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杨广就是他的老板,最起码现在是。那么未来呢?未来的事,又有谁能预料。李渊大军势如破竹,打到河东城下,一路上政府正规军不管用,杂牌军(多是黑社会组织)一见事不好就投降,仗没怎么打,队伍倒是不挺的壮大。
河东守将是屈突通。我们先介绍一下屈大人,因为这个人物很重要,是后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而且是一个有着戏剧色彩的人物。当然了他现在是隋朝的左武侯大将军,河东守将,属于杨侑的长安集团。
屈突通,隋朝名将,打过杨玄感,也打过黑社会,一边打仗,一边升官无论屈突通做的准备有多么的充分,似乎都没有用。因为李渊不是二杆子,做为一个优秀的领袖,李渊知道作为一个领导者自己的思维要活跃,不能自己把自己的思维捆住。在薛大鼎向李渊说出他的想法后,李渊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思维是否被自己禁锢住了。他想了想,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既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要改正,于是李渊改了。
这正是一个踌躇满志的创业者的长处,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所以内心中对未来总是很敬畏。敬畏,就不会乱走,因为他们知道创业这个东西和下围棋差不多,乱走一步,满盘皆输,以前所做的一切,都会付之东流,和什么也没做,没有什么区别。
而且像李渊这种高危险的创业,说不定还得搭上身家性命。所以找着突破口的李渊,不会在和河东城硬碰硬,他知道硬碰硬的结果,多是两败俱伤。他更知道,自己现在不能受伤。于是在河东城下转悠一圈后,李渊开了一个会,做出了一个决定。
会议上主要讨论未来发展方向问题,外加个人攻击(这个在正在创业的团队中比较少见,多是在创业成功后,才会发生这种情况,而且一般人还不够格,只有大股东才有资格)。对于未来发展方向,其实只有两个方向,毕竟都打到这了,你让大军再撤回太原也不现实。
第一个方向,攻打河东城(今山西省永济市);第二个方向,不攻打河东城。裴寂先生支持第一个方向,理由是:“现在不拔掉这颗钉子,自己进关后,肯定是个祸害,保不准那天就在后面捅自己一刀”。
似乎说的也有道理。李世民青年坚持第二个方向,理由是:“河东坚城,守将屈突通彪悍,不容易攻下,而且要进入关中并不是一定要打河东,最重要的是,兵贵神速,现在时间就是金钱(说不准什么时候隋朝的援军就来了)。如果我们被托在河东城下一天,就多一分危险”。
于是,早有主意的李渊做了这样的决定,命令一部分将领率军包围河东城,以起到牵制屈突通的作用。自己亲率一部分人渡过黄河。直入关中。
李渊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是由于永丰仓——进入关中的通道,还没有落入自己的手中,如果自己贸然把大军全部渡过黄河,自己一旦失败,屈突通再截住自己的后路。自己就将陷入死无葬身之地的境地。没多久,在李渊渡河之前,华阴令李孝常以永丰仓向李渊投降,当然永丰仓那些可以吃上几年的粮食也落入了李渊的口袋。
其后得到消息的关中诸位郡守,县令。黑社会老大纷纷向李渊投降。李孝常的举动,不仅让李渊集团兵不血刃的取得了永丰仓,而且使李渊很顺利的进入了关中,基本上没有怎么打仗,一路上是受降、受降、再受降。
就像天上突然掉了个馅饼,砸到李渊的头上。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那么李孝常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并不难。因为李渊和李孝常都姓李,你猜对了,他们有亲戚。李孝常是李渊的堂弟。
李孝常并不傻,他知道跟着隋朝干,顶多能得到一个忠臣的名号,还得把命搭上,要是跟着堂哥干,毕竟都是一个老祖宗。怎么也得照顾照顾啊。
后来的李渊果然没有让李孝常失望,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封李孝常为王。有些史学家说。隋朝官员百姓纷纷向李渊投降的行为,说明关中百姓迫切希望来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带领他们推翻隋朝。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
毕竟李渊的起兵就是赶上了隋末的乱世。正所谓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李渊率领大军,没有经过激烈的战争,进入了关中,胜利来的太容易,李渊都有点不敢相信。
李渊进入永丰仓,开仓赈济灾民,于是归附李渊的人越来越多。看起来当地的老百姓还是很欢迎他来的,每天来归附他的人就像在集市上一样多。其实并不是他们有多么的喜欢李渊,他们所以来投奔李渊是因为李渊能够让他们吃饱饭。
在乱世,老百姓们很容易满足,要是现在,你给要饭的一个馒头,他都不一定能吃,那时要是哪个掌权的人能够让老百姓吃饱饭,他的支持率就不能差到哪里去。
事实上,李渊的那个留下一部分人围攻河东城的命令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在他进入关中后,那只军队也随之进了关中,因为要想牵制屈突通没必要一定要在河东城外,在永丰仓一样可以。于是李渊命令李建成、刘文静、王长谐等诸军驻扎在永丰仓,防备屈突通。
将刘文静、李建成放在这里足见李渊对屈突通的重视,他相信屈突通绝对不会坐等着自己攻入长安,在自己进入长安前,屈突通一定会采取军事行动、后来事情的发展,证明李渊是正确的,他让刘文静守在这里更是正确的,就在永丰仓,刘文静又建立了他的第三个功劳。
不论屈突通多么的厉害,他都是不是刘文静的对手,因为他们根本不属于一个水平。做个比喻,如果刘文静是韩信,屈突通最多算个章邯。正如李渊所料,听见李渊集团进入了关中,屈突通就坐不住了,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李渊离攻破长安越来越近了,如果让李渊攻破了长安,自己就是一个千古罪人,因为杨广在临行前嘱咐过他,让他守住长安。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屈突通也知道凭他一个人很难改变什么,但是有些事明知失败也要去做。
屈突通援救长安就是这样的一件事,他知道自己取得胜利的机会微乎其微,因为只凭李渊一个人,还好对付,困难的是,现在老天的天平明显歪了。老天不在护佑隋朝,他已经对杨广非常失望,打算抛弃杨广
。明知一件事会失败还要硬着头皮去做,是不是很悲哀?是的,屈突通现在就很悲哀。但是他不能不这样做,在一个很昏暗的夜晚,他说出了他这样做的原因:“我侍奉过两位皇上(杨坚和杨广),他们对我都不薄,我不能辜负他们。”于是他率领命令尧君素担任河东通守,驻守河东城,自己和桑显和率领军队,援救长安。
在永丰仓,屈突通遇见了刘文静,屈突通要过去,刘文静不让过,一定要收保护费,保护费还比较重,那就是投降,投降还有可能考虑考虑让你过,不投降肯定不能过。屈突通的态度很坚决,就是一定要过,刘文静的态度也同样坚决,不投降,说破大天也不能让过。(未完待续)
>
杨广就是他的老板,最起码现在是。那么未来呢?未来的事,又有谁能预料。李渊大军势如破竹,打到河东城下,一路上政府正规军不管用,杂牌军(多是黑社会组织)一见事不好就投降,仗没怎么打,队伍倒是不挺的壮大。
河东守将是屈突通。我们先介绍一下屈大人,因为这个人物很重要,是后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而且是一个有着戏剧色彩的人物。当然了他现在是隋朝的左武侯大将军,河东守将,属于杨侑的长安集团。
屈突通,隋朝名将,打过杨玄感,也打过黑社会,一边打仗,一边升官无论屈突通做的准备有多么的充分,似乎都没有用。因为李渊不是二杆子,做为一个优秀的领袖,李渊知道作为一个领导者自己的思维要活跃,不能自己把自己的思维捆住。在薛大鼎向李渊说出他的想法后,李渊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思维是否被自己禁锢住了。他想了想,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既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要改正,于是李渊改了。
这正是一个踌躇满志的创业者的长处,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所以内心中对未来总是很敬畏。敬畏,就不会乱走,因为他们知道创业这个东西和下围棋差不多,乱走一步,满盘皆输,以前所做的一切,都会付之东流,和什么也没做,没有什么区别。
而且像李渊这种高危险的创业,说不定还得搭上身家性命。所以找着突破口的李渊,不会在和河东城硬碰硬,他知道硬碰硬的结果,多是两败俱伤。他更知道,自己现在不能受伤。于是在河东城下转悠一圈后,李渊开了一个会,做出了一个决定。
会议上主要讨论未来发展方向问题,外加个人攻击(这个在正在创业的团队中比较少见,多是在创业成功后,才会发生这种情况,而且一般人还不够格,只有大股东才有资格)。对于未来发展方向,其实只有两个方向,毕竟都打到这了,你让大军再撤回太原也不现实。
第一个方向,攻打河东城(今山西省永济市);第二个方向,不攻打河东城。裴寂先生支持第一个方向,理由是:“现在不拔掉这颗钉子,自己进关后,肯定是个祸害,保不准那天就在后面捅自己一刀”。
似乎说的也有道理。李世民青年坚持第二个方向,理由是:“河东坚城,守将屈突通彪悍,不容易攻下,而且要进入关中并不是一定要打河东,最重要的是,兵贵神速,现在时间就是金钱(说不准什么时候隋朝的援军就来了)。如果我们被托在河东城下一天,就多一分危险”。
于是,早有主意的李渊做了这样的决定,命令一部分将领率军包围河东城,以起到牵制屈突通的作用。自己亲率一部分人渡过黄河。直入关中。
李渊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是由于永丰仓——进入关中的通道,还没有落入自己的手中,如果自己贸然把大军全部渡过黄河,自己一旦失败,屈突通再截住自己的后路。自己就将陷入死无葬身之地的境地。没多久,在李渊渡河之前,华阴令李孝常以永丰仓向李渊投降,当然永丰仓那些可以吃上几年的粮食也落入了李渊的口袋。
其后得到消息的关中诸位郡守,县令。黑社会老大纷纷向李渊投降。李孝常的举动,不仅让李渊集团兵不血刃的取得了永丰仓,而且使李渊很顺利的进入了关中,基本上没有怎么打仗,一路上是受降、受降、再受降。
就像天上突然掉了个馅饼,砸到李渊的头上。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那么李孝常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并不难。因为李渊和李孝常都姓李,你猜对了,他们有亲戚。李孝常是李渊的堂弟。
李孝常并不傻,他知道跟着隋朝干,顶多能得到一个忠臣的名号,还得把命搭上,要是跟着堂哥干,毕竟都是一个老祖宗。怎么也得照顾照顾啊。
后来的李渊果然没有让李孝常失望,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封李孝常为王。有些史学家说。隋朝官员百姓纷纷向李渊投降的行为,说明关中百姓迫切希望来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带领他们推翻隋朝。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
毕竟李渊的起兵就是赶上了隋末的乱世。正所谓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李渊率领大军,没有经过激烈的战争,进入了关中,胜利来的太容易,李渊都有点不敢相信。
李渊进入永丰仓,开仓赈济灾民,于是归附李渊的人越来越多。看起来当地的老百姓还是很欢迎他来的,每天来归附他的人就像在集市上一样多。其实并不是他们有多么的喜欢李渊,他们所以来投奔李渊是因为李渊能够让他们吃饱饭。
在乱世,老百姓们很容易满足,要是现在,你给要饭的一个馒头,他都不一定能吃,那时要是哪个掌权的人能够让老百姓吃饱饭,他的支持率就不能差到哪里去。
事实上,李渊的那个留下一部分人围攻河东城的命令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在他进入关中后,那只军队也随之进了关中,因为要想牵制屈突通没必要一定要在河东城外,在永丰仓一样可以。于是李渊命令李建成、刘文静、王长谐等诸军驻扎在永丰仓,防备屈突通。
将刘文静、李建成放在这里足见李渊对屈突通的重视,他相信屈突通绝对不会坐等着自己攻入长安,在自己进入长安前,屈突通一定会采取军事行动、后来事情的发展,证明李渊是正确的,他让刘文静守在这里更是正确的,就在永丰仓,刘文静又建立了他的第三个功劳。
不论屈突通多么的厉害,他都是不是刘文静的对手,因为他们根本不属于一个水平。做个比喻,如果刘文静是韩信,屈突通最多算个章邯。正如李渊所料,听见李渊集团进入了关中,屈突通就坐不住了,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李渊离攻破长安越来越近了,如果让李渊攻破了长安,自己就是一个千古罪人,因为杨广在临行前嘱咐过他,让他守住长安。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屈突通也知道凭他一个人很难改变什么,但是有些事明知失败也要去做。
屈突通援救长安就是这样的一件事,他知道自己取得胜利的机会微乎其微,因为只凭李渊一个人,还好对付,困难的是,现在老天的天平明显歪了。老天不在护佑隋朝,他已经对杨广非常失望,打算抛弃杨广
。明知一件事会失败还要硬着头皮去做,是不是很悲哀?是的,屈突通现在就很悲哀。但是他不能不这样做,在一个很昏暗的夜晚,他说出了他这样做的原因:“我侍奉过两位皇上(杨坚和杨广),他们对我都不薄,我不能辜负他们。”于是他率领命令尧君素担任河东通守,驻守河东城,自己和桑显和率领军队,援救长安。
在永丰仓,屈突通遇见了刘文静,屈突通要过去,刘文静不让过,一定要收保护费,保护费还比较重,那就是投降,投降还有可能考虑考虑让你过,不投降肯定不能过。屈突通的态度很坚决,就是一定要过,刘文静的态度也同样坚决,不投降,说破大天也不能让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