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醉枕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阳溪湖的湖面水色澄碧,堤柳夹岸,莲荷叠翠,南面尧王山倒映湖中,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形成一幅天然湖光山色画卷。
湖中又有许多亭台楼阁点缀,幽径回廊、假山亭台穿插其中,偶有游船画舫飘荡其上,为这幅绝美的天然画卷增添许多人文点缀和人间烟火气。
阳溪湖的景色之美,当真是名不虚传。
据摇橹老汉介绍道:这阳溪湖上一年四季都有怡人的景色。
春日,湖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葱绿片片,嫣红点点;秋日,湖中芦花飞舞,水鸟翱翔;冬日,湖面虽暂失碧波,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阳溪湖虽然一年四季都是美景纷呈,但这其中却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天最为宜人。纪浩和王煜他们当此秋高气爽之时来游阳溪湖,倒是恰得其时。
王煜眼见此情此景似乎有所感怀,一直站在船头忘情的欣赏着此间美景,纪浩此时也是心旷神怡,两人一时无话。
乌蓬小船湖上游荡了一会儿,摇橹老汉在旁指着前方一处轩楼,开口说道:“两位秀才公虽然吩咐说要随意游览,但老汉还要多句嘴。前面那处所在是翰文轩,旁边还有一处“名贤祠”,是纪念大宋时在青州有惠政十三位知州老爷而建。而且在上边还可以观赏咱们阳溪八景中阳溪钓叟、湖波晚照、湖心秋风、秋柳含烟三景。来游览阳溪湖的秀才公们基本都要去翰文轩游览一番的,两位秀才公是否有意上岛一观?”
翰文轩始建于北魏,现存的翰文轩是北宋庆佑年间,大宋名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富弼在青州任职知州时重建的。
翰文轩巍立于阳溪湖中最大的湖中岛上。岛上不止有翰文轩,还有幽径回廊,假山亭台,又遍植花木,景致很是不错。因为翰文轩最为出名,所以世人以翰文轩统称这湖中岛上的景致。
成化五年,时任知府的李昂为尊崇贤达,在翰文轩旁边建“名贤祠”,纪念宋朝寇准、王曾、庞籍、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等十三位在朝中任过宰相且在青州有惠政的青州知州,是以又称“十三贤祠”。
因为这“十三贤祠”纪念的是十三位贤达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宋名臣,备受文人士子们的推崇,再加上此处风景怡人,因此成为游湖士子的打卡胜地。
纪浩对这“十三贤祠”不太了解,但王煜却是知道这“十三贤祠”的,这“十三贤祠”在山东文人士子中是非常有名的,他这时听了那摇橹老汉的说到“十三贤祠”,目光终于从眼前的景色移开,对那摇橹老汉微微一笑,客气的说道:“那就有劳老丈载我们去翰文轩吧!”
那摇橹老汉听了王煜的话,当下答应一声,摇动桨橹往翰文轩所在的湖中岛而去。
随着摇橹老汉划动桨橹,乌蓬小船的船头破开绿波,载着纪浩和王煜飘荡而去。
乌蓬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湖上行了不久,纪浩和王煜二人便见一座湖中岛出现在眼前。
摇橹老汉指着不远处湖中岛岸边一株古柳,说道:“两位秀才公,前面那处景致便是这阳溪八景中的阳溪晚钓了。相传这株古柳植于唐时,如今已逾千年。”
纪浩和王煜顺着摇撸老汉所指方向望去,只见一株古柳斜卧水面,一根枝干探出,枝节有些稀疏的柳叶,周围隐有雾气缭绕,真个如一个带着蓑笠老叟在那垂钓一般。
两人不由的感叹造化之奇。
摇撸老汉一边摇撸,一边朗诵道:“‘若个蒲团坐,斜阳古渡头。忘鱼贪适瞑,盟鹭僻临幽。波蘸清风线,竿投明月钩。想应移渭钓,蓑笠不曾收。’两位秀才公看这‘阳溪晚钓’景致如何?”摇橹老汉虽然不识字,但是在这阳溪湖上操舟二十余载,这诗倒是背得烂熟于心,每当载着来此的文人雅士,他都会适时的吟诵一遍,简直如阳溪湖形象代言人般尽责。
王煜笑道:“当真很像,造化之奇真是令人赞叹,可惜现在不是夕阳西下的傍晚,不然更加恰如其分!”
纪浩也在旁叹道:“当真宛如一钓叟,确实形神俱似!”
待两人欣赏这阳溪晚钓了片刻,摇橹老汉继续摇动桨橹。很快,乌蓬小船载着三人来到湖中岛旁边一处可停靠处,那摇橹老汉放下搭板,让二人上岛。
纪浩和王煜踩着老汉放下的搭板,登上翰文轩所在的湖中岛,摇橹老汉便抛下船锚在此等候。
二人甫一踏足岛上,只见整个岛上绿柳环合,花木扶疏,亭台轩廊错落有致,修竹芳卉点缀其间,景色着实雅致不凡。
站在岛上,但见四周湖水荡漾,荷叶田田,荷花溢香,凉风徐吹,令人心爽!据刚才那摇橹老汉说这此处正是阳溪八景中的“湖心秋风”,此时正值秋高气爽之际,这来赏这“湖心秋风”倒是正合时宜。
在这秋高气爽好时节,这湖中岛上的的游人也不少。纪浩和王煜二人踏着岛上的曲折小径,来到不远处的名贤祠。
祠旁矗立一方石碑,石碑上用苍劲古朴的行书镌刻着“成化五年,知府李昂奏请立祠,祀宋青州守寇忠愍公准、曹武穆公玮、王文正公曾、庞庄敏公籍、程文简公琳、范文正公仲淹、李文定公迪、富文忠公弼、欧阳文忠公修、吴文肃公奎、赵清献公拚、张文定公方平、刘忠肃公挚,岁时致祭”的碑文。
纪浩和王煜郑重的进祠祭拜一众先贤。
祠后崇台之上建后乐堂,取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二人祭拜了一众先贤,又去后乐堂瞻仰了一番。
出来之后,王煜这才感慨道:“做官当如范文正公、王文正公,一生赤诚,秉持大义,不枉文正的谥号。我辈当以他们为楷模。”
宋时以降,文人做官,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便是“文正”... -->>
阳溪湖的湖面水色澄碧,堤柳夹岸,莲荷叠翠,南面尧王山倒映湖中,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形成一幅天然湖光山色画卷。
湖中又有许多亭台楼阁点缀,幽径回廊、假山亭台穿插其中,偶有游船画舫飘荡其上,为这幅绝美的天然画卷增添许多人文点缀和人间烟火气。
阳溪湖的景色之美,当真是名不虚传。
据摇橹老汉介绍道:这阳溪湖上一年四季都有怡人的景色。
春日,湖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葱绿片片,嫣红点点;秋日,湖中芦花飞舞,水鸟翱翔;冬日,湖面虽暂失碧波,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阳溪湖虽然一年四季都是美景纷呈,但这其中却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天最为宜人。纪浩和王煜他们当此秋高气爽之时来游阳溪湖,倒是恰得其时。
王煜眼见此情此景似乎有所感怀,一直站在船头忘情的欣赏着此间美景,纪浩此时也是心旷神怡,两人一时无话。
乌蓬小船湖上游荡了一会儿,摇橹老汉在旁指着前方一处轩楼,开口说道:“两位秀才公虽然吩咐说要随意游览,但老汉还要多句嘴。前面那处所在是翰文轩,旁边还有一处“名贤祠”,是纪念大宋时在青州有惠政十三位知州老爷而建。而且在上边还可以观赏咱们阳溪八景中阳溪钓叟、湖波晚照、湖心秋风、秋柳含烟三景。来游览阳溪湖的秀才公们基本都要去翰文轩游览一番的,两位秀才公是否有意上岛一观?”
翰文轩始建于北魏,现存的翰文轩是北宋庆佑年间,大宋名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富弼在青州任职知州时重建的。
翰文轩巍立于阳溪湖中最大的湖中岛上。岛上不止有翰文轩,还有幽径回廊,假山亭台,又遍植花木,景致很是不错。因为翰文轩最为出名,所以世人以翰文轩统称这湖中岛上的景致。
成化五年,时任知府的李昂为尊崇贤达,在翰文轩旁边建“名贤祠”,纪念宋朝寇准、王曾、庞籍、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等十三位在朝中任过宰相且在青州有惠政的青州知州,是以又称“十三贤祠”。
因为这“十三贤祠”纪念的是十三位贤达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宋名臣,备受文人士子们的推崇,再加上此处风景怡人,因此成为游湖士子的打卡胜地。
纪浩对这“十三贤祠”不太了解,但王煜却是知道这“十三贤祠”的,这“十三贤祠”在山东文人士子中是非常有名的,他这时听了那摇橹老汉的说到“十三贤祠”,目光终于从眼前的景色移开,对那摇橹老汉微微一笑,客气的说道:“那就有劳老丈载我们去翰文轩吧!”
那摇橹老汉听了王煜的话,当下答应一声,摇动桨橹往翰文轩所在的湖中岛而去。
随着摇橹老汉划动桨橹,乌蓬小船的船头破开绿波,载着纪浩和王煜飘荡而去。
乌蓬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湖上行了不久,纪浩和王煜二人便见一座湖中岛出现在眼前。
摇橹老汉指着不远处湖中岛岸边一株古柳,说道:“两位秀才公,前面那处景致便是这阳溪八景中的阳溪晚钓了。相传这株古柳植于唐时,如今已逾千年。”
纪浩和王煜顺着摇撸老汉所指方向望去,只见一株古柳斜卧水面,一根枝干探出,枝节有些稀疏的柳叶,周围隐有雾气缭绕,真个如一个带着蓑笠老叟在那垂钓一般。
两人不由的感叹造化之奇。
摇撸老汉一边摇撸,一边朗诵道:“‘若个蒲团坐,斜阳古渡头。忘鱼贪适瞑,盟鹭僻临幽。波蘸清风线,竿投明月钩。想应移渭钓,蓑笠不曾收。’两位秀才公看这‘阳溪晚钓’景致如何?”摇橹老汉虽然不识字,但是在这阳溪湖上操舟二十余载,这诗倒是背得烂熟于心,每当载着来此的文人雅士,他都会适时的吟诵一遍,简直如阳溪湖形象代言人般尽责。
王煜笑道:“当真很像,造化之奇真是令人赞叹,可惜现在不是夕阳西下的傍晚,不然更加恰如其分!”
纪浩也在旁叹道:“当真宛如一钓叟,确实形神俱似!”
待两人欣赏这阳溪晚钓了片刻,摇橹老汉继续摇动桨橹。很快,乌蓬小船载着三人来到湖中岛旁边一处可停靠处,那摇橹老汉放下搭板,让二人上岛。
纪浩和王煜踩着老汉放下的搭板,登上翰文轩所在的湖中岛,摇橹老汉便抛下船锚在此等候。
二人甫一踏足岛上,只见整个岛上绿柳环合,花木扶疏,亭台轩廊错落有致,修竹芳卉点缀其间,景色着实雅致不凡。
站在岛上,但见四周湖水荡漾,荷叶田田,荷花溢香,凉风徐吹,令人心爽!据刚才那摇橹老汉说这此处正是阳溪八景中的“湖心秋风”,此时正值秋高气爽之际,这来赏这“湖心秋风”倒是正合时宜。
在这秋高气爽好时节,这湖中岛上的的游人也不少。纪浩和王煜二人踏着岛上的曲折小径,来到不远处的名贤祠。
祠旁矗立一方石碑,石碑上用苍劲古朴的行书镌刻着“成化五年,知府李昂奏请立祠,祀宋青州守寇忠愍公准、曹武穆公玮、王文正公曾、庞庄敏公籍、程文简公琳、范文正公仲淹、李文定公迪、富文忠公弼、欧阳文忠公修、吴文肃公奎、赵清献公拚、张文定公方平、刘忠肃公挚,岁时致祭”的碑文。
纪浩和王煜郑重的进祠祭拜一众先贤。
祠后崇台之上建后乐堂,取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二人祭拜了一众先贤,又去后乐堂瞻仰了一番。
出来之后,王煜这才感慨道:“做官当如范文正公、王文正公,一生赤诚,秉持大义,不枉文正的谥号。我辈当以他们为楷模。”
宋时以降,文人做官,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便是“文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