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血色大明之末世中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却说李羡之请贺泰安至县里,歇了一夜,次日一早,便入衙办事,正式做起了师爷。
这贺泰安是从巡抚衙门里军政大事上面历练出来的,县里的事处置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的。不仅刑名、钱谷诸事有贺泰安帮着办理,就连时常的官场应酬书信也是他写,如此一来,倒是李羡之跟着他学做官了。
好在这做官学起来倒也快,未过多久,李羡之便把官场的事大略学通了。不过他的心却不全在做官上,一应的事务尽数委了贺泰安办理。
一些不打紧的,金顺和韩钏两个帮着料理,自己则只是在极要紧的事上拿个主意,余下的时间,便自县里的藏书馆里找来《大明律》、《大诰》和本朝名将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练兵纪实》和《武备新书》等书籍仔细研读——这些都是他日后极有用的东西。
时间过得飞快,李羡之一边做官,一边读书,不觉已是秋后,到了收漕粮的时候,这是一年里最忙的时候。
立国之初的规矩,是各乡各里的粮长挨户收齐了解到县里的。自从万历年以后,朝廷改了规矩,要县里的老爷们亲自下去收粮。
往常周知县在时,这事是钱县丞和苗主簿一手经办的,下来总有几千上万银子的结余,办事的差役们略微赏一点,剩下的便都带回县衙,几个老爷按着品级分了。唯独典史赵文徽不收,其他人乐得还能多分几两,后来再分银子的时候,也就不再叫他了。
这赵文徽本是富贵出身,此时虽然家道落魄了,但富贵人的骨气尚在,再加他平素为人仗义轻财,自然不愿做这等鱼肉百姓的事,因此同其他几个老爷便走的疏远了。此皆题外之言,暂且不表。
再说李羡之知道漕粮干系重大,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便知会钱、苗等人,本年漕粮由他亲自办理。
却说李羡之用了贺泰安时,便惹得钱、苗二位满腹的怨气,如今这样一来,更是断了他们的财路,岂能不怒?两个人每天暗暗聚在一起,不停地咒骂。
几日后,李羡之令钱县丞暂留县里,主持县务,苗主簿随同出行。苗主簿接到命令,便找到钱县丞,把此事说了,又怒气冲冲道:“他李某人要怎样?把我们的差使,揽在他手底,又用个浙江蛮子,我们的好处是一分一厘也没得了,这岂不如同刨了我们的祖坟一般?”
钱若举道:“李某人是个少年进士,自然不愿任人摆布,想要自主大权,也是意料之中的。”
苗主簿蔑笑道:“钱大人倒是好脾气,想得开。可是自他来这几月,又用了那个浙蛮子,我们的收成可少了许多,朝廷的钱碰不得,只靠着市井里上供,能吃几日?”
钱若举道:“他是朝廷钦命的掌印知县,我们得罪不得,不过他到底是外来的,做满一任三年,也就走了。”
苗主簿惊道:“依钱大人的意思,是要束手等上三年了?这可不行,三年要丢多少银子?三年莫说他要走,我们在不在位,还两说哩!”
钱县丞摇着折扇,呵呵笑道:“苗兄莫要焦躁,我等虽不能与他当面撕破脸皮,却可暗地里用事。我们在此经营多年,县里的差役,乡下的里长,都是听我们的。周知县来时,不也是这般想要一手遮天么,最后还不是由我们摆布?”
苗主簿这才稍安下心,问道:“那姓李的要我随他一同去……”
钱县丞抢着道:“去是自然要去,也好摸摸他的路数与胃口,要是过得去,我们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的容了他。要是他果真要狮子大开口,吞了我们的好处,那可就怪不得我们了,求求府台大人,知会京里的御史老爷们上道奏本,参免了他,也是易如反掌。花费打点不过千把两银子,不出一两个月,也就挣回来了。”两个商议定了,苗主簿便告辞回去准备。
次日一早,差役们早备好了两顶小轿和两匹马等在门前。前面说过,李羡之是惯于骑马的,钱县丞知道,因此特意安排的。李羡之上了马,一个差役牵着缰绳,慢慢地走。后面苗主簿和贺泰安两个各自上了轿,赵典史骑了马,再后面是三十名排军,三十名差役,押着雇来的十几辆骡车、牛车。
钱县丞送走了李羡之一行,回到衙里,把案卷公文取来看,想着找一找漏洞,能不能揪住几个当事之人的尾巴好敲上一笔,补一补近日的亏空。未曾想,翻了两天,也没能找出一个来,非但如此,县里的百姓连一个告状的人也不曾有,很是苦恼了几天。
一天,钱县丞照例坐堂,半天没一个人来喊冤告状,也没甚么事,就伏在案上打盹。这时,苗主簿忽然气鼓鼓地闯了进来,把他惊醒。
钱县丞坐起身问道:“苗大人怎么不在知县大人身边,却回来了?”
苗主簿叫道:“我苗某人混迹官场半生,还未见过这般做官的人。有着轿子不坐,却要骑马;放着银子不捞,却都给了那帮泥腿。”说着竟拍起了桌子。
钱县丞见他这样激动,怕被下面人看见传了出去难看,忙把他拖进二堂去了。
原来,明朝末期,税政败坏,万历间施行的“一条鞭”法也已破坏殆尽。朝廷征收赋税又同之前,既收银、也收铜钱和粮食物品。如此一来,弊病丛生,各级官吏有了捞钱的机会,纷纷上下其手起来,百姓苦不堪言。而钱县丞和苗主簿,自然也不例外,伙同前任周知县,捞了不少的好处。
不过李羡之与周知县不同,他不愿像周知县那样做个贪官。于是,他一到地方,便取免去了平日里官员们借以捞钱的“火耗”和“淋尖踢斛”等名目,只收少量的损耗,用作雇佣的车... -->>
却说李羡之请贺泰安至县里,歇了一夜,次日一早,便入衙办事,正式做起了师爷。
这贺泰安是从巡抚衙门里军政大事上面历练出来的,县里的事处置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的。不仅刑名、钱谷诸事有贺泰安帮着办理,就连时常的官场应酬书信也是他写,如此一来,倒是李羡之跟着他学做官了。
好在这做官学起来倒也快,未过多久,李羡之便把官场的事大略学通了。不过他的心却不全在做官上,一应的事务尽数委了贺泰安办理。
一些不打紧的,金顺和韩钏两个帮着料理,自己则只是在极要紧的事上拿个主意,余下的时间,便自县里的藏书馆里找来《大明律》、《大诰》和本朝名将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练兵纪实》和《武备新书》等书籍仔细研读——这些都是他日后极有用的东西。
时间过得飞快,李羡之一边做官,一边读书,不觉已是秋后,到了收漕粮的时候,这是一年里最忙的时候。
立国之初的规矩,是各乡各里的粮长挨户收齐了解到县里的。自从万历年以后,朝廷改了规矩,要县里的老爷们亲自下去收粮。
往常周知县在时,这事是钱县丞和苗主簿一手经办的,下来总有几千上万银子的结余,办事的差役们略微赏一点,剩下的便都带回县衙,几个老爷按着品级分了。唯独典史赵文徽不收,其他人乐得还能多分几两,后来再分银子的时候,也就不再叫他了。
这赵文徽本是富贵出身,此时虽然家道落魄了,但富贵人的骨气尚在,再加他平素为人仗义轻财,自然不愿做这等鱼肉百姓的事,因此同其他几个老爷便走的疏远了。此皆题外之言,暂且不表。
再说李羡之知道漕粮干系重大,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便知会钱、苗等人,本年漕粮由他亲自办理。
却说李羡之用了贺泰安时,便惹得钱、苗二位满腹的怨气,如今这样一来,更是断了他们的财路,岂能不怒?两个人每天暗暗聚在一起,不停地咒骂。
几日后,李羡之令钱县丞暂留县里,主持县务,苗主簿随同出行。苗主簿接到命令,便找到钱县丞,把此事说了,又怒气冲冲道:“他李某人要怎样?把我们的差使,揽在他手底,又用个浙江蛮子,我们的好处是一分一厘也没得了,这岂不如同刨了我们的祖坟一般?”
钱若举道:“李某人是个少年进士,自然不愿任人摆布,想要自主大权,也是意料之中的。”
苗主簿蔑笑道:“钱大人倒是好脾气,想得开。可是自他来这几月,又用了那个浙蛮子,我们的收成可少了许多,朝廷的钱碰不得,只靠着市井里上供,能吃几日?”
钱若举道:“他是朝廷钦命的掌印知县,我们得罪不得,不过他到底是外来的,做满一任三年,也就走了。”
苗主簿惊道:“依钱大人的意思,是要束手等上三年了?这可不行,三年要丢多少银子?三年莫说他要走,我们在不在位,还两说哩!”
钱县丞摇着折扇,呵呵笑道:“苗兄莫要焦躁,我等虽不能与他当面撕破脸皮,却可暗地里用事。我们在此经营多年,县里的差役,乡下的里长,都是听我们的。周知县来时,不也是这般想要一手遮天么,最后还不是由我们摆布?”
苗主簿这才稍安下心,问道:“那姓李的要我随他一同去……”
钱县丞抢着道:“去是自然要去,也好摸摸他的路数与胃口,要是过得去,我们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的容了他。要是他果真要狮子大开口,吞了我们的好处,那可就怪不得我们了,求求府台大人,知会京里的御史老爷们上道奏本,参免了他,也是易如反掌。花费打点不过千把两银子,不出一两个月,也就挣回来了。”两个商议定了,苗主簿便告辞回去准备。
次日一早,差役们早备好了两顶小轿和两匹马等在门前。前面说过,李羡之是惯于骑马的,钱县丞知道,因此特意安排的。李羡之上了马,一个差役牵着缰绳,慢慢地走。后面苗主簿和贺泰安两个各自上了轿,赵典史骑了马,再后面是三十名排军,三十名差役,押着雇来的十几辆骡车、牛车。
钱县丞送走了李羡之一行,回到衙里,把案卷公文取来看,想着找一找漏洞,能不能揪住几个当事之人的尾巴好敲上一笔,补一补近日的亏空。未曾想,翻了两天,也没能找出一个来,非但如此,县里的百姓连一个告状的人也不曾有,很是苦恼了几天。
一天,钱县丞照例坐堂,半天没一个人来喊冤告状,也没甚么事,就伏在案上打盹。这时,苗主簿忽然气鼓鼓地闯了进来,把他惊醒。
钱县丞坐起身问道:“苗大人怎么不在知县大人身边,却回来了?”
苗主簿叫道:“我苗某人混迹官场半生,还未见过这般做官的人。有着轿子不坐,却要骑马;放着银子不捞,却都给了那帮泥腿。”说着竟拍起了桌子。
钱县丞见他这样激动,怕被下面人看见传了出去难看,忙把他拖进二堂去了。
原来,明朝末期,税政败坏,万历间施行的“一条鞭”法也已破坏殆尽。朝廷征收赋税又同之前,既收银、也收铜钱和粮食物品。如此一来,弊病丛生,各级官吏有了捞钱的机会,纷纷上下其手起来,百姓苦不堪言。而钱县丞和苗主簿,自然也不例外,伙同前任周知县,捞了不少的好处。
不过李羡之与周知县不同,他不愿像周知县那样做个贪官。于是,他一到地方,便取免去了平日里官员们借以捞钱的“火耗”和“淋尖踢斛”等名目,只收少量的损耗,用作雇佣的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