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大明之朔风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卫在亲卫哨外围又布置了一个警戒圈。清兵这才想起李榆的身份,很老实地放下武器——多尔衮到处造谣说李榆是大清晋郡王,很可惜明廷就是装没听见,反倒让八旗中人当真了。
阿巴泰赶到,马上命人把鳌拜抬出来,这家伙脸色通红,还在冒虚汗,迷迷糊糊听到有人喊他,睁开眼看到李榆站在面前,眼泪止不住流下来:“额鲁哥哥,我要死了,我要死了,以后再也见不到你了。”
“跟我走,我不会让你死,”李榆握了握鳌拜的手,向周围的清军大喊道,“把重伤的兄弟都交给我,死了的我办葬事,活着的我送回家。”
“我是席特库,晋郡王吉祥”、“我是瑚里布,晋郡王吉祥”——两个年轻军官挤过来向李榆行礼,少年时的偶像就在面前,俩人有些激动,席特库马上又说道:“晋郡王,您是我们满人的大英雄,给我们说几句吧!”
周围的清兵都围过来,投来期待的眼光,李榆点点头,登上一辆牛车,阿巴泰向周围扫了一眼,随即也上了牛车,一声不吭站到李榆的身边。
“清国的兄弟们,昨天恶战让我们都失去很多好兄弟,他们再也无法回家了,我真的很伤心,此战谁是谁非自有公论,我不想多说,但我始终有一个梦想,天下人都能够忘却仇恨放弃战争,不分华夷平等相处,一起过太平富裕的日子,如今的大同联邦就是走这条道路,大同与清国打仗不是为了明国,也不是为了称王称霸,而是为坚持自己的道路不得不打仗,”李榆侃侃而谈,讲述了如何农牧为本、工商优先解决百姓生存问题,如何同族异俗、共和理政解决族群矛盾问题,如何兴办议会、公议决事解决人民自治问题,李榆最后挥手说道,“岳托大哥说过,打仗以死相拼、各听天命,打完仗大家可以继续做兄弟,我也说过这个话,我期待有一天大同人和清国人能像兄弟一样相处。”
“晋郡王吉祥!晋郡王吉祥!”清兵齐声高呼,其实李榆讲的他们很多没听懂,但自治、公议这一套是诸申曾经的习俗,晋郡王果然坚持老诸申传统,皇上学习明制、重用汉官就是不对嘛。
清军东路军当天下午赶到,鳌拜和一千多重伤号也送至大同军中,阿巴泰下令准备启程出关,第二天,李榆放还了西线被俘的约两万人,清军也把一大批不便携带的财物、牲畜登记造册委托大同军保管,然后拔营北上。要回家了,清军欢声笑语踏上征程,然而队伍后面的老百姓哭声震天,一片片跪倒在地向南磕头,留下自己的泪水,揣走一抔故乡的泥土,此行路漫漫,何时再还乡。
“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户部给事中左懋第奏疏,这就是直隶、山东的现状,人民无以存身,苟全性命于乱世,中国若亡天下非亡于外寇,实亡于奸党、国贼。
颜继祖、宋学朱跪倒在地嚎啕大哭,山东落到如此地步,他们有罪啊!李榆叹一口气把他们扶起来:“罪不在两位大人,而在于朝政,国以民为本,朝廷没了可以重建,百姓没了国家就真完了,去辽东也许还是条活路,两位大人如果有心,以后就去辽东帮助他们吧。”
数年后,颜继祖真的到了辽东,以布政使的身份带领各族同胞开荒种田、大兴工商,辽东民生由此改善,世人皆称其贤。
大同军等待粮草,暂时原地休整,皇上的圣旨到了,以蕲州斩杀张献忠、夏津大败清军之功加封李榆为归化侯,令大同军从速北上,尽逐残寇于边外,然后挥师南下扫荡湖广流贼,并要求李榆把山东巡抚颜继祖、巡按宋学朱即刻送到京师述职——一点实惠也没有,把老子当不花钱的伙计使呀,李榆随手把诏书扔到一边,颜继祖、宋学朱更气愤,回京就是议罪斩首,老子不干了,两人立刻上奏辞官,从此不出军营一步。
王昉和步兵右协副协统刘迁也来到军中,还带来了总统府的信——大同两府一院认为,黄河以北形势恶化,很可能在三年内爆发危机,大同必须尽早做出应对,故此决定撤销山东屯田军,在临朐设立山东行台,委任王昉为统领、许亨臣为布政使,张国基调回大同另有任用,设山东提督军务处,委任孙伏虎为提督、刘迁为副提督,屯田军营以上军官、千户以上民事官及断事等分批送大同训导,并建议留下两个营的兵力常驻山东。
李榆和诸将商议后,决定留下步兵前协彭大顺、左协杜宏国两个营,孙伏虎、刘体纯、郝摇旗、孙二奎这帮老兄弟准假回丰州探亲,刘迁暂时署理山东提督,同时还从各营抽掉一批得力军官补充进山东军。
消息传出,刘体纯、郝摇旗等老兄弟拥抱相泣——当年留在山东的一千五百人经过战乱、大疫之后还剩下六百来人,能活着回家太幸运了。许亨臣押运粮草赶到,听说自己升成大官,高兴得手舞足蹈,当天晚上自掏腰包请狐朋狗友大肆庆祝一番。
接收粮草的第二天,李榆、赵吉带领四协骑兵北上,革库里、茅元仪带领步兵、辅兵返回山西,队伍里还添了五千多归顺的清兵,遏必隆当了这帮人的头,把照顾两军伤号的活揽下来,鳌拜这家伙身体真好,硬是挺过鬼门关,身边有小伙伴遏必隆陪着,心里也踏实了。
清军北归吓坏了明军,总督关蓟通津军务赵光忭、总督辽东、宁、锦军务范志完奉旨督军入援山东,好不容易挪到平原,听说清军蜂拥而来,掉头就逃到河间,接着又躲进天津,紧闭城门不出一步,任由清军大步北上。
大明皇帝震怒,召集阁臣表示要御驾亲征,首辅周延儒脸皮再厚,这次也混不下去了,硬着头皮表示愿意代皇帝出征,皇帝马上诏准,命其“断敌归路,务必全歼”。周延儒哪敢真打,出了京师就躲到通州,还把唐通、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四镇兵马都拉来给他守城。通州无忧了,周延儒又吩咐兵部催促大同军北上,然后就开始混日子,与随从官员、四镇总兵每日轮流宴请、吃喝玩乐,至于清军嘛,反正官军也打不过,大同军要来了,北虏打东虏正好坐山观虎斗。
大同军迟迟没到,清兵先到了,通行无阻进入密云,皇帝大惊,命周延儒务必堵住清军归路,但明军就是不争气,在密云螺山集结的八镇兵马一触即溃,总兵张登科、和应荐战殁。明军败逃之后,大同铁骑突然出现,驱散正在打扫战场的清军,一路飞驰冲向墙子岭,监军御史蒋拱宸刚好在山上躲避清军,这家伙脑子反应快,立即上奏明军大捷,斩首百余级。
墙子岭守关明军正在惊恐之中,看见大同铁骑赶来,如逢救星开关迎接,但大同铁骑没在关堡内停留,直接出关扬长而去,临走还告诉守关明军,大同军将去关外和清军交战,这个关堡肯定守不住,弟兄们各谋生路吧。守关明军当然明白该如何各谋生路,涌进参将府大抢一通,再放了把火,然后一哄而散。
清军前锋轻取墙子岭,大队人马陆续出关,他们携带的牲畜、人口太多,队伍乱哄哄拖出百把里,没个十天八天走不出边墙。出关清军出现破绽,周延儒却仍然胆怯,暗中下令明军不得挑衅,任由对方饱掠而去,同时还大胆包天糊弄皇帝,每日必报捷称斩首一两百级。
卫在亲卫哨外围又布置了一个警戒圈。清兵这才想起李榆的身份,很老实地放下武器——多尔衮到处造谣说李榆是大清晋郡王,很可惜明廷就是装没听见,反倒让八旗中人当真了。
阿巴泰赶到,马上命人把鳌拜抬出来,这家伙脸色通红,还在冒虚汗,迷迷糊糊听到有人喊他,睁开眼看到李榆站在面前,眼泪止不住流下来:“额鲁哥哥,我要死了,我要死了,以后再也见不到你了。”
“跟我走,我不会让你死,”李榆握了握鳌拜的手,向周围的清军大喊道,“把重伤的兄弟都交给我,死了的我办葬事,活着的我送回家。”
“我是席特库,晋郡王吉祥”、“我是瑚里布,晋郡王吉祥”——两个年轻军官挤过来向李榆行礼,少年时的偶像就在面前,俩人有些激动,席特库马上又说道:“晋郡王,您是我们满人的大英雄,给我们说几句吧!”
周围的清兵都围过来,投来期待的眼光,李榆点点头,登上一辆牛车,阿巴泰向周围扫了一眼,随即也上了牛车,一声不吭站到李榆的身边。
“清国的兄弟们,昨天恶战让我们都失去很多好兄弟,他们再也无法回家了,我真的很伤心,此战谁是谁非自有公论,我不想多说,但我始终有一个梦想,天下人都能够忘却仇恨放弃战争,不分华夷平等相处,一起过太平富裕的日子,如今的大同联邦就是走这条道路,大同与清国打仗不是为了明国,也不是为了称王称霸,而是为坚持自己的道路不得不打仗,”李榆侃侃而谈,讲述了如何农牧为本、工商优先解决百姓生存问题,如何同族异俗、共和理政解决族群矛盾问题,如何兴办议会、公议决事解决人民自治问题,李榆最后挥手说道,“岳托大哥说过,打仗以死相拼、各听天命,打完仗大家可以继续做兄弟,我也说过这个话,我期待有一天大同人和清国人能像兄弟一样相处。”
“晋郡王吉祥!晋郡王吉祥!”清兵齐声高呼,其实李榆讲的他们很多没听懂,但自治、公议这一套是诸申曾经的习俗,晋郡王果然坚持老诸申传统,皇上学习明制、重用汉官就是不对嘛。
清军东路军当天下午赶到,鳌拜和一千多重伤号也送至大同军中,阿巴泰下令准备启程出关,第二天,李榆放还了西线被俘的约两万人,清军也把一大批不便携带的财物、牲畜登记造册委托大同军保管,然后拔营北上。要回家了,清军欢声笑语踏上征程,然而队伍后面的老百姓哭声震天,一片片跪倒在地向南磕头,留下自己的泪水,揣走一抔故乡的泥土,此行路漫漫,何时再还乡。
“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户部给事中左懋第奏疏,这就是直隶、山东的现状,人民无以存身,苟全性命于乱世,中国若亡天下非亡于外寇,实亡于奸党、国贼。
颜继祖、宋学朱跪倒在地嚎啕大哭,山东落到如此地步,他们有罪啊!李榆叹一口气把他们扶起来:“罪不在两位大人,而在于朝政,国以民为本,朝廷没了可以重建,百姓没了国家就真完了,去辽东也许还是条活路,两位大人如果有心,以后就去辽东帮助他们吧。”
数年后,颜继祖真的到了辽东,以布政使的身份带领各族同胞开荒种田、大兴工商,辽东民生由此改善,世人皆称其贤。
大同军等待粮草,暂时原地休整,皇上的圣旨到了,以蕲州斩杀张献忠、夏津大败清军之功加封李榆为归化侯,令大同军从速北上,尽逐残寇于边外,然后挥师南下扫荡湖广流贼,并要求李榆把山东巡抚颜继祖、巡按宋学朱即刻送到京师述职——一点实惠也没有,把老子当不花钱的伙计使呀,李榆随手把诏书扔到一边,颜继祖、宋学朱更气愤,回京就是议罪斩首,老子不干了,两人立刻上奏辞官,从此不出军营一步。
王昉和步兵右协副协统刘迁也来到军中,还带来了总统府的信——大同两府一院认为,黄河以北形势恶化,很可能在三年内爆发危机,大同必须尽早做出应对,故此决定撤销山东屯田军,在临朐设立山东行台,委任王昉为统领、许亨臣为布政使,张国基调回大同另有任用,设山东提督军务处,委任孙伏虎为提督、刘迁为副提督,屯田军营以上军官、千户以上民事官及断事等分批送大同训导,并建议留下两个营的兵力常驻山东。
李榆和诸将商议后,决定留下步兵前协彭大顺、左协杜宏国两个营,孙伏虎、刘体纯、郝摇旗、孙二奎这帮老兄弟准假回丰州探亲,刘迁暂时署理山东提督,同时还从各营抽掉一批得力军官补充进山东军。
消息传出,刘体纯、郝摇旗等老兄弟拥抱相泣——当年留在山东的一千五百人经过战乱、大疫之后还剩下六百来人,能活着回家太幸运了。许亨臣押运粮草赶到,听说自己升成大官,高兴得手舞足蹈,当天晚上自掏腰包请狐朋狗友大肆庆祝一番。
接收粮草的第二天,李榆、赵吉带领四协骑兵北上,革库里、茅元仪带领步兵、辅兵返回山西,队伍里还添了五千多归顺的清兵,遏必隆当了这帮人的头,把照顾两军伤号的活揽下来,鳌拜这家伙身体真好,硬是挺过鬼门关,身边有小伙伴遏必隆陪着,心里也踏实了。
清军北归吓坏了明军,总督关蓟通津军务赵光忭、总督辽东、宁、锦军务范志完奉旨督军入援山东,好不容易挪到平原,听说清军蜂拥而来,掉头就逃到河间,接着又躲进天津,紧闭城门不出一步,任由清军大步北上。
大明皇帝震怒,召集阁臣表示要御驾亲征,首辅周延儒脸皮再厚,这次也混不下去了,硬着头皮表示愿意代皇帝出征,皇帝马上诏准,命其“断敌归路,务必全歼”。周延儒哪敢真打,出了京师就躲到通州,还把唐通、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四镇兵马都拉来给他守城。通州无忧了,周延儒又吩咐兵部催促大同军北上,然后就开始混日子,与随从官员、四镇总兵每日轮流宴请、吃喝玩乐,至于清军嘛,反正官军也打不过,大同军要来了,北虏打东虏正好坐山观虎斗。
大同军迟迟没到,清兵先到了,通行无阻进入密云,皇帝大惊,命周延儒务必堵住清军归路,但明军就是不争气,在密云螺山集结的八镇兵马一触即溃,总兵张登科、和应荐战殁。明军败逃之后,大同铁骑突然出现,驱散正在打扫战场的清军,一路飞驰冲向墙子岭,监军御史蒋拱宸刚好在山上躲避清军,这家伙脑子反应快,立即上奏明军大捷,斩首百余级。
墙子岭守关明军正在惊恐之中,看见大同铁骑赶来,如逢救星开关迎接,但大同铁骑没在关堡内停留,直接出关扬长而去,临走还告诉守关明军,大同军将去关外和清军交战,这个关堡肯定守不住,弟兄们各谋生路吧。守关明军当然明白该如何各谋生路,涌进参将府大抢一通,再放了把火,然后一哄而散。
清军前锋轻取墙子岭,大队人马陆续出关,他们携带的牲畜、人口太多,队伍乱哄哄拖出百把里,没个十天八天走不出边墙。出关清军出现破绽,周延儒却仍然胆怯,暗中下令明军不得挑衅,任由对方饱掠而去,同时还大胆包天糊弄皇帝,每日必报捷称斩首一两百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