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企划文案知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好运气。待旭日东升,她们就到麦田里“踏青”,据说:“清明踏了青,不患脚疼病。”
3。学习古诗苏堤清明即事。
这首古诗是宋代诗人吴惟信描写春天春游景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给学生讲解古诗的意思,启发学生想象古人春游时的热闹景象。
4。仿编儿歌:“春天来”。指导学生用简炼的语句总结描绘春天的景色,如:春天到,春天到,小河流水哗哗笑,小鱼小虾戏耍闹。
活动四:插柳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插柳是黄河口一带清明节期间的一种习俗,并知道其由来。
2、通过插柳活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
3、让学生理解插柳的意义,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
活动准备:
柳枝若干,小铁铲、小水桶的数量各为学生人数的一半、小面包车一辆。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清明节插柳的习俗。
1启发提问:“清明时节,草青树绿,黄河口一带的人们有一种习俗即折柳枝,这是为什么?”(人们要插柳)
2教师:“小朋友知道吗,人们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插柳?”介绍插柳习俗的来历:晋文公在清明节的第二天,到大臣介之推坟前祭奠时,发现与介之推同时被烧死的柳树复活了,晋文公便掐下柳枝插在了头上,他的群臣也仿效晋文公掐戴柳枝。另外还有一种民谣说:“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
2。向学生讲解插柳的意义,激发学生动手插柳的兴趣。
1插柳可以渲染节日的气氛,增添节日乐趣。
2插柳可以绿化周围的环境,每到柳枝展绿的时候,它便告诉小朋友们春天已来到了。
3、组织学生在院子周围进行插柳活动。
1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其中一人用小桶提水,两人用小铁铲松土,一人拿柳枝。四人要团结协作,看哪一组插得好又快。
2方法:先用小铁铲松好土,然后浇水,最后插柳枝。
3学生动手插柳,教师巡回指导。如:松土时可找个松软的地方,松的土要稍深点,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浇水不能太多。
4柳枝插完后,教师组织学生将工具放好,然后小结活动的情况,表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学生及团结协作好的小组。
5要求学生每天给柳枝浇水,轮流看护并管理。
活动五:荡秋千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秋千的来历。
2、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增进其身心健康;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
在学生园内用木头、绳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猫荡秋千”的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熊猫荡秋千”的挂图,引出课题。教师边出示挂图边问:“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清明节)
“节日里,动物园里的小熊猫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戏,它们在干什么?”(荡秋千)
2、介绍秋千的来历。
让学生知道秋千是我们的祖先借以攀树取食和避兽宿息的一种工具。后来演化为秋千活动。
3、介绍秋千的玩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荡秋千。
1两手握绳,坐或站在两绳之间的横板上。
2当站着荡时,两腿并拢,并屈膝前荡;坐着荡时可有人在后边将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3要求学生排成一路纵队站在一旁,每人荡2—3分钟,荡过的小朋友站至队尾。教师边指导边表扬表现勇敢的小朋友,鼓励胆小的学生。
4、命题画:“小猴荡秋千”。
画出小猴荡秋千的各种姿态。
活动六:放风筝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风筝的种类及结构。
2、培养学生放风筝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活动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类型的风筝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让学生猜:风筝。引出活动主题。
2、教师启发提问:
1小朋友放过风筝没有?你的风筝是什么样的?
2除了自己的风筝外,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老鹰、燕子、蜻蜒、金鱼、五星等)
3、出示各类风筝让学生欣赏。如鸟形风筝:仙鹤;虫形风筝:蝴蝶;水族风筝:金鱼;人物风筝:孙悟空;器物风筝:宫灯;变形几何图形风筝:五角星等。
1教师边出示各类风筝边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色彩、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制作材料(纸、竹等)和制作方法(扎、糊、绘画),并自制一个风筝。
4、游戏“放风筝”,让学生体验放风筝的乐趣,锻炼跑的能力。玩法:
学生成四路纵队在场地上站好,在50米跑道上进行放风筝接力赛。教师发出信号后,四队排头手拉风筝线往前跑,跑回时将风筝线交到第二个学生手中,第二个学生拿准风筝线后接着跑,如此接力,直到每队的学生都参与一遍,以先跑完的一队为胜。游戏反复进行。
好运气。待旭日东升,她们就到麦田里“踏青”,据说:“清明踏了青,不患脚疼病。”
3。学习古诗苏堤清明即事。
这首古诗是宋代诗人吴惟信描写春天春游景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给学生讲解古诗的意思,启发学生想象古人春游时的热闹景象。
4。仿编儿歌:“春天来”。指导学生用简炼的语句总结描绘春天的景色,如:春天到,春天到,小河流水哗哗笑,小鱼小虾戏耍闹。
活动四:插柳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插柳是黄河口一带清明节期间的一种习俗,并知道其由来。
2、通过插柳活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
3、让学生理解插柳的意义,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
活动准备:
柳枝若干,小铁铲、小水桶的数量各为学生人数的一半、小面包车一辆。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清明节插柳的习俗。
1启发提问:“清明时节,草青树绿,黄河口一带的人们有一种习俗即折柳枝,这是为什么?”(人们要插柳)
2教师:“小朋友知道吗,人们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插柳?”介绍插柳习俗的来历:晋文公在清明节的第二天,到大臣介之推坟前祭奠时,发现与介之推同时被烧死的柳树复活了,晋文公便掐下柳枝插在了头上,他的群臣也仿效晋文公掐戴柳枝。另外还有一种民谣说:“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
2。向学生讲解插柳的意义,激发学生动手插柳的兴趣。
1插柳可以渲染节日的气氛,增添节日乐趣。
2插柳可以绿化周围的环境,每到柳枝展绿的时候,它便告诉小朋友们春天已来到了。
3、组织学生在院子周围进行插柳活动。
1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其中一人用小桶提水,两人用小铁铲松土,一人拿柳枝。四人要团结协作,看哪一组插得好又快。
2方法:先用小铁铲松好土,然后浇水,最后插柳枝。
3学生动手插柳,教师巡回指导。如:松土时可找个松软的地方,松的土要稍深点,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浇水不能太多。
4柳枝插完后,教师组织学生将工具放好,然后小结活动的情况,表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学生及团结协作好的小组。
5要求学生每天给柳枝浇水,轮流看护并管理。
活动五:荡秋千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秋千的来历。
2、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增进其身心健康;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
在学生园内用木头、绳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猫荡秋千”的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熊猫荡秋千”的挂图,引出课题。教师边出示挂图边问:“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清明节)
“节日里,动物园里的小熊猫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戏,它们在干什么?”(荡秋千)
2、介绍秋千的来历。
让学生知道秋千是我们的祖先借以攀树取食和避兽宿息的一种工具。后来演化为秋千活动。
3、介绍秋千的玩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荡秋千。
1两手握绳,坐或站在两绳之间的横板上。
2当站着荡时,两腿并拢,并屈膝前荡;坐着荡时可有人在后边将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3要求学生排成一路纵队站在一旁,每人荡2—3分钟,荡过的小朋友站至队尾。教师边指导边表扬表现勇敢的小朋友,鼓励胆小的学生。
4、命题画:“小猴荡秋千”。
画出小猴荡秋千的各种姿态。
活动六:放风筝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风筝的种类及结构。
2、培养学生放风筝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活动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类型的风筝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让学生猜:风筝。引出活动主题。
2、教师启发提问:
1小朋友放过风筝没有?你的风筝是什么样的?
2除了自己的风筝外,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老鹰、燕子、蜻蜒、金鱼、五星等)
3、出示各类风筝让学生欣赏。如鸟形风筝:仙鹤;虫形风筝:蝴蝶;水族风筝:金鱼;人物风筝:孙悟空;器物风筝:宫灯;变形几何图形风筝:五角星等。
1教师边出示各类风筝边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色彩、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制作材料(纸、竹等)和制作方法(扎、糊、绘画),并自制一个风筝。
4、游戏“放风筝”,让学生体验放风筝的乐趣,锻炼跑的能力。玩法:
学生成四路纵队在场地上站好,在50米跑道上进行放风筝接力赛。教师发出信号后,四队排头手拉风筝线往前跑,跑回时将风筝线交到第二个学生手中,第二个学生拿准风筝线后接着跑,如此接力,直到每队的学生都参与一遍,以先跑完的一队为胜。游戏反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