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皇兄何故造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尽管,暂时只是对于那些弱小的猎物。
夜色掩盖了无数的血腥和杀戮,无论发生了什么,太阳都会一如既往的从东方升起。
当黎明的第一缕光芒洒向紫禁城,沉重的宫门再一次如约被推开。
距离上一次常朝,已经过去了三天。
这三天之内,朝廷出奇的平静,一切如常。
仿佛那次常朝上发生的一切,不过是一件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政务一般。
然而暗底下,又会酝酿着何等的风暴,却无人知晓。
文华殿内,早朝照常举行。
“陛下,臣山西道掌道御史李英,并兵科给事中俞英,山西道御史林光远等十四人,具本弹劾宁阳侯陈懋,刑部尚书金濂,司设监太监曹吉祥三人。”
“先是,朝廷命宁阳侯陈懋为总兵官,刑部尚书金濂总督军务,司设监太监曹吉祥为监军,率军往江浙等地平定叛乱。”
“三人未得朝廷令谕,擅自招抚逆贼,此其一也。”
“招抚之后,三人不辨真假,贪功冒进,逆贼降而复叛,为祸一方,至今未平,此其二也。”
“区区民变,迁延年许,靡耗朝廷物力,徒劳无功,此其三也。”
“臣等数上奏疏,请陛下论罪处罚,皆留中不发,故臣等斗胆,当廷禀奏,请陛下恕罪。”
早朝之上,十几个御史言官立于殿中,为首者手捧奏疏,面辞恳切,拜倒在地,道。
朱祁钰略有些诧异,关于曹吉祥的弹劾,他已有准备这些御史会在早朝上发难。
毕竟留中不发这么多次,这帮御史能忍耐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他的确没有想到,这帮御史竟然将事情牵扯到陈懋和金濂的身上去了。
说起来,这其实不是陈懋和金濂的锅,而是他的。
或者说,是他那个倒霉的太上皇哥哥的。
陈懋作为沙场老将,用兵灵活,此次江浙叛乱,他和金濂共同率军平叛,实际上是有临机专断之权的。
大军出动,毕竟需要时间准备,但是江浙那边乱局已起,所以地方上就先行调兵平叛了。
应该说,这个时候地方上的官军还是比较给力的。
陈懋率军抵达建宁的时候,叛乱的首领邓茂七已经身中流矢而死,反军也人心涣散。
所以陈懋在和金濂商议过后,考虑到贼首已死,剩下的反军多为平民百姓,所以决定不大肆屠杀,改以招抚为主。
毕竟,这次叛乱,虽然被称为叛乱,但是实际上是一次大型的民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百姓被地方煎迫过甚,而跟随反军而已。
既然贼首已死,对朝廷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自然是招抚更好。
这本没什么过错,但是如此一来,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就多了。
毕竟要绞杀反军,和边打边劝边招抚,所要耗费的精力和时间,不可同日而语。
这么一来二去的,就耽搁了大半年的时间。
本来都招抚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小部分流贼,还在四处逃窜,眼瞧着再有两三个月,就能彻底平定。
结果出了土木堡这档子事儿,于是朝廷紧急召回了陈懋及其大军。
没有了大军的弹压,那帮被招抚的逆贼,在流贼的蛊惑之下,竟有一小半降而复叛,再度扰乱地方。
所以话说回来,这其实不是陈懋的锅。
他熟知兵事,只要再给他两个月的时间,一定能够把这些流贼都全部剿除,保证被招抚的反军不会降而复叛。
也正是如此,被这些御史抓住了话柄。
然而坐在御座之上,朱祁钰却是皱了皱眉。
这件事情他也没有想到,毕竟陈懋回来的早,那个时候,叛乱基本已经平定的差不多了。
而那些被招抚的流贼降而复叛的军报,是前天才传到京师的。
军报到京之后,这两日,的确有人上本弹劾陈懋和金濂,但是并不太多,加起来也就五六本。
因为涉及到曹吉祥,所以被他同样留中不发了。
但是他却没想到,这些御史会将这两边联合起来,一块弹劾。
扫了一眼为首山西道掌道御史李英,朱祁钰沉了沉眸子。
这也是孙太后的计谋?
是为了保曹吉祥?
可是,就凭孙太后在外朝的影响力,怎么可能一下子出动十几个御史。
目光越过李英,落在后头的几个人身上。
他没记错的话,这几个人,是成敬跟他提过的,成敬曾经去知会过的那几个御史。
他们怎么也掺和进来了?
>
尽管,暂时只是对于那些弱小的猎物。
夜色掩盖了无数的血腥和杀戮,无论发生了什么,太阳都会一如既往的从东方升起。
当黎明的第一缕光芒洒向紫禁城,沉重的宫门再一次如约被推开。
距离上一次常朝,已经过去了三天。
这三天之内,朝廷出奇的平静,一切如常。
仿佛那次常朝上发生的一切,不过是一件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政务一般。
然而暗底下,又会酝酿着何等的风暴,却无人知晓。
文华殿内,早朝照常举行。
“陛下,臣山西道掌道御史李英,并兵科给事中俞英,山西道御史林光远等十四人,具本弹劾宁阳侯陈懋,刑部尚书金濂,司设监太监曹吉祥三人。”
“先是,朝廷命宁阳侯陈懋为总兵官,刑部尚书金濂总督军务,司设监太监曹吉祥为监军,率军往江浙等地平定叛乱。”
“三人未得朝廷令谕,擅自招抚逆贼,此其一也。”
“招抚之后,三人不辨真假,贪功冒进,逆贼降而复叛,为祸一方,至今未平,此其二也。”
“区区民变,迁延年许,靡耗朝廷物力,徒劳无功,此其三也。”
“臣等数上奏疏,请陛下论罪处罚,皆留中不发,故臣等斗胆,当廷禀奏,请陛下恕罪。”
早朝之上,十几个御史言官立于殿中,为首者手捧奏疏,面辞恳切,拜倒在地,道。
朱祁钰略有些诧异,关于曹吉祥的弹劾,他已有准备这些御史会在早朝上发难。
毕竟留中不发这么多次,这帮御史能忍耐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他的确没有想到,这帮御史竟然将事情牵扯到陈懋和金濂的身上去了。
说起来,这其实不是陈懋和金濂的锅,而是他的。
或者说,是他那个倒霉的太上皇哥哥的。
陈懋作为沙场老将,用兵灵活,此次江浙叛乱,他和金濂共同率军平叛,实际上是有临机专断之权的。
大军出动,毕竟需要时间准备,但是江浙那边乱局已起,所以地方上就先行调兵平叛了。
应该说,这个时候地方上的官军还是比较给力的。
陈懋率军抵达建宁的时候,叛乱的首领邓茂七已经身中流矢而死,反军也人心涣散。
所以陈懋在和金濂商议过后,考虑到贼首已死,剩下的反军多为平民百姓,所以决定不大肆屠杀,改以招抚为主。
毕竟,这次叛乱,虽然被称为叛乱,但是实际上是一次大型的民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百姓被地方煎迫过甚,而跟随反军而已。
既然贼首已死,对朝廷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自然是招抚更好。
这本没什么过错,但是如此一来,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就多了。
毕竟要绞杀反军,和边打边劝边招抚,所要耗费的精力和时间,不可同日而语。
这么一来二去的,就耽搁了大半年的时间。
本来都招抚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小部分流贼,还在四处逃窜,眼瞧着再有两三个月,就能彻底平定。
结果出了土木堡这档子事儿,于是朝廷紧急召回了陈懋及其大军。
没有了大军的弹压,那帮被招抚的逆贼,在流贼的蛊惑之下,竟有一小半降而复叛,再度扰乱地方。
所以话说回来,这其实不是陈懋的锅。
他熟知兵事,只要再给他两个月的时间,一定能够把这些流贼都全部剿除,保证被招抚的反军不会降而复叛。
也正是如此,被这些御史抓住了话柄。
然而坐在御座之上,朱祁钰却是皱了皱眉。
这件事情他也没有想到,毕竟陈懋回来的早,那个时候,叛乱基本已经平定的差不多了。
而那些被招抚的流贼降而复叛的军报,是前天才传到京师的。
军报到京之后,这两日,的确有人上本弹劾陈懋和金濂,但是并不太多,加起来也就五六本。
因为涉及到曹吉祥,所以被他同样留中不发了。
但是他却没想到,这些御史会将这两边联合起来,一块弹劾。
扫了一眼为首山西道掌道御史李英,朱祁钰沉了沉眸子。
这也是孙太后的计谋?
是为了保曹吉祥?
可是,就凭孙太后在外朝的影响力,怎么可能一下子出动十几个御史。
目光越过李英,落在后头的几个人身上。
他没记错的话,这几个人,是成敬跟他提过的,成敬曾经去知会过的那几个御史。
他们怎么也掺和进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