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落后。*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对李密也很适用。
李密的成功,因为他谦虚;李密的失败,因为他骄傲。李密其人李密的出身和李渊一样,都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嫉妒,继承父亲的爵位就当上了公爵。
不同的是李渊的唐国公,李密的是蒲山郡公。李密,字玄邃,祖上是辽东人,曾祖父李弼在西魏时担任司徒,入北周担任太师、魏国公,祖父李曜(音yao四声)邢国公,父亲李宽蒲山郡公,李密继承父亲的爵位也是蒲山郡公。下面我讲一个李密挂角读书的故事。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李密骑在牛背上,把《汉书》挂在牛的角上,牛一边向前走,他一边看书。‘‘
杨素(杨玄感之爹,隋朝宰相)正好路过,看见这样的场景很惊诧,大有这么用功很有我当年的风范的意思,于是问李密:“你为什么这么勤奋啊?”李密认识杨素,下牛而拜:“为了勤奋而勤奋”。杨素又问:“你读的什么书啊?”语气温和,似乎在李密身上看到了他当年的影子。李密说回答:“《项羽传》。”
杨素吃惊了一下,心想:和我当年一样。口中说道:“有前途,有前途”,自言自语的走了。李密想:我也知道我有前途,用你说啊。
回到家,杨素对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以后的成就一定在你们之上。”杨玄感很不服气,口中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很不痛快,比我强,那可不一定呀,老爹你看走眼了吧,你是不知道你儿子心中的志向啊?既然老爹这么看好李密,杨玄感倒有结识李密的意思,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很好的朋友,在杨玄感眼里,李密的才能虽然超越了很多人,但是和自己比还是差那么一点点,顶多能当自己的一个左膀右臂。
当然了在李密的心中也给了自己和杨玄感一个评价。相对而言李密的评价更加符合事实。一次杨玄感问李密:“天下如果大乱,你和我谁能当老大?”
“两军交战,冲锋陷阵,斩将杀敌,我不如你;汇聚人才,招揽天下英雄为我所用,各尽其才,你不如我。”大业九年(613),杨广第二次讨伐高句丽,趁着这个机会,杨玄感起兵反隋,召唤李密,李密为杨玄感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一共三策,分为上策、中策、下策。
这是一个选择题,有三个选项,选哪个?就看杨玄感识不识货。在这个时候杨玄感表现出了他的真实水平,上策断杨广退路。成功速度快,但是风险大,杨玄感没有选;中策攻入关中,不仅风险小,还稳当。即使不能当皇帝,也可以割据一方,这两个计策杨玄感都没有选,而是选择了最蹩脚的下策,攻击洛阳,并且大言不惭的对李密说:“你的下策正是我的上策啊。”
最后杨玄感用事实告诉我们。他不识货。洛阳坚城,易受难攻,杨玄感久攻不下,困在洛阳城外,直到杨广调来几路大军围剿。他对李密也越来越疏远。不听李密的意见(很多都是正确的),杨玄感的失败已是在所难免。
杨玄感失败被杀,李密被捕,凭借着聪明李密顺利逃跑,他先后到过郝孝德、王薄的起义军,但是都不受重视,大概就是把他当成普通的知识分子一样看待,没有发现李密超人的才华和能力。
抑郁不得志的李密。体会到了人生的竟然是这样的艰难,体会到了理想的实现是多么的渺茫,他悲伤。他愤怒,他无奈,他彷徨……走投无路的他到在乱世中活下去似乎都已经成了一种奢侈,军阀混战,黑社会抢劫,官军也抢。又发生了旱灾,没有吃的。李密用树皮充饥。
后来他降低自己的标准,不立志成为一个大人物。而是只想在乱世中活下去,于是他化名为刘志远(志向远大的意思),找到了一份乡村教师的职业,我相信这只是一个权益之计,就像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就一翻大的事业一样。
活下去是最基本的,如果连命都没有,权利、理想、金钱、利益等等本来看似美好的东西都只是空中楼阁,如水中月,如镜中花。
事实证明,李密不是一位好的老师,平时他想的不是他的学生,而是他的理想,他那个成就大人物的理想。内心悲苦,想着想着眼泪就不由自主的留下,想止都止不主,最后诗兴大发,在墙上写了一首诗,大概意思和宋江的差不多。
例如: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当然了黄巢和李密比还是小子辈,要是李密写应该是: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陈胜不丈夫!
后来因为这首诗他被人告发(看见禁止在墙上乱涂乱画是件好事),所投奔的亲戚朋友都受到了牵连,被抓起来砍了头,而他却没有事,原因是那天他有事,不在家,因此逃过一劫。
李密上瓦冈逃过一命的李密,知道不能再此地呆着了,经过这些天安静平和的生活,他有很多的体会,也思考了很多,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如果不能成就一翻事业,岂不是辜负了这满腔壮志。即使为了理想丢弃性命也在所不惜,李密是这么想的。
这时的李密比以前从容多了,他依旧遍访各路起义军,大多数的义军首领都不识货,更有甚者对李密很不礼遇,尽管这样李密也不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更加没有想过放弃。
尽管自己现在很卑微,很无助,他依旧坚定的相信自己能够成就一翻伟大的事业,这不是自负,是一种自信。
一种遍经世事变迁,遍观沧海桑田后会有的自信。他相信会有人赏识自己,自己的能力也会被认可,不久后,他遇到了一个叫王伯当的人,两个人都是当时之英杰,谈话很投机,就多聊了几句,王伯当认为李密是不可夺得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遇见了就千万不要错过,更加不要放过。
正好王伯当是瓦岗军的大将,于是王伯当就把李密推荐给了瓦岗军的首领翟让(注意不是程咬金,程咬金也是瓦岗军的一员大将)。
李密走了很多的起义军,对中原的各路义军都有所了解,他知道很多的义军首领都是庸碌之辈,没有什么大的才能,更别说有什么大的志向了。
但是瓦岗军不同,李密很看好瓦冈军,对于王伯当的推荐,李密很感激,他在心中默默的想,以后我要是有钱了,一定分给你一半,我要是匡扶了社稷,一定让你位极人臣。
后来的李密没有实现这个心中的诺言,但是王伯当却实现了他心中的诺言。在和李密交谈后,王伯当也在心中默默的对自己说,李密我跟定你了,无论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这就什么?
这叫信任,这叫义气……外国人所不懂的义气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起初,在瓦岗军李密并不受重视,翟让也不是很喜欢他,和他说话也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而已,翟让一直认为李密只是一个会夸夸其谈的书生,这种人没有什么用,打仗不能上战场,只会搅动人心,要不是看在王伯当的面子上,早把这个只会动嘴皮的家伙撵走了,留他在这里,都嫌浪费粮食。翟让(想知道《唐朝那些事儿》更多精彩动态吗?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选择添加朋友中添加公众号,搜索“wang”,关注公众号,再也不会错过每次更新!)(未完待续)
落后。*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对李密也很适用。
李密的成功,因为他谦虚;李密的失败,因为他骄傲。李密其人李密的出身和李渊一样,都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嫉妒,继承父亲的爵位就当上了公爵。
不同的是李渊的唐国公,李密的是蒲山郡公。李密,字玄邃,祖上是辽东人,曾祖父李弼在西魏时担任司徒,入北周担任太师、魏国公,祖父李曜(音yao四声)邢国公,父亲李宽蒲山郡公,李密继承父亲的爵位也是蒲山郡公。下面我讲一个李密挂角读书的故事。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李密骑在牛背上,把《汉书》挂在牛的角上,牛一边向前走,他一边看书。‘‘
杨素(杨玄感之爹,隋朝宰相)正好路过,看见这样的场景很惊诧,大有这么用功很有我当年的风范的意思,于是问李密:“你为什么这么勤奋啊?”李密认识杨素,下牛而拜:“为了勤奋而勤奋”。杨素又问:“你读的什么书啊?”语气温和,似乎在李密身上看到了他当年的影子。李密说回答:“《项羽传》。”
杨素吃惊了一下,心想:和我当年一样。口中说道:“有前途,有前途”,自言自语的走了。李密想:我也知道我有前途,用你说啊。
回到家,杨素对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以后的成就一定在你们之上。”杨玄感很不服气,口中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很不痛快,比我强,那可不一定呀,老爹你看走眼了吧,你是不知道你儿子心中的志向啊?既然老爹这么看好李密,杨玄感倒有结识李密的意思,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很好的朋友,在杨玄感眼里,李密的才能虽然超越了很多人,但是和自己比还是差那么一点点,顶多能当自己的一个左膀右臂。
当然了在李密的心中也给了自己和杨玄感一个评价。相对而言李密的评价更加符合事实。一次杨玄感问李密:“天下如果大乱,你和我谁能当老大?”
“两军交战,冲锋陷阵,斩将杀敌,我不如你;汇聚人才,招揽天下英雄为我所用,各尽其才,你不如我。”大业九年(613),杨广第二次讨伐高句丽,趁着这个机会,杨玄感起兵反隋,召唤李密,李密为杨玄感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一共三策,分为上策、中策、下策。
这是一个选择题,有三个选项,选哪个?就看杨玄感识不识货。在这个时候杨玄感表现出了他的真实水平,上策断杨广退路。成功速度快,但是风险大,杨玄感没有选;中策攻入关中,不仅风险小,还稳当。即使不能当皇帝,也可以割据一方,这两个计策杨玄感都没有选,而是选择了最蹩脚的下策,攻击洛阳,并且大言不惭的对李密说:“你的下策正是我的上策啊。”
最后杨玄感用事实告诉我们。他不识货。洛阳坚城,易受难攻,杨玄感久攻不下,困在洛阳城外,直到杨广调来几路大军围剿。他对李密也越来越疏远。不听李密的意见(很多都是正确的),杨玄感的失败已是在所难免。
杨玄感失败被杀,李密被捕,凭借着聪明李密顺利逃跑,他先后到过郝孝德、王薄的起义军,但是都不受重视,大概就是把他当成普通的知识分子一样看待,没有发现李密超人的才华和能力。
抑郁不得志的李密。体会到了人生的竟然是这样的艰难,体会到了理想的实现是多么的渺茫,他悲伤。他愤怒,他无奈,他彷徨……走投无路的他到在乱世中活下去似乎都已经成了一种奢侈,军阀混战,黑社会抢劫,官军也抢。又发生了旱灾,没有吃的。李密用树皮充饥。
后来他降低自己的标准,不立志成为一个大人物。而是只想在乱世中活下去,于是他化名为刘志远(志向远大的意思),找到了一份乡村教师的职业,我相信这只是一个权益之计,就像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就一翻大的事业一样。
活下去是最基本的,如果连命都没有,权利、理想、金钱、利益等等本来看似美好的东西都只是空中楼阁,如水中月,如镜中花。
事实证明,李密不是一位好的老师,平时他想的不是他的学生,而是他的理想,他那个成就大人物的理想。内心悲苦,想着想着眼泪就不由自主的留下,想止都止不主,最后诗兴大发,在墙上写了一首诗,大概意思和宋江的差不多。
例如: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当然了黄巢和李密比还是小子辈,要是李密写应该是: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陈胜不丈夫!
后来因为这首诗他被人告发(看见禁止在墙上乱涂乱画是件好事),所投奔的亲戚朋友都受到了牵连,被抓起来砍了头,而他却没有事,原因是那天他有事,不在家,因此逃过一劫。
李密上瓦冈逃过一命的李密,知道不能再此地呆着了,经过这些天安静平和的生活,他有很多的体会,也思考了很多,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如果不能成就一翻事业,岂不是辜负了这满腔壮志。即使为了理想丢弃性命也在所不惜,李密是这么想的。
这时的李密比以前从容多了,他依旧遍访各路起义军,大多数的义军首领都不识货,更有甚者对李密很不礼遇,尽管这样李密也不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更加没有想过放弃。
尽管自己现在很卑微,很无助,他依旧坚定的相信自己能够成就一翻伟大的事业,这不是自负,是一种自信。
一种遍经世事变迁,遍观沧海桑田后会有的自信。他相信会有人赏识自己,自己的能力也会被认可,不久后,他遇到了一个叫王伯当的人,两个人都是当时之英杰,谈话很投机,就多聊了几句,王伯当认为李密是不可夺得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遇见了就千万不要错过,更加不要放过。
正好王伯当是瓦岗军的大将,于是王伯当就把李密推荐给了瓦岗军的首领翟让(注意不是程咬金,程咬金也是瓦岗军的一员大将)。
李密走了很多的起义军,对中原的各路义军都有所了解,他知道很多的义军首领都是庸碌之辈,没有什么大的才能,更别说有什么大的志向了。
但是瓦岗军不同,李密很看好瓦冈军,对于王伯当的推荐,李密很感激,他在心中默默的想,以后我要是有钱了,一定分给你一半,我要是匡扶了社稷,一定让你位极人臣。
后来的李密没有实现这个心中的诺言,但是王伯当却实现了他心中的诺言。在和李密交谈后,王伯当也在心中默默的对自己说,李密我跟定你了,无论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这就什么?
这叫信任,这叫义气……外国人所不懂的义气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起初,在瓦岗军李密并不受重视,翟让也不是很喜欢他,和他说话也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而已,翟让一直认为李密只是一个会夸夸其谈的书生,这种人没有什么用,打仗不能上战场,只会搅动人心,要不是看在王伯当的面子上,早把这个只会动嘴皮的家伙撵走了,留他在这里,都嫌浪费粮食。翟让(想知道《唐朝那些事儿》更多精彩动态吗?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选择添加朋友中添加公众号,搜索“wang”,关注公众号,再也不会错过每次更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