方面那些有问题的官员在强大的权力面前也就只好束手就范,另一方面,巨大的权力可以掌控宣传机器为需要的舆论导向服务,老百姓也就不会因此而产生误会。听说方书记很欣赏你,你完全可以去向方书记汇报此事,只要他出面,这件事情就不叫事情了。”
我苦笑着摇头道:“这是谣传。方书记什么时候欣赏过我了?我和他也就只有两次在一起,他问了我一些问题,我回答得让他比较满意罢了。这难道就叫欣赏?不过你刚才的话很有道理,或许我还真的应该去向他汇报一下此事才行。”
她却在看着我怪怪地笑,笑得让我心里不住发『毛』,“你干嘛这样看着我?难道我不可以去找他吗?你不是说了吗?只有他才可以把这件事情解决好啊。”
她依然在看着我笑,“你想过没有?假如你去找他的话,岂不是就把这个难题推到了他的面前了吗?当然,这件事情你自己拿主意。不过我觉得还是应该提醒你一句:这样的事情,你千万不要去对黄省长、林部长讲。你想想,假如你对黄省长和林部长讲了这件事情,那他们知道了后该怎么办呢?管还是不管?这其中的道理前面我已经给你讲过了。那么,既然连黄省长、林部长那里你都不能去讲,方书记那里呢?你就能够保证你去给他汇报之后他就一定会出面去管这事?他管了,管下来了,让老百姓的损失降到最低了,你当然是大功一件。可是,万一他也觉得为难呢?那你岂不是把麻烦惹到他的身上去了?你想想,那样的话他会不会在心里烦你?”
我摇头道:“方书记不应该是你想象的那种人吧?在我的感觉里面,他可是一位非常有原则的领导。”
她顿时就笑,“你就真的那么了解他?他可是省委书记,别说是你,就是我们汪省长都揣摩不透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你呀,还是太理想主义了。不过冯笑,我倒是理解你,因为你是从高校出来的人,在官场上的时间也不是太长,所以内心里面理想化的东西较多,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不禁苦笑,“你说得对,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现在我明白了,这说一千,道一万,总之你觉得在这件事情上我唯一应该做的就是装糊涂,是吧?”
她反问我道:“难道不是吗?”
这顿饭我们吃了一个多小时,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多,但是却变得更加茫然——难道我就真的这样放弃了?真的就忍心看着事情发展到最后不可收拾的地步?
回到家里后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情。我越想越觉得常百灵的真的变了,我能够真切地感觉到她对我讲的每一句话都是在替我着想。
不过我觉得她的想法还是有些过于的极端了,现在想来,这件事情似乎并没有她所说的那么严重和复杂,至少我可以先给林育讲一下此事。林育知道了这件事情也无所谓,我不出去讲,她不讲出去不就得了?这样的话我也可以听听她的想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