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激战篇 (1/2)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从陈桥到崖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时战线全面铺开。不止河北、河南,就连河东的太原,28日也爆发了宋辽两军的激战…
辽军数万越境而入,宋军主将高继勋登高远望,他前面就是一片天然战场草城川。他笑了,对身边的苛岚军使贾宗说“敌虽众但阵不整,可见这契丹将军是个庸才。我兵虽少,但必奇胜!你带人先到山下埋伏。我必将击败来敌,把他们赶进你的埋伏圈,那时你就全歼他们”一切都像他说的那样发生。他在旷野中击败了来敌,并把他们逼进了贾宗的埋伏圈——山下的寒光岭。寒光岭变成了契丹人的墓场…
10月6日,辽军开始猛攻瀛州。萧太后亲自击鼓。上自辽帝,下至每个士兵,都做出了最大努力。他们扔下了马匹,像汉人那样临时打造了大批攻城器械,四面围城。同时箭如雨下(战后发现,方圆几寸之地就先后中箭200多支,最后共得箭40万支)
大宋瀛州知州李延渥手下只有州兵和厢兵(民兵,当时称为强壮)都是大宋军队二三流等级。万幸的是冀、贝2州援军抢在辽军围城前赶到,让李延渥得到了宝贵的补充…于是瀛洲城开始经受20万辽军10多天的轮番进攻。10多天后,辽军全体都绝望了…再打下去,瀛州城也许会破,但他们或许也都会死光!在付出死3万余,伤6万多的巨大伤亡代价后,他们清醒了,重新想起了自己此战的目的…
撤!找下一目标…14日,萧达凛、萧观音奴攻下祁州。
15日,赵恒作出决定,命王超率兵南来,命前宰相向敏中去西北看家!因本皇帝要亲征了…
26日,王继忠第二封信到了。这封信就完全是以萧太后的语气非常强烈地暗示了一点“关南地区本就是辽国的地方。瀛州恐怕也守不住…希望皇帝早派使臣去议和”
面对**裸的要胁,赵恒回信“瀛州素有防备,不必担忧。不过我方先派遣使者,也没什么损失”于是大宋选出一叫李斌的军中勇士,由他持信穿越战场,通知大宋即将派遣使者。同时要枢密院推荐这次议和的使臣…
使臣自己站了出来。叫曹利用,枢密院一个小吏,当时官职是“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说白了就是一跑腿传令的办事员。一瞬间皇帝定觉得被伤害了。关键时刻,国家危难若此,平日那些高官厚禄、脑满肠肥的大臣们居然一个个都缩头了。只推出这么个小人物来顶缸。还哪有半点对他、对大宋江山的忠心!皇帝要枢密院重新选人,这人不行!但枢密使王继英郑重发誓:陛下,这人一定行!
这时就要说一下辽军在哪里了?他们抛下了瀛洲,目标居然是大名府!且正在战争中、远离大本营,急需的战备物资为什么都扔在瀛洲城下?在他们身后己留下了魏能、田敏、杨延昭、石普等大宋边关重将还有那15万人的定州大阵。没错!辽军的确把他们与宋朝国都隔开了。但相应的,这些人马也把辽军与幽州城隔开了!辽军已没了退路,且在瀛州城下大量减员、士气受挫的凶险时刻居然仍选择南下继续侵略!这是想干什么?
弄不清这一点,也注定了曹利用这和平大使的身份并不好当。他顶着刚被提升的阁门祗候、崇仪副使的头衔开始渡过黄河往前赶…
27日,赵恒任命四弟雍王赵元份为东京留守、李重贵负责京师安全。
而此时。前线传来了不利的战报。11月13日,在洺州,宋军被辽军击败。14日,宋魏府官吏田逢吉等被擒。
弱国无外交。更不可能有什么和谈。想谈?你得有谈判桌上的砝码!何况这个人从始至终都没想过谈:寇准!他深知:必须要对辽军有一个致命打击!
为实现这一点,寇准请皇帝动用了一位由于种种原因而本来决定永久封存的超级战将——李继隆!就是他,在4天后将给辽军以最致命一击…
这人己在历史上消失七八年了,本注定了要永远沉沦。再不见天日。一切都只因赵恒即位时,他妹妹李太后的那个愿望——用楚王赵元佐替代己是皇太子的赵恒登基!但9个月前,李太后的病逝让这位太宗朝最后的名将在亲人离去之痛中接到了朝廷的征调军令——战争来了。你可以上阵了!
18日,李继隆、葛霸被任命为驾前东面正副排阵使。石保吉、王隐被任命为驾前西面正副排阵使。率军赶赴前线,目标是…澶州!
前线不管情况怎样危急,他们的使命只有一个:为皇帝打前站!
11月20日,辽军攻破德清军,急攻大名府!同日,大宋真宗皇帝终于走出开封,御驾亲征!也就在这一天,他接到了王继忠的第三封信:辽国皇帝愿意和谈,但宋朝使者为何总也不露面?
那曹利用呢?他刚到大名府就被王钦若给拦住了!史书说是因前方在打仗,所以王大宰相不放曹利用再往前走。但什么前方后方啊!战火己烧到了大名府城墙根,随时都会城破人亡,这时出城,你是举着白旗请降?还是堂堂正正去议和?所以王钦若不放曹利用出去,决不仅仅因人身安全的问题,更有国家体统的考虑…
鄙视下各种版本的历史读物,难道是王钦若以后声名狼藉,所以让千百年间所有写史的人都对他刻意压制?这不公平!因大名府之战难度绝不在瀛州保卫战之下,功过分明,不能因人废事!
大名府之战打响!城内除厢兵、民兵外,只有临时赶到的一部分天雄军。数量绝不会超过瀛州城内冀、贝2州援军。辽军突然杀到,满城军民一片惊慌。这时王钦若招集众将,分配各自防区。办法很公平:抓阄(探符)
但大名府守将孙全照反对“我家世代为将... -->>
这时战线全面铺开。不止河北、河南,就连河东的太原,28日也爆发了宋辽两军的激战…
辽军数万越境而入,宋军主将高继勋登高远望,他前面就是一片天然战场草城川。他笑了,对身边的苛岚军使贾宗说“敌虽众但阵不整,可见这契丹将军是个庸才。我兵虽少,但必奇胜!你带人先到山下埋伏。我必将击败来敌,把他们赶进你的埋伏圈,那时你就全歼他们”一切都像他说的那样发生。他在旷野中击败了来敌,并把他们逼进了贾宗的埋伏圈——山下的寒光岭。寒光岭变成了契丹人的墓场…
10月6日,辽军开始猛攻瀛州。萧太后亲自击鼓。上自辽帝,下至每个士兵,都做出了最大努力。他们扔下了马匹,像汉人那样临时打造了大批攻城器械,四面围城。同时箭如雨下(战后发现,方圆几寸之地就先后中箭200多支,最后共得箭40万支)
大宋瀛州知州李延渥手下只有州兵和厢兵(民兵,当时称为强壮)都是大宋军队二三流等级。万幸的是冀、贝2州援军抢在辽军围城前赶到,让李延渥得到了宝贵的补充…于是瀛洲城开始经受20万辽军10多天的轮番进攻。10多天后,辽军全体都绝望了…再打下去,瀛州城也许会破,但他们或许也都会死光!在付出死3万余,伤6万多的巨大伤亡代价后,他们清醒了,重新想起了自己此战的目的…
撤!找下一目标…14日,萧达凛、萧观音奴攻下祁州。
15日,赵恒作出决定,命王超率兵南来,命前宰相向敏中去西北看家!因本皇帝要亲征了…
26日,王继忠第二封信到了。这封信就完全是以萧太后的语气非常强烈地暗示了一点“关南地区本就是辽国的地方。瀛州恐怕也守不住…希望皇帝早派使臣去议和”
面对**裸的要胁,赵恒回信“瀛州素有防备,不必担忧。不过我方先派遣使者,也没什么损失”于是大宋选出一叫李斌的军中勇士,由他持信穿越战场,通知大宋即将派遣使者。同时要枢密院推荐这次议和的使臣…
使臣自己站了出来。叫曹利用,枢密院一个小吏,当时官职是“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说白了就是一跑腿传令的办事员。一瞬间皇帝定觉得被伤害了。关键时刻,国家危难若此,平日那些高官厚禄、脑满肠肥的大臣们居然一个个都缩头了。只推出这么个小人物来顶缸。还哪有半点对他、对大宋江山的忠心!皇帝要枢密院重新选人,这人不行!但枢密使王继英郑重发誓:陛下,这人一定行!
这时就要说一下辽军在哪里了?他们抛下了瀛洲,目标居然是大名府!且正在战争中、远离大本营,急需的战备物资为什么都扔在瀛洲城下?在他们身后己留下了魏能、田敏、杨延昭、石普等大宋边关重将还有那15万人的定州大阵。没错!辽军的确把他们与宋朝国都隔开了。但相应的,这些人马也把辽军与幽州城隔开了!辽军已没了退路,且在瀛州城下大量减员、士气受挫的凶险时刻居然仍选择南下继续侵略!这是想干什么?
弄不清这一点,也注定了曹利用这和平大使的身份并不好当。他顶着刚被提升的阁门祗候、崇仪副使的头衔开始渡过黄河往前赶…
27日,赵恒任命四弟雍王赵元份为东京留守、李重贵负责京师安全。
而此时。前线传来了不利的战报。11月13日,在洺州,宋军被辽军击败。14日,宋魏府官吏田逢吉等被擒。
弱国无外交。更不可能有什么和谈。想谈?你得有谈判桌上的砝码!何况这个人从始至终都没想过谈:寇准!他深知:必须要对辽军有一个致命打击!
为实现这一点,寇准请皇帝动用了一位由于种种原因而本来决定永久封存的超级战将——李继隆!就是他,在4天后将给辽军以最致命一击…
这人己在历史上消失七八年了,本注定了要永远沉沦。再不见天日。一切都只因赵恒即位时,他妹妹李太后的那个愿望——用楚王赵元佐替代己是皇太子的赵恒登基!但9个月前,李太后的病逝让这位太宗朝最后的名将在亲人离去之痛中接到了朝廷的征调军令——战争来了。你可以上阵了!
18日,李继隆、葛霸被任命为驾前东面正副排阵使。石保吉、王隐被任命为驾前西面正副排阵使。率军赶赴前线,目标是…澶州!
前线不管情况怎样危急,他们的使命只有一个:为皇帝打前站!
11月20日,辽军攻破德清军,急攻大名府!同日,大宋真宗皇帝终于走出开封,御驾亲征!也就在这一天,他接到了王继忠的第三封信:辽国皇帝愿意和谈,但宋朝使者为何总也不露面?
那曹利用呢?他刚到大名府就被王钦若给拦住了!史书说是因前方在打仗,所以王大宰相不放曹利用再往前走。但什么前方后方啊!战火己烧到了大名府城墙根,随时都会城破人亡,这时出城,你是举着白旗请降?还是堂堂正正去议和?所以王钦若不放曹利用出去,决不仅仅因人身安全的问题,更有国家体统的考虑…
鄙视下各种版本的历史读物,难道是王钦若以后声名狼藉,所以让千百年间所有写史的人都对他刻意压制?这不公平!因大名府之战难度绝不在瀛州保卫战之下,功过分明,不能因人废事!
大名府之战打响!城内除厢兵、民兵外,只有临时赶到的一部分天雄军。数量绝不会超过瀛州城内冀、贝2州援军。辽军突然杀到,满城军民一片惊慌。这时王钦若招集众将,分配各自防区。办法很公平:抓阄(探符)
但大名府守将孙全照反对“我家世代为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