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李逵的逆袭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被主考官盯上,李逵根本就不在意,他的仇人多了去了,谁见那个报仇成功了?
至于李清臣,用黄庭坚的话来说,这是个极端自负的家伙。水平有,心眼也足够小,但有一点很不好,就是手段太上不了台面。
如今李清臣成为这一科的主考官,对于苏门来说,确实非常不利。
但是黄庭坚也有办法,这个办法就是让李清臣找不到李逵等人的踪迹,发现不了他们的卷子,糊名誊写制度李清臣绝对不敢破,只能干瞪眼。至于苏过,苏辙做事的风格圆滑,肯定不会挖个坑让亲侄子往下跳的。
苏辙要沉稳的多,也善于筹谋,黄庭坚相信苏过在苏辙跟前,自家做叔叔的肯定不会给亲侄子吃药。
上一科苏过落榜,其实并不能怪苏过的才学不足。而是因为苏轼在京城。
教儿子打基础,融会贯通,磨练文章,这些苏轼都很合格。但对于科举,苏轼却一点都没有方向。也不是没有方向,主要是苏轼觉得随随便便就中进士了,不中,就是黑幕。而大宋的科举制度很完善,他不觉得有人会给他整个黑幕出来,故意针对他。
于是,文章的侧重面就出现了问题。
当时宣仁太后还活着,没有人回去吐槽保守派的过失,以古讽今。
问题是,苏轼之前还拜访了王安石,俩人冰释前嫌,又得罪了司马光等人,立场已经动摇的差不多了。导致苏过在文章上没有注意会引起主考官不喜欢的字句出现。主考官不喜欢,自然没有了被取士的机会。
且不论苏辙如何给苏过授予科举经验。
黄庭坚对李逵和范冲俩人是很上心的,他甚至列出了数个计划。
按照李清臣文章的喜好,他是崇古派且不说。但唐代的两大文宗,韩愈和柳宗元的文章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风格。
韩愈师古,崇尚从仁德之中寻找大道根本。
而柳宗元呢?
他文风朴实,更多的是讽今,从时政入手,对当今的时局进行论述。
都是需要被仰望的大能,但这两种风格的文章,却在写起来是截然不同的风格。前者可以辞藻华丽,用骈文的方式,如同长虹贯日般直问本心。后者却会更加注重质朴的文字,将百姓的疾苦直面士人,痛刺时政之弊。
李清臣的文章更崇尚柳宗元的风格,这也是大宋从仁宗中后期开始,读书人对时政更加注重的原因。同时也是考验一个读书人对施政才能的衡量。
为此,黄庭坚还特地给他们两个特训了半个月。
当时的黄庭坚意气风发,大有畅谈风云的豪放感,但一开口,却让李逵和范冲都感觉很不好。
黄庭坚首先指出的范冲:“元长,你的文章辞藻华丽,根基稳健,颇有翰林之风。”这原本是一句好话,翰林就是要作风严谨,尤其是在治学方面。
因为翰林院不仅仅是给皇帝起草命令那么简单,同时还会有编撰史书的重任。所以,稳重是翰林院最为看重的治学风格。
但这些对范冲来说,是很明显的标签,黄庭坚果断道:“改了!”
范冲都快吓傻了,改,只有半个月时间让他改文风,这不是要他的命吗?
可是黄庭坚理由十足道:“元长,你应该清楚今科主考是李清臣,这位做主考,要是旁人也就算了,但你爹得罪过他,你的文章特点越鲜明,越会被他盯上。要是前几科,你的文章根本就不需要改变风格,妥妥的中了。但今科不成,李清臣要是看到你的文章,肯定会黜落。”
老范家,如今在走霉运。
范冲要是中不了进士,那么至少三年时间,他家会继续走下坡路。
一个家族的没落,五年是道坎,真要是五年没有人才支撑家族门面,距离彻底没落也不远了。范冲赌不起,也不敢赌,只能说出自己的忧虑:“老师,这时候要是改变文风,文章就可能要差很多。且学生对时弊没有把握。”
“谁说让你学柳宗师的文风了?”黄庭坚意味深长的笑道:“改成范老的忧国忧民,要对时弊的担忧。重要的是要对变法派吹捧几句,不要多,就几句点睛之笔即可。”
“这李清臣就发现不了吗?可是我父亲也没有说过他和李清臣有过节啊!”范冲真的有点头大,有心不听黄庭坚的吧,辜负了长辈的好意,真要是听黄庭坚的吧,有点吃不准。万一他爹和李清臣没有仇,岂不是多此一举?
可是黄庭坚却笃定道:“贤侄莫侥幸,淳甫兄把变法派有头有脸的人都骂过一遍,李清臣绝对逃不脱。”
范冲听闻这个噩耗,整个人都有点气馁。他也忍不住琢磨,真要是被李清臣发现了自己的卷子,恐怕……世事难料啊!
科举,省试和殿试,对苏门来说就像是躲猫猫。
躲的就是被变法派盯上的可能。
只要没有在糊名阶段被挑出卷子,苏门子弟算是躲过了一劫。
之后就是李逵,黄庭坚对李逵的要求就一个,文章立意不要太特立独行,要附和当下。李逵也不乐意啊!这是他科举策论最拿手的优点,要是连这点优势都没有了,他的文章甚至比普通考生都要不如。
但黄庭坚坚持道:“人杰,不要大意,你的文章比元长的文章更容易被发现,就冲你落了李清臣的脸面这一条,他绝对不会放过你。但只要你躲过去了,只要在贡士名单之内,他不敢坏了规矩,至于是否在殿试之中被打压,就看你们的临场发挥了。”
李云可不服气,因为黄庭坚说完了李逵和范冲,把他给忽略了。
“师伯,那么我呢?”李云等地心慌,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师伯,他的文章您老人家还没有点评呢?不能厚此薄彼。
面对李云期盼的眼神,黄庭坚挺尴尬,咳了几声之后,无奈道:“你就不用追求风格了,多准备兵法才是正道。”
兵法,省试可不会考,但武举会考。
也不会占太大的份额,武人也不重视,武举最重要的还是对战。能坚持到最后的,才是武状元。
李云大受打击,他的文章怎么就没有风格了。
但黄庭坚并非让李逵和范冲这样就算了,他拿出了周邦彦的文章给李逵和范冲作为范文讲解。这位的文章一拿出来,范冲的脸色就很古怪。
李... -->>
被主考官盯上,李逵根本就不在意,他的仇人多了去了,谁见那个报仇成功了?
至于李清臣,用黄庭坚的话来说,这是个极端自负的家伙。水平有,心眼也足够小,但有一点很不好,就是手段太上不了台面。
如今李清臣成为这一科的主考官,对于苏门来说,确实非常不利。
但是黄庭坚也有办法,这个办法就是让李清臣找不到李逵等人的踪迹,发现不了他们的卷子,糊名誊写制度李清臣绝对不敢破,只能干瞪眼。至于苏过,苏辙做事的风格圆滑,肯定不会挖个坑让亲侄子往下跳的。
苏辙要沉稳的多,也善于筹谋,黄庭坚相信苏过在苏辙跟前,自家做叔叔的肯定不会给亲侄子吃药。
上一科苏过落榜,其实并不能怪苏过的才学不足。而是因为苏轼在京城。
教儿子打基础,融会贯通,磨练文章,这些苏轼都很合格。但对于科举,苏轼却一点都没有方向。也不是没有方向,主要是苏轼觉得随随便便就中进士了,不中,就是黑幕。而大宋的科举制度很完善,他不觉得有人会给他整个黑幕出来,故意针对他。
于是,文章的侧重面就出现了问题。
当时宣仁太后还活着,没有人回去吐槽保守派的过失,以古讽今。
问题是,苏轼之前还拜访了王安石,俩人冰释前嫌,又得罪了司马光等人,立场已经动摇的差不多了。导致苏过在文章上没有注意会引起主考官不喜欢的字句出现。主考官不喜欢,自然没有了被取士的机会。
且不论苏辙如何给苏过授予科举经验。
黄庭坚对李逵和范冲俩人是很上心的,他甚至列出了数个计划。
按照李清臣文章的喜好,他是崇古派且不说。但唐代的两大文宗,韩愈和柳宗元的文章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风格。
韩愈师古,崇尚从仁德之中寻找大道根本。
而柳宗元呢?
他文风朴实,更多的是讽今,从时政入手,对当今的时局进行论述。
都是需要被仰望的大能,但这两种风格的文章,却在写起来是截然不同的风格。前者可以辞藻华丽,用骈文的方式,如同长虹贯日般直问本心。后者却会更加注重质朴的文字,将百姓的疾苦直面士人,痛刺时政之弊。
李清臣的文章更崇尚柳宗元的风格,这也是大宋从仁宗中后期开始,读书人对时政更加注重的原因。同时也是考验一个读书人对施政才能的衡量。
为此,黄庭坚还特地给他们两个特训了半个月。
当时的黄庭坚意气风发,大有畅谈风云的豪放感,但一开口,却让李逵和范冲都感觉很不好。
黄庭坚首先指出的范冲:“元长,你的文章辞藻华丽,根基稳健,颇有翰林之风。”这原本是一句好话,翰林就是要作风严谨,尤其是在治学方面。
因为翰林院不仅仅是给皇帝起草命令那么简单,同时还会有编撰史书的重任。所以,稳重是翰林院最为看重的治学风格。
但这些对范冲来说,是很明显的标签,黄庭坚果断道:“改了!”
范冲都快吓傻了,改,只有半个月时间让他改文风,这不是要他的命吗?
可是黄庭坚理由十足道:“元长,你应该清楚今科主考是李清臣,这位做主考,要是旁人也就算了,但你爹得罪过他,你的文章特点越鲜明,越会被他盯上。要是前几科,你的文章根本就不需要改变风格,妥妥的中了。但今科不成,李清臣要是看到你的文章,肯定会黜落。”
老范家,如今在走霉运。
范冲要是中不了进士,那么至少三年时间,他家会继续走下坡路。
一个家族的没落,五年是道坎,真要是五年没有人才支撑家族门面,距离彻底没落也不远了。范冲赌不起,也不敢赌,只能说出自己的忧虑:“老师,这时候要是改变文风,文章就可能要差很多。且学生对时弊没有把握。”
“谁说让你学柳宗师的文风了?”黄庭坚意味深长的笑道:“改成范老的忧国忧民,要对时弊的担忧。重要的是要对变法派吹捧几句,不要多,就几句点睛之笔即可。”
“这李清臣就发现不了吗?可是我父亲也没有说过他和李清臣有过节啊!”范冲真的有点头大,有心不听黄庭坚的吧,辜负了长辈的好意,真要是听黄庭坚的吧,有点吃不准。万一他爹和李清臣没有仇,岂不是多此一举?
可是黄庭坚却笃定道:“贤侄莫侥幸,淳甫兄把变法派有头有脸的人都骂过一遍,李清臣绝对逃不脱。”
范冲听闻这个噩耗,整个人都有点气馁。他也忍不住琢磨,真要是被李清臣发现了自己的卷子,恐怕……世事难料啊!
科举,省试和殿试,对苏门来说就像是躲猫猫。
躲的就是被变法派盯上的可能。
只要没有在糊名阶段被挑出卷子,苏门子弟算是躲过了一劫。
之后就是李逵,黄庭坚对李逵的要求就一个,文章立意不要太特立独行,要附和当下。李逵也不乐意啊!这是他科举策论最拿手的优点,要是连这点优势都没有了,他的文章甚至比普通考生都要不如。
但黄庭坚坚持道:“人杰,不要大意,你的文章比元长的文章更容易被发现,就冲你落了李清臣的脸面这一条,他绝对不会放过你。但只要你躲过去了,只要在贡士名单之内,他不敢坏了规矩,至于是否在殿试之中被打压,就看你们的临场发挥了。”
李云可不服气,因为黄庭坚说完了李逵和范冲,把他给忽略了。
“师伯,那么我呢?”李云等地心慌,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师伯,他的文章您老人家还没有点评呢?不能厚此薄彼。
面对李云期盼的眼神,黄庭坚挺尴尬,咳了几声之后,无奈道:“你就不用追求风格了,多准备兵法才是正道。”
兵法,省试可不会考,但武举会考。
也不会占太大的份额,武人也不重视,武举最重要的还是对战。能坚持到最后的,才是武状元。
李云大受打击,他的文章怎么就没有风格了。
但黄庭坚并非让李逵和范冲这样就算了,他拿出了周邦彦的文章给李逵和范冲作为范文讲解。这位的文章一拿出来,范冲的脸色就很古怪。
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