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述纷争篇 (2/2)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从陈桥到崖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更实惠的方式,他们精心构思写了一篇篇反批判论文,反驳李清臣在考题里对元祐政绩的指责!这种行为在明清两代够杀头的了,没事都能搞出来文字狱。何况这样明目张胆拉帮结伙的搞事?可在宋朝很平常,指责政府、甚至指责皇帝,都是气节学识的表现。想当年二苏兄弟考馆阁就这么做过,为了成功率他们定下一正一反的策略,由苏轼演红脸。赞美仁宗抬高时政。苏辙反其道而行之,把仁宗骂了个狗血淋头,连带着韩琦等大臣也没跑了…事后怎样?苏辙啥事也没,这时都做到门下侍郎副宰相了!
第二轮战斗在考官中进行。试卷收上来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选谁?贬谁?出乎旁观者意料,反驳派居然赢了。因主考官们站在了旧党一边!
问题严重了,这结果相当于宋哲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他的施政方向刚出炉就被否定,让天下人怎么看?让他下一步工作怎么展开?没别的办法,面对反抗,必须打压下去!哲宗亲自宣布这次考试作废!还是原来的题目。重考!
这一次换了考官,以杨畏为主考,终于选出了熙宁新党的追随者。26日,毕渐等975人进士及第…之后史书评论“自此绍述之论大兴,国事遂变矣”宋哲宗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信息传出去了,相信影响很快就会波及全国,同时京城里的政治气候也会随之改变,新党新政,当年盛况终于要重现了…但小皇帝高兴得还是有点早,他把事挑明了说,仍有人敢反对他——苏辙!
这位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乖乖宝、沉默好人的小苏同志露出了他真面目。他写了两份奏章,第一份内容太彪悍了,就算司马光从坟墓里爬出来都别想猜到。他说:我看到了这次的考题,实在太让人惊讶了,捣毁元祐政事、恢复熙宁新法?您这样做真是大错特错,您不知道神宗陛下的真正理想,我们在元祐年间做的,都是神宗先帝的遗愿,都是为国为民、为先皇、为陛下,半点错都没…这是总前提,下面是核心“…至于其他,事有失当,何世无之?父作之于前,子救之于后,前后相济,此则圣人之孝也”之前的老混蛋之所以敢废除新法,是在“以母改子”的大义名分下进行的。哪怕是迁强,毕竟抬出了长辈。可苏辙这时说:政治上有错误,哪朝哪代都出现过,父亲做错了,儿子来补救,这是圣人提倡的孝道,是崇高的品德…
崇高你个鬼!宋哲宗气得快要爆炸了!苏辙把这9年里高太皇太后、元祐党人做过的事都扣到了他的头上,废除新法、毁了神宗先帝业绩的人,居然还是我这个儿子宋哲宗?
这世界还有天理吗?堂堂副宰相、大文豪居然当面撒谎,把满世界都知道的真相让受害者承担,这实在太匪夷所思了吧?
写到这,还只是这份奏章里的一部分。为让自己理论更生动形象,苏辙接下来举了个例子:当年汉武帝对外开战、大修宫殿,把父祖两代积攒的国库都花光了。于是把盐、铁等国民命脉收归国有,弄得民不聊生,差点动乱。他儿子汉昭帝任用霍光,把苛政废除了,天下才重新安定…
言下之意,宋神宗就是汉武帝,同样对外开战、对内剥削、搞国家垄断,压榨民脂民膏,幸亏死得早。现在您登基,好比是汉昭帝,那么废除苛政是唯一出路。且您已这样做了…当然不管是不是高太皇太后的具体实施,都记在您的名下。现在盛世已来到,长达9年的内外平安,千万不要破坏它…
奏章到此结束,宋哲宗已气得说不出话来。一个人要有多大才华、怎样的胆魄,才能一次性否定两位政绩卓越、功在千秋的进取型皇帝呢?尤其是能逼着现任皇帝去否定、去更改、去补救自己父亲的“失德失政”
苏辙,这在文艺世界里一直保持着文雅温和形象的世外高人,在官场上完全是另一副截然相反的形象。在元祐时代的9年里,他是旧党里对敌人最凶狠、最彻底、最无情,尽一切可能打压的人。有两件事可证明:
第一件,蔡确被旧党围攻,贬过岭南,某天高太皇太后出宫,车驾行进中,突然从辆驮轿里传出一老妇人的喊声“太皇太后千岁,臣妾有表”这是蔡确的母亲明氏,她和高太皇太后有过一面之识,为救儿子,她冒险拦驾求情。这是宋朝前所没有的事,有宋一代善待士大夫,从不以文字之罪杀人,现在堂堂国家首相的母亲被逼到这份上,从情理上说,为了舆论上好看,也得饶蔡确一命了?
不!高太皇太后定要蔡确死!为达到这目的,她不惜赤裸裸地说出真相,把之前公开定案的理由推翻。她说蔡确的罪不在那10首诗上,是他对国家利益有害!为了公义,他必须死!接着她问在场的顶级大佬:爱卿们,这事关系重大,你们怎么看?
当时在场的是刘挚、吕大防、苏辙。朔党党魁首先表态,刘挚一脸的不屑:这都是蔡家人看到吕惠卿贬职2年就换了地方,也想捡便宜。白日做梦,不必理会!
吕大防沉默…
苏辙发言,一句话就定性了“惠卿量移时,未有刑部三年之法”这句话说出去,高太皇太后脸皮微微发红。什么叫水平?既做了事,还不露痕迹,一切都推到法律上。蔡老夫人,不是我们不给你的儿子活路,此一时彼一时,他和吕惠卿没法比,法律变了!
哪像高太皇太后、刘挚那样穷凶极恶、剑拔弩张的?
第二件事,朔党独大时,是新党被打压得最狠的时候。得意中,吕大防、刘挚有点心里没底,私下商量了下,准备给新党一点甜头,稍微升点官,缓和下矛盾。上报后,高太皇太后也有点犹豫,也许之前真的太狠了?那就缓和点…
苏辙突然出现:停!都太不专业了,你们根本不懂什么是政治斗争“君子与小人势同冰炭,两处必争”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定要把批判进行到底!
有可能出现的历史拐点,就这样被苏辙掐断了…
回到当下,宋哲宗决心为了目标能顺利达成,忍住!他选择了继续沉默,他绝不想重演元祐年间那些大臣们隔着帘子和高太皇太后互吼的那一幕…
但他想静,苏辙却不想!第二封奏章紧接着就到了。
了更实惠的方式,他们精心构思写了一篇篇反批判论文,反驳李清臣在考题里对元祐政绩的指责!这种行为在明清两代够杀头的了,没事都能搞出来文字狱。何况这样明目张胆拉帮结伙的搞事?可在宋朝很平常,指责政府、甚至指责皇帝,都是气节学识的表现。想当年二苏兄弟考馆阁就这么做过,为了成功率他们定下一正一反的策略,由苏轼演红脸。赞美仁宗抬高时政。苏辙反其道而行之,把仁宗骂了个狗血淋头,连带着韩琦等大臣也没跑了…事后怎样?苏辙啥事也没,这时都做到门下侍郎副宰相了!
第二轮战斗在考官中进行。试卷收上来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选谁?贬谁?出乎旁观者意料,反驳派居然赢了。因主考官们站在了旧党一边!
问题严重了,这结果相当于宋哲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他的施政方向刚出炉就被否定,让天下人怎么看?让他下一步工作怎么展开?没别的办法,面对反抗,必须打压下去!哲宗亲自宣布这次考试作废!还是原来的题目。重考!
这一次换了考官,以杨畏为主考,终于选出了熙宁新党的追随者。26日,毕渐等975人进士及第…之后史书评论“自此绍述之论大兴,国事遂变矣”宋哲宗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信息传出去了,相信影响很快就会波及全国,同时京城里的政治气候也会随之改变,新党新政,当年盛况终于要重现了…但小皇帝高兴得还是有点早,他把事挑明了说,仍有人敢反对他——苏辙!
这位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乖乖宝、沉默好人的小苏同志露出了他真面目。他写了两份奏章,第一份内容太彪悍了,就算司马光从坟墓里爬出来都别想猜到。他说:我看到了这次的考题,实在太让人惊讶了,捣毁元祐政事、恢复熙宁新法?您这样做真是大错特错,您不知道神宗陛下的真正理想,我们在元祐年间做的,都是神宗先帝的遗愿,都是为国为民、为先皇、为陛下,半点错都没…这是总前提,下面是核心“…至于其他,事有失当,何世无之?父作之于前,子救之于后,前后相济,此则圣人之孝也”之前的老混蛋之所以敢废除新法,是在“以母改子”的大义名分下进行的。哪怕是迁强,毕竟抬出了长辈。可苏辙这时说:政治上有错误,哪朝哪代都出现过,父亲做错了,儿子来补救,这是圣人提倡的孝道,是崇高的品德…
崇高你个鬼!宋哲宗气得快要爆炸了!苏辙把这9年里高太皇太后、元祐党人做过的事都扣到了他的头上,废除新法、毁了神宗先帝业绩的人,居然还是我这个儿子宋哲宗?
这世界还有天理吗?堂堂副宰相、大文豪居然当面撒谎,把满世界都知道的真相让受害者承担,这实在太匪夷所思了吧?
写到这,还只是这份奏章里的一部分。为让自己理论更生动形象,苏辙接下来举了个例子:当年汉武帝对外开战、大修宫殿,把父祖两代积攒的国库都花光了。于是把盐、铁等国民命脉收归国有,弄得民不聊生,差点动乱。他儿子汉昭帝任用霍光,把苛政废除了,天下才重新安定…
言下之意,宋神宗就是汉武帝,同样对外开战、对内剥削、搞国家垄断,压榨民脂民膏,幸亏死得早。现在您登基,好比是汉昭帝,那么废除苛政是唯一出路。且您已这样做了…当然不管是不是高太皇太后的具体实施,都记在您的名下。现在盛世已来到,长达9年的内外平安,千万不要破坏它…
奏章到此结束,宋哲宗已气得说不出话来。一个人要有多大才华、怎样的胆魄,才能一次性否定两位政绩卓越、功在千秋的进取型皇帝呢?尤其是能逼着现任皇帝去否定、去更改、去补救自己父亲的“失德失政”
苏辙,这在文艺世界里一直保持着文雅温和形象的世外高人,在官场上完全是另一副截然相反的形象。在元祐时代的9年里,他是旧党里对敌人最凶狠、最彻底、最无情,尽一切可能打压的人。有两件事可证明:
第一件,蔡确被旧党围攻,贬过岭南,某天高太皇太后出宫,车驾行进中,突然从辆驮轿里传出一老妇人的喊声“太皇太后千岁,臣妾有表”这是蔡确的母亲明氏,她和高太皇太后有过一面之识,为救儿子,她冒险拦驾求情。这是宋朝前所没有的事,有宋一代善待士大夫,从不以文字之罪杀人,现在堂堂国家首相的母亲被逼到这份上,从情理上说,为了舆论上好看,也得饶蔡确一命了?
不!高太皇太后定要蔡确死!为达到这目的,她不惜赤裸裸地说出真相,把之前公开定案的理由推翻。她说蔡确的罪不在那10首诗上,是他对国家利益有害!为了公义,他必须死!接着她问在场的顶级大佬:爱卿们,这事关系重大,你们怎么看?
当时在场的是刘挚、吕大防、苏辙。朔党党魁首先表态,刘挚一脸的不屑:这都是蔡家人看到吕惠卿贬职2年就换了地方,也想捡便宜。白日做梦,不必理会!
吕大防沉默…
苏辙发言,一句话就定性了“惠卿量移时,未有刑部三年之法”这句话说出去,高太皇太后脸皮微微发红。什么叫水平?既做了事,还不露痕迹,一切都推到法律上。蔡老夫人,不是我们不给你的儿子活路,此一时彼一时,他和吕惠卿没法比,法律变了!
哪像高太皇太后、刘挚那样穷凶极恶、剑拔弩张的?
第二件事,朔党独大时,是新党被打压得最狠的时候。得意中,吕大防、刘挚有点心里没底,私下商量了下,准备给新党一点甜头,稍微升点官,缓和下矛盾。上报后,高太皇太后也有点犹豫,也许之前真的太狠了?那就缓和点…
苏辙突然出现:停!都太不专业了,你们根本不懂什么是政治斗争“君子与小人势同冰炭,两处必争”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定要把批判进行到底!
有可能出现的历史拐点,就这样被苏辙掐断了…
回到当下,宋哲宗决心为了目标能顺利达成,忍住!他选择了继续沉默,他绝不想重演元祐年间那些大臣们隔着帘子和高太皇太后互吼的那一幕…
但他想静,苏辙却不想!第二封奏章紧接着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