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大明小公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穷,真特喵的穷!堂堂一国朝廷,年入金五十两,银八万两……
说出去,鬼都不信。
其实李云睿是被后世的电视给毒害了,普通百姓动不动一出手就是几两,富商一出手就是上万两,这种情况只可能出现在明后期和清朝。
唐以前都是以铜钱为主要货币,唐宋银子才出现,产量极低,宋朝时巅峰产量,一年也就二十万两,所以交子才会出现。到了元代,朝廷才强化了银子的地位,加大了开采量。
到了元末时,蒙元贵族被朱元璋打败,逃回漠北前,将市面上能抢的白银、黄金,一把都顺到了漠北,朱元璋上台想搞经济时,发现没有银子,铜钱又不足以支撑整个经济运行,于是就抄袭了宋朝的交子,发明了大明宝钞。
朱元璋穷人出身,没有过理财经验,就想当然的认为,朝廷需要钱时,只要印刷就行了。于是,官员要发薪俸了,印一批;将士要发薪俸了,再印一批;宫里要置办一些器物了,又下令继续开动印钞机。我看中了你的东西,就印点钱,然后买过来就行,看似是交易,实则这就相当于抢劫。
洪武八年开始印宝钞,朱元璋平均每年要印五百万贯,最高一年印了一千五百万贯,就造成了宝钞泛滥,不断贬值。
百姓想用银子结算,结果朱元璋直接下令,严禁百姓使用金银交易,抓到就杀,要使用金银,先到朝廷指定的地方,兑换大明宝钞后再去交易。
摄于严刑峻法,百姓不得已,只能使用天天贬值的大明宝钞。
课钞就是朝廷收的商税,按照大明三十税一的标准,李云睿算了一下,整个大明的GDP在一亿七千万贯宝钞左右,折银一千两百万两,人均200文不到。
穷就一个字……这就是大明的人均狗的屁,简直是日了狗了!
当然李云睿的算法有些偏颇,他没有把赋税算进去,但在大明,赋税是实物税,不产生资金流动。
后世很多历史爱好者,整天吹嘘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君王气概如何,士人气节如何、百姓如何,乃是历史上最强硬的王朝。看到这份邸报,李云睿真想上去抽这些人两巴掌。
一个人均收入不足两百文的王朝,有什么值得可以夸耀的?
胸闷,李云睿很胸闷。
就在李云睿胸闷之时,李景隆的声音传了过来,“我儿,这《昔时贤文》中的许多话,为何我觉得很熟悉?”
“对呀!这本书就是集结了历朝历代的一些格言、言语,从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中,挑选了一些为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李云睿扔掉了让自己胸闷的邸报,看着李景隆说道,“你看题目也应该明白了吧?《昔时贤文》,什么是昔时?”
《昔时贤文》,也叫《古今贤文》,后来明清两代文人,不断增补,才得名《增广贤文》。
“这算什么大作?”李景隆皱了皱眉,有些不明白。
“老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名传千古的文章,是大作吗?”李云睿反问道。
这倒是实话,作为蒙学经典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文学价值不高,更像童谣,但却世代被人传承。
…”
穷,真特喵的穷!堂堂一国朝廷,年入金五十两,银八万两……
说出去,鬼都不信。
其实李云睿是被后世的电视给毒害了,普通百姓动不动一出手就是几两,富商一出手就是上万两,这种情况只可能出现在明后期和清朝。
唐以前都是以铜钱为主要货币,唐宋银子才出现,产量极低,宋朝时巅峰产量,一年也就二十万两,所以交子才会出现。到了元代,朝廷才强化了银子的地位,加大了开采量。
到了元末时,蒙元贵族被朱元璋打败,逃回漠北前,将市面上能抢的白银、黄金,一把都顺到了漠北,朱元璋上台想搞经济时,发现没有银子,铜钱又不足以支撑整个经济运行,于是就抄袭了宋朝的交子,发明了大明宝钞。
朱元璋穷人出身,没有过理财经验,就想当然的认为,朝廷需要钱时,只要印刷就行了。于是,官员要发薪俸了,印一批;将士要发薪俸了,再印一批;宫里要置办一些器物了,又下令继续开动印钞机。我看中了你的东西,就印点钱,然后买过来就行,看似是交易,实则这就相当于抢劫。
洪武八年开始印宝钞,朱元璋平均每年要印五百万贯,最高一年印了一千五百万贯,就造成了宝钞泛滥,不断贬值。
百姓想用银子结算,结果朱元璋直接下令,严禁百姓使用金银交易,抓到就杀,要使用金银,先到朝廷指定的地方,兑换大明宝钞后再去交易。
摄于严刑峻法,百姓不得已,只能使用天天贬值的大明宝钞。
课钞就是朝廷收的商税,按照大明三十税一的标准,李云睿算了一下,整个大明的GDP在一亿七千万贯宝钞左右,折银一千两百万两,人均200文不到。
穷就一个字……这就是大明的人均狗的屁,简直是日了狗了!
当然李云睿的算法有些偏颇,他没有把赋税算进去,但在大明,赋税是实物税,不产生资金流动。
后世很多历史爱好者,整天吹嘘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君王气概如何,士人气节如何、百姓如何,乃是历史上最强硬的王朝。看到这份邸报,李云睿真想上去抽这些人两巴掌。
一个人均收入不足两百文的王朝,有什么值得可以夸耀的?
胸闷,李云睿很胸闷。
就在李云睿胸闷之时,李景隆的声音传了过来,“我儿,这《昔时贤文》中的许多话,为何我觉得很熟悉?”
“对呀!这本书就是集结了历朝历代的一些格言、言语,从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中,挑选了一些为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李云睿扔掉了让自己胸闷的邸报,看着李景隆说道,“你看题目也应该明白了吧?《昔时贤文》,什么是昔时?”
《昔时贤文》,也叫《古今贤文》,后来明清两代文人,不断增补,才得名《增广贤文》。
“这算什么大作?”李景隆皱了皱眉,有些不明白。
“老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名传千古的文章,是大作吗?”李云睿反问道。
这倒是实话,作为蒙学经典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文学价值不高,更像童谣,但却世代被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