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印象之桑梓英雄--蔡锷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舂风得意探花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05年的秋天回老家探亲,受到了家人们盛情的接待。离别半个世纪的亲情的闸门一下打开,大家在幸福、感慨地泪水中,共叙离情,述说这五十多年的思念和别绪。
8月29日上午,庆荣大厦管委会的亲人们为我们举行了盛大的茶话会,并为考中大学的孩子发放助学奖金。然后拜祭祖宗的灵位。中午设宴答谢族中父老,一派亲情融融的喜庆气氛。
下午,家里人集体拜谒我们心中的倒袁护国英雄蔡锷的故居--蔡锷公馆。
蔡锷公馆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山门镇回龙街,地处黄泥江北岸,秀云山西麓。原为“武安宫”始建于清康熙21年(1682)。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其青少年时代大都在洞口县山门镇度过。蔡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
蔡锷公馆座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前后三进,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
第一进牌楼与戏楼合建一起,正面砖筑牌门,石灰抹面,叠氏檐口,饰工笔彩绘,大门石刻对联“修文演武双能手,护国倒袁一伟人”门上方楷书浮塑“蔡锷公馆”四个大字。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缓步在公馆里,近距离感受这个曾经叱诧风云,护国倒袁的神武将军的风采。
蔡锷将军的铜像巍然耸立:眼神炯然凝视前方,面容清癯而不失刚毅。耳边仿佛又响起了讨袁护国的隆隆炮声和战马的嘶鸣
讲解员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了将军的生平和趣闻轶事以及他的伟大爱国情怀。他的文韬武略,英明神武,以及那些传奇的故事让我们久久不能平静,敬仰之情倍增。深深的为自己是湖南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为家乡走出这样一位千古英雄而激动不已。
走在这英雄辈出的乡土上,汲取故乡山川河流的精华,仿佛自己也被醍醐灌顶,倍添豪迈与风流。
“军中夜半披衣起,热血填胸睡不安”“挥刀杀贼男儿事,指日观兵白帝城”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事业未竟,英年早逝。一代名将千古流芳!
资料:洞口名人,蔡锷。
蔡锷祖籍邵阳县富阳二都蒋家冲(今邵阳市郊区蒋河桥乡)。1888年,蔡锷5岁时,其父蔡正陵自原籍迁来武冈州山门大坝上(今洞口县水东乡杨湾村),不久又迁山门洪庙(今山门镇路边村)。
13岁参加科举考试,因生的又瘦又小,由父亲扛在肩上挤进考场并中了秀才。当时考官出上联“邵阳考生八十名,唯汝最小。”蔡锷即应对:“孔门弟子三千众,数回领先”主考大喜,将蔡锷叫到面前,给了一张两寸见方的纸,令其写一万个字,蔡锷略一凝神,提笔即书:“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主考高声赞曰:“此神童也!”
15岁时,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在那里与领一代风骚的梁启超结下师生、同志之谊。
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在他人的资助下,在梁启超的邀请下,蔡锷东渡日本。
1900年再次东渡日本后,决心投笔从戎,并改名蔡锷。锷,即剑刃刀锋,以此为名,表明了蔡锷决心为祖国冲锋陷阵的精神。他抱着为振兴祖国而学习军事的信念进入陆军成城学校,毕业后,曾经进入日本仙台骑兵第一联队。
1903年又毕业于东京士官学校,有“穷于资而富于学”的美誉,最后以令同校的日本人汗颜的优异成绩毕业,人称“东亚之杰”曾经做过蔡锷学生的李宗仁,在回忆中对于蔡锷严谨的军人作风和高超的技能赞不绝口。
1904年,蔡锷由日本回国后,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等地清军任职,升为协统(旅长)。武昌起义后,1911年10月30日蔡锷亲自指挥云南起义,被推为云南都督。云南起义的成功对于辛亥革命在南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蔡锷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云南都督任上,他进行了一些进步的改革,采取了一些民主措施,整顿经济和政治,后被袁世凯削去兵权,在认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后,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揭起了反袁的大旗,通电全国,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共和。次日成立护国军。举军入川,屡胜。
1916年9月赴日本治疗,11月8日不幸逝世时年34岁。原北京政府授勋蔡锷一级陆军上将。
1917年4月12日举行隆重国葬典礼,将蔡锷遗体葬于长沙岳麓山。孙中山亲书挽联曰:“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高度评价了蔡锷的人品和功绩。
05年的秋天回老家探亲,受到了家人们盛情的接待。离别半个世纪的亲情的闸门一下打开,大家在幸福、感慨地泪水中,共叙离情,述说这五十多年的思念和别绪。
8月29日上午,庆荣大厦管委会的亲人们为我们举行了盛大的茶话会,并为考中大学的孩子发放助学奖金。然后拜祭祖宗的灵位。中午设宴答谢族中父老,一派亲情融融的喜庆气氛。
下午,家里人集体拜谒我们心中的倒袁护国英雄蔡锷的故居--蔡锷公馆。
蔡锷公馆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山门镇回龙街,地处黄泥江北岸,秀云山西麓。原为“武安宫”始建于清康熙21年(1682)。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其青少年时代大都在洞口县山门镇度过。蔡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
蔡锷公馆座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前后三进,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
第一进牌楼与戏楼合建一起,正面砖筑牌门,石灰抹面,叠氏檐口,饰工笔彩绘,大门石刻对联“修文演武双能手,护国倒袁一伟人”门上方楷书浮塑“蔡锷公馆”四个大字。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缓步在公馆里,近距离感受这个曾经叱诧风云,护国倒袁的神武将军的风采。
蔡锷将军的铜像巍然耸立:眼神炯然凝视前方,面容清癯而不失刚毅。耳边仿佛又响起了讨袁护国的隆隆炮声和战马的嘶鸣
讲解员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了将军的生平和趣闻轶事以及他的伟大爱国情怀。他的文韬武略,英明神武,以及那些传奇的故事让我们久久不能平静,敬仰之情倍增。深深的为自己是湖南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为家乡走出这样一位千古英雄而激动不已。
走在这英雄辈出的乡土上,汲取故乡山川河流的精华,仿佛自己也被醍醐灌顶,倍添豪迈与风流。
“军中夜半披衣起,热血填胸睡不安”“挥刀杀贼男儿事,指日观兵白帝城”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事业未竟,英年早逝。一代名将千古流芳!
资料:洞口名人,蔡锷。
蔡锷祖籍邵阳县富阳二都蒋家冲(今邵阳市郊区蒋河桥乡)。1888年,蔡锷5岁时,其父蔡正陵自原籍迁来武冈州山门大坝上(今洞口县水东乡杨湾村),不久又迁山门洪庙(今山门镇路边村)。
13岁参加科举考试,因生的又瘦又小,由父亲扛在肩上挤进考场并中了秀才。当时考官出上联“邵阳考生八十名,唯汝最小。”蔡锷即应对:“孔门弟子三千众,数回领先”主考大喜,将蔡锷叫到面前,给了一张两寸见方的纸,令其写一万个字,蔡锷略一凝神,提笔即书:“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主考高声赞曰:“此神童也!”
15岁时,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在那里与领一代风骚的梁启超结下师生、同志之谊。
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在他人的资助下,在梁启超的邀请下,蔡锷东渡日本。
1900年再次东渡日本后,决心投笔从戎,并改名蔡锷。锷,即剑刃刀锋,以此为名,表明了蔡锷决心为祖国冲锋陷阵的精神。他抱着为振兴祖国而学习军事的信念进入陆军成城学校,毕业后,曾经进入日本仙台骑兵第一联队。
1903年又毕业于东京士官学校,有“穷于资而富于学”的美誉,最后以令同校的日本人汗颜的优异成绩毕业,人称“东亚之杰”曾经做过蔡锷学生的李宗仁,在回忆中对于蔡锷严谨的军人作风和高超的技能赞不绝口。
1904年,蔡锷由日本回国后,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等地清军任职,升为协统(旅长)。武昌起义后,1911年10月30日蔡锷亲自指挥云南起义,被推为云南都督。云南起义的成功对于辛亥革命在南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蔡锷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云南都督任上,他进行了一些进步的改革,采取了一些民主措施,整顿经济和政治,后被袁世凯削去兵权,在认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后,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揭起了反袁的大旗,通电全国,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共和。次日成立护国军。举军入川,屡胜。
1916年9月赴日本治疗,11月8日不幸逝世时年34岁。原北京政府授勋蔡锷一级陆军上将。
1917年4月12日举行隆重国葬典礼,将蔡锷遗体葬于长沙岳麓山。孙中山亲书挽联曰:“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高度评价了蔡锷的人品和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