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盛明皇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徐仪华病好之后一直在整顿后宫中的事儿,直到里里外外的风气全都整顿下来了才算完。
协理后宫的江月基本上起不到太大的威慑作用,毕竟她平日里看上去就是一副没什么威严的样子,成天嘻嘻哈哈的,后宫中根本没有人怕她。
江月去找徐仪华抱怨,也只换来对方轻松的笑,道:“这后宫中的人也跟前朝的大臣们一样,你只靠和颜悦色和晓之以理是不可能管理住她们的。而且啊,别看咱们只是管这小小的一个后宫,那有时候可比前朝还要费心。前朝的大臣们经常拘泥形式,但后宫的女人们可不管这些。所以啊,陛下曾经说过,必须要保证后宫的安定,才能让他在前朝没有后顾之忧。”
徐仪华从一开始就是朱棣最信任得力的贤内助,原来在燕王府时,她为朱棣管理好府上和封地的内政。而如今,她在后宫中所做的每一个努力都是为了要帮助朱棣稳固朝堂。
这样一心一意为了朱棣着想努力的徐仪华,自然也是朱棣最无法割舍的重要家人。
*********************
此时,后宫终于恢复了以往的平静,但前朝却在酝酿一些暗涌的风波。
朱高煦深知朝中文臣支持太子的很多,要想把文官集团一网打尽绝无可能,于是他另出奇招,花重金收买了朱棣身边的很多近臣侍卫,并让这些人不断地说太子的坏话,而自从皇后徐仪华的病好转后,朱棣便将心思放在了迁都的事情上。
经过仔细的考量后,朱棣决定要亲自北上巡视北京一带目前的情况,以便制定出更好的迁都进程。而他指派在自己身边一同北上巡视的人,正是他最信任的左膀右臂叶羽。
而为了离开京城去巡边,朱棣必须安排太子朱高炽监国,在他和叶羽北上巡边的期间代替他主理国家大事。在这种情况下,精于权术的朱高煦终于等到了一个最佳的进攻机会。
朱高煦聪明过人,他跟随朱棣多年,深知自己的这位父亲大人虽然十分精明且长于权谋诡计,却有一个弱点——多疑。
这大概是任何一位帝王都会忍不住去犯的毛病,无论他多么英明睿智,在面对有可能对自己造成的威胁,都会本能的去怀疑。
而太子朱高炽监国的期间,正是朱棣的这种弱点爆发的时刻,因为他多疑的根源就在于如今对权力的小心翼翼,虽然由于自己离开京城而不得不将权力交给太子,但这是迫不得已的。
朱高煦相信,所有关于太子急于登基,抢班夺权的传闻都会在朱棣的心中引发一颗颗定时炸弹。
朱高煦的策略是正确的,他准确地击中了要害,在身边人的蛊惑下,不容权力有失的朱棣果然开始怀疑一向老实的太子的用心。
不过比较好的情况是,这次的巡边行动叶羽一直陪在朱棣身边,多少可以抑制一下他这样无法自控的猜疑。
不过叶羽也知道,如果不能彻底从朱棣心里打消他对太子的怀疑,那么其他的所有劝说和努力全都是白扯。
而身在北京的叶羽此时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连夜写了一封信,密封起来交给跟在自己身边的杨澈,让他务必快马返回京城,将这封信交到他指定的人手中。
得到命令的杨澈一刻都不敢耽误,立刻连夜返回了京城。
叶羽在尽一切努力为太子的未来铺路,而巡视完北境的朱棣也准备启程返回京城了。
朱棣北巡回京,对太子搞了一次突然袭击,审查了其监国期间的各项工作。这之中有不甚满意的地方,他丝毫不留情的严厉训斥了太子,并抓了一大批太子身边的官员,更改了太子颁布的多项政令。
朱棣的这种没事找事的找茬行为让大臣们十分不满,他们纷纷上书,其中言辞最激烈的是大理寺丞耿通,他直言太子没有错,不应该更改。
叶羽在朝堂上一言不发,在听到耿通的上书后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因为这个时候上书为太子说情的,在朱棣心中都不可能留下谏臣的好印象。
事实却是如此,直言的耿通却绝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举动却正中朱棣下怀。
耿通算是个做官没开窍的人,他根本不懂得朱棣这些行为背后的政治意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人家本来就是来找茬踢场子的,不过随意找个借口,是直接奔着人来的,多说何益!
朱棣却是一个借题发挥的老手,他由此得到了启发,决定向耿通借一样东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样东西就是耿通的脑袋。
随后,朱棣便煞费苦心的演了一出好戏。
<... -->>
徐仪华病好之后一直在整顿后宫中的事儿,直到里里外外的风气全都整顿下来了才算完。
协理后宫的江月基本上起不到太大的威慑作用,毕竟她平日里看上去就是一副没什么威严的样子,成天嘻嘻哈哈的,后宫中根本没有人怕她。
江月去找徐仪华抱怨,也只换来对方轻松的笑,道:“这后宫中的人也跟前朝的大臣们一样,你只靠和颜悦色和晓之以理是不可能管理住她们的。而且啊,别看咱们只是管这小小的一个后宫,那有时候可比前朝还要费心。前朝的大臣们经常拘泥形式,但后宫的女人们可不管这些。所以啊,陛下曾经说过,必须要保证后宫的安定,才能让他在前朝没有后顾之忧。”
徐仪华从一开始就是朱棣最信任得力的贤内助,原来在燕王府时,她为朱棣管理好府上和封地的内政。而如今,她在后宫中所做的每一个努力都是为了要帮助朱棣稳固朝堂。
这样一心一意为了朱棣着想努力的徐仪华,自然也是朱棣最无法割舍的重要家人。
*********************
此时,后宫终于恢复了以往的平静,但前朝却在酝酿一些暗涌的风波。
朱高煦深知朝中文臣支持太子的很多,要想把文官集团一网打尽绝无可能,于是他另出奇招,花重金收买了朱棣身边的很多近臣侍卫,并让这些人不断地说太子的坏话,而自从皇后徐仪华的病好转后,朱棣便将心思放在了迁都的事情上。
经过仔细的考量后,朱棣决定要亲自北上巡视北京一带目前的情况,以便制定出更好的迁都进程。而他指派在自己身边一同北上巡视的人,正是他最信任的左膀右臂叶羽。
而为了离开京城去巡边,朱棣必须安排太子朱高炽监国,在他和叶羽北上巡边的期间代替他主理国家大事。在这种情况下,精于权术的朱高煦终于等到了一个最佳的进攻机会。
朱高煦聪明过人,他跟随朱棣多年,深知自己的这位父亲大人虽然十分精明且长于权谋诡计,却有一个弱点——多疑。
这大概是任何一位帝王都会忍不住去犯的毛病,无论他多么英明睿智,在面对有可能对自己造成的威胁,都会本能的去怀疑。
而太子朱高炽监国的期间,正是朱棣的这种弱点爆发的时刻,因为他多疑的根源就在于如今对权力的小心翼翼,虽然由于自己离开京城而不得不将权力交给太子,但这是迫不得已的。
朱高煦相信,所有关于太子急于登基,抢班夺权的传闻都会在朱棣的心中引发一颗颗定时炸弹。
朱高煦的策略是正确的,他准确地击中了要害,在身边人的蛊惑下,不容权力有失的朱棣果然开始怀疑一向老实的太子的用心。
不过比较好的情况是,这次的巡边行动叶羽一直陪在朱棣身边,多少可以抑制一下他这样无法自控的猜疑。
不过叶羽也知道,如果不能彻底从朱棣心里打消他对太子的怀疑,那么其他的所有劝说和努力全都是白扯。
而身在北京的叶羽此时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连夜写了一封信,密封起来交给跟在自己身边的杨澈,让他务必快马返回京城,将这封信交到他指定的人手中。
得到命令的杨澈一刻都不敢耽误,立刻连夜返回了京城。
叶羽在尽一切努力为太子的未来铺路,而巡视完北境的朱棣也准备启程返回京城了。
朱棣北巡回京,对太子搞了一次突然袭击,审查了其监国期间的各项工作。这之中有不甚满意的地方,他丝毫不留情的严厉训斥了太子,并抓了一大批太子身边的官员,更改了太子颁布的多项政令。
朱棣的这种没事找事的找茬行为让大臣们十分不满,他们纷纷上书,其中言辞最激烈的是大理寺丞耿通,他直言太子没有错,不应该更改。
叶羽在朝堂上一言不发,在听到耿通的上书后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因为这个时候上书为太子说情的,在朱棣心中都不可能留下谏臣的好印象。
事实却是如此,直言的耿通却绝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举动却正中朱棣下怀。
耿通算是个做官没开窍的人,他根本不懂得朱棣这些行为背后的政治意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人家本来就是来找茬踢场子的,不过随意找个借口,是直接奔着人来的,多说何益!
朱棣却是一个借题发挥的老手,他由此得到了启发,决定向耿通借一样东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样东西就是耿通的脑袋。
随后,朱棣便煞费苦心的演了一出好戏。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