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晋霸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些日子,经过与叛军的一系列作战,华安学到了许多作战的知识,也感受到了剿灭叛军绝非易事,北伐军将士们也增长了不少作战的经验,同时,几次大的胜利更是有力的打击了叛军的嚣张气焰。
经过交趾城下的一战,叛军损失惨重,重新集结时只剩下五千人马,除了阵亡的八千士兵,剩下的将士全部逃亡。
这仅有的五千士兵自然无法与战力强悍的北伐军对抗,为此,叛军仅存的人马在其主将的率领下,向他们发起叛乱的老巢日南郡方向撤退,少数将士向北前往叛军主力所在的大营。
日南郡最南端的象林城,距交趾城足有一千余里,而且这一千多里的路全部是丛林密集的小路,大军行进极为困难,后勤补给也很难维持,北伐军若要全军进攻象林城,一路上所需的物资是极为巨大的,就算幸运的推进到了象林城附近,并攻破象林城,但叛军将士完全可以躲到附近的树林里与北伐军周旋,待北伐军主力撤走后,叛军则会再次率军攻下象林城,而北伐军主力不可能一直驻守象林城,北方的赵国随时有可能南下,华安此次南征也是抱着速战速决的决心来的,一旦迁延日久,赵国大军南下,京城就很危险了。
就在华安考虑如何向南进军之际,进犯桂林郡的六万叛军主力已经向交趾城方向杀来,而叛军之所以会撤退,自然是因为北伐军截取了叛军的大批军粮,如今,叛军大营的余粮已经不足五日,而在这五日之内,他们没有丝毫的把握可以攻取桂林郡的首府潭中城,仓皇撤退也是无奈之举。
叛军撤退,坚守潭中城的广州军团将领,首先想到的便是华安的北伐军成功的攻取交趾城,断了叛军的退路,于是将士们士气大振,三万广州军主力和三千交州军将士合兵一处,向仓皇后撤的叛军追击而去。
叛军后撤之时,自然考虑到了晋军会从后追击,于是在后撤的道路上设伏,全歼了广州军团率先追击的一个营,让追击的晋军放慢了脚步。
而叛军小胜之后,也不敢逗留,抛弃许多重装备,轻装向交趾城方向奔来,广州军团主力和三千交州军,则一路紧紧跟踪,丝毫不给叛军喘息的机会。
坐镇番禺城的广州刺史邓岳,得知了北伐军攻破交趾城,并数次打败叛军,截取叛军粮草,迫使叛军主力后撤的消息后,心情大为振奋,当即下令集结番禺城和周围几个城池的主力兵马万余,向交趾城方向挺进。
邓岳的打算很明显是要集中尽可能多的兵马,全力剿灭已经处于劣势的叛军,彻底扑灭南越族的这次叛乱。
叛军的撤军速度很快,仅几天的时间便抵达了交趾城北门外三十里的位置,而此时叛军的粮草只剩下一天了,情况对叛军来说极为的不利。
为了筹集足够多的粮草,叛军将撤军的一路上,所遇到的村落和城镇能抢夺的都抢夺了一遍,否则几天前就该断粮了。
而眼下叛军的前方是北伐军据守的交趾城,后面则是追击而来的交广二州大军,摆在叛军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攻打交趾城,城中囤积的粮草足有几万旦,只要能够攻下交趾城,叛军的危机便可以彻底解除。二是,将大军化整为零,一步步的从东西两个方向悄悄越过交趾城,待回到日南郡的大本营之后,便可重整旗鼓,再次发起叛乱。三是,率军向西进入蜀国的兴古郡,那里是蜀国的领地,而叛军之所以造反也是蜀国君臣怂恿所致,如今失败了,蜀国理应收留,而且,六万叛军和三万蜀军合兵一处,实力大增,晋军多半不敢追击。
为了选择一条合适的道路,叛军的主要将领聚在一起进行了一番商讨,重点分析三种情况的利弊得失。
首先,第一条路是凭借兵力优势,率军攻打交趾城,夺回交趾城这个战略要地,同时也可以得到城池中的几万旦军粮,以解决大军缺粮之忧。但这条策略的可行性实在是不高,从北伐军轻而易举的攻破交趾城,和连续几次大破叛军的情况来看,北伐军是一支作战极为骁勇的部队,而且守城本身就占据优势,叛军将领觉得短时间内攻破交趾城根本就不可能,甚至有可能被北伐军打得大败,少数被北伐军打败而逃到军中的将领的叙述,更增加了这种莫名的恐惧。
其次,第二条路是化整为零,将六万主力以千人为一队,一步步的从交趾城东西两条道路悄悄的潜回大本营,这么做的优点是不必和北伐军大动干戈,可以很好的保存自身的实力,可缺点是分散行军无形中降低了主力大军的力量,一旦被北伐军发现,很容易被各个击破,而且,军粮的不足是极为迫切的,就算顺利的越过了交趾城,六万兵马也很难筹集到足够的粮草,而交趾城却有几万旦军粮。
最后,第三条路是率军向西,进入蜀国的兴古郡,这得到了不少将领的支持,因为蜀国支持他们反叛,也曾答应要率军支援他们,如今,他们打了败仗,自然有理由前往投靠,但也有一些将领担忧蜀国君臣的诚心,毕竟,他们和大晋的朝廷已经厮杀几个月了,蜀国的三万大军一直按兵不动,丝毫也没有增援他们的意思,此时打了败仗前往投靠,会不会遭到暗算都未可知,而且,从交趾城附近向西前往兴古郡路途遥远,大军仅剩的一点口粮,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抵达兴古郡,这一条似乎最不可行。
三条路似乎都不太容易,叛军将领们经过一个时辰的反复商议,最终决定采取第二条路,将大军化整为零,利用夜色的掩护悄悄越过交趾城,从而避开北伐军和广州军团的两面夹击,偷偷回到大本营,至于半路上会受到北伐军的攻击,叛军们却不是太担心,因为周围都是浓密的树林,大军一旦遭到攻击,撤往密林深处躲避即可,损失应给不会太大。
至于军粮的问题,也只好让大军越过交趾城之后,继续分散开来,在密林之中寻找野果充饥,直至顺利回到大本营。
这些日子,经过与叛军的一系列作战,华安学到了许多作战的知识,也感受到了剿灭叛军绝非易事,北伐军将士们也增长了不少作战的经验,同时,几次大的胜利更是有力的打击了叛军的嚣张气焰。
经过交趾城下的一战,叛军损失惨重,重新集结时只剩下五千人马,除了阵亡的八千士兵,剩下的将士全部逃亡。
这仅有的五千士兵自然无法与战力强悍的北伐军对抗,为此,叛军仅存的人马在其主将的率领下,向他们发起叛乱的老巢日南郡方向撤退,少数将士向北前往叛军主力所在的大营。
日南郡最南端的象林城,距交趾城足有一千余里,而且这一千多里的路全部是丛林密集的小路,大军行进极为困难,后勤补给也很难维持,北伐军若要全军进攻象林城,一路上所需的物资是极为巨大的,就算幸运的推进到了象林城附近,并攻破象林城,但叛军将士完全可以躲到附近的树林里与北伐军周旋,待北伐军主力撤走后,叛军则会再次率军攻下象林城,而北伐军主力不可能一直驻守象林城,北方的赵国随时有可能南下,华安此次南征也是抱着速战速决的决心来的,一旦迁延日久,赵国大军南下,京城就很危险了。
就在华安考虑如何向南进军之际,进犯桂林郡的六万叛军主力已经向交趾城方向杀来,而叛军之所以会撤退,自然是因为北伐军截取了叛军的大批军粮,如今,叛军大营的余粮已经不足五日,而在这五日之内,他们没有丝毫的把握可以攻取桂林郡的首府潭中城,仓皇撤退也是无奈之举。
叛军撤退,坚守潭中城的广州军团将领,首先想到的便是华安的北伐军成功的攻取交趾城,断了叛军的退路,于是将士们士气大振,三万广州军主力和三千交州军将士合兵一处,向仓皇后撤的叛军追击而去。
叛军后撤之时,自然考虑到了晋军会从后追击,于是在后撤的道路上设伏,全歼了广州军团率先追击的一个营,让追击的晋军放慢了脚步。
而叛军小胜之后,也不敢逗留,抛弃许多重装备,轻装向交趾城方向奔来,广州军团主力和三千交州军,则一路紧紧跟踪,丝毫不给叛军喘息的机会。
坐镇番禺城的广州刺史邓岳,得知了北伐军攻破交趾城,并数次打败叛军,截取叛军粮草,迫使叛军主力后撤的消息后,心情大为振奋,当即下令集结番禺城和周围几个城池的主力兵马万余,向交趾城方向挺进。
邓岳的打算很明显是要集中尽可能多的兵马,全力剿灭已经处于劣势的叛军,彻底扑灭南越族的这次叛乱。
叛军的撤军速度很快,仅几天的时间便抵达了交趾城北门外三十里的位置,而此时叛军的粮草只剩下一天了,情况对叛军来说极为的不利。
为了筹集足够多的粮草,叛军将撤军的一路上,所遇到的村落和城镇能抢夺的都抢夺了一遍,否则几天前就该断粮了。
而眼下叛军的前方是北伐军据守的交趾城,后面则是追击而来的交广二州大军,摆在叛军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攻打交趾城,城中囤积的粮草足有几万旦,只要能够攻下交趾城,叛军的危机便可以彻底解除。二是,将大军化整为零,一步步的从东西两个方向悄悄越过交趾城,待回到日南郡的大本营之后,便可重整旗鼓,再次发起叛乱。三是,率军向西进入蜀国的兴古郡,那里是蜀国的领地,而叛军之所以造反也是蜀国君臣怂恿所致,如今失败了,蜀国理应收留,而且,六万叛军和三万蜀军合兵一处,实力大增,晋军多半不敢追击。
为了选择一条合适的道路,叛军的主要将领聚在一起进行了一番商讨,重点分析三种情况的利弊得失。
首先,第一条路是凭借兵力优势,率军攻打交趾城,夺回交趾城这个战略要地,同时也可以得到城池中的几万旦军粮,以解决大军缺粮之忧。但这条策略的可行性实在是不高,从北伐军轻而易举的攻破交趾城,和连续几次大破叛军的情况来看,北伐军是一支作战极为骁勇的部队,而且守城本身就占据优势,叛军将领觉得短时间内攻破交趾城根本就不可能,甚至有可能被北伐军打得大败,少数被北伐军打败而逃到军中的将领的叙述,更增加了这种莫名的恐惧。
其次,第二条路是化整为零,将六万主力以千人为一队,一步步的从交趾城东西两条道路悄悄的潜回大本营,这么做的优点是不必和北伐军大动干戈,可以很好的保存自身的实力,可缺点是分散行军无形中降低了主力大军的力量,一旦被北伐军发现,很容易被各个击破,而且,军粮的不足是极为迫切的,就算顺利的越过了交趾城,六万兵马也很难筹集到足够的粮草,而交趾城却有几万旦军粮。
最后,第三条路是率军向西,进入蜀国的兴古郡,这得到了不少将领的支持,因为蜀国支持他们反叛,也曾答应要率军支援他们,如今,他们打了败仗,自然有理由前往投靠,但也有一些将领担忧蜀国君臣的诚心,毕竟,他们和大晋的朝廷已经厮杀几个月了,蜀国的三万大军一直按兵不动,丝毫也没有增援他们的意思,此时打了败仗前往投靠,会不会遭到暗算都未可知,而且,从交趾城附近向西前往兴古郡路途遥远,大军仅剩的一点口粮,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抵达兴古郡,这一条似乎最不可行。
三条路似乎都不太容易,叛军将领们经过一个时辰的反复商议,最终决定采取第二条路,将大军化整为零,利用夜色的掩护悄悄越过交趾城,从而避开北伐军和广州军团的两面夹击,偷偷回到大本营,至于半路上会受到北伐军的攻击,叛军们却不是太担心,因为周围都是浓密的树林,大军一旦遭到攻击,撤往密林深处躲避即可,损失应给不会太大。
至于军粮的问题,也只好让大军越过交趾城之后,继续分散开来,在密林之中寻找野果充饥,直至顺利回到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