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逼良为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女官悄悄地隐瞒了这一悲惨的事实,但最终还是为她所知。

    在官方记载上,孝宗对这场不幸的处理十分克制。她按律判处自己哥哥终身监禁,并送这位女官去西洋,希望西洋医术可以挽救爱人的生命。帝国的政事依旧有条不紊的进行,然而私底下,人们却都悄悄传说着皇帝的种种异状:皇帝如僧侣一样过着半苦修的生活,借此向神明祈祷爱人的平安,滴酒不沾,素食,每天抄写经书等等。有证据表明,当时孝宗的近臣和亲人们都十分确定的认为,如果不让她心灵有所寄托,那么皇帝无疑将会被心中的悲哀逼得崩溃。

    鸾仪司的掌印(即负责人)和内阁首辅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孝宗这种不动声色逼近的威胁——一个早夭的皇帝或者一个发疯而出家的皇帝对帝国的不利。前者立刻选择支持皇帝一方,因为鸾仪司里的官员许多也是同性婚姻的支持者;后者最终也败下阵来,对臣子们为宽慰皇帝而做出的赞同立后的上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

    似乎很快皇帝就可以按照祖先的套路,进行一场惊世骇俗的婚礼。然而孝宗却在唾手可得的胜利面前后退了,她宣布国婚应该在光明正大的氛围下进行,召集各地的有名学者和相关官员,对帝国律法里婚姻与继承部分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讨论和修改,并发出布告征询所有人的意见。

    这种善解人意的宽容和坦诚最终促成了彼此的和解,一切都在实事求是的氛围下进行,每一天人们的各种意见都被记录在邸报上,光明正大地发到全国各地。这场讨论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最终修订后的帝国律法明确了同性婚姻的程序和相关的继承顺序,国婚在女官从西洋健康返回后隆重举行,使孝宗和大臣都皆大欢喜。

    这种谨慎克制的博弈方式让人耳目一新,皇帝与大臣的关系被定义为合作者,而不是像玛丽三世那样,皇帝如同想要脱缰的野马,大臣们则手持皮鞭极力要给她装上笼头。考虑到整件事件彻底解决时,孝宗还只有18岁,不得不说,这位统治者似乎天生就具备了政治才能。

    在这场讨论中涌现出许多有才华的人物,孝宗对自己的反对者和支持者一视同仁,将这些公认表现出色的人全部提拔进了帝国的顾问机构——翰林院。他们的存在使翰林院从史学和文学研究院渐渐演变成帝国的法律研究基地。孝宗似乎对修改帝国法律有着浓厚的兴趣,她主动地发起制订《商律》——帝国第一部商业法,并规定帝国每二十年组织专人进行一次检查,以保证现有法律条文适用于帝国的现状。

    朝廷下层官吏们在处理事务时不能再随心所欲,因为皇帝努力让每一部法律都容易理解,易于执行,并且没有模糊的歧义,同时鼓励秀才们在学宫免费为人讲解法律条文,这后来成为了每个书院固定的公益活动之一。

    孝宗对帝国的财政同样关注,她几乎和她的曾祖母一样精通经济。孝宗并未发布政令限制土地兼并,而是采用了更灵活的做法。她指使鸾仪司以皇家的名义大量购买土地并统一管理,设立皇农仓,这实际上成为了帝国的粮食储备机构。同时帝国鼓励无地的农民到边界之外去开垦土地,甚至出海,这种实际上的扩张行为的影响在孝宗统治的后期才显现出来。

    按照帝国法律规定,皇家垄断了许多高档货物的销售权。孝宗大力发展海贸,几乎什么都卖——有资料显示,有的时候她甚至将大臣们送上来的贡品也卖掉了,只要对方给出她认为合适的价钱。这些利润源源不断地化作白银流入皇帝的内库,除了一少部分用于支付宫廷开销,大部分都被孝宗用于推行容易被大臣们否决的花销大的计划,比如改进丝绸、瓷器,改进军备、建造海船等。

    孝宗似乎对这些遵守儒家经典的大臣的短处十分了解,她总是谨慎而毫不迟疑地悄悄执行自己的构想,利用事实让大臣们哑口无言后,再光明正大地作为修正帝国的一部分推行。从这一点来说,孝宗更像一个谨慎实干的实践家,而不是一个儒家学者,这与孝宗最初的教育课程是相吻合的。

    皇后很好地弥补了孝宗其他方面的不足,她是位虔诚的儒学家,对文学、音乐、书法、绘画等都十分擅长,而且同样拥有孝宗那种灵活踏实的实干精神。作为孝宗的伴侣兼秘书,她以皇家的名义组织了许多文学讨论和经典编修,这大大缓和了儒学者因皇帝对儒学漠不关心而产生的敌意。

    这位和孝宗同样勤于政务的皇后还在国子监设立了论道堂,每年六月帝国都会在这里举办解经会,儒学者在这里济济一堂,对各种经典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的意见整理后由皇家出钱印刷,免费分发给全国各地的学宫,作为士子学习经典的参考。许多儒学家在这里一举成名,帝国的儒学也不再是理学家的天下,而且更有趣的是,通过这些新的诠释,孝宗的许多举措在儒学经典中找到合适的理论依据,这最终形成了一股与孝宗思想合拍的儒学理论——实学。

    在孝宗亲政后的第十年,齐帝国派出了一支远洋航海船队。虽然朝廷声称这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与西洋人屡屡发生的贸易争端,然而实际上这支船队带回的并不仅是玛丽三世的国书,而是西大陆的部分海图、书籍和一些工匠,包括钟表、机械、织工,甚至还有一个吹笛手。孝宗将这些人安排进了皇家工造局,在弄清楚哪些技术能够改进军备和其他工艺后,孝宗下令将这些人的技艺用书籍和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教授给帝国的皇家匠人。一年之后,帝国军队批量装备了军用望远镜和改良版火枪。有一位皇家匠人因为贡献突出被孝宗赐予世袭爵位,这大大鼓励了匠人们的积极性。出于对出人头地的渴望,他们甚至有人主动请求到西洋去学习相应的技术,这些人后来成了帝国科学院的班底——顺带一提,帝国科学院的设立是出自皇后的手笔,她同时是帝国种种技术书籍的出版赞助人。

    在孝宗的统治中期,帝国的扩张政策终于遇到了对手。一些齐人在西属殖民地买下了一大片土地,一个偶然的机会,那里被人发现是个金矿。殖民地总督哈尔特得知后,以玛丽三世的名义将土地没收,并拒绝给这些异乡人赔偿。愤怒之下,这些齐人针锋相对地将地契送给了自己的皇帝,这是个极好的契机,孝宗随即命令帝国海军出航维护帝国财产。哈尔特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齐帝国强大海军的胁迫下,他不得不将殖民地的三分之二贱价卖给了齐帝国。

    这场未完结的冲突成了新大陆争夺战的导火索。孝宗加快了帝国扩张的速度,鼓励臣民出海,甚至将自己的两个最年长的养子封在了新大陆。这两位勇敢的亲王带着军队和臣民在新大陆驻扎下来,成为齐宁和齐怀两个小王国的开创者,许多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成了新王国的臣民,他们追随着两位亲王的脚步,最终将西人彻底赶出了新大陆。

    玛丽三世暴跳如雷,但却束手无策。女皇的海军在海上也遭到惨败,齐帝国的海军舰队无论船只还是火炮都胜过西帝国一筹,更令人忧虑的是,齐帝国的土地和人口都远超过西帝国,这使得女皇不敢冒全面开战的风险。女皇的首相和议会也不赞成战争,他们认为这会拖垮已经接近危险线的帝国财政。这场战争以女皇承认齐帝国对新大陆的统治权告终,但却并非较量的最终场。

    在帝国臣民一派高涨的情绪下,孝宗保持了惯有的冷静和谦和,她以极克制的口吻回复了女皇暗含挑衅的国书,并许诺在贸易中做出部分让步,作为战争中某些帝国子民过火行为的补偿。国书由孝宗的一个养女亲自送到玛丽三世面前,这位15岁的俊美少女博得了玛丽三世次女哈温公主的芳心,10年后,少女为齐帝国摘下了南印王的桂冠,同时与离国来访的公主私自举行了婚礼——玛丽三世至死都不曾原谅女儿,以至于母女再也没有见面。

    耐人寻味的是,与孝宗的其他养子女相比,西帝国的子民对这位南印女亲王印象颇佳。玛丽三世去世后,女亲王应邀携公主出席了葬礼。在后世的记录上不约而同记载了人们对这位女亲王容貌的惊艳赞美以及对深居简出的齐帝国皇帝的想象——按照某个流行的说法,女亲王与养母(也是她的堂姑母)的容貌相似得宛如亲生。

    女亲王在婚姻的态度上和她的养母一样忠实痴情,这使得哈温公主成为了玛丽三世众多子女中少数婚姻幸福的一个,虽然和她的兄弟姐妹一样,她也遗传了母亲暴躁激烈的脾气。据说哈温公主曾经在一次争吵中当着所有人的面将一杯水泼在女亲王脸上,众人目瞪口呆,而女亲王则不动声色地用一句俏皮话化解了这个尴尬的场面,并在之后也再未提起。

    许多人认为,女亲王对伴侣的宽容得益于养母的教导以及幼年宽松的家庭环境。虽然政务繁忙,但孝宗和皇后从未放松对子女的教育,每一位家庭教师都必须定期向皇后如实报告皇子皇女们的学业状况,而同样的,皇子皇女们也可以随意进出皇后的工作场所,随时将自己的各种感受向皇后倾诉,或者在皇后的引导下,参与皇后的某些工作。这和宣宗对孝宗的教育方式很相像,也因此孝宗的养子女们虽然兴趣和性格不一,但在政治的某个领域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无论是自愿还是出自责任。

    虽然帝国几近辉煌,孝宗的晚年却过得十分平静。她把几位年长的养子女分封在帝国疆域之外,也因此避免了继承人的纷争。在孝宗即位65年后,她将帝国交给自己最小的养女,退位太上皇,从帝国的政务中脱离开来,专心照顾自己中风的妻子。

    这一桩美满婚姻一直持续到了最后,皇太后在4年后去世,享年85岁,太上皇在第二年追随皇太后而去,享年79岁。在她去世的前一年,齐帝国与西帝国的较量最终在澳大陆分出了胜负,齐帝国疆域扩张到了极点。

    与人们想象中的咄咄逼人的女帝形象不同,孝宗为人理智温和,即使在帝国最辉煌的时刻,也保持着简朴谦逊的作风,许多人至今对她亲手为自己和皇后缝补内袍的逸事津津乐道。事实上,从始至终,孝宗对贵族间流行的奢华游戏几乎从未表现出任何兴趣,正如某位齐帝国史官评价的一样:“孝宗皇帝仿佛天生就是为了帝国而生,她一生的兴趣只有如何让帝国立于顶点,繁重的事务在她手里得到轻而易举的解决,她却从不沾沾自喜,而是立刻专心寻找第二件可以发挥她独有能力的事情——从某种角度而言,宣宗对她的教诲伴随了她的一生,这或者就是当时臣民选择‘孝’字来纪念这位帝国的改革者的原因。”

    这位史官无疑是孝宗的崇拜者之一,在齐帝国的历史研究者中,这样的崇拜者比比皆是,然而即使是孝宗最狂热的崇拜者,也不能忽略几乎陪伴了孝宗整个治世的那个与孝宗皇帝形影不离的身影。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孝宗的执政能力和个人品德极为出色,但对于驾驭一个极为庞大的帝国来说,如果没有皇后的协助,她的治世也将大为逊色。撇开个人生活不谈,这对政治上的搭档彼此配合得相当默契,让人联想到皇帝那一对同样出色的祖先,只是这一次,这两位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让我们用玛丽三世的一位首相的牢骚来结束这段冗长的说明吧——“两个女人对政治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老天,我宁愿我们的女王嫁的是个女人,就像齐国的皇帝一样!至少这样在她们吵架的时候,就不需要一位首相来劝解,而是两个女官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