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薄云残雪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早上,比平时起得略早了些。熹微的晨光还没有透出,只有地灯幽幽的,像是在草坪中打着盹儿。我披衣起床,打开客厅的吊灯,拿起一本杂志随意翻着。一声浑浊的蛙鸣,把原本就凌乱的思绪引向窗外。
拉起窗帘,打开一扇小窗,把头伸向窗外,蛙鸣更为清晰。“姽——呱——”曾经这种我所耳闻的最糟糕的声音如同仙乐沿着树木花草飘然而至,带着浓浓的乡村田野气息。
禁不住好奇,我来到门前的小河过,恰好巡夜的保安一步三摇地晃了过来。于是曲桥上对坐,随意地说着闲话。而我的心,早已游离于保安说话的内容之外,偶尔的蛙鸣让城市的夜显得更为静谧。
天色放亮,社区路灯瞌睡的眼慢慢闭合了。保安执行他的职责去了,我却久久不忍离开。蛙鸣渐渐淡下来,待天亮透,竟一声也不闻。难道怕人是它的天性吗?
记得前不久看过一份资料,说蛙鸣其实是冒险求偶的行为。文字当然说的头头是道,但我还是不愿意确信。就像人类的语言,特定的语境,会自然发出来,更多时候,并非为了某种目的。我只是奇怪,在我的印象中,蛙大多生活在乡下河边的野草丛里,城市石砌的人工河,竟也可以有蛙鸣吗?
然而事实是,而且,也就是刚才,那“呱呱”的声音就在耳边回荡。我不禁为那个奇怪的问题哑然失笑。我自己不也是从遥远的乡下来到城市的吗?为什么蛙儿不能?但我还是坚信,蛙儿该是野生的,乡下才是它的根。记得早年学稼轩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那是怎样美好的意境?一个能征贯战的将领,一个大气磅礴的词人,它的心依旧是属意于农村的,那才是它心中的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只是无奈的选择。想想自己进城也近二十年了,可每每想起农村,才能找回些微的亲切感。是自己老了吗?可能是,似乎又并不全是。童年给了我苦与累,而留给我更多的是甜与乐。苦、累只在当时,甜、乐却是持久地存在着。
孩子已是典型的城里娃儿了,乡下的所有对她而言都是新鲜的。每次回农村看望父母,总会带女儿到田间小径上走走,寻找自己儿时的感觉。甚至有一次,带着妻儿到离村十几里地的野外,那是儿时常去割青草的地方。在我的印象里,那时的雨特别多,道路泥泞,草地里一脚下去,更是没过脚踝。每到割草时节,心里就会发怵。正是嗜睡的年龄,为了趁凉爽,四点就要起床(呵,现在不也常常四点多就起床的吗?可再也不怎么赖床不起了),推上手推车,放上筐子和镰刀,跟着大人们上路了。说来好笑,有时边走边打瞌睡。到达目的地,天色已亮,便紧着忙活起来。而且,河沟边的草特别多,聚集的人也便多。推车而行的时候“姽——呱——”的蛙鸣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等挥镰来到沟渠边,只听得“扑通”、“扑通”的响声,惊惶失措的蛙儿们纷纷跃入水中。待离稍远一点儿,便又“姽——呱——”乱叫起来。
割草累了,便直起腰,猛劲地捶捶酸涩的后背;有时为了释放一下心中的郁气,也学着青蛙们来两嗓子:“姽——呱——”还跟着从课本学来的知识,变一种声音:“俩五一十,呱——”然后便哄然大笑起来。这时,小伙伴们也便聚在一起,放高了嗓子喊。伴着遥远的回音,更“嘻嘻哈哈”地笑个不了,一身的疲累也就在这笑声中消逝了。
记忆犹新的是那时洼地里种了一片片高梁,一眼望不到边缘。由于高梁穗大叶宽,地面见到太阳的机会微乎其微,杂草也羸弱不堪。在这阴湿的地方,是蛙儿们绝佳的栖息地。每当雨过天晴,小伙伴们便到这里来捉青蛙。听有知识的老人讲,青蛙,城里人叫“田鸡”专吃害虫的。可说归说,那些死猫烂狗什么都吃的城里人却把“田鸡”当作餐桌上的美食。我进城这么多年,在外吃饭也无以计数,但只要有人点上这道菜,我总是竭力回避。现在想来,那时的我是残忍的,至少对青蛙是这样。我之残忍也是出于无奈,而且,当时也根本理解不了这个词,只是知道喂饱了鸭子它才会下蛋,而每斤鸭蛋好几毛钱呢!我家里就养着几只下蛋的鸭子,那是... -->>
这个早上,比平时起得略早了些。熹微的晨光还没有透出,只有地灯幽幽的,像是在草坪中打着盹儿。我披衣起床,打开客厅的吊灯,拿起一本杂志随意翻着。一声浑浊的蛙鸣,把原本就凌乱的思绪引向窗外。
拉起窗帘,打开一扇小窗,把头伸向窗外,蛙鸣更为清晰。“姽——呱——”曾经这种我所耳闻的最糟糕的声音如同仙乐沿着树木花草飘然而至,带着浓浓的乡村田野气息。
禁不住好奇,我来到门前的小河过,恰好巡夜的保安一步三摇地晃了过来。于是曲桥上对坐,随意地说着闲话。而我的心,早已游离于保安说话的内容之外,偶尔的蛙鸣让城市的夜显得更为静谧。
天色放亮,社区路灯瞌睡的眼慢慢闭合了。保安执行他的职责去了,我却久久不忍离开。蛙鸣渐渐淡下来,待天亮透,竟一声也不闻。难道怕人是它的天性吗?
记得前不久看过一份资料,说蛙鸣其实是冒险求偶的行为。文字当然说的头头是道,但我还是不愿意确信。就像人类的语言,特定的语境,会自然发出来,更多时候,并非为了某种目的。我只是奇怪,在我的印象中,蛙大多生活在乡下河边的野草丛里,城市石砌的人工河,竟也可以有蛙鸣吗?
然而事实是,而且,也就是刚才,那“呱呱”的声音就在耳边回荡。我不禁为那个奇怪的问题哑然失笑。我自己不也是从遥远的乡下来到城市的吗?为什么蛙儿不能?但我还是坚信,蛙儿该是野生的,乡下才是它的根。记得早年学稼轩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那是怎样美好的意境?一个能征贯战的将领,一个大气磅礴的词人,它的心依旧是属意于农村的,那才是它心中的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只是无奈的选择。想想自己进城也近二十年了,可每每想起农村,才能找回些微的亲切感。是自己老了吗?可能是,似乎又并不全是。童年给了我苦与累,而留给我更多的是甜与乐。苦、累只在当时,甜、乐却是持久地存在着。
孩子已是典型的城里娃儿了,乡下的所有对她而言都是新鲜的。每次回农村看望父母,总会带女儿到田间小径上走走,寻找自己儿时的感觉。甚至有一次,带着妻儿到离村十几里地的野外,那是儿时常去割青草的地方。在我的印象里,那时的雨特别多,道路泥泞,草地里一脚下去,更是没过脚踝。每到割草时节,心里就会发怵。正是嗜睡的年龄,为了趁凉爽,四点就要起床(呵,现在不也常常四点多就起床的吗?可再也不怎么赖床不起了),推上手推车,放上筐子和镰刀,跟着大人们上路了。说来好笑,有时边走边打瞌睡。到达目的地,天色已亮,便紧着忙活起来。而且,河沟边的草特别多,聚集的人也便多。推车而行的时候“姽——呱——”的蛙鸣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等挥镰来到沟渠边,只听得“扑通”、“扑通”的响声,惊惶失措的蛙儿们纷纷跃入水中。待离稍远一点儿,便又“姽——呱——”乱叫起来。
割草累了,便直起腰,猛劲地捶捶酸涩的后背;有时为了释放一下心中的郁气,也学着青蛙们来两嗓子:“姽——呱——”还跟着从课本学来的知识,变一种声音:“俩五一十,呱——”然后便哄然大笑起来。这时,小伙伴们也便聚在一起,放高了嗓子喊。伴着遥远的回音,更“嘻嘻哈哈”地笑个不了,一身的疲累也就在这笑声中消逝了。
记忆犹新的是那时洼地里种了一片片高梁,一眼望不到边缘。由于高梁穗大叶宽,地面见到太阳的机会微乎其微,杂草也羸弱不堪。在这阴湿的地方,是蛙儿们绝佳的栖息地。每当雨过天晴,小伙伴们便到这里来捉青蛙。听有知识的老人讲,青蛙,城里人叫“田鸡”专吃害虫的。可说归说,那些死猫烂狗什么都吃的城里人却把“田鸡”当作餐桌上的美食。我进城这么多年,在外吃饭也无以计数,但只要有人点上这道菜,我总是竭力回避。现在想来,那时的我是残忍的,至少对青蛙是这样。我之残忍也是出于无奈,而且,当时也根本理解不了这个词,只是知道喂饱了鸭子它才会下蛋,而每斤鸭蛋好几毛钱呢!我家里就养着几只下蛋的鸭子,那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