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徽商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秀才们面面相觑地看了几眼,随后还是做到了位子上。那边许宣的声音继续响起来:“我翻阅了一些资料和史籍,有生卒年月可考的状元,其及第时平均年龄都不算大。有唐一代,状元平均年纪是二十九岁半;有宋一朝状元平均也是二十九岁半;至于元朝,状元比较少……但是约莫是这么个数字。而我大明朝到得眼下,状元的年纪是……”他看着周围被他挑起了兴致的众人,随后说道:“三十三岁。”
三十三岁,即便在眼下人们平均寿命不高的明朝,也算是比较年轻的。眼下在座的众人,平均年纪已经超过四十,却还是个秀才。许宣这话听在他们耳中,显得有些尖锐而刺耳。
人和人还真是不能比啊。
“这位公子,既然如此,我等就更不可能成为状元了。”骆绍仪这时候坐在那里,心态已经调整了过来,许宣摆出的谈天的姿态,他也就当故事来听一听,这时候难免这般说了一句。
“我的话还不曾说完。”许宣笑着摇摇头:“这只是一个平均的数据,难道历史就没有超过四五十岁的状元么?当然不可能。”
“据史记载,千年以来,科考之中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其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八年,及至唐德宗贞元七年辛未科考试他取得中状元之时,已经年逾七岁,因此尹枢也被称为“古稀状元。”
“尹枢当初应试还有段轶事。唐德宗贞元七年辛未科的主考官杜黄裳亦第一次主考,苦想选才公允之策,三场试毕后他对众举子道:‘诸位学士都是当代才子,如何无人帮本官一帮?’当时应试者计五百余人,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唯有尹枢上前问道:‘不知有什么吩咐?’杜黄裳道:‘无人写榜。’尹枢笑道:‘我愿从命。’待写到状头之时,杜黄裳问:“写谁较妥当?’尹枢当时说了一句话……”
许宣说到这里,停下来看了看众人。他的这番话说的抑扬顿挫,很多人都被他所吸引,心中的一些情绪暂时摆在了一边。完全被尹枢的事迹所吸引,当即便有人问道:“尹枢说了什么?”
许宣看了说话的人一眼,随后又看了看在场的众人,缓缓说道:“他说‘非老夫不可!’毛遂自荐做了状元,一时间朝野震动。”
“呃……这也太……”秀才中有人皱了皱眉头,有些欲言又止。
“很不要脸,但也很霸气。”许宣叹息一般地说道:“正是有了这种自信,他才能够成为状元,而诸位相较于尹枢,实在是太年轻了,何故如此丧气?”
众人闻言,又开始沉默了起来,话虽这么说,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尹枢,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他那样的机缘。但是另一面,有些人也开始觉得……自己是不是太丧气了一些?
骆绍仪坐在那里,皱着眉头想了想,开口说道:“这位……许公子,如果所记不错的话,历史上似乎还有一人,比尹枢年龄还要大。”
“哦?”许宣挑了挑眉头。
一旁有秀才这时候也反应过来,插话道:“《三字经》有云:‘若梁颢,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历代状元里面,年纪最大者当是梁颢才对,并非什么尹枢。”
“呵,诸位恐怕弄错了。”许宣摇了摇头。
“不可能,《三字经》里所载,岂能有错?老夫五岁发蒙,便知道这句话。”一个年纪少长的秀才在那边瞪着眼睛:“梁颢乃是宋时人,其参加科考几十年,登龙门时已然八十二岁。梁颢中状元后,官至翰林学士、当过开封府尹,到九十二岁才寿终正寝。并且而他的儿子梁固,后来也考取了状元。”老人家说得相当笃定,一旁的秀才们附和着点点头,显然是认同了他这话的。
“这位老先生是从哪里听到这样的说法?”许宣在那边瞪大了一眼,半晌之后才笑了笑:“《三字经》里的东西,难道就不会有错么?”
“怎么可能错,你这后生……”
“好了、好了。”许宣在那边摆摆手:“如果诸位读过《宋史》便应当知道,这梁颢乃是宋代郓州须城人。生于宋太祖建隆四年,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乃是宋太宗雍熙二年乙酉科状元。算算时间,然梁颢终年不过四十二,因此《三字经》记载当是有误了。”
那边秀才们听到他话狠狠地愣了愣,他们终日打交道的是纯粹的“四书五经”,以及一些八股制艺,并没有专门去研究过史书。这时候许宣一板一眼说的清清楚楚,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反驳——看样子不像在说谎,因为没有必要。这些史籍有记载的东西,只要一查就能知道真假的。
但是《三字经》也会错么?
许宣并没有理会众人的愕然,随后走回讲台上:“年龄既然不是最大的问题,因此诸位大可不必为此丧气。至于成为状元的条件,名字很重要。比如明永乐二十二年殿试,原拟第一名是孙曰恭。名单呈成祖过目之时,成祖一看就连连摆手,曰:‘孙暴如何能做状元?’那一次考试最后按照明成祖朱棣的意思,将第三名的邢宽点为状元。”
下面众人闻言,不由得笑了笑。因为这时候大明朝的科场轶事,他们即便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但也是知道一些的。
此时书写习惯是自上而下,曰与恭连起来看,看着就像个暴字。
朱棣为什么忌讳这个暴字而推崇宽字?这有很深的心理因素。因为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原本便是通过武力而夺取皇位的,因为害怕别人说其残暴,所以对暴字有特殊的敏感。他力图在晚年树立一个宽厚仁慈的形象,邢宽因此得了便宜。因为朱棣认为,邢宽这个名字隐含着“刑政宽和”的意思。
这确实是名字带来的状元。
“除了名字之外,长相也很重要。洪武四年,明朝举行开国后的第一场科考。本来拟定郭冲为状元,可是太祖觉得此人相貌丑陋,不足以显示我大明朝的新兴气象,于是将气宇轩昂、相貌堂堂的吴伯宗点为状元,以壮国威。”
“身体状况也很重要。弘治十二年殿试,原定浙江人丰熙为第一名,但因为丰熙一只脚有毛病,就改选广东南海的伦文叙为状元。”
许宣吧啦吧啦地说了一大堆,随后停下来看着众人:“诸位科考有些年份,但是年纪不及尹枢大,名字也没有犯忌讳,都是相貌堂堂……你说,为何就成不了状元?”
这算是一个偷换概念的说话,但是此时许多秀才都被许宣牵动了心思,心中确实有那么一丝活络的感觉了,依稀找回了一点当初考中秀才之时的意气奋发。
“机会摆在那里,就看诸位是否能争取了。”许宣说完,那次讲台之上剩余的那些纸页:“这里有一些你们平日的八股制艺,我看了看,也根据你们的思路做了些改动。这便发与你们看看,点到名字的前来取。骆绍仪……”那边骆绍仪闻言其实正在发愣,先前答应过来这边的时候,他记得是专门要求交一篇比较得意的八股文的,当时骆绍仪不知道用来做什么。但是此时眼前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居然改了他们的文章,并且看样子还想要他们学习。有种荒谬的感觉包围着他,但出于礼节,他还是走了上去,从许宣手中接过了那份属于自己的文章来。
; 秀才们面面相觑地看了几眼,随后还是做到了位子上。那边许宣的声音继续响起来:“我翻阅了一些资料和史籍,有生卒年月可考的状元,其及第时平均年龄都不算大。有唐一代,状元平均年纪是二十九岁半;有宋一朝状元平均也是二十九岁半;至于元朝,状元比较少……但是约莫是这么个数字。而我大明朝到得眼下,状元的年纪是……”他看着周围被他挑起了兴致的众人,随后说道:“三十三岁。”
三十三岁,即便在眼下人们平均寿命不高的明朝,也算是比较年轻的。眼下在座的众人,平均年纪已经超过四十,却还是个秀才。许宣这话听在他们耳中,显得有些尖锐而刺耳。
人和人还真是不能比啊。
“这位公子,既然如此,我等就更不可能成为状元了。”骆绍仪这时候坐在那里,心态已经调整了过来,许宣摆出的谈天的姿态,他也就当故事来听一听,这时候难免这般说了一句。
“我的话还不曾说完。”许宣笑着摇摇头:“这只是一个平均的数据,难道历史就没有超过四五十岁的状元么?当然不可能。”
“据史记载,千年以来,科考之中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其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八年,及至唐德宗贞元七年辛未科考试他取得中状元之时,已经年逾七岁,因此尹枢也被称为“古稀状元。”
“尹枢当初应试还有段轶事。唐德宗贞元七年辛未科的主考官杜黄裳亦第一次主考,苦想选才公允之策,三场试毕后他对众举子道:‘诸位学士都是当代才子,如何无人帮本官一帮?’当时应试者计五百余人,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唯有尹枢上前问道:‘不知有什么吩咐?’杜黄裳道:‘无人写榜。’尹枢笑道:‘我愿从命。’待写到状头之时,杜黄裳问:“写谁较妥当?’尹枢当时说了一句话……”
许宣说到这里,停下来看了看众人。他的这番话说的抑扬顿挫,很多人都被他所吸引,心中的一些情绪暂时摆在了一边。完全被尹枢的事迹所吸引,当即便有人问道:“尹枢说了什么?”
许宣看了说话的人一眼,随后又看了看在场的众人,缓缓说道:“他说‘非老夫不可!’毛遂自荐做了状元,一时间朝野震动。”
“呃……这也太……”秀才中有人皱了皱眉头,有些欲言又止。
“很不要脸,但也很霸气。”许宣叹息一般地说道:“正是有了这种自信,他才能够成为状元,而诸位相较于尹枢,实在是太年轻了,何故如此丧气?”
众人闻言,又开始沉默了起来,话虽这么说,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尹枢,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他那样的机缘。但是另一面,有些人也开始觉得……自己是不是太丧气了一些?
骆绍仪坐在那里,皱着眉头想了想,开口说道:“这位……许公子,如果所记不错的话,历史上似乎还有一人,比尹枢年龄还要大。”
“哦?”许宣挑了挑眉头。
一旁有秀才这时候也反应过来,插话道:“《三字经》有云:‘若梁颢,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历代状元里面,年纪最大者当是梁颢才对,并非什么尹枢。”
“呵,诸位恐怕弄错了。”许宣摇了摇头。
“不可能,《三字经》里所载,岂能有错?老夫五岁发蒙,便知道这句话。”一个年纪少长的秀才在那边瞪着眼睛:“梁颢乃是宋时人,其参加科考几十年,登龙门时已然八十二岁。梁颢中状元后,官至翰林学士、当过开封府尹,到九十二岁才寿终正寝。并且而他的儿子梁固,后来也考取了状元。”老人家说得相当笃定,一旁的秀才们附和着点点头,显然是认同了他这话的。
“这位老先生是从哪里听到这样的说法?”许宣在那边瞪大了一眼,半晌之后才笑了笑:“《三字经》里的东西,难道就不会有错么?”
“怎么可能错,你这后生……”
“好了、好了。”许宣在那边摆摆手:“如果诸位读过《宋史》便应当知道,这梁颢乃是宋代郓州须城人。生于宋太祖建隆四年,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乃是宋太宗雍熙二年乙酉科状元。算算时间,然梁颢终年不过四十二,因此《三字经》记载当是有误了。”
那边秀才们听到他话狠狠地愣了愣,他们终日打交道的是纯粹的“四书五经”,以及一些八股制艺,并没有专门去研究过史书。这时候许宣一板一眼说的清清楚楚,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反驳——看样子不像在说谎,因为没有必要。这些史籍有记载的东西,只要一查就能知道真假的。
但是《三字经》也会错么?
许宣并没有理会众人的愕然,随后走回讲台上:“年龄既然不是最大的问题,因此诸位大可不必为此丧气。至于成为状元的条件,名字很重要。比如明永乐二十二年殿试,原拟第一名是孙曰恭。名单呈成祖过目之时,成祖一看就连连摆手,曰:‘孙暴如何能做状元?’那一次考试最后按照明成祖朱棣的意思,将第三名的邢宽点为状元。”
下面众人闻言,不由得笑了笑。因为这时候大明朝的科场轶事,他们即便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但也是知道一些的。
此时书写习惯是自上而下,曰与恭连起来看,看着就像个暴字。
朱棣为什么忌讳这个暴字而推崇宽字?这有很深的心理因素。因为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原本便是通过武力而夺取皇位的,因为害怕别人说其残暴,所以对暴字有特殊的敏感。他力图在晚年树立一个宽厚仁慈的形象,邢宽因此得了便宜。因为朱棣认为,邢宽这个名字隐含着“刑政宽和”的意思。
这确实是名字带来的状元。
“除了名字之外,长相也很重要。洪武四年,明朝举行开国后的第一场科考。本来拟定郭冲为状元,可是太祖觉得此人相貌丑陋,不足以显示我大明朝的新兴气象,于是将气宇轩昂、相貌堂堂的吴伯宗点为状元,以壮国威。”
“身体状况也很重要。弘治十二年殿试,原定浙江人丰熙为第一名,但因为丰熙一只脚有毛病,就改选广东南海的伦文叙为状元。”
许宣吧啦吧啦地说了一大堆,随后停下来看着众人:“诸位科考有些年份,但是年纪不及尹枢大,名字也没有犯忌讳,都是相貌堂堂……你说,为何就成不了状元?”
这算是一个偷换概念的说话,但是此时许多秀才都被许宣牵动了心思,心中确实有那么一丝活络的感觉了,依稀找回了一点当初考中秀才之时的意气奋发。
“机会摆在那里,就看诸位是否能争取了。”许宣说完,那次讲台之上剩余的那些纸页:“这里有一些你们平日的八股制艺,我看了看,也根据你们的思路做了些改动。这便发与你们看看,点到名字的前来取。骆绍仪……”那边骆绍仪闻言其实正在发愣,先前答应过来这边的时候,他记得是专门要求交一篇比较得意的八股文的,当时骆绍仪不知道用来做什么。但是此时眼前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居然改了他们的文章,并且看样子还想要他们学习。有种荒谬的感觉包围着他,但出于礼节,他还是走了上去,从许宣手中接过了那份属于自己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