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老舍之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著名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先生为什么在《中国现代小说史,1917-1957》中说,到1957年,《骆驼祥子》“也许是最好的中国现代小说”?
老舍的《离婚》成于1933年夏天,解剖了典型市民的庸碌性格,保住作者原有的一切长处,结构严谨和谐,而避免了前些作品的油滑等不足,是老舍的“第一本完美的作品”(常风:《论老舍(离婚)》。天津《大公报》1934年9月12日。),也是现代小说中的一部杰作。一经出版,就广受好评。它也为老舍最喜欢的,超过在山东大学教书《骆驼祥子》。
《离婚》是中国人生活的舞台、象征和缩影,表现了一个主题:生命只是妥协,敷衍,含混,怯懦,折中,没有生气,和理想完全相反的鬼混。背静是灰色。在一片灰色中,走出了一群灰色的人。
本来,老李想要和太太离婚是故事的主干,老李应是主角,太太是对象。可是张大哥习惯当主角,插进来,故事就变成了张大哥阻止老李和太太离婚,喧宾夺主,取代主角位置。他之能这样,是受到了身份约定的: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他的“大哥”味儿就这么足。
既然张大哥确信自己是一切人的大哥,可以驾驭一切,那么他自作主张地让老李接太太,为他们找房子,也就不为其怪。老李却不知道应该感激他,还是该恨他。通过这样的角色错位,小说就把虚假的主角张大哥放在不相称的位置上,写了他的自以为是和缺乏自知之明,“每根毫毛都合着社会的意思生长”,达到了讽刺和批判的目的。
故事线索则是世俗的节庆:四次请客,串起了一迭事情。
第一次,张大哥请老李,想用厨房艺术来消灭离婚。他成功了,安定了二妹妹的情绪,稳定了她的婚姻。老李则悟出面包就是一切,决定接家眷。第二次,老李被迫请小赵们。那就成了小赵们的狂欢节,而老李和太太成为挨宰的猪羊。第三次是小赵还席,想延续狂欢。第四次则是张大哥谢小赵,请的人被打死,厨房艺术宣告破产。
其近于无事的悲剧,深刻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洞察、表现生活的卓越才能,令人发笑,引人惊叹。在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上,离伟大已不远。
故事里的中心人物张大哥,在财政所就职。一座高级衙门,能在其中办事的人,都被称为社会的中坚。
可他们究竟是些什么人呢?所长是官僚土匪。办事员是骗子。吴太极是饭桶把式匠。孙先生是流氓兼北平俗语搜集者。张大哥本人则是男性媒婆,无事可干,每天专为别人张罗婚事,由此与社会有了广泛的接触,人缘好,成了一切人的大哥。
他满足快乐地热于助人,永远折中敷衍,永远寻求平衡,乐意活在黑暗里,不得罪人。最终却并不解决任何问题。
“他的生命就是瞎热闹一回,热闹而没有任何意义。”
即使儿子被特务诬陷捉了,生活才动荡不安起来,以至受小赵等讹诈,赔了一所房子才救出,过后还是继续做黑暗的小虫。
跟着他的老李,有点色彩,引人同情,让人失望。
他受过更多的教育,有理想、有激情,试图走出这灰色的圈子,却失败了。因为那黑暗势力、灰色的人生太沉重,他过分软弱、迁就,想离婚,又无力摆脱,讨厌老张的作为,又离不了他,看不起同事,却自甘不如等等。
其他人更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唯一带了血性的汉子是丁二爷,为张大哥行道义,悄悄杀掉小赵,免遭更大图谋。
可见,在平静的无风无雨的生活里,是藏了杀机的。我们能许可它的继续存在吗?
创作时,作者吸收了《大明湖》、《猫城记》的教训,要重归幽默,重返北京。写故乡,写自己熟悉的人事。随写随发现新的事实。
结构上,它匀净、和谐、严谨,精巧又含蓄,写来整齐一致。加之看住了幽默,底气就坚实,很耐读。
一般人认为,使老舍步人中国现代小说大师殿堂的,还是开始写作于1936年夏天的《骆驼祥子》。著名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先圭就曾说,到1957年,《骆驼样子》“也许是最好的中国现代小说”。
这部小说,他是边写边发表的,9月在《宇宙风》上连载,每月用两段,共24段,到1937年10月载完。是老舍辞去山东大学职位后所写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自己创作生涯的转折,他很在意它成不成功,它将决定他今后如何选择。
这以前,“我总是以教书为正职,写作为副业……我不甚满意这个办法。因为它使我既不能专心一致的写作,而又终年无一日休息,有损于健康……《骆驼祥子》是我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这一炮要放响了,我就可以放胆的作下去,每年预计着可以写出两部长篇小说来。不幸这一炮若是不过火,我便只好再去教书,也许因为扫兴而完全放弃了写作。
所以我说,这本书和我的写作生活有很重要的关系”。
不过,一个作家,不必处心积虑去观察什么,只是要交朋友,三教九流,什么人都得交识。其中任何一位,哪陷-句话,都可能触动心绪、灵感,成为组织、生长新的人物情节的契点。《骆驼祥子》的故事和人物,骆驼与车夫,就都是听来的。
写它的起因是1936年春天,山大的朋友过来,谈起他在北平时用过的一位车夫,车子买而又卖,三起三落,末了儿还是受穷。另有一个车夫,则是被军队抓了去,乘移动之际,偷回了三匹骆驼。
当然,从听说来的材料到写成一部作品,尚有好大一段距离。这时,先需拿出作者毕生的经验,去千方百计使那主要的参考内容丰富起来。
小说家是人生经验的百货店,货充实,生意才兴隆。种子也是靠把水分、温度、阳光细心调处得当,才发芽生长的。因而,遇到一个好的故事,传达什么思想,生发怎样的感情,都要先在事情里旅行。
理清了,不忙着就写,而去发现其中不圆满的地方,进行必要补充,发现不熟悉、不知道的,设法把它弄明白。哪些能打听,哪些要实地取材,哪些可以设身处地进行想象等等。只有资料丰富,写一段而知道全部时,认识才可能深刻,而有所剪裁,写的事人物担负得起,作品才真切生动。
就《骆驼祥子》而言,写的是车夫,作者就得认真调查,进而从春到夏,他收集材料,了解各种各类车夫,慢慢进行分析取舍,找到他们的共同性,了解车夫生活的细节:他们有些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表现到衣食言语姿态上如何?内心状态如何?根源在何?如何体现他们在吃苦?雨里、夜里、冬天、夏天有些什么区别?发生哪些具体、细琐的遭遇?反应会... -->>
著名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先生为什么在《中国现代小说史,1917-1957》中说,到1957年,《骆驼祥子》“也许是最好的中国现代小说”?
老舍的《离婚》成于1933年夏天,解剖了典型市民的庸碌性格,保住作者原有的一切长处,结构严谨和谐,而避免了前些作品的油滑等不足,是老舍的“第一本完美的作品”(常风:《论老舍(离婚)》。天津《大公报》1934年9月12日。),也是现代小说中的一部杰作。一经出版,就广受好评。它也为老舍最喜欢的,超过在山东大学教书《骆驼祥子》。
《离婚》是中国人生活的舞台、象征和缩影,表现了一个主题:生命只是妥协,敷衍,含混,怯懦,折中,没有生气,和理想完全相反的鬼混。背静是灰色。在一片灰色中,走出了一群灰色的人。
本来,老李想要和太太离婚是故事的主干,老李应是主角,太太是对象。可是张大哥习惯当主角,插进来,故事就变成了张大哥阻止老李和太太离婚,喧宾夺主,取代主角位置。他之能这样,是受到了身份约定的: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他的“大哥”味儿就这么足。
既然张大哥确信自己是一切人的大哥,可以驾驭一切,那么他自作主张地让老李接太太,为他们找房子,也就不为其怪。老李却不知道应该感激他,还是该恨他。通过这样的角色错位,小说就把虚假的主角张大哥放在不相称的位置上,写了他的自以为是和缺乏自知之明,“每根毫毛都合着社会的意思生长”,达到了讽刺和批判的目的。
故事线索则是世俗的节庆:四次请客,串起了一迭事情。
第一次,张大哥请老李,想用厨房艺术来消灭离婚。他成功了,安定了二妹妹的情绪,稳定了她的婚姻。老李则悟出面包就是一切,决定接家眷。第二次,老李被迫请小赵们。那就成了小赵们的狂欢节,而老李和太太成为挨宰的猪羊。第三次是小赵还席,想延续狂欢。第四次则是张大哥谢小赵,请的人被打死,厨房艺术宣告破产。
其近于无事的悲剧,深刻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洞察、表现生活的卓越才能,令人发笑,引人惊叹。在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上,离伟大已不远。
故事里的中心人物张大哥,在财政所就职。一座高级衙门,能在其中办事的人,都被称为社会的中坚。
可他们究竟是些什么人呢?所长是官僚土匪。办事员是骗子。吴太极是饭桶把式匠。孙先生是流氓兼北平俗语搜集者。张大哥本人则是男性媒婆,无事可干,每天专为别人张罗婚事,由此与社会有了广泛的接触,人缘好,成了一切人的大哥。
他满足快乐地热于助人,永远折中敷衍,永远寻求平衡,乐意活在黑暗里,不得罪人。最终却并不解决任何问题。
“他的生命就是瞎热闹一回,热闹而没有任何意义。”
即使儿子被特务诬陷捉了,生活才动荡不安起来,以至受小赵等讹诈,赔了一所房子才救出,过后还是继续做黑暗的小虫。
跟着他的老李,有点色彩,引人同情,让人失望。
他受过更多的教育,有理想、有激情,试图走出这灰色的圈子,却失败了。因为那黑暗势力、灰色的人生太沉重,他过分软弱、迁就,想离婚,又无力摆脱,讨厌老张的作为,又离不了他,看不起同事,却自甘不如等等。
其他人更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唯一带了血性的汉子是丁二爷,为张大哥行道义,悄悄杀掉小赵,免遭更大图谋。
可见,在平静的无风无雨的生活里,是藏了杀机的。我们能许可它的继续存在吗?
创作时,作者吸收了《大明湖》、《猫城记》的教训,要重归幽默,重返北京。写故乡,写自己熟悉的人事。随写随发现新的事实。
结构上,它匀净、和谐、严谨,精巧又含蓄,写来整齐一致。加之看住了幽默,底气就坚实,很耐读。
一般人认为,使老舍步人中国现代小说大师殿堂的,还是开始写作于1936年夏天的《骆驼祥子》。著名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先圭就曾说,到1957年,《骆驼样子》“也许是最好的中国现代小说”。
这部小说,他是边写边发表的,9月在《宇宙风》上连载,每月用两段,共24段,到1937年10月载完。是老舍辞去山东大学职位后所写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自己创作生涯的转折,他很在意它成不成功,它将决定他今后如何选择。
这以前,“我总是以教书为正职,写作为副业……我不甚满意这个办法。因为它使我既不能专心一致的写作,而又终年无一日休息,有损于健康……《骆驼祥子》是我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这一炮要放响了,我就可以放胆的作下去,每年预计着可以写出两部长篇小说来。不幸这一炮若是不过火,我便只好再去教书,也许因为扫兴而完全放弃了写作。
所以我说,这本书和我的写作生活有很重要的关系”。
不过,一个作家,不必处心积虑去观察什么,只是要交朋友,三教九流,什么人都得交识。其中任何一位,哪陷-句话,都可能触动心绪、灵感,成为组织、生长新的人物情节的契点。《骆驼祥子》的故事和人物,骆驼与车夫,就都是听来的。
写它的起因是1936年春天,山大的朋友过来,谈起他在北平时用过的一位车夫,车子买而又卖,三起三落,末了儿还是受穷。另有一个车夫,则是被军队抓了去,乘移动之际,偷回了三匹骆驼。
当然,从听说来的材料到写成一部作品,尚有好大一段距离。这时,先需拿出作者毕生的经验,去千方百计使那主要的参考内容丰富起来。
小说家是人生经验的百货店,货充实,生意才兴隆。种子也是靠把水分、温度、阳光细心调处得当,才发芽生长的。因而,遇到一个好的故事,传达什么思想,生发怎样的感情,都要先在事情里旅行。
理清了,不忙着就写,而去发现其中不圆满的地方,进行必要补充,发现不熟悉、不知道的,设法把它弄明白。哪些能打听,哪些要实地取材,哪些可以设身处地进行想象等等。只有资料丰富,写一段而知道全部时,认识才可能深刻,而有所剪裁,写的事人物担负得起,作品才真切生动。
就《骆驼祥子》而言,写的是车夫,作者就得认真调查,进而从春到夏,他收集材料,了解各种各类车夫,慢慢进行分析取舍,找到他们的共同性,了解车夫生活的细节:他们有些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表现到衣食言语姿态上如何?内心状态如何?根源在何?如何体现他们在吃苦?雨里、夜里、冬天、夏天有些什么区别?发生哪些具体、细琐的遭遇?反应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