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盛唐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013-06-06
仪凤三年十月十七日,奉旨主持和议事宜的太子李显向大食使节团开出最后通牒,限时五日,要大食使节团给出最后答复,在此期间,不再举行和议谈判。李显的这一宣言一反先前的温吞水做派,态度强硬而又坚决,消息一出,叫好者有之,呼吁慎重者也有之,更有副使元万顷悍然上本弹劾李显独断专行,罔顾圣恩,朝野一派哗然,而李显初衷不改,和议遂就此陷入僵局。
仪凤三年十月十九日,宰辅贾朝隐、兵部侍郎武三思联名上本,言及吐蕃军情紧急,刻不容缓,为防有变,当急派大军弹压。后许之,诏令河西都督黑齿常之为逻些道行军大总管,王方翼副之,督率河西军三万步骑克期向逻些进军,并调陇关都督李敬业率军一万五千余进驻河西以为援,调左金吾卫将军武懿宗为陇关都督,增补关中府军两万把守陇州要地。
武后此诏一下,河西军政调整之序幕就此拉开,满朝文武无不为之侧目,都想看看太子一方将会如何反击,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太子竟然保持了缄默,并未就此诏书作出任何的评议,坦然而受之。
赞成?当然不是!李显不是不想出头反对这道对自己来说相当不利的诏书,然则理智却告诉他,若是他真敢在此时跳出来强行反对的话,那一准没个好果子吃,不止会遭到后党与越王党的联手围攻,更会招致高宗的猜忌与打压,如此一来,不单没能讨到好处,反倒会将自己置于险地,稍有闪失的话,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这个险,李显自是不会去冒,不过么,李显也没闲着,早早便已作出了相关的安排,却也不怕后党们能翻出多大的浪花来。
仪凤三年十月二十一日,缄默了四天的大食使节团终于支撑不住了,于是日傍晚派出使节团正使穆阿?维亚?阿本赶至东宫求见李显,明确表示愿意接受李显的提议,可以将波斯一地划为缓冲区,只是言及还有些细节需得进一步磋商,恳请李显能准许重启和谈进程,李显慨然允之,和议遂在次日得以重启。
仪凤三年十月二十五日,经几番激烈的争辩,大食与大唐双方之和平友好盟约总算是草签了下来,按条约规定,大唐须得从波斯撤回军队,而大食则保证波斯的**与安全,至于战时的损失,双方各自承担,互不追究,有关战俘问题,由大食与波斯自行协商解决,大唐概不参与其中,双方缔结友好邦国,彼此通商,万世永睦云云。
仪凤三年十月二十六日,大食王储叶齐德?伊本?阿布请辞,以草签之盟约亟需哈里发批准为由,不顾即将大雪封路之事实,强要离开长安,只留穆阿?维亚?阿本率部分随员在长安以为留守,武后慰留不得,着太子李显率百官送之郊外,双方依依而别。至此,一场折腾了大半个月的闹剧算是暂时告了个段落,再一计议得失,从牌面上来看,太子一系吃了个大亏,尽管将波斯驻军调了回来,算是略有所得,可河西的军政大变就在眼前,若无意外的话,太子稳立朝廷的根基必将慢慢走向倾覆,个中胜负如何,似乎已到了可以盖棺定论的时候了。
似乎也就只是似乎,仅此而已,并非就真的没了变化,就在后党们为好不容易大胜了太子一回而弹冠相庆不已之际,又一封紧急军报到了京——乌海山口突降暴雪,大雪封山,进入吐蕃的关碍尽皆被堵死,不至开春雪化,大军已无越过之可能。此消息一至,登时便给了后党们当头狠狠一棒,此无它,河西大军不能出动的话,从陇关调军入河西就没了正当的理由,而武懿宗接掌陇州这一要地的事情显然也得黄了,圣旨笔墨未干,而竟出此变化,着实令后党们全都有些个措手不及,刚刚兴起的河西军政变革一事遂就此搁了浅。
一记漂亮的回马枪下来,算是暂时稳住了摇摇欲坠的朝局,然则李显却并不敢有所懈怠,只因他很清楚开春之际,方才是真正决战之时,还有着许多的工作要做,能不能笑到最后,尚在两可之间,这其中,最让李显放心不下的有两条,一是政事堂的局势不容乐观,二是波斯那头的恶战又将再起,胜负如何必将影响到朝局的变化。
政事堂的形势就不必说了,尽管有了刘仁轨这么位心腹老臣在,可也就只能算是一票,而越王加上贾朝隐,后党那头本就已占据了上风,再算是裴行俭等实际上是忠于高宗的宰辅们,要想在政事堂里通过有利于李显的河西调整方案显然不是件易事,至少在李显看来是如此,能否... -->>
013-06-06
仪凤三年十月十七日,奉旨主持和议事宜的太子李显向大食使节团开出最后通牒,限时五日,要大食使节团给出最后答复,在此期间,不再举行和议谈判。李显的这一宣言一反先前的温吞水做派,态度强硬而又坚决,消息一出,叫好者有之,呼吁慎重者也有之,更有副使元万顷悍然上本弹劾李显独断专行,罔顾圣恩,朝野一派哗然,而李显初衷不改,和议遂就此陷入僵局。
仪凤三年十月十九日,宰辅贾朝隐、兵部侍郎武三思联名上本,言及吐蕃军情紧急,刻不容缓,为防有变,当急派大军弹压。后许之,诏令河西都督黑齿常之为逻些道行军大总管,王方翼副之,督率河西军三万步骑克期向逻些进军,并调陇关都督李敬业率军一万五千余进驻河西以为援,调左金吾卫将军武懿宗为陇关都督,增补关中府军两万把守陇州要地。
武后此诏一下,河西军政调整之序幕就此拉开,满朝文武无不为之侧目,都想看看太子一方将会如何反击,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太子竟然保持了缄默,并未就此诏书作出任何的评议,坦然而受之。
赞成?当然不是!李显不是不想出头反对这道对自己来说相当不利的诏书,然则理智却告诉他,若是他真敢在此时跳出来强行反对的话,那一准没个好果子吃,不止会遭到后党与越王党的联手围攻,更会招致高宗的猜忌与打压,如此一来,不单没能讨到好处,反倒会将自己置于险地,稍有闪失的话,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这个险,李显自是不会去冒,不过么,李显也没闲着,早早便已作出了相关的安排,却也不怕后党们能翻出多大的浪花来。
仪凤三年十月二十一日,缄默了四天的大食使节团终于支撑不住了,于是日傍晚派出使节团正使穆阿?维亚?阿本赶至东宫求见李显,明确表示愿意接受李显的提议,可以将波斯一地划为缓冲区,只是言及还有些细节需得进一步磋商,恳请李显能准许重启和谈进程,李显慨然允之,和议遂在次日得以重启。
仪凤三年十月二十五日,经几番激烈的争辩,大食与大唐双方之和平友好盟约总算是草签了下来,按条约规定,大唐须得从波斯撤回军队,而大食则保证波斯的**与安全,至于战时的损失,双方各自承担,互不追究,有关战俘问题,由大食与波斯自行协商解决,大唐概不参与其中,双方缔结友好邦国,彼此通商,万世永睦云云。
仪凤三年十月二十六日,大食王储叶齐德?伊本?阿布请辞,以草签之盟约亟需哈里发批准为由,不顾即将大雪封路之事实,强要离开长安,只留穆阿?维亚?阿本率部分随员在长安以为留守,武后慰留不得,着太子李显率百官送之郊外,双方依依而别。至此,一场折腾了大半个月的闹剧算是暂时告了个段落,再一计议得失,从牌面上来看,太子一系吃了个大亏,尽管将波斯驻军调了回来,算是略有所得,可河西的军政大变就在眼前,若无意外的话,太子稳立朝廷的根基必将慢慢走向倾覆,个中胜负如何,似乎已到了可以盖棺定论的时候了。
似乎也就只是似乎,仅此而已,并非就真的没了变化,就在后党们为好不容易大胜了太子一回而弹冠相庆不已之际,又一封紧急军报到了京——乌海山口突降暴雪,大雪封山,进入吐蕃的关碍尽皆被堵死,不至开春雪化,大军已无越过之可能。此消息一至,登时便给了后党们当头狠狠一棒,此无它,河西大军不能出动的话,从陇关调军入河西就没了正当的理由,而武懿宗接掌陇州这一要地的事情显然也得黄了,圣旨笔墨未干,而竟出此变化,着实令后党们全都有些个措手不及,刚刚兴起的河西军政变革一事遂就此搁了浅。
一记漂亮的回马枪下来,算是暂时稳住了摇摇欲坠的朝局,然则李显却并不敢有所懈怠,只因他很清楚开春之际,方才是真正决战之时,还有着许多的工作要做,能不能笑到最后,尚在两可之间,这其中,最让李显放心不下的有两条,一是政事堂的局势不容乐观,二是波斯那头的恶战又将再起,胜负如何必将影响到朝局的变化。
政事堂的形势就不必说了,尽管有了刘仁轨这么位心腹老臣在,可也就只能算是一票,而越王加上贾朝隐,后党那头本就已占据了上风,再算是裴行俭等实际上是忠于高宗的宰辅们,要想在政事堂里通过有利于李显的河西调整方案显然不是件易事,至少在李显看来是如此,能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