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五 (2/2)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宋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州,迁水部员外郎。淳化四年春,与司封员外郎、直昭文馆李蕤同使两浙巡抚,加都官、知黄州。又献广孝传五十卷,总仙记一百四十一卷。诏秘阁写本进内。史好著述,然博而寡要,以五帝、三王,皆云仙去,论者嗤其诡诞。
咸平初,迁职方,复献广孝新书五十卷,上清文苑四十卷。出知商州。史前后临民,颇以贿闻。俄以老疾为言,听解职,分司西京。五年,郊祀毕,奉留守司表入贺,因得召对。上见其矍铄不衰,又知笃学,尽取所著书藏秘府,复授旧职,与黄目同在文馆,人以为荣。出掌西京磨勘司,黄目为京西转运。改判留司御史台。车驾幸洛,召对,赐金紫。史久在洛,因卜居,有亭榭竹树之胜,优游自得。未几卒,年七十八。所撰又有太平寰宇记二百卷,总记传百三十卷,坐知天下记四十卷,商颜杂录、广卓异记各二十卷,诸仙传二十五卷,宋齐丘文传十三卷,杏园集、李白别集、神仙宫殿窟宅记各十卷,掌上华夷图一卷。又编己所著为仙洞集百卷。
黄目淳化三年举进士,补伊阙尉。迁大理寺丞、知寿安县。咸平中,徙知壁州,未行,上章言边事,召对,拜殿中丞。久之,直史馆、知浚仪县。俄上言曰:"伏以从政之原,州县为急;亲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伏见唐开元二年选群官,有宏才通识、堪致理化者,授刺史、都督。又引新授县令于宣政殿,试理人策一道,惟鄄城令袁济及格,擢授醴泉令,余二百人,且令赴任,十余人并放令习学。臣欲望自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察言观行,取其才识明于吏治、达于教化者充选;其有不分曲直、罔辨是非者,或黜之厘务,或退守旧资。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上颇嘉其好古。历度支、盐铁判官,迁太常博士、京西转运使。丁内艰,时真宗将幸洛,以供亿务繁,起令莅职。史寻卒,上复诏权夺。
大中祥符中,使契丹还,改工部员外郎、广南西路转运使。就拜起居郎,改陕西转运使,赐金紫。陈尧咨知永兴,好以气凌黄目,因表求解职,不许。尧咨多纵恣不法,有密言其事者,诏黄目察之,得实以闻,尧咨坐罢龙图阁职,徙知邓州。八年,黄目入判三司三勾院。天禧初,马元方奏黄目职事不举,遂分三勾院,以三人掌之。黄目罢任,奉朝请。逾月,拜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充会灵观判官。黄目属辞淹缓,朝议以为不称职。时以盛度知京府,辞不拜,即迁黄目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度为会灵观判官,两换其任。
仁宗升储,拜给事中兼左庶子。入内副都知张继能,尝以公事请托黄目,至是未申谢,事败,降左谏议大夫、知荆南府。明年,复为给事中,徙潭州。长沙月给,减于荆渚,特诏增之,又谕以兵赋繁综寄任之意。五年,代还,知审官院。黄目以风疾题品乖当,改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数月,求外任,得知亳州。俄而幼子死,闻讣恸绝,所疾加甚,卒,年五十六。录其子理国为卫尉寺丞,定国为大理评事。
黄目面柔简默,为吏处剧,亦无败事。有集五十卷,又撰学海搜奇录四十卷,圣朝郡国志二十卷。黄目兄黄裳,弟黄庭,黄裳孙滋,并进士及第。黄裳、黄庭皆至太常博士。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成务乾德中京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荐之,遂中进士甲科,解褐陕州军事推官。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太常丞,充陕西转运副使,赐绯,再迁殿中侍御史。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使河南,案行遥堤。历知果、苏二州,就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金紫。入为户部判官、迁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以成务为光禄少卿。
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国人信服,事具高丽传。淳化二年,为京东转运使。会宋州河决,成务上言:"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从之。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时吕蒙正为宰相,尝与之联外姻,避嫌辞职,不许。俄与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课。四年,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輓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府城街陌颇隘狭,成务曰:"国家承平已久,如车驾临幸,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乃奏撤民庐以广之。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真宗即位,迁给事中、知梓州。未几代还,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复土毕之任。旋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成务叹曰:"忝为长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据堂决事邪!"乃求解职。景德初,卒,年七十一。
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文集二十卷。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
论曰:泌述唐、汉之治,台符陈商、周之鉴,历布腹心,奏议反覆论当世事,尽言无隐。何建五议,纶摭十事,皆切于辅治。何勤接士类,纶乐于荐士,皆足以仪表当世者也。去华颇尚气节,而能作成后进;黄目属辞淹缓,而著述浩瀚;成务寡清白之操,而专对不辱,俱有足称者焉。
<b>部分译文</b>
孙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祖父孙镒,唐末秦宗权占据蔡州,强迫以宾佐起用他。孙镒假装有病不应召,回到家中,以传授学业为职。父亲孙庸,字鼎臣,显德(954~959)年间,敬献赞圣策九篇,引用唐贞观年间的政事,以魏玄成自比。得到对策的机会,其言说:“武力不可滥用,聚敛不可深重,奢侈不可放纵,欲望不可达到极点。”后周世宗认为其言奇异,让孙庸考试中书,补为开封兵曹掾。建隆(960~963)初年,任河南县主簿。太平兴国六年(981),鸿胪少卿刘章向朝廷推举他,改任左赞善大夫。先后任殿中丞、龙州知州而死。
孙何十岁就懂得音韵,十五岁时能写文章,坚持学习,嗜好古文,所写文章一定依照经义,在贡生中很有名声。孙何和丁谓一样有名且友善,当时人称之为“孙丁”王禹翶特别推重孙何。曾经作两晋名臣赞、宋诗二十篇、春秋意、尊儒教议,闻名于世。淳化三年(992)推举为进士,在开封府、礼部都是第一个被推荐,进士及第又获得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陕州。奉召入直史馆,赐予绯衣,升任秘书丞、京西转运副使。任右正言,改任右司谏。
真宗初年,孙何敬献五条奏议:第一,请选拔有谋略的儒生大臣统领军队;第二,请让世代官禄之家子弟在太学学习,寒门才智出众之人由州郡推荐,严禁送礼自行介绍;第三,请恢复制举;第四,请实行乡饮酒礼;第五,请按照能力授予官职,不要凭借皇恩庆典来升任官职。真宗看后认为很好。咸平二年(999),列举入。。的旧例,孙何依次担当待制,于是敬献奏疏说:
六卿各有职分,这是国家的大权。吏部根据考核的成绩来培养人才,兵部检阅军队治理军事装备,户部划正版图丰富财物,刑部严肃纪律诛杀强暴,礼部祭祀神灵选拔贤才,工部修缮宫室整治堤防,六职完备天下之事也就完备了。因此周代的会府,汉代的尚书,都是国家生存的根本,掌握着百官升迁的标准。令、仆统率下属,丞、部各负其责,二十四司如众星拱月一样灿烂,郎中、员外郎分别胜任其职,主事、令史尽职办事。四海九州之大,犹如网在纲上,纲举目张。
唐朝盛时,也没有听说分权别利,首创置使者名目,但军事费用充足。到唐玄宗萌发了奢侈之心,广泛发布各种诏令,租调供应不充足,这样萧景、杨钊开始用地官判度支,宇文融为租调地税使,谋利之洞开始出现,构成了以后祸患的基础。到唐肃宗、代宗时,有司的职责全部废弃,到处都是求利之臣。这样导致叛乱频繁,国家军费不足,被战争时限逼迫,为国家生计所迫,由于救当时之急,都是用暂时适合的办法来衡量一切事务。五代存在时间很短,对此没有这样反思。
现在国家已三代相继,不用武力,建立太平之世,建立各种法规,都在这时了。应将三部官吏名额,归还六卿,谨慎地选择户部尚书一人,专门经营盐铁使事让金部郎中、员外郎处理。又选择本行侍郎二人,分别掌管度支、户部使事,让本曹郎中、员外郎各自处理。这样从三使到判官,虽然名称没有了但实际还存在着。再让左右司郎中、员外郎总管账目,分清类别加以核实,也起到避嫌和监督作用。官吏职责一定,各种规章制度已经确定,这样国家征收赋税不用担心有用苛捐重税盘剥之虑,不征收时也有详细明白的原因,周代的官制唐代的样式,就可以恢复了。这种事情并不艰难,只要陛下实行就可以了。
这年冬天,孙何跟随真宗巡视大名,受诏询问边疆之事。孙何上疏说:
陛下即位以来,训练军队选择将领,可以说做了许多为国之事,有高祖宽广大度的心胸,兼有萧王的慈爱之心,雄健威武为百王之首,兵力强劲要超过前代好几倍。统兵的将帅,应当以身先士卒为意念,以陷害抛弃君父作为耻辱。边城相望,各种壁垒完备,手中掌握有强劲的兵力,但由于谋算有误,于是让敌人得利,兵马横行,抢劫焚烧郡县,捆绑祸害我国百姓。陛下替天行道,怜悯河朔的老百姓,于是率领军队,亲自到澶州、魏州,一声怒吼,敌人四处逃窜,尽管镇、定敌军已退,但德州、棣州仍战祸不断,这恐怕是或者选将不当,或者上奏军报被耽搁,相邻的军队不相救援,军粮需要等待运输而造成的。将帅怎么样?有的依仗勇猛但没有谋略,有的互相嫉妒轻视敌人,只保全城堡不怜悯百姓。边疆上奏军情怎么样?保卫边疆的大臣,只保住官位拿到一定的俸禄,城池被焚烧抢劫,不将实际情况上报,老百姓被敌军所杀,假托是其他强盗所杀。不救援者怎么样?在边疆的州县,城池交错,就好像辅和车唇齿互相依托,像头目手脚互相保护,托言兵力少不救援其他部队,或者等待上奏以后才能出兵。等待军粮运输的怎么样呢?敌军骑兵往返来回,如犬奔驰鸟飞逝一样,速度极快,征召很多运输粮食的民夫,待征收到许多粮食才开始运输,等到我军运来粮食时,敌人就已经逃走了。这四点,都是现在急待解决的事情。选择将帅,不如在文官武臣之内加以选用,用谋臣来辅佐;防止上奏被阻塞,不如凡是边防上奏,陛下亲自披览并在朝廷上询问;交战时需要救援,不如用军令来督促,让将帅们见机行事;运输军粮,不如携带财物派骑兵快速运送,来与敌军骑兵的矫捷相抗。
现在陛下既已驻扎在邺下,契丹始终不敢萌生南下侵略之心,陛下要考虑的是,只是东北边境没有完备的战防,修缮城池完备边防,不能不慎重。况且蜂虿这种毒虫有毒,豺狼没有满足的时候。如今契丹西边害怕大军,北边又没有退路,野兽走投无路就会拼命,对他们不能轻视,遗留的敌军尚待加以诛杀,战败逃跑的敌军我们也应该有所防备。大河渡口,到处都有,也希望陛下根据地域大小驻扎军队,扼守要害之处,这样敌军请求议和的使者,不久就会前来。
真宗披览了孙何的奏书并加以赞赏。等到傅潜延误扰乱军事计划无功而返,孙何上疏请将傅潜斩首示众。不久权户部判官,离京担任京东转运副使,又上疏请求选择州县守宰,减少三司多余的官员,慎重地选择法官,增加俸禄提高品级。不久,调任两浙转运使,兼起居舍人。景德(1004~1007)初年,代职还京,判太常礼院。不久与晁迥、陈尧咨共同被任命为知制诰,赐予金紫官服,主管三班院。在此之前,孙何已经有病在身,勉强任职,一天,在朝中上奏言事,将奏牍掉在地上,弯腰去拾奏牍,又将朝笏掉在地上。有司以有失礼仪对孙何加以弹劾,真宗下诏不予追究。孙何感到惭愧,上章请求改任少卿监,分司西京养病,真宗没有允许,在官宅赐予允许休假,派遣医生前去诊断探视。医生劝勉孙何这样的身体应当保养,孙何回答说:“死和生都是上天安排好的。”最终不听劝告。这年冬天,死,终年四十四岁。真宗在澶渊,听到孙何死的消息感到怜悯痛惜,选录孙何的儿子孙言任大理评事。
孙何乐于名教,经常接见文士,对有作词才能的年轻学士,一定给予称赞和表扬。但孙何性情急躁,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在浙右期间专断严厉苛刻,州郡之人对此很忧虑。孙何好学,写有驳史通十余篇,有文集四十卷。弟弟孙仅。
戚纶字仲言,应天楚丘人。父亲戚同文,字文约,自己有传。戚纶少年时与其兄戚维以文章品行知名,坚持不懈学习古文,喜欢谈论名教。太平兴国八年(983)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沂水主簿。按照名册和户籍,搜求到许多逃亡户脱漏的户口漏交的租税。调任太和县知县。戚同文在随州去世,戚纶步行千余里奔丧。不久诏令起复任职,于是加任大理评事。长江以南百姓性情险恶强悍经常发生诉讼官司,戚纶写下谕民诗五十篇,运用当地风俗和百姓熟悉的事情,来规诫教诲百姓,当地百姓大多传诵它。每年按时与监狱囚犯约定,派遣他们回家祭祀先祖,囚犯都按期返回。升任光禄丞,由于审讯陈州官司失实而犯有过失,免除官职。写有理道评十二篇,钱若水、王禹翶十分赏识看重。后来,又授予大理评事、知永嘉县。境内有池塘灌溉之利,疏通治理防止水涝旱灾。又担任光禄寺丞,转运使又将其政绩上报,朝廷多次下诏书褒奖戚纶。
真宗即位,转任著作佐郎、通判泰州。准备上任,秘书监杨徽之向朝廷推荐戚纶文章学问美好严谨,应留在馆阁,任命为秘阁校理。受诏考试校司天台职官,制定州县职田条规制度,诏令馆阁官员敬献旧文,真宗赞扬戚纶所写之文,特地改任太常丞,不久判鼓司、登闻院。拿出官府所藏钱帛买军粮,朝廷诏令戚纶乘坐驿车前往协调买卖。
景德元年(1004),判三司开拆,被赐予帛、鱼,改任盐铁判官。上疏奏言边防之事,很受真宗嘉奖。十月,授予右正言、龙图阁待制,赐予金紫服。当时开始设置这个官职,和杜镐一起被任命。戚纶长期任州县官吏,对政事十分关注,每次上殿言对,必谈到日影西移,有时夜中被召见,也多有陈述。不久戚纶上奏说:“出谋献计,是大臣的职责;章疏奏议,是谏者的职责。臣下多次承蒙召见应对,每次都被接见很长时间,委屈万乘的尊严,接见微贱之臣,圣德广大,包纳荒秽,臣下十分愚钝,触犯禁律不予治罪,怎敢顺俗不言呢?谨选择十件应该治本的事情附在奏章左边:一是王畿关辅,二是五等分封,三是复制科,四是推崇国学,五是开辟扩大国土,六是修贡举,七是任用大臣,八是设置平价买进粮食的部门,九是增加厢军、减少禁卫军,十是修撰六典条令法规。”言词很诚恳切合实际,真宗给予嘉奖。
景德二年(1005),起用赵安仁、晁迥、陈充、朱巽同知贡举,戚纶上奏所说选择文士的办法,大多成为条规制令,得到朝廷采用。准备修撰册府元龟,恰好朝廷设置官员总管在京各司事务,共一百三十司,让戚纶与刘承王圭共同主管此事。判鸿胪寺。在此之前,王公大臣受诏安葬,公私花费没有一定的标准。戚纶上书禀告此事,诏令戚纶与晁迥、朱巽、刘承王圭校定官吏的等级,形成制度,于是遵照执行。戚纶认为三公、尚书、九列的官职,从唐末以来,有司逐渐增加,号令不统一,建议应当采用通礼、六典法令条规,按类进行继承和改革,写成大典,当时人们对此称赞不已。任右司谏、兵部员外郎。当时朝廷禁止大臣们匿名上奏以及越级上廷言事,戚纶说:“忠诚正直的人,应当广开言路并对上言者予以奖励,如果是朝廷疏远之人,就更难上书言事了。”真宗对此很赞赏。
大中祥符元年(1008),主管吏部选官之事。真宗刚刚接受祭灵之文,戚纶上疏说:“臣下考究过古代典籍和秘文,检验神灵回应显示吉祥,不过是天人互相反映。陛下继承先圣的大业,开启万世的鸿图,勤于政事,恭敬沉思,上天降下借鉴,赐予吉祥户册,显示统治人民的警戒,用来光大累世的吉祥。请求诏令有司,尽快举行大祀,命令侍从,摹写祥符,用瑞玉系着,藏在太庙,另外又以副本秘密地藏在禁中,传之万代,不敢怠慢荒废。但臣下担心被流俗迷惑不受拘束,用人鬼的妖言,来破坏天书的真实用意。臣下端守符瑞,注视正道,来报答上天的赐予,使百姓都享受恩惠。”
这年冬天,真宗祀封泰山,命令戚纶共同商议运送之事。典礼完毕,升任户部郎中、直昭文馆,像以前一样待制。被诏令,共同编撰东封祥瑞封禅记。恰逢提高待制的等级,又兼任集贤院修撰。建议制作并解释祭奠礼仪,颁布天下,设立常平仓,隶属司农寺,来平抑民间买卖,都被采纳。曾经在龙图阁设宴为种放饯行,朝廷下诏左右大臣为文作序,真宗披览戚纶所作,称赞他有史才。
三年(1010),升任枢密直学士,真宗作诗对他表示宠爱。祭祀汾阴,又兼任发运之职。不久,出知杭州,又兼任左司郎中。所在之地江水涨潮成为祸患,戚纶于是命人修筑护堤,将柱石全部换掉,尽管免除了水患,但当时民众却很责怪他设置护堤。胡则这时担任发运使,曾留居杭州,放纵妄为不检点,与李溥交谊深厚,戚纶对他向来讨厌。通判吴耀卿,是胡则的党羽,暗中窥探戚纶的一举一动,将情况报告给胡则。胡则当时为当权者所亲近,于是一起收集戚纶的过失,后来戚纶调任扬州知州。维扬也在李溥、胡则的势力之内,控制更加严厉,戚纶请求调任偏僻郡县,结果调往徐州。
八年(1015),戚纶和刘综都被罢去学士,授予左谏议大夫。代职回京,又任青州知州。这年发生饥荒,戚纶拿出官府所藏粮食来救助饥饿的百姓,使许多老百姓得以保全生命安定生活。调往郓州,王遵诲任劝农副使,曾任西部边境将帅,寄居在永兴家中,闺门不肃,丑恶被揭发,知府寇准替王遵诲平息了此事。戚纶用言语戏谑寇准,遵诲十分愤怒,以为戚纶污辱他,于是上奏说戚纶故意诽谤诋毁,戚纶因此降为岳州团练副使,调到和州。天禧四年(1020),改任保静军副使。这年冬天,由于患病请求回归乡里,改任太常少卿,分司南京。五年(1021),死,终年六十八岁。
戚纶笃志于古学,善谈名理,喜欢谈论政治,有些迂腐疏阔。与其兄戚维感情深厚,戚维死,戚纶听到告丧,十分悲痛以致数日不吃任何东西。在朋友和亲友的交往中,以信义著称。儒士前来拜见者,必询问他的学业,试探他的志向和崇尚,根据其才能进行诱导教诲。曾经说“:告老还乡后,用十年时间在乡间讲习,也可以恢复古道救济世人。”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继续修撰礼仪条文,戚纶经常参与建议,与陈彭年共职,多次召见应对,订立许多条规,很受真宗宠爱。乐于推荐士人,每次上奏十数人,都是当时知名人士。晚年被权贵宠幸者排斥,从此不再复起。善于教导子弟,虽然地位显赫,他仍然十分节俭。死后,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张知白当时主管朝事,停止俸禄来资助戚纶的丧事。其家人在小楼间,得遗戒一篇,大多都是劝导人们为学。有文集二十卷。又有前后上奏条议,有关政府政务的利弊、边防防备均田的上策,另集为论思集十卷,分为上下篇。天圣(1023~1032)年间,戚纶之子戚舜宾将论思集敬献朝廷,昭令追赠左谏议大夫。戚舜宾,官太子中舍。
张去华字信臣,开封襄邑人。
张去华之父张谊,字希贾。好学,不事家业。张谊在父亲去世后,其长辈让其在田陇上耕作,一天前去查视,见张谊在树下看书,对他不亲自耕作十分愤怒,于是对他进行辱骂。张谊对其兄长说:“如果不出外求学,向来的志向就无法实现。”于是就暗中到洛阳龙门书院,与同宗人张沆、张鸾、张。。结为朋友,因而名闻洛阳。长兴年间(930~933),和凝掌管贡举,张谊考中为进士,调补耀州团练推官。
后晋天福(936~944)初年,代职回京。恰逢和凝由内署升为端明殿学士,署门不接纳宾客,张谊听说后,立即给和凝写信,认为:“最恰当的职务,实应亲自顾问,各地的利害,应当征询访问,如果不接纳宾客,犹如耳聋目瞎,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虽然为了自身的安全计议,这样又能得到什么呢?”和凝十分惊奇,有一天,就将张谊推荐给宰相桑维翰说:“和凝门生中有位张谊,性情耿直,在诗词方面颇有才能,可以担任谏职。”不久,破格授予左拾遗。张谊认为后晋新近建立,在登基典礼未完,就多次上章请求恢复有唐制度。又说契丹有援立晋室之功,晋室应当厚道信实谨慎防备,不能自行放逸,以开启祸端。改任右补阙,充任集贤殿修撰,历任礼部员外郎、侍御史。改任仓部、知制诰,兼任礼部郎中。
乾。。(948~950)初年,任中书舍人。这时苏逢吉、杨。。、王章之流攀附汉祖,立刻得到重用,官绅们大多依附他们,张谊不屈服于他们,因而遭到他们的嫉妒。派遣张谊为吴越宣谕使,与兵部郎中马承翰一同前往,朝廷赐予官职。浙人每次迎接朝廷使者,一定排列步兵骑兵来自相夸耀,张谊与马承翰暗地嘲笑这种作法。在喝酒时乘着酒兴,说了一些轻薄之词,钱亻叔感到十分羞耻,于是上奏说张谊擅自鞭打防御官。又晚会宴集,与马承翰喝酒,互相言词相犯,由此张谊贬为均州司户,改任房州司马,一年后去世。
张去华幼年勤奋好学,对写文作辞十分敏捷,因父亲的官荫补太庙斋郎。周世宗平定淮南,张去华十八岁,感慨而叹说“:战争不停止,老百姓的事务不加治理,这不是保持统治国家长久的办法。”因而写下南征赋、治民论,敬献给周世宗。被召应试,授予御史台主簿之职,隶属三院议事,不得列朝,他对所亲近的人说:“簿领的职位,不是我所干的。”于是抛弃官职回到郑州,三年闭门不出。
建隆(960~963)初年,才开始携带诗文游学京师,被李日方大加称赞。第二年,考中进士甲科,并授予秘书郎、直史馆之职。因年限已到没有升迁,张去华上章自诉,并说制诰张澹、卢多逊,殿中侍御史师颂文学肤浅,希望与他们比较好坏。太祖立即召令张澹等人与张去华临轩策试,让陶谷等人进行考试。张澹由于答对不是所应问的,就被降级,因而就提升张去华为右补阙,赐予袭衣、银带、鞍勒马。朝廷官员议论轻视张去华急躁升职,因而张去华十六年不被提职。曾经在便殿应对,被太祖问到家世,张去华于是诉说父亲开始由于得罪权贵们,因而遭到贬职。宰相薛居正也替张去华诉说,太祖为此感动,并说:“汉室不仁道,奸臣专权,这是我所亲自看到的。”荆湖平定后,命为道州通判。张去华上奏说“:桂管为五岭的交通要道,如今刘钅长为了保全领地顽强坚守,依赖桂管作为防卫屏障,如果大军首先攻占他的城池,奔赴番禺,犹如进入无人之境。”并叙说桂州能够攻取的情状,太宗颁布诏令给予奖励。回京,任磁、乾二州知州,选为益州通判,升任起居舍人、知凤翔府。
随从太宗征战太原,督管随军左藏库,于是任命为京东转运使。先后担任左司员外郎、礼部郎中。太平兴国七年(982),任江南转运使。雍熙年间(984~987),宋军讨伐幽州,张去华监督宋州粮草运输到拒马河,于是命为河北转运使。第三年(986),任陕州知州,没有到任,写下大政要录三十篇敬献朝廷,太宗看后对此加以称赞,诏令给予嘉奖,赐予五十匹彩丝,因此留京没有派遣。
恰遇许王为开封尹,张去华被任命为开封府判官,殿中侍御史陈载为推官,都赐予金紫服。太宗说“:你们都是朝廷的正直之臣,特地加以选择任用,要很好地辅佐我的儿子。”各赐予钱百万缗,一年后,就授予左谏议大夫,又令枢密使王显下达旨意,表明辅助的意思。不久,庐州尼姑道安诉讼其弟妇不诚实,开封府不给妇人治罪,就用镣铐拘禁送回庐州。弟妇是刘铉妻子的外甥。道安击打登闻鼓,说刘铉用书信请托,张去华所以不治罪,太宗大怒,张去华被免除一职,贬为安州司马。这年年末,受召授予将作少监、知兴元府,没有到任,改任晋州知州,升任秘书少监、知许州。
真宗即位,又授予左谏议大夫。不久,升任给事中、知杭州。两浙从钱氏征收丁赋以来,有的死了也不免除,张去华建议请求免除死者的赋税,有司以经费依靠为由,一直坚持没有批准。咸平二年(999),迁任苏州。不久,由于疾病请求分司两京。在洛阳修补园庐,作中隐亭来表明自己的心志。景德元年(1004)改任工部侍郎。三年(1006),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张去华身材高大面貌美好,善于谈论,为人稳重,见解深邃,崇尚节操。在营道抚养其父亲同事何氏二子,教给他们学问。后来,张去华受委托将他们带到京师,对他们加以劝慰并推荐给教馆,最后走上仕途。曾经敬献元元论,大意是以抚养百姓致力农业作为当务之急,真宗十分赞赏,让人用白色丝绢将其论策写成十八幅条幅,挂列安置在龙图阁的四壁。但条幅没有裱饰,遭到清议的贬斥,因此不被委以重任。有文集十五卷,他的儿子张师古为国子博士,张师锡任殿中丞,张师颜为国子博士。
州,迁水部员外郎。淳化四年春,与司封员外郎、直昭文馆李蕤同使两浙巡抚,加都官、知黄州。又献广孝传五十卷,总仙记一百四十一卷。诏秘阁写本进内。史好著述,然博而寡要,以五帝、三王,皆云仙去,论者嗤其诡诞。
咸平初,迁职方,复献广孝新书五十卷,上清文苑四十卷。出知商州。史前后临民,颇以贿闻。俄以老疾为言,听解职,分司西京。五年,郊祀毕,奉留守司表入贺,因得召对。上见其矍铄不衰,又知笃学,尽取所著书藏秘府,复授旧职,与黄目同在文馆,人以为荣。出掌西京磨勘司,黄目为京西转运。改判留司御史台。车驾幸洛,召对,赐金紫。史久在洛,因卜居,有亭榭竹树之胜,优游自得。未几卒,年七十八。所撰又有太平寰宇记二百卷,总记传百三十卷,坐知天下记四十卷,商颜杂录、广卓异记各二十卷,诸仙传二十五卷,宋齐丘文传十三卷,杏园集、李白别集、神仙宫殿窟宅记各十卷,掌上华夷图一卷。又编己所著为仙洞集百卷。
黄目淳化三年举进士,补伊阙尉。迁大理寺丞、知寿安县。咸平中,徙知壁州,未行,上章言边事,召对,拜殿中丞。久之,直史馆、知浚仪县。俄上言曰:"伏以从政之原,州县为急;亲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伏见唐开元二年选群官,有宏才通识、堪致理化者,授刺史、都督。又引新授县令于宣政殿,试理人策一道,惟鄄城令袁济及格,擢授醴泉令,余二百人,且令赴任,十余人并放令习学。臣欲望自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察言观行,取其才识明于吏治、达于教化者充选;其有不分曲直、罔辨是非者,或黜之厘务,或退守旧资。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上颇嘉其好古。历度支、盐铁判官,迁太常博士、京西转运使。丁内艰,时真宗将幸洛,以供亿务繁,起令莅职。史寻卒,上复诏权夺。
大中祥符中,使契丹还,改工部员外郎、广南西路转运使。就拜起居郎,改陕西转运使,赐金紫。陈尧咨知永兴,好以气凌黄目,因表求解职,不许。尧咨多纵恣不法,有密言其事者,诏黄目察之,得实以闻,尧咨坐罢龙图阁职,徙知邓州。八年,黄目入判三司三勾院。天禧初,马元方奏黄目职事不举,遂分三勾院,以三人掌之。黄目罢任,奉朝请。逾月,拜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充会灵观判官。黄目属辞淹缓,朝议以为不称职。时以盛度知京府,辞不拜,即迁黄目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度为会灵观判官,两换其任。
仁宗升储,拜给事中兼左庶子。入内副都知张继能,尝以公事请托黄目,至是未申谢,事败,降左谏议大夫、知荆南府。明年,复为给事中,徙潭州。长沙月给,减于荆渚,特诏增之,又谕以兵赋繁综寄任之意。五年,代还,知审官院。黄目以风疾题品乖当,改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数月,求外任,得知亳州。俄而幼子死,闻讣恸绝,所疾加甚,卒,年五十六。录其子理国为卫尉寺丞,定国为大理评事。
黄目面柔简默,为吏处剧,亦无败事。有集五十卷,又撰学海搜奇录四十卷,圣朝郡国志二十卷。黄目兄黄裳,弟黄庭,黄裳孙滋,并进士及第。黄裳、黄庭皆至太常博士。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成务乾德中京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荐之,遂中进士甲科,解褐陕州军事推官。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太常丞,充陕西转运副使,赐绯,再迁殿中侍御史。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使河南,案行遥堤。历知果、苏二州,就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金紫。入为户部判官、迁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以成务为光禄少卿。
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国人信服,事具高丽传。淳化二年,为京东转运使。会宋州河决,成务上言:"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从之。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时吕蒙正为宰相,尝与之联外姻,避嫌辞职,不许。俄与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课。四年,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輓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府城街陌颇隘狭,成务曰:"国家承平已久,如车驾临幸,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乃奏撤民庐以广之。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真宗即位,迁给事中、知梓州。未几代还,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复土毕之任。旋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成务叹曰:"忝为长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据堂决事邪!"乃求解职。景德初,卒,年七十一。
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文集二十卷。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
论曰:泌述唐、汉之治,台符陈商、周之鉴,历布腹心,奏议反覆论当世事,尽言无隐。何建五议,纶摭十事,皆切于辅治。何勤接士类,纶乐于荐士,皆足以仪表当世者也。去华颇尚气节,而能作成后进;黄目属辞淹缓,而著述浩瀚;成务寡清白之操,而专对不辱,俱有足称者焉。
<b>部分译文</b>
孙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祖父孙镒,唐末秦宗权占据蔡州,强迫以宾佐起用他。孙镒假装有病不应召,回到家中,以传授学业为职。父亲孙庸,字鼎臣,显德(954~959)年间,敬献赞圣策九篇,引用唐贞观年间的政事,以魏玄成自比。得到对策的机会,其言说:“武力不可滥用,聚敛不可深重,奢侈不可放纵,欲望不可达到极点。”后周世宗认为其言奇异,让孙庸考试中书,补为开封兵曹掾。建隆(960~963)初年,任河南县主簿。太平兴国六年(981),鸿胪少卿刘章向朝廷推举他,改任左赞善大夫。先后任殿中丞、龙州知州而死。
孙何十岁就懂得音韵,十五岁时能写文章,坚持学习,嗜好古文,所写文章一定依照经义,在贡生中很有名声。孙何和丁谓一样有名且友善,当时人称之为“孙丁”王禹翶特别推重孙何。曾经作两晋名臣赞、宋诗二十篇、春秋意、尊儒教议,闻名于世。淳化三年(992)推举为进士,在开封府、礼部都是第一个被推荐,进士及第又获得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陕州。奉召入直史馆,赐予绯衣,升任秘书丞、京西转运副使。任右正言,改任右司谏。
真宗初年,孙何敬献五条奏议:第一,请选拔有谋略的儒生大臣统领军队;第二,请让世代官禄之家子弟在太学学习,寒门才智出众之人由州郡推荐,严禁送礼自行介绍;第三,请恢复制举;第四,请实行乡饮酒礼;第五,请按照能力授予官职,不要凭借皇恩庆典来升任官职。真宗看后认为很好。咸平二年(999),列举入。。的旧例,孙何依次担当待制,于是敬献奏疏说:
六卿各有职分,这是国家的大权。吏部根据考核的成绩来培养人才,兵部检阅军队治理军事装备,户部划正版图丰富财物,刑部严肃纪律诛杀强暴,礼部祭祀神灵选拔贤才,工部修缮宫室整治堤防,六职完备天下之事也就完备了。因此周代的会府,汉代的尚书,都是国家生存的根本,掌握着百官升迁的标准。令、仆统率下属,丞、部各负其责,二十四司如众星拱月一样灿烂,郎中、员外郎分别胜任其职,主事、令史尽职办事。四海九州之大,犹如网在纲上,纲举目张。
唐朝盛时,也没有听说分权别利,首创置使者名目,但军事费用充足。到唐玄宗萌发了奢侈之心,广泛发布各种诏令,租调供应不充足,这样萧景、杨钊开始用地官判度支,宇文融为租调地税使,谋利之洞开始出现,构成了以后祸患的基础。到唐肃宗、代宗时,有司的职责全部废弃,到处都是求利之臣。这样导致叛乱频繁,国家军费不足,被战争时限逼迫,为国家生计所迫,由于救当时之急,都是用暂时适合的办法来衡量一切事务。五代存在时间很短,对此没有这样反思。
现在国家已三代相继,不用武力,建立太平之世,建立各种法规,都在这时了。应将三部官吏名额,归还六卿,谨慎地选择户部尚书一人,专门经营盐铁使事让金部郎中、员外郎处理。又选择本行侍郎二人,分别掌管度支、户部使事,让本曹郎中、员外郎各自处理。这样从三使到判官,虽然名称没有了但实际还存在着。再让左右司郎中、员外郎总管账目,分清类别加以核实,也起到避嫌和监督作用。官吏职责一定,各种规章制度已经确定,这样国家征收赋税不用担心有用苛捐重税盘剥之虑,不征收时也有详细明白的原因,周代的官制唐代的样式,就可以恢复了。这种事情并不艰难,只要陛下实行就可以了。
这年冬天,孙何跟随真宗巡视大名,受诏询问边疆之事。孙何上疏说:
陛下即位以来,训练军队选择将领,可以说做了许多为国之事,有高祖宽广大度的心胸,兼有萧王的慈爱之心,雄健威武为百王之首,兵力强劲要超过前代好几倍。统兵的将帅,应当以身先士卒为意念,以陷害抛弃君父作为耻辱。边城相望,各种壁垒完备,手中掌握有强劲的兵力,但由于谋算有误,于是让敌人得利,兵马横行,抢劫焚烧郡县,捆绑祸害我国百姓。陛下替天行道,怜悯河朔的老百姓,于是率领军队,亲自到澶州、魏州,一声怒吼,敌人四处逃窜,尽管镇、定敌军已退,但德州、棣州仍战祸不断,这恐怕是或者选将不当,或者上奏军报被耽搁,相邻的军队不相救援,军粮需要等待运输而造成的。将帅怎么样?有的依仗勇猛但没有谋略,有的互相嫉妒轻视敌人,只保全城堡不怜悯百姓。边疆上奏军情怎么样?保卫边疆的大臣,只保住官位拿到一定的俸禄,城池被焚烧抢劫,不将实际情况上报,老百姓被敌军所杀,假托是其他强盗所杀。不救援者怎么样?在边疆的州县,城池交错,就好像辅和车唇齿互相依托,像头目手脚互相保护,托言兵力少不救援其他部队,或者等待上奏以后才能出兵。等待军粮运输的怎么样呢?敌军骑兵往返来回,如犬奔驰鸟飞逝一样,速度极快,征召很多运输粮食的民夫,待征收到许多粮食才开始运输,等到我军运来粮食时,敌人就已经逃走了。这四点,都是现在急待解决的事情。选择将帅,不如在文官武臣之内加以选用,用谋臣来辅佐;防止上奏被阻塞,不如凡是边防上奏,陛下亲自披览并在朝廷上询问;交战时需要救援,不如用军令来督促,让将帅们见机行事;运输军粮,不如携带财物派骑兵快速运送,来与敌军骑兵的矫捷相抗。
现在陛下既已驻扎在邺下,契丹始终不敢萌生南下侵略之心,陛下要考虑的是,只是东北边境没有完备的战防,修缮城池完备边防,不能不慎重。况且蜂虿这种毒虫有毒,豺狼没有满足的时候。如今契丹西边害怕大军,北边又没有退路,野兽走投无路就会拼命,对他们不能轻视,遗留的敌军尚待加以诛杀,战败逃跑的敌军我们也应该有所防备。大河渡口,到处都有,也希望陛下根据地域大小驻扎军队,扼守要害之处,这样敌军请求议和的使者,不久就会前来。
真宗披览了孙何的奏书并加以赞赏。等到傅潜延误扰乱军事计划无功而返,孙何上疏请将傅潜斩首示众。不久权户部判官,离京担任京东转运副使,又上疏请求选择州县守宰,减少三司多余的官员,慎重地选择法官,增加俸禄提高品级。不久,调任两浙转运使,兼起居舍人。景德(1004~1007)初年,代职还京,判太常礼院。不久与晁迥、陈尧咨共同被任命为知制诰,赐予金紫官服,主管三班院。在此之前,孙何已经有病在身,勉强任职,一天,在朝中上奏言事,将奏牍掉在地上,弯腰去拾奏牍,又将朝笏掉在地上。有司以有失礼仪对孙何加以弹劾,真宗下诏不予追究。孙何感到惭愧,上章请求改任少卿监,分司西京养病,真宗没有允许,在官宅赐予允许休假,派遣医生前去诊断探视。医生劝勉孙何这样的身体应当保养,孙何回答说:“死和生都是上天安排好的。”最终不听劝告。这年冬天,死,终年四十四岁。真宗在澶渊,听到孙何死的消息感到怜悯痛惜,选录孙何的儿子孙言任大理评事。
孙何乐于名教,经常接见文士,对有作词才能的年轻学士,一定给予称赞和表扬。但孙何性情急躁,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在浙右期间专断严厉苛刻,州郡之人对此很忧虑。孙何好学,写有驳史通十余篇,有文集四十卷。弟弟孙仅。
戚纶字仲言,应天楚丘人。父亲戚同文,字文约,自己有传。戚纶少年时与其兄戚维以文章品行知名,坚持不懈学习古文,喜欢谈论名教。太平兴国八年(983)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沂水主簿。按照名册和户籍,搜求到许多逃亡户脱漏的户口漏交的租税。调任太和县知县。戚同文在随州去世,戚纶步行千余里奔丧。不久诏令起复任职,于是加任大理评事。长江以南百姓性情险恶强悍经常发生诉讼官司,戚纶写下谕民诗五十篇,运用当地风俗和百姓熟悉的事情,来规诫教诲百姓,当地百姓大多传诵它。每年按时与监狱囚犯约定,派遣他们回家祭祀先祖,囚犯都按期返回。升任光禄丞,由于审讯陈州官司失实而犯有过失,免除官职。写有理道评十二篇,钱若水、王禹翶十分赏识看重。后来,又授予大理评事、知永嘉县。境内有池塘灌溉之利,疏通治理防止水涝旱灾。又担任光禄寺丞,转运使又将其政绩上报,朝廷多次下诏书褒奖戚纶。
真宗即位,转任著作佐郎、通判泰州。准备上任,秘书监杨徽之向朝廷推荐戚纶文章学问美好严谨,应留在馆阁,任命为秘阁校理。受诏考试校司天台职官,制定州县职田条规制度,诏令馆阁官员敬献旧文,真宗赞扬戚纶所写之文,特地改任太常丞,不久判鼓司、登闻院。拿出官府所藏钱帛买军粮,朝廷诏令戚纶乘坐驿车前往协调买卖。
景德元年(1004),判三司开拆,被赐予帛、鱼,改任盐铁判官。上疏奏言边防之事,很受真宗嘉奖。十月,授予右正言、龙图阁待制,赐予金紫服。当时开始设置这个官职,和杜镐一起被任命。戚纶长期任州县官吏,对政事十分关注,每次上殿言对,必谈到日影西移,有时夜中被召见,也多有陈述。不久戚纶上奏说:“出谋献计,是大臣的职责;章疏奏议,是谏者的职责。臣下多次承蒙召见应对,每次都被接见很长时间,委屈万乘的尊严,接见微贱之臣,圣德广大,包纳荒秽,臣下十分愚钝,触犯禁律不予治罪,怎敢顺俗不言呢?谨选择十件应该治本的事情附在奏章左边:一是王畿关辅,二是五等分封,三是复制科,四是推崇国学,五是开辟扩大国土,六是修贡举,七是任用大臣,八是设置平价买进粮食的部门,九是增加厢军、减少禁卫军,十是修撰六典条令法规。”言词很诚恳切合实际,真宗给予嘉奖。
景德二年(1005),起用赵安仁、晁迥、陈充、朱巽同知贡举,戚纶上奏所说选择文士的办法,大多成为条规制令,得到朝廷采用。准备修撰册府元龟,恰好朝廷设置官员总管在京各司事务,共一百三十司,让戚纶与刘承王圭共同主管此事。判鸿胪寺。在此之前,王公大臣受诏安葬,公私花费没有一定的标准。戚纶上书禀告此事,诏令戚纶与晁迥、朱巽、刘承王圭校定官吏的等级,形成制度,于是遵照执行。戚纶认为三公、尚书、九列的官职,从唐末以来,有司逐渐增加,号令不统一,建议应当采用通礼、六典法令条规,按类进行继承和改革,写成大典,当时人们对此称赞不已。任右司谏、兵部员外郎。当时朝廷禁止大臣们匿名上奏以及越级上廷言事,戚纶说:“忠诚正直的人,应当广开言路并对上言者予以奖励,如果是朝廷疏远之人,就更难上书言事了。”真宗对此很赞赏。
大中祥符元年(1008),主管吏部选官之事。真宗刚刚接受祭灵之文,戚纶上疏说:“臣下考究过古代典籍和秘文,检验神灵回应显示吉祥,不过是天人互相反映。陛下继承先圣的大业,开启万世的鸿图,勤于政事,恭敬沉思,上天降下借鉴,赐予吉祥户册,显示统治人民的警戒,用来光大累世的吉祥。请求诏令有司,尽快举行大祀,命令侍从,摹写祥符,用瑞玉系着,藏在太庙,另外又以副本秘密地藏在禁中,传之万代,不敢怠慢荒废。但臣下担心被流俗迷惑不受拘束,用人鬼的妖言,来破坏天书的真实用意。臣下端守符瑞,注视正道,来报答上天的赐予,使百姓都享受恩惠。”
这年冬天,真宗祀封泰山,命令戚纶共同商议运送之事。典礼完毕,升任户部郎中、直昭文馆,像以前一样待制。被诏令,共同编撰东封祥瑞封禅记。恰逢提高待制的等级,又兼任集贤院修撰。建议制作并解释祭奠礼仪,颁布天下,设立常平仓,隶属司农寺,来平抑民间买卖,都被采纳。曾经在龙图阁设宴为种放饯行,朝廷下诏左右大臣为文作序,真宗披览戚纶所作,称赞他有史才。
三年(1010),升任枢密直学士,真宗作诗对他表示宠爱。祭祀汾阴,又兼任发运之职。不久,出知杭州,又兼任左司郎中。所在之地江水涨潮成为祸患,戚纶于是命人修筑护堤,将柱石全部换掉,尽管免除了水患,但当时民众却很责怪他设置护堤。胡则这时担任发运使,曾留居杭州,放纵妄为不检点,与李溥交谊深厚,戚纶对他向来讨厌。通判吴耀卿,是胡则的党羽,暗中窥探戚纶的一举一动,将情况报告给胡则。胡则当时为当权者所亲近,于是一起收集戚纶的过失,后来戚纶调任扬州知州。维扬也在李溥、胡则的势力之内,控制更加严厉,戚纶请求调任偏僻郡县,结果调往徐州。
八年(1015),戚纶和刘综都被罢去学士,授予左谏议大夫。代职回京,又任青州知州。这年发生饥荒,戚纶拿出官府所藏粮食来救助饥饿的百姓,使许多老百姓得以保全生命安定生活。调往郓州,王遵诲任劝农副使,曾任西部边境将帅,寄居在永兴家中,闺门不肃,丑恶被揭发,知府寇准替王遵诲平息了此事。戚纶用言语戏谑寇准,遵诲十分愤怒,以为戚纶污辱他,于是上奏说戚纶故意诽谤诋毁,戚纶因此降为岳州团练副使,调到和州。天禧四年(1020),改任保静军副使。这年冬天,由于患病请求回归乡里,改任太常少卿,分司南京。五年(1021),死,终年六十八岁。
戚纶笃志于古学,善谈名理,喜欢谈论政治,有些迂腐疏阔。与其兄戚维感情深厚,戚维死,戚纶听到告丧,十分悲痛以致数日不吃任何东西。在朋友和亲友的交往中,以信义著称。儒士前来拜见者,必询问他的学业,试探他的志向和崇尚,根据其才能进行诱导教诲。曾经说“:告老还乡后,用十年时间在乡间讲习,也可以恢复古道救济世人。”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继续修撰礼仪条文,戚纶经常参与建议,与陈彭年共职,多次召见应对,订立许多条规,很受真宗宠爱。乐于推荐士人,每次上奏十数人,都是当时知名人士。晚年被权贵宠幸者排斥,从此不再复起。善于教导子弟,虽然地位显赫,他仍然十分节俭。死后,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张知白当时主管朝事,停止俸禄来资助戚纶的丧事。其家人在小楼间,得遗戒一篇,大多都是劝导人们为学。有文集二十卷。又有前后上奏条议,有关政府政务的利弊、边防防备均田的上策,另集为论思集十卷,分为上下篇。天圣(1023~1032)年间,戚纶之子戚舜宾将论思集敬献朝廷,昭令追赠左谏议大夫。戚舜宾,官太子中舍。
张去华字信臣,开封襄邑人。
张去华之父张谊,字希贾。好学,不事家业。张谊在父亲去世后,其长辈让其在田陇上耕作,一天前去查视,见张谊在树下看书,对他不亲自耕作十分愤怒,于是对他进行辱骂。张谊对其兄长说:“如果不出外求学,向来的志向就无法实现。”于是就暗中到洛阳龙门书院,与同宗人张沆、张鸾、张。。结为朋友,因而名闻洛阳。长兴年间(930~933),和凝掌管贡举,张谊考中为进士,调补耀州团练推官。
后晋天福(936~944)初年,代职回京。恰逢和凝由内署升为端明殿学士,署门不接纳宾客,张谊听说后,立即给和凝写信,认为:“最恰当的职务,实应亲自顾问,各地的利害,应当征询访问,如果不接纳宾客,犹如耳聋目瞎,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虽然为了自身的安全计议,这样又能得到什么呢?”和凝十分惊奇,有一天,就将张谊推荐给宰相桑维翰说:“和凝门生中有位张谊,性情耿直,在诗词方面颇有才能,可以担任谏职。”不久,破格授予左拾遗。张谊认为后晋新近建立,在登基典礼未完,就多次上章请求恢复有唐制度。又说契丹有援立晋室之功,晋室应当厚道信实谨慎防备,不能自行放逸,以开启祸端。改任右补阙,充任集贤殿修撰,历任礼部员外郎、侍御史。改任仓部、知制诰,兼任礼部郎中。
乾。。(948~950)初年,任中书舍人。这时苏逢吉、杨。。、王章之流攀附汉祖,立刻得到重用,官绅们大多依附他们,张谊不屈服于他们,因而遭到他们的嫉妒。派遣张谊为吴越宣谕使,与兵部郎中马承翰一同前往,朝廷赐予官职。浙人每次迎接朝廷使者,一定排列步兵骑兵来自相夸耀,张谊与马承翰暗地嘲笑这种作法。在喝酒时乘着酒兴,说了一些轻薄之词,钱亻叔感到十分羞耻,于是上奏说张谊擅自鞭打防御官。又晚会宴集,与马承翰喝酒,互相言词相犯,由此张谊贬为均州司户,改任房州司马,一年后去世。
张去华幼年勤奋好学,对写文作辞十分敏捷,因父亲的官荫补太庙斋郎。周世宗平定淮南,张去华十八岁,感慨而叹说“:战争不停止,老百姓的事务不加治理,这不是保持统治国家长久的办法。”因而写下南征赋、治民论,敬献给周世宗。被召应试,授予御史台主簿之职,隶属三院议事,不得列朝,他对所亲近的人说:“簿领的职位,不是我所干的。”于是抛弃官职回到郑州,三年闭门不出。
建隆(960~963)初年,才开始携带诗文游学京师,被李日方大加称赞。第二年,考中进士甲科,并授予秘书郎、直史馆之职。因年限已到没有升迁,张去华上章自诉,并说制诰张澹、卢多逊,殿中侍御史师颂文学肤浅,希望与他们比较好坏。太祖立即召令张澹等人与张去华临轩策试,让陶谷等人进行考试。张澹由于答对不是所应问的,就被降级,因而就提升张去华为右补阙,赐予袭衣、银带、鞍勒马。朝廷官员议论轻视张去华急躁升职,因而张去华十六年不被提职。曾经在便殿应对,被太祖问到家世,张去华于是诉说父亲开始由于得罪权贵们,因而遭到贬职。宰相薛居正也替张去华诉说,太祖为此感动,并说:“汉室不仁道,奸臣专权,这是我所亲自看到的。”荆湖平定后,命为道州通判。张去华上奏说“:桂管为五岭的交通要道,如今刘钅长为了保全领地顽强坚守,依赖桂管作为防卫屏障,如果大军首先攻占他的城池,奔赴番禺,犹如进入无人之境。”并叙说桂州能够攻取的情状,太宗颁布诏令给予奖励。回京,任磁、乾二州知州,选为益州通判,升任起居舍人、知凤翔府。
随从太宗征战太原,督管随军左藏库,于是任命为京东转运使。先后担任左司员外郎、礼部郎中。太平兴国七年(982),任江南转运使。雍熙年间(984~987),宋军讨伐幽州,张去华监督宋州粮草运输到拒马河,于是命为河北转运使。第三年(986),任陕州知州,没有到任,写下大政要录三十篇敬献朝廷,太宗看后对此加以称赞,诏令给予嘉奖,赐予五十匹彩丝,因此留京没有派遣。
恰遇许王为开封尹,张去华被任命为开封府判官,殿中侍御史陈载为推官,都赐予金紫服。太宗说“:你们都是朝廷的正直之臣,特地加以选择任用,要很好地辅佐我的儿子。”各赐予钱百万缗,一年后,就授予左谏议大夫,又令枢密使王显下达旨意,表明辅助的意思。不久,庐州尼姑道安诉讼其弟妇不诚实,开封府不给妇人治罪,就用镣铐拘禁送回庐州。弟妇是刘铉妻子的外甥。道安击打登闻鼓,说刘铉用书信请托,张去华所以不治罪,太宗大怒,张去华被免除一职,贬为安州司马。这年年末,受召授予将作少监、知兴元府,没有到任,改任晋州知州,升任秘书少监、知许州。
真宗即位,又授予左谏议大夫。不久,升任给事中、知杭州。两浙从钱氏征收丁赋以来,有的死了也不免除,张去华建议请求免除死者的赋税,有司以经费依靠为由,一直坚持没有批准。咸平二年(999),迁任苏州。不久,由于疾病请求分司两京。在洛阳修补园庐,作中隐亭来表明自己的心志。景德元年(1004)改任工部侍郎。三年(1006),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张去华身材高大面貌美好,善于谈论,为人稳重,见解深邃,崇尚节操。在营道抚养其父亲同事何氏二子,教给他们学问。后来,张去华受委托将他们带到京师,对他们加以劝慰并推荐给教馆,最后走上仕途。曾经敬献元元论,大意是以抚养百姓致力农业作为当务之急,真宗十分赞赏,让人用白色丝绢将其论策写成十八幅条幅,挂列安置在龙图阁的四壁。但条幅没有裱饰,遭到清议的贬斥,因此不被委以重任。有文集十五卷,他的儿子张师古为国子博士,张师锡任殿中丞,张师颜为国子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