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4-2023)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头一个五年(2014~2018年)里,各个省份的经济增速处于缓步减速和趋稳的时期,预计中西部省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高于东部省份,而在第二个五年(2019~2023年)里,各个省份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减缓,而增速的差距缩小。
与2012年的预测不同的是,由于最新的边际资本报酬和区域GDP的增长速度数据都更加显著地表明了东部地区经济增速率先趋稳的态势,因此,在对近期(2013~2014年)的展望中,对东部地区表达了更为乐观的看法,但这并不改变对更长的十年间区域经济差距缩小的基本看法。
2014年中国区域经济展望
首先,在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保持平稳的情况下,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仍将延续以往的趋势,发生根本变化的可能性较小,总体上仍然将维持中西部增长较快、东部地区转型发展的态势。其次,新的开放经济体系和开放性经济格局对中国国内区域经济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将对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的发展产生影响。第三,跨流域、跨省区的全方位合作将成为促进发展的重点,诸如长江流域、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等。第四,东部地区尤其是东部三大城市群范围内,城市经济的作用将增强,城市的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会深化。
优先加强东部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和活跃的地区之一,是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推进区。近年来东部一些重点城市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上海和深圳两市尤为突出。总结这些经验,并在东部地区率先推广,对于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加大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后,上海和深圳感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未雨绸缪,相继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目标,并密集出台创新政策。如上海发布《关于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圳发布《关于努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提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实施新的空间布局,为创新驱动发展腾出空间
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在空间布局上予以相应的支持,实施了全新的空间布局,其主要的做法是通过新的布局使鼓励创新的各项政策能够覆盖更大的空间范围,为创新驱动发展腾出空间。上海实施新的空间布局主要体现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仿效北京中关村“一区十六园”模式,实施大张江空间布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在空间布局上的创新在于,它将上海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上海外高桥保税区(10平方公里)、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1.03平方公里)、洋山保税港区(8.14平方公里)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3.59平方公里)全部纳入进来,并扩区为28.78平方公里。因此,在空间布局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属于“境内关外”,另一部分是环抱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待开发区域,属于“境内关内”,辐射范围更广。深圳为了给创新驱动发展腾出空间,主要实施了两个大手笔的空间布局:一是将整个经济特区扩展到全市行政范围内,特区总面积由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二是设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根据创新资源禀赋,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新体系
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是仿照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提出的,不同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建设创新体系时,要根据自身创新资源禀赋设计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新体系。上海的科教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仅次于北京,2012年上海提出了建设上海特色“五位一体”区域创新体系。其中,“一体”是指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五位”是服务功能,分别是科技金融、研发与转化、优先区域、政策法规和协同创新。深圳的创新体系建设从本地实际出发,在突出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同时,着力弥补深圳在大学、国立科研机构和科研基础设施的短板:一是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大力发展新型科研机构,深圳本地缺乏大学和国立科研机构,但通过筑巢引凤,一批新型科研机构落户深圳。三是夯实科研基础设施,深圳相继建成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室、深圳国家基因库、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心)。
高度重视并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孕育新的增长点、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上海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而出台的主要举措:一是提供从创业苗圃到科技小巨人的一条龙服务;二是成立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弥补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并形成生产性技术的短版。深圳也采用了多种政策工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利用深圳多层次资本市场,吸引科技成果来深圳转化。二是利用深圳极为发达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通过大力发展新型科研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深圳的新型科研机构主要有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四是通过组建产学研资联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圳分别以华大基因研究院、华为公司、腾讯公司、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等作为发起单位,相继组建了基因、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超材料等产学研资联盟。
建设东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推进区
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东部的创新驱动发展,一是通过赋予企业创新费用的税收抵扣、技术入股、管理层股权激励、IPO中对创新费用的约定等政策措施,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快构建由企业牵头、科研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扩大东部地区创新示范区的试点范围和示范空间,让鼓励创新政策覆盖更广的范围。三是总结推广深圳、上海的一些好的做法,如建立产业联盟、新型科研机构,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四是根据需求,确定需要重点突破的产业创新路线图,围绕产业链安排重点创新工程。五是通过给予低息和贴息贷款、税收递延等措施鼓励企业“走出去”,收购具有知识产权的国外企业。六是成立面向个人和小企业的创新支持基金,鼓励个人和小型企业的发明创新活动。
在头一个五年(2014~2018年)里,各个省份的经济增速处于缓步减速和趋稳的时期,预计中西部省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高于东部省份,而在第二个五年(2019~2023年)里,各个省份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减缓,而增速的差距缩小。
与2012年的预测不同的是,由于最新的边际资本报酬和区域GDP的增长速度数据都更加显著地表明了东部地区经济增速率先趋稳的态势,因此,在对近期(2013~2014年)的展望中,对东部地区表达了更为乐观的看法,但这并不改变对更长的十年间区域经济差距缩小的基本看法。
2014年中国区域经济展望
首先,在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保持平稳的情况下,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仍将延续以往的趋势,发生根本变化的可能性较小,总体上仍然将维持中西部增长较快、东部地区转型发展的态势。其次,新的开放经济体系和开放性经济格局对中国国内区域经济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将对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的发展产生影响。第三,跨流域、跨省区的全方位合作将成为促进发展的重点,诸如长江流域、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等。第四,东部地区尤其是东部三大城市群范围内,城市经济的作用将增强,城市的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会深化。
优先加强东部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和活跃的地区之一,是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推进区。近年来东部一些重点城市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上海和深圳两市尤为突出。总结这些经验,并在东部地区率先推广,对于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加大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后,上海和深圳感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未雨绸缪,相继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目标,并密集出台创新政策。如上海发布《关于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圳发布《关于努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提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实施新的空间布局,为创新驱动发展腾出空间
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在空间布局上予以相应的支持,实施了全新的空间布局,其主要的做法是通过新的布局使鼓励创新的各项政策能够覆盖更大的空间范围,为创新驱动发展腾出空间。上海实施新的空间布局主要体现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仿效北京中关村“一区十六园”模式,实施大张江空间布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在空间布局上的创新在于,它将上海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上海外高桥保税区(10平方公里)、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1.03平方公里)、洋山保税港区(8.14平方公里)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3.59平方公里)全部纳入进来,并扩区为28.78平方公里。因此,在空间布局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属于“境内关外”,另一部分是环抱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待开发区域,属于“境内关内”,辐射范围更广。深圳为了给创新驱动发展腾出空间,主要实施了两个大手笔的空间布局:一是将整个经济特区扩展到全市行政范围内,特区总面积由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二是设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根据创新资源禀赋,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新体系
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是仿照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提出的,不同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建设创新体系时,要根据自身创新资源禀赋设计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新体系。上海的科教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仅次于北京,2012年上海提出了建设上海特色“五位一体”区域创新体系。其中,“一体”是指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五位”是服务功能,分别是科技金融、研发与转化、优先区域、政策法规和协同创新。深圳的创新体系建设从本地实际出发,在突出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同时,着力弥补深圳在大学、国立科研机构和科研基础设施的短板:一是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大力发展新型科研机构,深圳本地缺乏大学和国立科研机构,但通过筑巢引凤,一批新型科研机构落户深圳。三是夯实科研基础设施,深圳相继建成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室、深圳国家基因库、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心)。
高度重视并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孕育新的增长点、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上海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而出台的主要举措:一是提供从创业苗圃到科技小巨人的一条龙服务;二是成立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弥补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并形成生产性技术的短版。深圳也采用了多种政策工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利用深圳多层次资本市场,吸引科技成果来深圳转化。二是利用深圳极为发达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通过大力发展新型科研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深圳的新型科研机构主要有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四是通过组建产学研资联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圳分别以华大基因研究院、华为公司、腾讯公司、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等作为发起单位,相继组建了基因、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超材料等产学研资联盟。
建设东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推进区
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东部的创新驱动发展,一是通过赋予企业创新费用的税收抵扣、技术入股、管理层股权激励、IPO中对创新费用的约定等政策措施,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快构建由企业牵头、科研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扩大东部地区创新示范区的试点范围和示范空间,让鼓励创新政策覆盖更广的范围。三是总结推广深圳、上海的一些好的做法,如建立产业联盟、新型科研机构,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四是根据需求,确定需要重点突破的产业创新路线图,围绕产业链安排重点创新工程。五是通过给予低息和贴息贷款、税收递延等措施鼓励企业“走出去”,收购具有知识产权的国外企业。六是成立面向个人和小企业的创新支持基金,鼓励个人和小型企业的发明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