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大明之朔风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蒙收留,必当视之为家而誓死相报!我们……”
“老张没受过教化,说不好人话,他的意思我明白,哪里有自由那里就是他的家。”张孟存的废话还没说完,屁股就挨了一脚,他新交的朋友王昉替他说话了——王昉本来是造纸、印刷作坊主事,巴图发现此人很善于利用新鲜词进行鼓动宣传,特地把他调入大统领府协理教谕事务。
“对,对,哪里有自由那里就是我们的家,是这个意思,我们愿意为丰州效力,狗屁明国见鬼去吧!”张孟存、张妙手被王昉使劲一捅,马上跟着说道,话音刚落就得到一片叫好声。
“诸位,现在天下大乱,留给丰州的时间不多了,必须马上下决心,生存还是败亡全在一念之间。”刘兴祚再次大声呼喊。
反对声小了一些,李富贵、李槐趁机出面劝说,告诉大家丰州的发展急需人口,没有足够的人口别说发展,自保也很困难,现在咬紧牙关也要抓住这个机会,有些官员们动心了,表示如果大统领下令接受流民,他们绝不会反对。
“大统领英明神武,他比谁都想得明白,但他需要你们还有所有丰州人的支持,你们好好想想吧,是像现在这样窝窝囊囊活下去等着被强敌吞并,还是忍一时之痛让以后的丰州更富庶、更强大,你们自己来选择。”李富贵语气严厉地说道。
“丰州的体制独特,接纳流民又涉及到各家各户的利益,我看还是交给大家公议吧。”鄂尔泰也犹豫了,他打算请绰尔济喇嘛来一趟,老喇嘛德高望重、聪明睿智,这么大的事还是要请教他老人家。
消息立即传出去,是否接纳流民顿时成了全丰州热议的话题,老百姓中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各执一词吵来吵去,把新来的那些流民吓了一跳,这么大的事官府不做主,却让老百姓公议,这也太奇怪了。千户所、百户所的官员、长者,以及热心肠的民意代表陆续到了蛮汉山,不过这帮人吵吵闹闹议了几天也没结果——他们吵得挺厉害,可说出来的话颠三倒四,听不出到底是反对还是赞成,大伙吵累了,干脆表示这么大的事不是他们想得清楚的,还是由大统领自己定吧,他怎么说大伙就怎么干,大统领府对这些只会吵架的粗货大为失望,幸好聪明人终于到了。
李榆在李槐出关后,又给绰尔济喇嘛去信——老喇嘛是丰州人的灵魂,移民这么大的事必须取得他的支持,李榆在信中说:如今天下大乱,而丰州实力太过弱小,以五万人口之力,无论如何努力也难有长进,相反还会面临被吞并的危险,而明国此次移民实边给了丰州一个脱胎换骨的机会,明国流民迫于天灾人祸,走投无路揭竿而起,他们渴望有一条生路,如果丰州能敞开胸怀接纳他们,那么他们也将感恩戴德为丰州誓死效力,他们中有大量善于耕作的农夫,还有士兵、工匠和读书人,丰州得到他们的帮助必定实力大增,当然接纳他们也会给穷困的丰州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由于族群、习俗的不同会产生大量的矛盾,但这些困难总会有办法克服,与其在将来被强敌吞并奴役,不如与这些关内的穷苦人联合起来共同营造一个强大富庶的丰州,李榆请求老喇嘛说服草原上的民众,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勇敢地接受这个机会。
老喇嘛收到这封信后,关起门想了两天,然后召集起一百多个有声望的喇嘛,一起赶到了蛮汉山。
老喇嘛一脸不屑地看着丰州的这帮官员和所谓的民意代表——参加公议历来是台吉、诺颜的权利,这帮以前种地、放羊的懂个什么,他挥手让鄂尔泰先读了李榆给他的信,然后指着大家就教训起来。
我和众多精通佛法的喇嘛确认你们的大统领是阿勒坦汗转世,而三世****佛爷也确认阿勒坦汗是大元世祖皇帝忽必烈转世,李榆洪巴图鲁所作所为也与两位圣王无异,如同世祖皇帝那样以仁慈宽厚善待汉民,如同阿勒坦汗那样发放土地接纳汉民,他的睿智不是你们这些俗人能够想象的,你们服从他就是遵行佛法,把你们的土地、粮食和牲畜拿出来施舍给那些关内来的可怜人吧,大统领是在为你们积功德,也许过不了几年他还会带着你们入关去享福呢。
老百姓可以和大统领府的官员讨价还价,但对喇嘛却崇敬无比,听说大统领是在为他们积功德,以后还有机会入关享福,一个个笑逐颜开。老喇嘛随后又教训起鄂尔泰、布颜图一伙,你们心里总有华夷之别,知道大元退出关时有多少汉人追随我们?不下十万人啊,汉人的血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之中,还用得着分蒙古人、汉人吗?大草原会改变一切,那些关内明国人出了关,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也会学会骑马射箭、放牧牛羊,他们变不回汉人了,只能和我们一样成为丰州人,不用胡乱猜疑。
大统领和老喇嘛都是草原上最受崇敬的人,他俩既然明确表态,接纳关内流民的决议在一片赞同声中通过了,民意代表们乐呵呵地各回各家,官员们也回本部准备迎接新移民,李富贵还嘱咐大家回去后立即抢种一季土豆,解决丰州的吃饭问题可能就靠它了。
大统领府则召集丰州高官们商议起如何安置移民,这成了当前的头等大事,大统领府委托李槐立即给李榆去信,通告丰州同意接纳流民,同时希望他尽快回来一趟,以便确定安置移民的方案。
保德,李榆接到了朝廷的诏书,朝廷在诏书中令他带流民出关屯田,但有关钱粮之事却不提,而是让山西、陕西各镇酌情相助,李榆发怒了,马上给大同的金声写信,表示自己绝对忠于朝廷,但丰州穷得叮当响,实在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所以他必须呆在关内,想办法靠种地、做买卖存些钱粮,等到钱粮存够了,他才有能力出关屯田,如果朝廷希望他在八月底之前出关的话,就必须给够安置流民的粮食,并且每年还要补贴些钱给他,否则就请朝廷另谋他途吧。
李榆一边向朝廷耍赖,一边试图遣散一些流民,但老百姓不傻,走的人寥寥无几,反而跑来的人更多,其中还有些汾水边遣散的人自己又找来了,他们带回的消息更可怕,整个北方大旱,到处在闹饥荒,有些地方还出现瘟疫,官军也在四处捕杀流民,出去简直没活路,老百姓一听彻底铁了心,大人到哪儿我们就去哪儿吧,出关也行啊,好歹有口饭吃能活下去。
大统领府的信送到保德,李榆多少松了口气,他也觉得必须赶紧走了,今年山西夏粮收成很差,吃不起饭的流民越来越多,李榆估计再不出关,自己也会变要饭的了。李榆要回去商议移民实边大计,特地邀请流民首领也派代表参加,贼头们一时受宠若惊,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决定派识文断字的白玉柱、赵胜随李榆回蛮汉山,安排好保德大营的事后,李榆率飞虎营出了保德,直奔偏头关而去。
出了边墙,面前出现一片与山峦相连的大草原——终于回家了,李榆心中热浪翻滚,忍不住发出一声长啸“浩——瑞,浩——瑞”。
“浩——瑞,浩——瑞”飞虎骑一起向天长啸。
,如蒙收留,必当视之为家而誓死相报!我们……”
“老张没受过教化,说不好人话,他的意思我明白,哪里有自由那里就是他的家。”张孟存的废话还没说完,屁股就挨了一脚,他新交的朋友王昉替他说话了——王昉本来是造纸、印刷作坊主事,巴图发现此人很善于利用新鲜词进行鼓动宣传,特地把他调入大统领府协理教谕事务。
“对,对,哪里有自由那里就是我们的家,是这个意思,我们愿意为丰州效力,狗屁明国见鬼去吧!”张孟存、张妙手被王昉使劲一捅,马上跟着说道,话音刚落就得到一片叫好声。
“诸位,现在天下大乱,留给丰州的时间不多了,必须马上下决心,生存还是败亡全在一念之间。”刘兴祚再次大声呼喊。
反对声小了一些,李富贵、李槐趁机出面劝说,告诉大家丰州的发展急需人口,没有足够的人口别说发展,自保也很困难,现在咬紧牙关也要抓住这个机会,有些官员们动心了,表示如果大统领下令接受流民,他们绝不会反对。
“大统领英明神武,他比谁都想得明白,但他需要你们还有所有丰州人的支持,你们好好想想吧,是像现在这样窝窝囊囊活下去等着被强敌吞并,还是忍一时之痛让以后的丰州更富庶、更强大,你们自己来选择。”李富贵语气严厉地说道。
“丰州的体制独特,接纳流民又涉及到各家各户的利益,我看还是交给大家公议吧。”鄂尔泰也犹豫了,他打算请绰尔济喇嘛来一趟,老喇嘛德高望重、聪明睿智,这么大的事还是要请教他老人家。
消息立即传出去,是否接纳流民顿时成了全丰州热议的话题,老百姓中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各执一词吵来吵去,把新来的那些流民吓了一跳,这么大的事官府不做主,却让老百姓公议,这也太奇怪了。千户所、百户所的官员、长者,以及热心肠的民意代表陆续到了蛮汉山,不过这帮人吵吵闹闹议了几天也没结果——他们吵得挺厉害,可说出来的话颠三倒四,听不出到底是反对还是赞成,大伙吵累了,干脆表示这么大的事不是他们想得清楚的,还是由大统领自己定吧,他怎么说大伙就怎么干,大统领府对这些只会吵架的粗货大为失望,幸好聪明人终于到了。
李榆在李槐出关后,又给绰尔济喇嘛去信——老喇嘛是丰州人的灵魂,移民这么大的事必须取得他的支持,李榆在信中说:如今天下大乱,而丰州实力太过弱小,以五万人口之力,无论如何努力也难有长进,相反还会面临被吞并的危险,而明国此次移民实边给了丰州一个脱胎换骨的机会,明国流民迫于天灾人祸,走投无路揭竿而起,他们渴望有一条生路,如果丰州能敞开胸怀接纳他们,那么他们也将感恩戴德为丰州誓死效力,他们中有大量善于耕作的农夫,还有士兵、工匠和读书人,丰州得到他们的帮助必定实力大增,当然接纳他们也会给穷困的丰州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由于族群、习俗的不同会产生大量的矛盾,但这些困难总会有办法克服,与其在将来被强敌吞并奴役,不如与这些关内的穷苦人联合起来共同营造一个强大富庶的丰州,李榆请求老喇嘛说服草原上的民众,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勇敢地接受这个机会。
老喇嘛收到这封信后,关起门想了两天,然后召集起一百多个有声望的喇嘛,一起赶到了蛮汉山。
老喇嘛一脸不屑地看着丰州的这帮官员和所谓的民意代表——参加公议历来是台吉、诺颜的权利,这帮以前种地、放羊的懂个什么,他挥手让鄂尔泰先读了李榆给他的信,然后指着大家就教训起来。
我和众多精通佛法的喇嘛确认你们的大统领是阿勒坦汗转世,而三世****佛爷也确认阿勒坦汗是大元世祖皇帝忽必烈转世,李榆洪巴图鲁所作所为也与两位圣王无异,如同世祖皇帝那样以仁慈宽厚善待汉民,如同阿勒坦汗那样发放土地接纳汉民,他的睿智不是你们这些俗人能够想象的,你们服从他就是遵行佛法,把你们的土地、粮食和牲畜拿出来施舍给那些关内来的可怜人吧,大统领是在为你们积功德,也许过不了几年他还会带着你们入关去享福呢。
老百姓可以和大统领府的官员讨价还价,但对喇嘛却崇敬无比,听说大统领是在为他们积功德,以后还有机会入关享福,一个个笑逐颜开。老喇嘛随后又教训起鄂尔泰、布颜图一伙,你们心里总有华夷之别,知道大元退出关时有多少汉人追随我们?不下十万人啊,汉人的血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之中,还用得着分蒙古人、汉人吗?大草原会改变一切,那些关内明国人出了关,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也会学会骑马射箭、放牧牛羊,他们变不回汉人了,只能和我们一样成为丰州人,不用胡乱猜疑。
大统领和老喇嘛都是草原上最受崇敬的人,他俩既然明确表态,接纳关内流民的决议在一片赞同声中通过了,民意代表们乐呵呵地各回各家,官员们也回本部准备迎接新移民,李富贵还嘱咐大家回去后立即抢种一季土豆,解决丰州的吃饭问题可能就靠它了。
大统领府则召集丰州高官们商议起如何安置移民,这成了当前的头等大事,大统领府委托李槐立即给李榆去信,通告丰州同意接纳流民,同时希望他尽快回来一趟,以便确定安置移民的方案。
保德,李榆接到了朝廷的诏书,朝廷在诏书中令他带流民出关屯田,但有关钱粮之事却不提,而是让山西、陕西各镇酌情相助,李榆发怒了,马上给大同的金声写信,表示自己绝对忠于朝廷,但丰州穷得叮当响,实在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所以他必须呆在关内,想办法靠种地、做买卖存些钱粮,等到钱粮存够了,他才有能力出关屯田,如果朝廷希望他在八月底之前出关的话,就必须给够安置流民的粮食,并且每年还要补贴些钱给他,否则就请朝廷另谋他途吧。
李榆一边向朝廷耍赖,一边试图遣散一些流民,但老百姓不傻,走的人寥寥无几,反而跑来的人更多,其中还有些汾水边遣散的人自己又找来了,他们带回的消息更可怕,整个北方大旱,到处在闹饥荒,有些地方还出现瘟疫,官军也在四处捕杀流民,出去简直没活路,老百姓一听彻底铁了心,大人到哪儿我们就去哪儿吧,出关也行啊,好歹有口饭吃能活下去。
大统领府的信送到保德,李榆多少松了口气,他也觉得必须赶紧走了,今年山西夏粮收成很差,吃不起饭的流民越来越多,李榆估计再不出关,自己也会变要饭的了。李榆要回去商议移民实边大计,特地邀请流民首领也派代表参加,贼头们一时受宠若惊,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决定派识文断字的白玉柱、赵胜随李榆回蛮汉山,安排好保德大营的事后,李榆率飞虎营出了保德,直奔偏头关而去。
出了边墙,面前出现一片与山峦相连的大草原——终于回家了,李榆心中热浪翻滚,忍不住发出一声长啸“浩——瑞,浩——瑞”。
“浩——瑞,浩——瑞”飞虎骑一起向天长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