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过军中的娱乐,除了博戏还有游玩之外,还有一些娱乐活动也是后世认知中比较正规和崇尚的,那就是唱歌了,后世军营中,拉歌甚是平常,只要是个兵,都会吼那么几句。
而在这个时代,由于缺乏娱乐活动,博戏和游玩,只限于少数人参与,故此军中士卒,最普遍的活动还是唱歌,毕竟唱歌这种活动,独唱也可,合唱亦行,群唱更佳,真是人多人少也能玩,而且也不需要什么额外道具,是个人能说话就可以玩,就算唱功不行,混在一群人里面吼几句,在一群都是粗汉子的军队里面,也没有人介意啊。
在军队这种充满竞争信念和争强斗胜思想的群体里面,只要不同的人或群体唱起歌来,就基本上都会斗上一斗,而军队中又满是不识字的糙汉子,自然不会斗谁记得的歌多,又或者斗谁唱得动听婉转之类的,只能是斗谁的歌声够大够雄浑,慢慢就会形成像后世拉歌一样的斗歌现场,这点还真的可能是军队中一脉相承的传统了。
至于唱的是什么歌,这个年代凡是作曲作词的都是王公贵族或是饱读诗书之人,可没有像后世一样,军队中专门有文宣部搞这种事情,所以这个时代主流音乐合集《诗经》,里面多是《采薇》、《关睢》、《鹿鸣》、《蒹葭》、《静女》、《淇奥》、《风雨》、《木瓜》、《桃夭》这类婉转哀怨寄情的诗歌,要不就是《黄鸟》、《硕鼠》、《小雅·节南山》、《正月》这类发泄对当权者不满的诗歌,关于军队征战之诗并不多,但其中亦有不少精品。
而这些关于军队征战的诗歌里面,最令人熟悉就是《秦风·无衣》和《小雅·出车》了,《秦风·无衣》乃是战士出征之诗歌,《小雅·出车》则是军队胜利凯旋归来之诗歌。
《秦风·无衣》里面的词乃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全诗慷慨激昂,相传乃是周幽王末期,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秦国受周王室之命,出兵保护周王室,击退戎族,将周王室护送到洛阳(古称洛邑)重新定都,史称东周这个时期被人创作出来的。
《无衣》里面“王于兴师”说的就是周王室,而不是一般人认为的秦王,因为秦国称王乃是商鞅死后之事了,离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余烈”一统天下只有一百余年,是战国后期了,而之前秦国之主,一直都是称“公”的,看秦穆公、秦孝公这些名称就知道了。
而《无衣》发生的背景,其实就是《东周列国志》里面说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用烽火台戏弄诸侯,以致后来戎狄攻破西周都城镐京(现在的西安)之时,众诸侯都没有出兵救援,最后是距离镐京最近的秦国出兵击退戎狄,保护周王室前往洛邑(现今的洛阳)。
周王室为了表彰秦国之功,将已经被戎狄占领的西方大片土地(包括都城镐京)封给了秦国,让秦国为周王室守护边境,抵御戎狄,所以后来秦国不断击败戎狄,才有了广阔的土地,最终统一了天下,后来秦始皇的兵马俑也会出现在西安(镐京)这个地方了。
自此而后,《无衣》就成为了秦国的战歌,相传秦国锐士就是唱着这首歌,逐一击败六国的强大军队,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而大汉继承自秦,所以大汉军中,能唱《无衣》这首诗歌的人多的是了。
不过军中的娱乐,除了博戏还有游玩之外,还有一些娱乐活动也是后世认知中比较正规和崇尚的,那就是唱歌了,后世军营中,拉歌甚是平常,只要是个兵,都会吼那么几句。
而在这个时代,由于缺乏娱乐活动,博戏和游玩,只限于少数人参与,故此军中士卒,最普遍的活动还是唱歌,毕竟唱歌这种活动,独唱也可,合唱亦行,群唱更佳,真是人多人少也能玩,而且也不需要什么额外道具,是个人能说话就可以玩,就算唱功不行,混在一群人里面吼几句,在一群都是粗汉子的军队里面,也没有人介意啊。
在军队这种充满竞争信念和争强斗胜思想的群体里面,只要不同的人或群体唱起歌来,就基本上都会斗上一斗,而军队中又满是不识字的糙汉子,自然不会斗谁记得的歌多,又或者斗谁唱得动听婉转之类的,只能是斗谁的歌声够大够雄浑,慢慢就会形成像后世拉歌一样的斗歌现场,这点还真的可能是军队中一脉相承的传统了。
至于唱的是什么歌,这个年代凡是作曲作词的都是王公贵族或是饱读诗书之人,可没有像后世一样,军队中专门有文宣部搞这种事情,所以这个时代主流音乐合集《诗经》,里面多是《采薇》、《关睢》、《鹿鸣》、《蒹葭》、《静女》、《淇奥》、《风雨》、《木瓜》、《桃夭》这类婉转哀怨寄情的诗歌,要不就是《黄鸟》、《硕鼠》、《小雅·节南山》、《正月》这类发泄对当权者不满的诗歌,关于军队征战之诗并不多,但其中亦有不少精品。
而这些关于军队征战的诗歌里面,最令人熟悉就是《秦风·无衣》和《小雅·出车》了,《秦风·无衣》乃是战士出征之诗歌,《小雅·出车》则是军队胜利凯旋归来之诗歌。
《秦风·无衣》里面的词乃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全诗慷慨激昂,相传乃是周幽王末期,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秦国受周王室之命,出兵保护周王室,击退戎族,将周王室护送到洛阳(古称洛邑)重新定都,史称东周这个时期被人创作出来的。
《无衣》里面“王于兴师”说的就是周王室,而不是一般人认为的秦王,因为秦国称王乃是商鞅死后之事了,离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余烈”一统天下只有一百余年,是战国后期了,而之前秦国之主,一直都是称“公”的,看秦穆公、秦孝公这些名称就知道了。
而《无衣》发生的背景,其实就是《东周列国志》里面说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用烽火台戏弄诸侯,以致后来戎狄攻破西周都城镐京(现在的西安)之时,众诸侯都没有出兵救援,最后是距离镐京最近的秦国出兵击退戎狄,保护周王室前往洛邑(现今的洛阳)。
周王室为了表彰秦国之功,将已经被戎狄占领的西方大片土地(包括都城镐京)封给了秦国,让秦国为周王室守护边境,抵御戎狄,所以后来秦国不断击败戎狄,才有了广阔的土地,最终统一了天下,后来秦始皇的兵马俑也会出现在西安(镐京)这个地方了。
自此而后,《无衣》就成为了秦国的战歌,相传秦国锐士就是唱着这首歌,逐一击败六国的强大军队,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而大汉继承自秦,所以大汉军中,能唱《无衣》这首诗歌的人多的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