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大家请我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实际上,按照不包括汉中的陕西加上豫西二府一州两地产出能力估算,义军顶多能够养兵二十万。
如果再去除了各处守军,义军至少在两三年内只能拉出来十万大军进攻是大明朝野上下的共识。
然而,所有人都忽略了当初张顺力排众议购买五百万石粮食的决策。
而这个决策,却在关键时候保证了义军能够在短时间内爆出超过陕西和豫西承载能力的大军。
一步错,步步错。
大明和后金上下在关键问题上判断失误,自然就会在战略问题上措手不及。
而张顺要做的就是在这个“措手不及”的物质基础上,无限放大对大明朝野的原本认知的冲击。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认知和现实出现巨大偏差的时候,下意识会往反方向进行修复,这就给“认知作战”预留了空间。
张顺针对蒲州城的“认知作战”十分简单,就是利于城内城外之间的信息差,突然爆出城外明军望风归降的事实,把城中守将的原本的“认知”撕个稀碎。
果然城中众人听到这个意想不到的消息,顿时大惊失色,一块重如泰山的石头压在了心头。
“会不会……会不会他在诈我们?”何复闻言不由慌不择言道。
本来何复提前做了这么多准备,以为自己已经不怕“舜王”,结果没想到“舜王”一出手,便击中了他的要害。
“不会!”原大明首辅韩爌沉着脸摇了摇头,低声道。
“蒲州城虽然被围,又不是密不透风,只要派几个人打听一番,就会得知真相。”
“顺贼虽然奸猾,想必不会在这种很容易戳破的事情上撒谎!”
终究韩爌经历丰富,人老成精,脑海里还保持几分清明。
原来义军总兵孙守法虽然围困了蒲州城,奈何他手底下仅有三千之数。
那蒲州城城墙八里有奇,义军又如何能围得死?
只是蒲州城太平已久,骤遭兵火,不少市民连忙逃难而去,出城者多,入城者近乎于无,故而韩爌、何复等人不曾闻城外消息。
“那现在怎么办?”何复见韩爌并不支持自己的观点,不由心乱如麻道。
“先应了他三牲及桌案香烛等物,等到查清敌情再作计较!”韩爌眉头紧锁道。
且说众人应了张顺,连忙派遣斥候、探子前往附近城镇,探查义军动向。
情况紧急,由不得他们细细探查,只是随便走访了附近州县,却得闻纷纷传说义军神兵天降,夺了某州、某城。
当这些信息纷纷汇集一处,竟是四面皆敌。顿时让韩爌、何复目瞪口呆,心中震动可想而知。
这就是“认知作战”中的“以信息为纽带”。
无论是张顺主动透露军情,还明军被动探查,都会得出一个难以置信的消息:方圆数百里全是“贼军”,城池陷落不计其数,吾道孤矣!
当然若只是这些,也算不得什么。
自古以来,独守孤城者不计其数,谁有能断定韩爌和何复就一定是个例外呢?
然而就在斥候、探子探查义军军情的时候,不但部分证实了张顺所言,还听说愚夫蠢妇纷纷言说:“这‘舜王’本是上古圣王舜帝,只因见不得百姓疾苦,故而下凡转世,拯救世人!”
本来这些话,不过在愚钝之人胡乱联想,为超出自己认知的事情找理由而已。
然而这一传十十传百,不多时就传遍了半个山西,顿时让韩爌、何复二人无言以对。
这件事看似只是一件小事儿,然而在关键时刻却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因为这事儿正好涉及到“认知作战”中的“以价值观判断为关键”这一项。
无论韩爌也好,何复也罢,他们都是读书人,更准确的说是儒家信徒。
儒家信徒虽然强调君君臣臣,但是同时也认同上古“三代之治”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言论。
如今相对于官场黑暗的大明来说,充满理想主义和传奇色彩的“舜王”明显更符合他们的认同。
人可以反对任何人,但是却无法反对自己。
那儒家素来宣扬三代之治,宣扬仁孝节义,无数充满理想主义的儒生为此前仆后继,视死如归。
然而这一切撞上了以仁义自诩的“舜王”,一个近乎儒家理想中的君王,一切好像都乱了。
这就是现在韩爌、何复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君臣大义,而另一方面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其中孰轻孰重,究竟该如何拿捏?
到了这种地步,连韩爌都开始迟疑了起来。
若是仔细论起来,忠孝节义也罢,君君臣臣也好,除了出生以来的习惯以外,归根结底大多数都是为了青史留名罢了。
然而,现在韩爌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若是自个真个守节而死,恐怕这一回连忠节之臣的名声都未必有了。
虞舜的典故,作为一个博学多才之人,韩爌早已经耳熟能详。
上古圣... -->>
实际上,按照不包括汉中的陕西加上豫西二府一州两地产出能力估算,义军顶多能够养兵二十万。
如果再去除了各处守军,义军至少在两三年内只能拉出来十万大军进攻是大明朝野上下的共识。
然而,所有人都忽略了当初张顺力排众议购买五百万石粮食的决策。
而这个决策,却在关键时候保证了义军能够在短时间内爆出超过陕西和豫西承载能力的大军。
一步错,步步错。
大明和后金上下在关键问题上判断失误,自然就会在战略问题上措手不及。
而张顺要做的就是在这个“措手不及”的物质基础上,无限放大对大明朝野的原本认知的冲击。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认知和现实出现巨大偏差的时候,下意识会往反方向进行修复,这就给“认知作战”预留了空间。
张顺针对蒲州城的“认知作战”十分简单,就是利于城内城外之间的信息差,突然爆出城外明军望风归降的事实,把城中守将的原本的“认知”撕个稀碎。
果然城中众人听到这个意想不到的消息,顿时大惊失色,一块重如泰山的石头压在了心头。
“会不会……会不会他在诈我们?”何复闻言不由慌不择言道。
本来何复提前做了这么多准备,以为自己已经不怕“舜王”,结果没想到“舜王”一出手,便击中了他的要害。
“不会!”原大明首辅韩爌沉着脸摇了摇头,低声道。
“蒲州城虽然被围,又不是密不透风,只要派几个人打听一番,就会得知真相。”
“顺贼虽然奸猾,想必不会在这种很容易戳破的事情上撒谎!”
终究韩爌经历丰富,人老成精,脑海里还保持几分清明。
原来义军总兵孙守法虽然围困了蒲州城,奈何他手底下仅有三千之数。
那蒲州城城墙八里有奇,义军又如何能围得死?
只是蒲州城太平已久,骤遭兵火,不少市民连忙逃难而去,出城者多,入城者近乎于无,故而韩爌、何复等人不曾闻城外消息。
“那现在怎么办?”何复见韩爌并不支持自己的观点,不由心乱如麻道。
“先应了他三牲及桌案香烛等物,等到查清敌情再作计较!”韩爌眉头紧锁道。
且说众人应了张顺,连忙派遣斥候、探子前往附近城镇,探查义军动向。
情况紧急,由不得他们细细探查,只是随便走访了附近州县,却得闻纷纷传说义军神兵天降,夺了某州、某城。
当这些信息纷纷汇集一处,竟是四面皆敌。顿时让韩爌、何复目瞪口呆,心中震动可想而知。
这就是“认知作战”中的“以信息为纽带”。
无论是张顺主动透露军情,还明军被动探查,都会得出一个难以置信的消息:方圆数百里全是“贼军”,城池陷落不计其数,吾道孤矣!
当然若只是这些,也算不得什么。
自古以来,独守孤城者不计其数,谁有能断定韩爌和何复就一定是个例外呢?
然而就在斥候、探子探查义军军情的时候,不但部分证实了张顺所言,还听说愚夫蠢妇纷纷言说:“这‘舜王’本是上古圣王舜帝,只因见不得百姓疾苦,故而下凡转世,拯救世人!”
本来这些话,不过在愚钝之人胡乱联想,为超出自己认知的事情找理由而已。
然而这一传十十传百,不多时就传遍了半个山西,顿时让韩爌、何复二人无言以对。
这件事看似只是一件小事儿,然而在关键时刻却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因为这事儿正好涉及到“认知作战”中的“以价值观判断为关键”这一项。
无论韩爌也好,何复也罢,他们都是读书人,更准确的说是儒家信徒。
儒家信徒虽然强调君君臣臣,但是同时也认同上古“三代之治”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言论。
如今相对于官场黑暗的大明来说,充满理想主义和传奇色彩的“舜王”明显更符合他们的认同。
人可以反对任何人,但是却无法反对自己。
那儒家素来宣扬三代之治,宣扬仁孝节义,无数充满理想主义的儒生为此前仆后继,视死如归。
然而这一切撞上了以仁义自诩的“舜王”,一个近乎儒家理想中的君王,一切好像都乱了。
这就是现在韩爌、何复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君臣大义,而另一方面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其中孰轻孰重,究竟该如何拿捏?
到了这种地步,连韩爌都开始迟疑了起来。
若是仔细论起来,忠孝节义也罢,君君臣臣也好,除了出生以来的习惯以外,归根结底大多数都是为了青史留名罢了。
然而,现在韩爌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若是自个真个守节而死,恐怕这一回连忠节之臣的名声都未必有了。
虞舜的典故,作为一个博学多才之人,韩爌早已经耳熟能详。
上古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