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6.3| (2/2)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脱北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家党的资深顾问,也是朴槿惠总统的政治导师,同时兼任青瓦台秘书室长,切实左右着韩国的每一条内外政策。
此次朝韩公开和解,看似平地惊雷,事实上却经过了反复的秘密磋商——张英洙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的每一个字,都要得到双方的事先确认。
考虑到国家安全和情报院的工作,即便面临明年总统选举的压力,李丙琪也对“非转向长期囚”的问题一直有所保留。
朝鲜方面显然有备而来,他们将条件细化到每一个囚犯,列出明确的姓名、年龄、被捕时间和关押地点,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眼看谈判就此相持不下,朴槿惠总统亲自作出决定:搁置争议、适当让步,最终名单由红十字会确定。
这一做法符合惯例,也为韩方留下了转圜的余地:红十字会只统计幸存者,死人和失踪人口不会被交易。
然而,事先转移囚犯的提议,却被美国人否决了——根据《美韩共同防御条约》,只有面对外来的安全威胁时,才能向盟友寻求援助。
彼时朝韩和谈结果未定,转移囚犯既没有必要,也违反了美军的自治条例。必须等到消息被正式公开、朝方提出释放“非转向长期囚”的要求,情报院才能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
劫囚者显然也清楚他们面临的困境,算准这些秘密囚犯会在第一时间转移,所以才精确地实施了此次突袭。
李丙琪揉了揉眉心,沉默片刻后发声问:“伤亡情况怎么样?”
国内事务处的负责人回答:“司机和押运员都还活着,事发时已经昏迷,身上有被麻醉弹击中的痕迹。”
李丙琪稍稍松了口气,对方的目标果然是那些已经被烧成黑炭的囚犯。
“美军那边有什么反应?”
国际情报处的处长清清喉咙道:“他们的车被截住了,没跟上车队,所有人都安然无恙。布鲁克斯准将问……是否还需要后续配合?”
尽管没人相信那几具黑炭就是囚犯的真身,但需要转移的对象已经不存在了,美军驻韩司令这样问话显得很突兀。
常年出入青瓦台,熟悉政治游戏规则的李丙琪听出弦外之音,转而点名朝鲜情报处的负责人:“峰会上美国人和北边有联系?”
“您怀疑美军也参与了劫囚行动?”
“至少知情。”
电话线路绝对保密,此时在线的四个人却同时陷入了沉默。
朝鲜情报处处长率先发声:“按照会议议程,双方确实没机会私下见面。只不过……”
为避免单方作出不负责任的承诺,韩国向来反对日中美俄与朝鲜直接接触。此次20国峰会在釜山举办,国家情报院挟东道主之便,安排议程的时候就已经作出特别安排:确保朝鲜观察团只能列席,没有与利益相关者勾兑的机会。
李丙琪被下属的神转折惊到,连忙坐直身子,厉声追问:“‘只不过’什么?”
“……今天的媒体开放日,有一名《卫报》记者先后采访了朝鲜观察团和美方代表。”意识到工作出现疏漏,回答的声音也越来越小。
“美国人肯定提前得到了消息,”国际情报处的负责人替同事作出结论,“他们已经和赤匪达成协议了。”
为配合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美军同意朝鲜劫囚不足为怪,如今所有补救恐怕只是徒劳。
情报工作向来是在夹缝里求生存,李丙琪没再纠缠事件细节,而是干净利落地作出指示:“南北议和是现在的舆论主流,情报院不要跳出来唱反调。这些囚犯被朝鲜人非法劫持,即便回国也不能大张旗鼓,对我们的影响有限。”
在朝韩对立的几十年间,双方你来我往过招不断,有吃亏就会有占便宜,打持久战的眼光必须长远。
“清理现场和消防急救的后续工作,还是国内情报处来处理;天亮后,我再亲自去拜访布鲁克斯准将;那个《卫报》记者,由朝鲜情报处负责捉拿归案。”
属下们接到各自的命令,焦虑的心情也平复下来,被李丙琪催促着,先后挂断电话。
黑暗中,这位国家情报院院长却再也睡不着觉,干脆起身转进书房,翻开公事包里的文件,开始逐页审视那几个秘密囚犯的档案材料。
作者有话要说: *弗·福塞斯著《阿富汗人》。
**这是我现在能够查到的院长名字,但5月份有新闻说他引咎辞职了,所以也不太能确定,就当是个虚构人物吧~
昨晚写到一点钟,头晕眼花的,来不及修改就发表了,现在稍微顺了顺,不是故意伪更的,亲们表介意哈~~~么么哒~~~
...
家党的资深顾问,也是朴槿惠总统的政治导师,同时兼任青瓦台秘书室长,切实左右着韩国的每一条内外政策。
此次朝韩公开和解,看似平地惊雷,事实上却经过了反复的秘密磋商——张英洙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的每一个字,都要得到双方的事先确认。
考虑到国家安全和情报院的工作,即便面临明年总统选举的压力,李丙琪也对“非转向长期囚”的问题一直有所保留。
朝鲜方面显然有备而来,他们将条件细化到每一个囚犯,列出明确的姓名、年龄、被捕时间和关押地点,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眼看谈判就此相持不下,朴槿惠总统亲自作出决定:搁置争议、适当让步,最终名单由红十字会确定。
这一做法符合惯例,也为韩方留下了转圜的余地:红十字会只统计幸存者,死人和失踪人口不会被交易。
然而,事先转移囚犯的提议,却被美国人否决了——根据《美韩共同防御条约》,只有面对外来的安全威胁时,才能向盟友寻求援助。
彼时朝韩和谈结果未定,转移囚犯既没有必要,也违反了美军的自治条例。必须等到消息被正式公开、朝方提出释放“非转向长期囚”的要求,情报院才能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
劫囚者显然也清楚他们面临的困境,算准这些秘密囚犯会在第一时间转移,所以才精确地实施了此次突袭。
李丙琪揉了揉眉心,沉默片刻后发声问:“伤亡情况怎么样?”
国内事务处的负责人回答:“司机和押运员都还活着,事发时已经昏迷,身上有被麻醉弹击中的痕迹。”
李丙琪稍稍松了口气,对方的目标果然是那些已经被烧成黑炭的囚犯。
“美军那边有什么反应?”
国际情报处的处长清清喉咙道:“他们的车被截住了,没跟上车队,所有人都安然无恙。布鲁克斯准将问……是否还需要后续配合?”
尽管没人相信那几具黑炭就是囚犯的真身,但需要转移的对象已经不存在了,美军驻韩司令这样问话显得很突兀。
常年出入青瓦台,熟悉政治游戏规则的李丙琪听出弦外之音,转而点名朝鲜情报处的负责人:“峰会上美国人和北边有联系?”
“您怀疑美军也参与了劫囚行动?”
“至少知情。”
电话线路绝对保密,此时在线的四个人却同时陷入了沉默。
朝鲜情报处处长率先发声:“按照会议议程,双方确实没机会私下见面。只不过……”
为避免单方作出不负责任的承诺,韩国向来反对日中美俄与朝鲜直接接触。此次20国峰会在釜山举办,国家情报院挟东道主之便,安排议程的时候就已经作出特别安排:确保朝鲜观察团只能列席,没有与利益相关者勾兑的机会。
李丙琪被下属的神转折惊到,连忙坐直身子,厉声追问:“‘只不过’什么?”
“……今天的媒体开放日,有一名《卫报》记者先后采访了朝鲜观察团和美方代表。”意识到工作出现疏漏,回答的声音也越来越小。
“美国人肯定提前得到了消息,”国际情报处的负责人替同事作出结论,“他们已经和赤匪达成协议了。”
为配合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美军同意朝鲜劫囚不足为怪,如今所有补救恐怕只是徒劳。
情报工作向来是在夹缝里求生存,李丙琪没再纠缠事件细节,而是干净利落地作出指示:“南北议和是现在的舆论主流,情报院不要跳出来唱反调。这些囚犯被朝鲜人非法劫持,即便回国也不能大张旗鼓,对我们的影响有限。”
在朝韩对立的几十年间,双方你来我往过招不断,有吃亏就会有占便宜,打持久战的眼光必须长远。
“清理现场和消防急救的后续工作,还是国内情报处来处理;天亮后,我再亲自去拜访布鲁克斯准将;那个《卫报》记者,由朝鲜情报处负责捉拿归案。”
属下们接到各自的命令,焦虑的心情也平复下来,被李丙琪催促着,先后挂断电话。
黑暗中,这位国家情报院院长却再也睡不着觉,干脆起身转进书房,翻开公事包里的文件,开始逐页审视那几个秘密囚犯的档案材料。
作者有话要说: *弗·福塞斯著《阿富汗人》。
**这是我现在能够查到的院长名字,但5月份有新闻说他引咎辞职了,所以也不太能确定,就当是个虚构人物吧~
昨晚写到一点钟,头晕眼花的,来不及修改就发表了,现在稍微顺了顺,不是故意伪更的,亲们表介意哈~~~么么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