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上海的早晨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幸福驿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浦区的昆明路是上海五大道的一条主要街道,穿过了成都道,像一条没有眼睛的蜈蚣弯弯曲曲的一直向前推进,直到被曾经的墙子河所阻挡才算走到了尽头,
昆明路北起南京路南至马场道,弯弯曲曲数公里,英租界时期,自马场道至成都道路段称之为70号路,康伯蓝道。自成都道至营口道路段为72号路,奥克尼道。自营口道至南京路路段属于法租界,称之为58号路,砖瓦商路。
如果不是五大道上的老人,要想从昆明路的南头马场道走到北头南京路的话,恐怕走到天黑也走不到。千万不要问路人,因为他肯定也说不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开手机地图导航,免得迷路!
在昆明路132号,有一座苏氏老宅子,两层红墙青瓦,上下各三间房,楼上有两间被改成了展览室,还有一间是书房,里面沿东墙和北墙都是书橱,一排排民国和解放后的书籍整齐的竖着摆放着,上海早晨的阳光从逼仄的窗户上斜照进来,刚好晃在一个行军床的年轻人的脸上,他睁开惺忪的眼睛,缩了缩冻的有点僵的脖颈,“嘶……”年轻人不自觉的抽了一口凉气,随同样是昆明,上海的昆明路与云南的昆明不可同日而语,有时候冷的吓人,别看最低气温相差不大,可给人的感觉好像低了十度,这二楼的书房没有暖气,上海这些老房子也没有供暖,他从不算暖和的被窝里爬了出来,麻利的收拾起床铺,把单薄的被子叠起来塞到脚底下的纸箱子里推到一角,把行军床折叠起来压住纸箱子,开始打扫二楼的卫生。
这个年轻人叫叶知秋,今年二十二岁,云南昆明马街山沟里的一户人家,父亲早亡,只剩下一个五十多岁脑子有点问题的老娘,他如今是复旦大学经济系统计学的一名大二学生,当年也算是借了疫情的光,在家复读了两年的他以昆明高考成绩第十名,云南省第55名的成绩压线进了复旦读经济,由于家里特别贫困,学费都是国家助学金给贷的款,生活费他也不敢多贷,每个月六百块,还要给远在昆明的老妈打过去四百,宿舍一年1600元的住宿费他都交不起,刚入学的时候跟学校谎称自己在上海有亲戚,自己走读不住校,省下了住宿费,周一到周四都窝在学校考研的自习室,别人挑灯考研,他蹭暖气在桌子上睡觉,逢到周五一下课,就去附近的美团点儿兼职做外卖,咬牙给站长买了两盒硬中华,花了将近100元,才算勉强让他借宿在美团的外卖门店,由于2022年是疫情期间,大部分都管的特别紧,也不让随便出来打工,直到2023年的三月份才好不容易靠送外卖赚了有一万多块的积蓄,但如果扣掉5500元的学费,到今天为止他还欠国家1000元。
后来学校勤工俭学的学生工作处的王副处长给他找了一个帮人打扫卫生的活计,才算结束了居无定所的囧状,就是给昆明路132号的马达旧居展览室打扫卫生和安全员,马达祖籍广西,着名近代版画家,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被迫害致死,她年轻三十多岁的妻子也因此失忆了二十多年,直到1982年才恢复神智开始整理丈夫都是遗作,在昆明路132号的家里二楼弄成一个展览室,以供喜欢版画喜欢美术的人事来参观,但仅周六、日的早上9:00~17:00对外开放,这些年一直都是复旦大学勤工俭学处的重点帮扶对象,每天给80元的补贴,在物价奇高的上海也仅是聊胜于无。
叶知秋是八月初过来的,马达的妻子今年也已经八十六了,虽说还可以正常走路,但毕竟年事已高,丈夫死的早,所以也没留下太多积蓄,只有这栋两层六间的小房子,十年前腿脚不方便就把二楼卧室改造成了展览室,自己住在了一楼的客房,厨房旁边还有一间杂物室收拾出来给一个贵州籍的保姆睡,自己一个月八千多块的退休金每个月给保姆开六千,实在是剩不下啥了,后来叶知秋和马达的遗孀刘薇刘奶奶商量,能不能让他住在楼上的书房,他可以不要工资,不吃工作餐。
刘奶奶和叶知秋相处了一个多月,再加上他是复旦的高材生,知根知底也不会坑自己,于是就答应了。所以叶知秋暑假就没有回昆明,在上海打工赚生活费,一个暑假下来赚了一万多块,给妈妈寄回去八千,自己留了两千应急。
叶知秋把楼上展览室打扫完了以后,看了看时间刚到八点,离开门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就下楼到小巷子里买了根油条,上海的油条两块钱一根,以前他是习惯吃大米的,可是到了上海又不好意思在书房做饭,只好到外面买着吃,每天再节省也要花掉十多块的生活费,最近发现支付宝有一个支付有礼的小程序,在加上支付宝的生活频道一个手机号可以每天看一两块钱的视频,那个视频圆圈看一圈给几分钱到两毛多不等,但这些钱必须两天之内花出去,以前出去买油条老是不好意思分开付,所以抵扣下来要一块一毛多,这两天也是想开了,两块钱分成两次付,这样每次下来自己可以抵扣1.2元到1.5元以上不等,早餐铺的稀粥也需要两块钱,他就到超市每次买一个鸡蛋,抵扣掉红包只需要五毛钱左右,因此每天的生活费降到了一两块钱也能吃饱了,偶尔利用碎片时间还能赚几块钱的网费,手机是个大的支出,每个月套餐要一百五十多元,因为连着家里的监控,好随时看着妈妈,如果妈妈身体不好还要请亲戚照顾,一天又是五十元的支出,这还是亲戚价,因为妈妈生病发作起来六亲不认,逮着谁骂谁,叶知秋已经求遍了所有的亲戚也没几个人愿意帮他照顾妈妈,没办法只好拼命打工挣钱。
杨浦区的昆明路是上海五大道的一条主要街道,穿过了成都道,像一条没有眼睛的蜈蚣弯弯曲曲的一直向前推进,直到被曾经的墙子河所阻挡才算走到了尽头,
昆明路北起南京路南至马场道,弯弯曲曲数公里,英租界时期,自马场道至成都道路段称之为70号路,康伯蓝道。自成都道至营口道路段为72号路,奥克尼道。自营口道至南京路路段属于法租界,称之为58号路,砖瓦商路。
如果不是五大道上的老人,要想从昆明路的南头马场道走到北头南京路的话,恐怕走到天黑也走不到。千万不要问路人,因为他肯定也说不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开手机地图导航,免得迷路!
在昆明路132号,有一座苏氏老宅子,两层红墙青瓦,上下各三间房,楼上有两间被改成了展览室,还有一间是书房,里面沿东墙和北墙都是书橱,一排排民国和解放后的书籍整齐的竖着摆放着,上海早晨的阳光从逼仄的窗户上斜照进来,刚好晃在一个行军床的年轻人的脸上,他睁开惺忪的眼睛,缩了缩冻的有点僵的脖颈,“嘶……”年轻人不自觉的抽了一口凉气,随同样是昆明,上海的昆明路与云南的昆明不可同日而语,有时候冷的吓人,别看最低气温相差不大,可给人的感觉好像低了十度,这二楼的书房没有暖气,上海这些老房子也没有供暖,他从不算暖和的被窝里爬了出来,麻利的收拾起床铺,把单薄的被子叠起来塞到脚底下的纸箱子里推到一角,把行军床折叠起来压住纸箱子,开始打扫二楼的卫生。
这个年轻人叫叶知秋,今年二十二岁,云南昆明马街山沟里的一户人家,父亲早亡,只剩下一个五十多岁脑子有点问题的老娘,他如今是复旦大学经济系统计学的一名大二学生,当年也算是借了疫情的光,在家复读了两年的他以昆明高考成绩第十名,云南省第55名的成绩压线进了复旦读经济,由于家里特别贫困,学费都是国家助学金给贷的款,生活费他也不敢多贷,每个月六百块,还要给远在昆明的老妈打过去四百,宿舍一年1600元的住宿费他都交不起,刚入学的时候跟学校谎称自己在上海有亲戚,自己走读不住校,省下了住宿费,周一到周四都窝在学校考研的自习室,别人挑灯考研,他蹭暖气在桌子上睡觉,逢到周五一下课,就去附近的美团点儿兼职做外卖,咬牙给站长买了两盒硬中华,花了将近100元,才算勉强让他借宿在美团的外卖门店,由于2022年是疫情期间,大部分都管的特别紧,也不让随便出来打工,直到2023年的三月份才好不容易靠送外卖赚了有一万多块的积蓄,但如果扣掉5500元的学费,到今天为止他还欠国家1000元。
后来学校勤工俭学的学生工作处的王副处长给他找了一个帮人打扫卫生的活计,才算结束了居无定所的囧状,就是给昆明路132号的马达旧居展览室打扫卫生和安全员,马达祖籍广西,着名近代版画家,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被迫害致死,她年轻三十多岁的妻子也因此失忆了二十多年,直到1982年才恢复神智开始整理丈夫都是遗作,在昆明路132号的家里二楼弄成一个展览室,以供喜欢版画喜欢美术的人事来参观,但仅周六、日的早上9:00~17:00对外开放,这些年一直都是复旦大学勤工俭学处的重点帮扶对象,每天给80元的补贴,在物价奇高的上海也仅是聊胜于无。
叶知秋是八月初过来的,马达的妻子今年也已经八十六了,虽说还可以正常走路,但毕竟年事已高,丈夫死的早,所以也没留下太多积蓄,只有这栋两层六间的小房子,十年前腿脚不方便就把二楼卧室改造成了展览室,自己住在了一楼的客房,厨房旁边还有一间杂物室收拾出来给一个贵州籍的保姆睡,自己一个月八千多块的退休金每个月给保姆开六千,实在是剩不下啥了,后来叶知秋和马达的遗孀刘薇刘奶奶商量,能不能让他住在楼上的书房,他可以不要工资,不吃工作餐。
刘奶奶和叶知秋相处了一个多月,再加上他是复旦的高材生,知根知底也不会坑自己,于是就答应了。所以叶知秋暑假就没有回昆明,在上海打工赚生活费,一个暑假下来赚了一万多块,给妈妈寄回去八千,自己留了两千应急。
叶知秋把楼上展览室打扫完了以后,看了看时间刚到八点,离开门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就下楼到小巷子里买了根油条,上海的油条两块钱一根,以前他是习惯吃大米的,可是到了上海又不好意思在书房做饭,只好到外面买着吃,每天再节省也要花掉十多块的生活费,最近发现支付宝有一个支付有礼的小程序,在加上支付宝的生活频道一个手机号可以每天看一两块钱的视频,那个视频圆圈看一圈给几分钱到两毛多不等,但这些钱必须两天之内花出去,以前出去买油条老是不好意思分开付,所以抵扣下来要一块一毛多,这两天也是想开了,两块钱分成两次付,这样每次下来自己可以抵扣1.2元到1.5元以上不等,早餐铺的稀粥也需要两块钱,他就到超市每次买一个鸡蛋,抵扣掉红包只需要五毛钱左右,因此每天的生活费降到了一两块钱也能吃饱了,偶尔利用碎片时间还能赚几块钱的网费,手机是个大的支出,每个月套餐要一百五十多元,因为连着家里的监控,好随时看着妈妈,如果妈妈身体不好还要请亲戚照顾,一天又是五十元的支出,这还是亲戚价,因为妈妈生病发作起来六亲不认,逮着谁骂谁,叶知秋已经求遍了所有的亲戚也没几个人愿意帮他照顾妈妈,没办法只好拼命打工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