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赤杏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盛世修志,志修至村,华夏鲜见。
村,作为我们这个央央大国最小的行政细胞,在志书史册里本应有其一席之地。可囿于社会认知、人气文脉的现实缺失,详尽描述村级地理、历史、风俗、教育、物产、人物等状况的方志,可谓凤毛麟角,难得一见。
己丑年冬,我到鄂西北保康县店垭镇隔拦坪村访友,友人向我隆重推荐了一本装帧美观、图文并茂、序跋凡例齐全、章节像模像样的隔拦坪村志。志书洋洋30万言,所载内容甚是详尽,堪称隔拦坪村的一部“百科全书”——既有包括建置沿革、自然环境的“山河概览”又有涵盖人物简介、人物名录的“人物纪略”;既有列举农业生产、水利工程、绿色产业、小手工业发展的“经济长廊”又有回顾革命遗迹、政党群团工作、建国后历次运动的“政治举要”;既有表述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历史古迹、乡土文化、风俗习尚的“文化传承”又有描述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变革”无论纪略还是举要,都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全村社会经济、人文历史、乡土习俗等变迁之概貌,且文字直白简练,文风清新质朴,非常适合村民阅读。
在荆山深处、静谧一隅,能够读到这样一部散发着书卷气息的村志,我在惊喜之际,深深钦佩修志人——隔拦坪村人氏——徐佳儒、常继祥两位有识之士!
对于隔拦坪村,我自然不陌生。上世纪70年代初,我随母亲在店垭读小学,说起隔拦坪,幼小的心灵就非常神往。店垭虽为古镇,但它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山垭,或许自古就是南(漳)保(康)宜(昌)远(安)四县交通要塞,人们才在这个风大水缺的垭口设点摆摊,搬石筑屋,逐渐形成一纵两横之古街,成为历代区(镇)级政权治所。而仅相距5公里的垭东隔拦坪,四面环山,两溪缠绕,地势坦缓,水美林茂,稻麦飘香单从人居角度看,怎么也得是店垭一带政治经济文化治所之宝地!
据传,早年楚王发迹荆山、开辟基业(史记。楚世家记述:“昔我先王熊驿辟在荆山以事天子”)之时,曾在隔拦坪村修筑过楚王殿。上世纪80年代末,有村民在楚王殿遗址挖掘出四个边长直径近60公分、比旧县衙的磉凳整整大一倍的鼓形石磉;至今,在约有30亩遗址的地下,仍然埋藏着大量石条与青砖,而在一些农户的房前屋后,更是散落着多个大小不等的磉凳。还有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毁于民国战乱及“文革”时期的徐家花屋,从其残存的建筑上看,那门槛门墩、立柱磉凳、门窗檐头,经古匠人打磨、雕凿、镌刻的吉祥动植物图案,许许如生,美轮美奂,实乃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珍品这些弥足珍贵的遗迹,足以证明隔拦坪村历史的辉煌。但历史既公正又残酷,集店垭之精华所在的隔拦坪村,仅在解放初由南漳县划归保康县管辖时在此设立过短暂的乡政府。好在质朴的隔拦坪村子民,并不在意治所不治所,也完全淡忘了昔日楚王殿与徐家花屋的奢华。千百年来,他们活在自己的祥和天地里,陶然于大荆山的皱褶里,虔诚地守望着一方美丽的风景。
隔拦坪于我之不陌生,还在于1988年仲春,我随时任保康县委书记的刘代启同志在此调研。记得那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坐在一家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稻场上,促膝交谈扶农... -->>
盛世修志,志修至村,华夏鲜见。
村,作为我们这个央央大国最小的行政细胞,在志书史册里本应有其一席之地。可囿于社会认知、人气文脉的现实缺失,详尽描述村级地理、历史、风俗、教育、物产、人物等状况的方志,可谓凤毛麟角,难得一见。
己丑年冬,我到鄂西北保康县店垭镇隔拦坪村访友,友人向我隆重推荐了一本装帧美观、图文并茂、序跋凡例齐全、章节像模像样的隔拦坪村志。志书洋洋30万言,所载内容甚是详尽,堪称隔拦坪村的一部“百科全书”——既有包括建置沿革、自然环境的“山河概览”又有涵盖人物简介、人物名录的“人物纪略”;既有列举农业生产、水利工程、绿色产业、小手工业发展的“经济长廊”又有回顾革命遗迹、政党群团工作、建国后历次运动的“政治举要”;既有表述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历史古迹、乡土文化、风俗习尚的“文化传承”又有描述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变革”无论纪略还是举要,都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全村社会经济、人文历史、乡土习俗等变迁之概貌,且文字直白简练,文风清新质朴,非常适合村民阅读。
在荆山深处、静谧一隅,能够读到这样一部散发着书卷气息的村志,我在惊喜之际,深深钦佩修志人——隔拦坪村人氏——徐佳儒、常继祥两位有识之士!
对于隔拦坪村,我自然不陌生。上世纪70年代初,我随母亲在店垭读小学,说起隔拦坪,幼小的心灵就非常神往。店垭虽为古镇,但它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山垭,或许自古就是南(漳)保(康)宜(昌)远(安)四县交通要塞,人们才在这个风大水缺的垭口设点摆摊,搬石筑屋,逐渐形成一纵两横之古街,成为历代区(镇)级政权治所。而仅相距5公里的垭东隔拦坪,四面环山,两溪缠绕,地势坦缓,水美林茂,稻麦飘香单从人居角度看,怎么也得是店垭一带政治经济文化治所之宝地!
据传,早年楚王发迹荆山、开辟基业(史记。楚世家记述:“昔我先王熊驿辟在荆山以事天子”)之时,曾在隔拦坪村修筑过楚王殿。上世纪80年代末,有村民在楚王殿遗址挖掘出四个边长直径近60公分、比旧县衙的磉凳整整大一倍的鼓形石磉;至今,在约有30亩遗址的地下,仍然埋藏着大量石条与青砖,而在一些农户的房前屋后,更是散落着多个大小不等的磉凳。还有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毁于民国战乱及“文革”时期的徐家花屋,从其残存的建筑上看,那门槛门墩、立柱磉凳、门窗檐头,经古匠人打磨、雕凿、镌刻的吉祥动植物图案,许许如生,美轮美奂,实乃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珍品这些弥足珍贵的遗迹,足以证明隔拦坪村历史的辉煌。但历史既公正又残酷,集店垭之精华所在的隔拦坪村,仅在解放初由南漳县划归保康县管辖时在此设立过短暂的乡政府。好在质朴的隔拦坪村子民,并不在意治所不治所,也完全淡忘了昔日楚王殿与徐家花屋的奢华。千百年来,他们活在自己的祥和天地里,陶然于大荆山的皱褶里,虔诚地守望着一方美丽的风景。
隔拦坪于我之不陌生,还在于1988年仲春,我随时任保康县委书记的刘代启同志在此调研。记得那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坐在一家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稻场上,促膝交谈扶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