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天启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启拿过高攀龙交上来的稿子一看,第一篇就是徐光启写的,题目就是万历初年改革之殷鉴,内容就是通过张居正改革之艰难说明民选官的重要性。 徐光启的这篇稿子原来作为奏章呈上来让天启看过,高攀龙先推荐这一篇说明他对这篇的观点比较赞同,既说了及时处理小问题可以避免大问题的聚集,又指出了民选官的局限性。对张居正的改革让很多人不满一事,文章中强调那是因为积重难返不得不矫枉过正,假如实行民选官就可以及时知道社会问题并处理。
徐光启说的道理很容易被人理解,就像一个人很久不梳头上的头,那么他的头梳起来就很难梳,据说一个一年梳一次头的懒女人梳起头来觉得很疼,想不通那些天天梳头的人为什么不怕疼。好多邋遢的人穿衣服也是一穿就是一两年,这穿了一两年的衣服估计就没有洗的必要了,因为他这件脏衣服不洗还能穿一洗恐怕就会洗烂。张居正的改革就是要在不洗烂衣服的前提下把上面的老垢甲去掉,现在想起来都有些令人佩服,因为那确实是一种高难度的活。
小问题不解决就会慢慢积累成大问题,到时候处理起来难免会让很大部分人感到难受,这就是改革出现的难以避免的阵痛,受到伤害的人不满意主持改革的人也不好受。宋朝的王安石和明朝的张居正都是因为有巨大权力才进行改革,她们生前能大刀阔斧运用雷霆手段,但是他们死后都被人攻击,他们这样有绝对权威的人都没有好下场,那些没权没势的人要改革很可能当时就身败名裂。
既然大家都不喜欢张居正那样伤人伤己式的改革,就应该想办法在问题积累得足够大之前完全解决掉,按天启的说法治国就是治吏和治事,民选官这一简单的行为就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朝廷运用官吏制度治理国家时本身像是正常运转,当出现了某些问题的时候老百姓最先感受其害,就是人们常说得鞋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官员能不能及时体察到民间疾苦,能不能及时拿出方案解决问题,这就是这个官员能力的体现,可以说民选官既能及时现问题也能考验出官员的能力。
当然徐光启最后也说了民选官是件新生事物,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很可能有反复甚至出现错误,只有认清方向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他指出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选出的官员不一定能胜任,或者说选出的官员其能力不符合朝廷的需要,大明真正需要的官员是既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又能得到朝廷的认可,需要在不断试验中找到正确的方法。
天启看了徐光启的稿子后觉得心里有些不舒服,这篇稿子跟前一阵呈上来的那篇大同小异,徐老头怎么就不知道改一点呢?自己通过很多途径想了很多办法才明确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这观点也让包括高攀龙、刘宗周在内的东林党人的赞同,就是一切观点一切方案在实施宣扬之前都必须强调对朝廷对君主的忠诚。徐光启是搞实际运用实践的人,没想到这些可以理解,但高攀龙把徐光启这篇排第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天启摇了摇头又开始看第二篇,这一篇是东南军区监军袁化中写的,原本是写给军务院的提议,但是因为其思想有点新意所以也被高攀龙选了上来。袁化中在上书中说东南各地民族多信奉的神灵也多,福建一带的人除了信佛信道还有很多人信妈祖,广东一带还有很多外国人聚集,信天主的信真主的什么都有,长此下去不是什么好事。
袁化中说这些人经常在外面举行各种仪式,对没有多少是非识别能力的百姓进行诱骗,很多家庭倾家荡产去捐献,实在是大明一大祸害。其中甚至有神汉趁机诱拐良家妇女,最后做出逼良为娼之事,趁机谋夺他人钱财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现在天启下旨所有宗教人士和异族之民,要举行仪式和其它独有活动,必须在自己家里或者在庙里观里教堂里等特定场所,东南军区配合地方抓捕了不少不听圣旨的人。
对这些人地方官府准备先劝戒,不听劝戒的就罚款直到判刑充军,袁化中觉得这样不足以惩罚并断绝这些事件生,他认为可以结合收复台湾一事一起处理... -->>
天启拿过高攀龙交上来的稿子一看,第一篇就是徐光启写的,题目就是万历初年改革之殷鉴,内容就是通过张居正改革之艰难说明民选官的重要性。 徐光启的这篇稿子原来作为奏章呈上来让天启看过,高攀龙先推荐这一篇说明他对这篇的观点比较赞同,既说了及时处理小问题可以避免大问题的聚集,又指出了民选官的局限性。对张居正的改革让很多人不满一事,文章中强调那是因为积重难返不得不矫枉过正,假如实行民选官就可以及时知道社会问题并处理。
徐光启说的道理很容易被人理解,就像一个人很久不梳头上的头,那么他的头梳起来就很难梳,据说一个一年梳一次头的懒女人梳起头来觉得很疼,想不通那些天天梳头的人为什么不怕疼。好多邋遢的人穿衣服也是一穿就是一两年,这穿了一两年的衣服估计就没有洗的必要了,因为他这件脏衣服不洗还能穿一洗恐怕就会洗烂。张居正的改革就是要在不洗烂衣服的前提下把上面的老垢甲去掉,现在想起来都有些令人佩服,因为那确实是一种高难度的活。
小问题不解决就会慢慢积累成大问题,到时候处理起来难免会让很大部分人感到难受,这就是改革出现的难以避免的阵痛,受到伤害的人不满意主持改革的人也不好受。宋朝的王安石和明朝的张居正都是因为有巨大权力才进行改革,她们生前能大刀阔斧运用雷霆手段,但是他们死后都被人攻击,他们这样有绝对权威的人都没有好下场,那些没权没势的人要改革很可能当时就身败名裂。
既然大家都不喜欢张居正那样伤人伤己式的改革,就应该想办法在问题积累得足够大之前完全解决掉,按天启的说法治国就是治吏和治事,民选官这一简单的行为就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朝廷运用官吏制度治理国家时本身像是正常运转,当出现了某些问题的时候老百姓最先感受其害,就是人们常说得鞋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官员能不能及时体察到民间疾苦,能不能及时拿出方案解决问题,这就是这个官员能力的体现,可以说民选官既能及时现问题也能考验出官员的能力。
当然徐光启最后也说了民选官是件新生事物,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很可能有反复甚至出现错误,只有认清方向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他指出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选出的官员不一定能胜任,或者说选出的官员其能力不符合朝廷的需要,大明真正需要的官员是既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又能得到朝廷的认可,需要在不断试验中找到正确的方法。
天启看了徐光启的稿子后觉得心里有些不舒服,这篇稿子跟前一阵呈上来的那篇大同小异,徐老头怎么就不知道改一点呢?自己通过很多途径想了很多办法才明确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这观点也让包括高攀龙、刘宗周在内的东林党人的赞同,就是一切观点一切方案在实施宣扬之前都必须强调对朝廷对君主的忠诚。徐光启是搞实际运用实践的人,没想到这些可以理解,但高攀龙把徐光启这篇排第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天启摇了摇头又开始看第二篇,这一篇是东南军区监军袁化中写的,原本是写给军务院的提议,但是因为其思想有点新意所以也被高攀龙选了上来。袁化中在上书中说东南各地民族多信奉的神灵也多,福建一带的人除了信佛信道还有很多人信妈祖,广东一带还有很多外国人聚集,信天主的信真主的什么都有,长此下去不是什么好事。
袁化中说这些人经常在外面举行各种仪式,对没有多少是非识别能力的百姓进行诱骗,很多家庭倾家荡产去捐献,实在是大明一大祸害。其中甚至有神汉趁机诱拐良家妇女,最后做出逼良为娼之事,趁机谋夺他人钱财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现在天启下旨所有宗教人士和异族之民,要举行仪式和其它独有活动,必须在自己家里或者在庙里观里教堂里等特定场所,东南军区配合地方抓捕了不少不听圣旨的人。
对这些人地方官府准备先劝戒,不听劝戒的就罚款直到判刑充军,袁化中觉得这样不足以惩罚并断绝这些事件生,他认为可以结合收复台湾一事一起处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