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我的外贸生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少人,走到地安门后又奔鼓楼,已经非常疲惫了,但不走也不成呀,烦恼暂无踪影,心里只想喝水吃饭。又走了3里地------北新桥,终于到家了。我这样隔三差五的走一趟,消磨时间,好像此时的时光不那么美好了。
9月18号的清晨,邮递员的一声:“李光宇的信”唤得我跳出家门,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一个浅色的牛皮纸信封,右下侧印着红色的------“北京市对外贸易局”字样,左上方写着------北京市东城区香饵胡同86号,中间写着------李光宇收。信封递到我手中,兴奋、沮丧、失落、无奈、别扭……真是五味杂陈。
兴奋的是我也有工作了,我也可以挣钱了;失落的是别人都是去工厂当工人,而我去的这个局是干什么的呢?沮丧的是什么叫对外贸易?无奈的是我才15岁,属于未成年,不能自己到社会上找工作;别扭的是为什么发通知的单位不是公路局、环卫局、园林局,而恰恰是谁也不知道干什么的对外贸易局!我坐在屋里发呆犯愣,这时爸爸说:“别楞着了,撕开看看呀!”我打开信封,里面有一张白纸,上面油印着两行字:“你已被我局对外贸易学校录取,请于9月20号到宣武区三庙前街市府大楼南大礼堂面试”左上角是用钢笔写着“李光宇”三个字。我看完通知书后犹如五雷轰顶,怎么还是学校呀!不是什么都没考上就可以工作了吗?怎么还要上学呢?还是什么对外贸易?怎么怕什么来什么,烦什么就有什么!爸爸看完通知书后开导我说:“总算不是工人了。对外贸易是上层建筑,爸爸心中的上层建筑就是别跟我一样,没日没夜的干活,一手油泥一身臭汗,钻进汽车底下没完没了的修着那永远也修不完的破汽车,而是像我们厂里坐办公室的干部一样,像那些在银行里工作的人一样,夏天晒不着、冬天冻不着。对外贸易无非就是对外的交换与买卖,肯定要斯文些、干净些。不管将来做什么,现在必须去做的事------去面试!”
转眼面试的日子到了,爸爸给了我一块钱坐公交车,下车后打听到了南大礼堂的具体位置。当时北京市政府在正义路,市政府办事的各局、部委、办公室都在这座市府大楼里,外贸局就在这座大楼的4层。这条街是东西走向,市府大楼在路北,那南大礼堂当然就在路南啦。只见南大礼堂门口人头攒动,不少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等待面试。我来到报名处,把通知书交给工作人员后,他就让我进了礼堂。所谓的面试考场,就是靠墙放了一排长条椅子供面试的考生备考,再往前十米左右放着三张桌子,间隔一米左右,桌子后面坐着老师,点谁的名字,谁就站起来走向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是我事后听老师们讲的:从备考椅走向老师这十米,看似正常,其实也是面试的一部分,是老师在面试学生们的外形条件)。“李光宇”中间桌子的潘老师喊了我的名字,我略显紧张的走了过去,老师问了我一些常规的问题:姓名、年龄、毕业学校等,我一一做了回答。还问我了解对外贸易学校是学什么的吗?我很坦诚地回答“不知道”。潘老师说:“行了,回家等通知吧!”
就是这位潘老师,他叫潘且勋,原是园林局的保卫干部。1964年支援外贸到局人事处,现负责组建这个“半工半读对外贸易学校(二部)”。由于他的垂青使我一个懵懂青年进入了对外贸易这个行当,成为对外贸易事业中的一员,我非常感谢您------潘老师!
面试结束回家后,不玩了、不遛了、话少了、到门口的次数变多了,耐心而焦灼的等待着正式的通知。
9月20日,我接到了外贸局来的通知:我已通过面试,需要在9月22日上午到邮电医院进行体检。我赶紧打听邮电医院在哪。我爸曾经是蹬三轮的,北京哪有他不认识的地方呀!当时就告诉我邮电医院在二龙路,还跟我说骑我的车去吧,省点车票钱。
1965年9月27日,正式的通知寄来了,“经面试和体检,你已被录取,请于10月13日携带户口本、行李、粮油关系到南大礼堂(面试处)集合,到房山校址报道”。
少人,走到地安门后又奔鼓楼,已经非常疲惫了,但不走也不成呀,烦恼暂无踪影,心里只想喝水吃饭。又走了3里地------北新桥,终于到家了。我这样隔三差五的走一趟,消磨时间,好像此时的时光不那么美好了。
9月18号的清晨,邮递员的一声:“李光宇的信”唤得我跳出家门,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一个浅色的牛皮纸信封,右下侧印着红色的------“北京市对外贸易局”字样,左上方写着------北京市东城区香饵胡同86号,中间写着------李光宇收。信封递到我手中,兴奋、沮丧、失落、无奈、别扭……真是五味杂陈。
兴奋的是我也有工作了,我也可以挣钱了;失落的是别人都是去工厂当工人,而我去的这个局是干什么的呢?沮丧的是什么叫对外贸易?无奈的是我才15岁,属于未成年,不能自己到社会上找工作;别扭的是为什么发通知的单位不是公路局、环卫局、园林局,而恰恰是谁也不知道干什么的对外贸易局!我坐在屋里发呆犯愣,这时爸爸说:“别楞着了,撕开看看呀!”我打开信封,里面有一张白纸,上面油印着两行字:“你已被我局对外贸易学校录取,请于9月20号到宣武区三庙前街市府大楼南大礼堂面试”左上角是用钢笔写着“李光宇”三个字。我看完通知书后犹如五雷轰顶,怎么还是学校呀!不是什么都没考上就可以工作了吗?怎么还要上学呢?还是什么对外贸易?怎么怕什么来什么,烦什么就有什么!爸爸看完通知书后开导我说:“总算不是工人了。对外贸易是上层建筑,爸爸心中的上层建筑就是别跟我一样,没日没夜的干活,一手油泥一身臭汗,钻进汽车底下没完没了的修着那永远也修不完的破汽车,而是像我们厂里坐办公室的干部一样,像那些在银行里工作的人一样,夏天晒不着、冬天冻不着。对外贸易无非就是对外的交换与买卖,肯定要斯文些、干净些。不管将来做什么,现在必须去做的事------去面试!”
转眼面试的日子到了,爸爸给了我一块钱坐公交车,下车后打听到了南大礼堂的具体位置。当时北京市政府在正义路,市政府办事的各局、部委、办公室都在这座市府大楼里,外贸局就在这座大楼的4层。这条街是东西走向,市府大楼在路北,那南大礼堂当然就在路南啦。只见南大礼堂门口人头攒动,不少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等待面试。我来到报名处,把通知书交给工作人员后,他就让我进了礼堂。所谓的面试考场,就是靠墙放了一排长条椅子供面试的考生备考,再往前十米左右放着三张桌子,间隔一米左右,桌子后面坐着老师,点谁的名字,谁就站起来走向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是我事后听老师们讲的:从备考椅走向老师这十米,看似正常,其实也是面试的一部分,是老师在面试学生们的外形条件)。“李光宇”中间桌子的潘老师喊了我的名字,我略显紧张的走了过去,老师问了我一些常规的问题:姓名、年龄、毕业学校等,我一一做了回答。还问我了解对外贸易学校是学什么的吗?我很坦诚地回答“不知道”。潘老师说:“行了,回家等通知吧!”
就是这位潘老师,他叫潘且勋,原是园林局的保卫干部。1964年支援外贸到局人事处,现负责组建这个“半工半读对外贸易学校(二部)”。由于他的垂青使我一个懵懂青年进入了对外贸易这个行当,成为对外贸易事业中的一员,我非常感谢您------潘老师!
面试结束回家后,不玩了、不遛了、话少了、到门口的次数变多了,耐心而焦灼的等待着正式的通知。
9月20日,我接到了外贸局来的通知:我已通过面试,需要在9月22日上午到邮电医院进行体检。我赶紧打听邮电医院在哪。我爸曾经是蹬三轮的,北京哪有他不认识的地方呀!当时就告诉我邮电医院在二龙路,还跟我说骑我的车去吧,省点车票钱。
1965年9月27日,正式的通知寄来了,“经面试和体检,你已被录取,请于10月13日携带户口本、行李、粮油关系到南大礼堂(面试处)集合,到房山校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