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之死篇 (2/2)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从陈桥到崖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服,似有所嘱托,那是指什么呢?群臣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薛奎站出来说:太后是想除去天子衮服。如穿着它,怎么去见先帝呢?史称宋仁宗恍然大悟。在刘娥神智还清醒时,为她除去了皇帝的标志。换上了太后的服色。
刘娥死去。人世间最后一个愿望终于还是留下了瑕疵,她的皇帝身份没保持到最终…
2月9日离开太庙,刘娥之后应该就一直穿着皇帝的服色。甚至在她还能说话时,也一直没有下令脱掉。所以才需要在她临终前为她除去。那么试问她穿了40天,这是一种怎样的执着?最后她用手牵着自己的皇帝衣服,难道不能被解读成她要一直保留,直到入土为安呢?
仁宗之问、薛奎之答,完全是君臣间一种默契。再加上男权至上的中国封建史官的演绎解说…
《宋史》评价“当天圣明道间,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称制,而内外肃然,纪纲具举,朝政无大阙失”我基本认同。但虽然朝政无大阙失,刘娥当政这10年仍有一最大遗憾。和她的丈夫一样,她没能遏制住党项人的扩张。李氏父子在这段时期内已击败甘州回鹘、瓜州曹氏、吐蕃六谷部,已拥有兴、夏、银、绥、宥、静、灵、甘、瓜、沙、肃、盐、会、凉、胜15州…这个遗憾不仅是刘娥的,更是北宋王朝和整个汉民族的。
剩下的问题就是她到底是否可亲可敬可爱了。有人说她压制了‘儿子’整整10年,太贪太酷。但相对于武则天杀亲生儿子,刘娥是残忍还是仁慈?她在晚年召见当初死敌李迪时曾问“我今日保护天子至此,你以为如何”
李迪回答“当初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我相信这是句真话。
李元昊真的无人能制了吗?不!就在刘娥死的当月,李元昊的平生大敌——唃厮罗登场了!
赞——雄强;普——男子。这是历代吐蕃皇帝的称号。自从唐末吐蕃分崩离析,这尊号己极少出现。但唃厮啰就得到了它!
唃厮啰,在藏语中是佛子、王子之意。流传至今的藏文史料可证明他真的是吐蕃赞普后裔(还有说法: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的原型就是这位唃厮罗)可他被发现时,己是流落在高昌国的一贫苦无依的少年。12岁那年。他被一大商人发现,带回到各部吐蕃的聚集地河湟。当地吐蕃人已争了百多年,却争不出谁是首领。唃厮罗刚一出现。立即就被利用。宗哥吐蕃僧人李立遵、邈川吐蕃酋长温逋奇推举他为至高无上的赞普。虽然他只是个地道的傀儡。但不急,唃厮啰在近20年的光阴里坚忍沉默,把李立遵、温逋奇一一击败,成了真正的吐蕃赞普!
李立遵倒台,纯粹是他自己找死。这蕃僧贪心不足,当上河湟吐蕃的论逋(藏语宰相)还不满意,为压倒温逋奇,他异想天开,派人到宋朝讨官。他要当赞普,条件是他可替宋朝教训李德明。不过他命苦,如早些年或晚些年,宋朝都会答应他。可这时李继迁死了,李元昊还太小,一非常乖的李德明为何要去招惹?何况当时正是著名的大中祥符年间,拜神还来不及,傻子才去开战。
于是李立遵就向宋朝开战。他需要的只是个胜利来升高他的威望,至于对手是谁,他才不管。他在1016年率3万吐蕃骑兵进攻大宋西北重地秦州。很遗憾,那是曹玮将军的防区!
决战发生在三都谷。当天吐蕃人扑天盖地而来,曹玮却忙着吃饭,直到敌人进入一箭之地,他才扔掉筷子,率军出击,但人数只有6千。且就这点兵力,来的也不容易。
这之前,曹玮准确预判出战争必将爆发,向皇帝请兵。但赵恒的反应却是询问了一位大臣“我把曹玮撤职,你看怎样”拥兵自重的军人要不得。万幸的是那位大臣是李迪,李迪以身家性命担保,这才有了三都谷外,曹玮野战争雄的本钱。
什么都没有,只有正面交锋。曹玮军中冲出100名骑兵,临近目标,突然散开,一叫李超的骑士张弓搭箭,一箭正中敌方主将。之后曹玮驱兵大进,吐蕃人全面崩溃,死伤万余…感谢曹玮和之后的王韶,终宋一朝,吐蕃人都不敢犯边。
三都谷之战也给唃厮啰带来了命运的转机。失败的李立遵威信尽失,被河湟吐蕃抛弃。唃厮啰在1023年把王城从李立遵势力下的宗哥城迁到了邈川,但这是另一强人温逋奇的老家,他当上了吐蕃宰相。接着唃厮罗的生活就变得比在宗哥城时更狼狈辛酸…
温相的作风很阴柔。李立遵的失败告诉他决不可胡乱开战。于是邈川就进入一极端平和的时期。没外战,没内战,连小争端都没。尤其唃厮啰非常乖,决不搞任何小动作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做傀儡做得非常礼貌。
可温逋奇突然发动政变,把唃厮啰关进了一个地牢,堪称心狠手辣,立即捕杀唃厮啰仅有的一点亲信。
事情进行到这一步,以汉人的斗争经验来看,可说再没半点悬念。唃厮啰死定了,而温逋奇马上就会成为下一任吐蕃赞普。但事实偏偏相反,其过程的传奇性,还有结果的必然性,都深深揭示了当时吐蕃人的心理状态及世代相守的伦理观念。
绝境中的唃厮啰被一个看守悄悄放了。他逃出地牢后没逃跑,而是马上来到他的臣民们当中“我是赞普,为我平乱”8个字就终结了温逋奇的生命、他整个家族的生命、还有这次政变…干净利落,绝没半点含糊。且要强调的是,这是发生在温逋奇世代相守的故乡:邈川城里。
之所以会这样,和当初温逋奇选择造反的理由也很一致。是因唃厮啰的年龄,还有吐蕃人根深蒂固的赞普至高观念。(未完待续。。)
服,似有所嘱托,那是指什么呢?群臣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薛奎站出来说:太后是想除去天子衮服。如穿着它,怎么去见先帝呢?史称宋仁宗恍然大悟。在刘娥神智还清醒时,为她除去了皇帝的标志。换上了太后的服色。
刘娥死去。人世间最后一个愿望终于还是留下了瑕疵,她的皇帝身份没保持到最终…
2月9日离开太庙,刘娥之后应该就一直穿着皇帝的服色。甚至在她还能说话时,也一直没有下令脱掉。所以才需要在她临终前为她除去。那么试问她穿了40天,这是一种怎样的执着?最后她用手牵着自己的皇帝衣服,难道不能被解读成她要一直保留,直到入土为安呢?
仁宗之问、薛奎之答,完全是君臣间一种默契。再加上男权至上的中国封建史官的演绎解说…
《宋史》评价“当天圣明道间,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称制,而内外肃然,纪纲具举,朝政无大阙失”我基本认同。但虽然朝政无大阙失,刘娥当政这10年仍有一最大遗憾。和她的丈夫一样,她没能遏制住党项人的扩张。李氏父子在这段时期内已击败甘州回鹘、瓜州曹氏、吐蕃六谷部,已拥有兴、夏、银、绥、宥、静、灵、甘、瓜、沙、肃、盐、会、凉、胜15州…这个遗憾不仅是刘娥的,更是北宋王朝和整个汉民族的。
剩下的问题就是她到底是否可亲可敬可爱了。有人说她压制了‘儿子’整整10年,太贪太酷。但相对于武则天杀亲生儿子,刘娥是残忍还是仁慈?她在晚年召见当初死敌李迪时曾问“我今日保护天子至此,你以为如何”
李迪回答“当初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我相信这是句真话。
李元昊真的无人能制了吗?不!就在刘娥死的当月,李元昊的平生大敌——唃厮罗登场了!
赞——雄强;普——男子。这是历代吐蕃皇帝的称号。自从唐末吐蕃分崩离析,这尊号己极少出现。但唃厮啰就得到了它!
唃厮啰,在藏语中是佛子、王子之意。流传至今的藏文史料可证明他真的是吐蕃赞普后裔(还有说法: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的原型就是这位唃厮罗)可他被发现时,己是流落在高昌国的一贫苦无依的少年。12岁那年。他被一大商人发现,带回到各部吐蕃的聚集地河湟。当地吐蕃人已争了百多年,却争不出谁是首领。唃厮罗刚一出现。立即就被利用。宗哥吐蕃僧人李立遵、邈川吐蕃酋长温逋奇推举他为至高无上的赞普。虽然他只是个地道的傀儡。但不急,唃厮啰在近20年的光阴里坚忍沉默,把李立遵、温逋奇一一击败,成了真正的吐蕃赞普!
李立遵倒台,纯粹是他自己找死。这蕃僧贪心不足,当上河湟吐蕃的论逋(藏语宰相)还不满意,为压倒温逋奇,他异想天开,派人到宋朝讨官。他要当赞普,条件是他可替宋朝教训李德明。不过他命苦,如早些年或晚些年,宋朝都会答应他。可这时李继迁死了,李元昊还太小,一非常乖的李德明为何要去招惹?何况当时正是著名的大中祥符年间,拜神还来不及,傻子才去开战。
于是李立遵就向宋朝开战。他需要的只是个胜利来升高他的威望,至于对手是谁,他才不管。他在1016年率3万吐蕃骑兵进攻大宋西北重地秦州。很遗憾,那是曹玮将军的防区!
决战发生在三都谷。当天吐蕃人扑天盖地而来,曹玮却忙着吃饭,直到敌人进入一箭之地,他才扔掉筷子,率军出击,但人数只有6千。且就这点兵力,来的也不容易。
这之前,曹玮准确预判出战争必将爆发,向皇帝请兵。但赵恒的反应却是询问了一位大臣“我把曹玮撤职,你看怎样”拥兵自重的军人要不得。万幸的是那位大臣是李迪,李迪以身家性命担保,这才有了三都谷外,曹玮野战争雄的本钱。
什么都没有,只有正面交锋。曹玮军中冲出100名骑兵,临近目标,突然散开,一叫李超的骑士张弓搭箭,一箭正中敌方主将。之后曹玮驱兵大进,吐蕃人全面崩溃,死伤万余…感谢曹玮和之后的王韶,终宋一朝,吐蕃人都不敢犯边。
三都谷之战也给唃厮啰带来了命运的转机。失败的李立遵威信尽失,被河湟吐蕃抛弃。唃厮啰在1023年把王城从李立遵势力下的宗哥城迁到了邈川,但这是另一强人温逋奇的老家,他当上了吐蕃宰相。接着唃厮罗的生活就变得比在宗哥城时更狼狈辛酸…
温相的作风很阴柔。李立遵的失败告诉他决不可胡乱开战。于是邈川就进入一极端平和的时期。没外战,没内战,连小争端都没。尤其唃厮啰非常乖,决不搞任何小动作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做傀儡做得非常礼貌。
可温逋奇突然发动政变,把唃厮啰关进了一个地牢,堪称心狠手辣,立即捕杀唃厮啰仅有的一点亲信。
事情进行到这一步,以汉人的斗争经验来看,可说再没半点悬念。唃厮啰死定了,而温逋奇马上就会成为下一任吐蕃赞普。但事实偏偏相反,其过程的传奇性,还有结果的必然性,都深深揭示了当时吐蕃人的心理状态及世代相守的伦理观念。
绝境中的唃厮啰被一个看守悄悄放了。他逃出地牢后没逃跑,而是马上来到他的臣民们当中“我是赞普,为我平乱”8个字就终结了温逋奇的生命、他整个家族的生命、还有这次政变…干净利落,绝没半点含糊。且要强调的是,这是发生在温逋奇世代相守的故乡:邈川城里。
之所以会这样,和当初温逋奇选择造反的理由也很一致。是因唃厮啰的年龄,还有吐蕃人根深蒂固的赞普至高观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