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小人物的英杰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起赵云来说实在是天差地别,赵云私下判断认为其能够学得自己身上一半的功夫就算合格了。
对于赵云的判断,李书实透露给了姜震,对于这样的结果姜震倒也并不失望。在他看来,姜叙跟着赵云学武,只要能够将赵云的本事记录下来,那么这就是姜家最宝贵的财富,后世子孙总会有天赋出众之辈,到时候自然用得上。就算一直用不上,这些套路也足以让姜家士兵的战斗力也会小幅提升,再加上姜家学自华雄等人的练兵方法,姜家便有了符合身份的部曲。
其次姜震也不认为赵云会一辈子都仅仅是个保镖(似乎历史上赵云干的最出色的还就是保镖了,当然他的那个保镖级别是中南海级的,怎么招也是个少将衔),如果未来赵云能够一飞冲天的话,那么凭姜叙和他的师生关系,自然会有一个好的前途。
这种投资少而且看似风险不小(赵云打不出来)但是实际上姜家完全承受得起失败(只要不是诛十族)的投资对于姜震而言实在是没有不下注的道理,更别说他对自己的眼光相当自信。
而姜叙以及他的幼弟姜冏显然并不仅仅只有赵云这么一个师傅,不要忘了李书实身边还有一个来自于鸿都门学的高材生张诲。虽说鸿都门学的学生更擅长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而且对于那些秘传的学问比如袁家掌握的《孟氏易》(也就是由梁丘贺作注解的《易经》,顺便说一句,梁丘贺姓梁丘,名贺),比如作为汉代《尚书》的传播者伏生的直系直系后代伏家(没错,就是那个伏皇后和他父亲伏完的伏家)所掌握的《尚书》,比如杨家掌握的《欧阳尚书》(也就是由欧阳生作注解的《尚书》,还要顺便说一句,欧阳生姓欧阳这都能知道,但是名字却并不清楚,那个“生”字就和伏生的“生”一样,是对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的一种称呼,此人是伏生的徒弟。师徒二人都是只知其姓不知其名,也算一代趣谈了),但是因为鸿都门学也算皇家大学,所以对于其中的优秀学子还是有资格观看一些东观的藏书,总的来说在学问上还是相当不错的了。只不过因为民间更注重古文经学而非官方注重的今文经学,所以张诲远不如卢植、胡昭吃得开,但是教授两个小孩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李头领,据我姜家的情报,朝廷的平叛大军在陇县大败叛军,现在叛军已经四散而逃,不知我等是否应该尽起家兵前往声援,还是继续在此地休养生息。”
姜震竟然用如此恭敬的语气询问李书实姜家未来的行止,由此可见数天内李书实一行人带给了他多大的震撼。当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如果要出兵的话,显然这些刚刚训练没几天的家兵肯定派不上多大的用处,真正的主力还是李书实麾下的那数百号人马。
汉军的部队能够获胜说起来还有他李书实的一份功劳在其中,不过因为获得了猛将华雄一名外加徐荣的好感若干,所以李书实感觉这奖励可比可以看得见的财物实惠的多。
不过按照众人对战局的分析,董卓等人的部队经过半年的拉锯战已经非常疲惫,现在又几乎是连轴转的追了羌人那么长时间,最重要的是接下来汉军如果继续追击的话将会深入汉胡杂居的区域,这里面的胡人虽然与相邻的汉人相处不错,但是对于大部分汉军却怀有着既怕却也十分反感的情绪,边章和韩遂让部队四散而逃看似散乱,却很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召集那些没有参战或者没有参与武功和美阳的攻防战的胡人部队,如果这些人被边章韩遂聚集起来的话,那么熟悉西凉地理的董卓倒也还能算得上主场作战,剩下的部队完全对当地是两眼一抹黑,估计敌人什么时候将他们的后路截断包了他们的饺子他们还以为自己胜利在望呢。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汉人对羌人积累的胜势也远没有到达顶点,只不过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才导致了战局发展成如此程度。如果张温能够将局势稳定下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话,那么凭借之前的胜势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绝对不会给羌人反败为胜的机会。
可是现在,轻师远行且劳顿疲敝的汉军面对很有可能出现的敌人的生力军,更何况汉军内部还因为战利品的分配以及将领之间的冲突已经有了几分貌合神离的味道。所以在李书实看来,除非自己的判断错误,羌人真的彻底溃散,否则汉军的大败将只是时间的问题。
“张车骑军队的情况我还是熟悉的,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恐怕羌人所谓的溃逃不过是将士兵分散开来,等到我方军队不再注意到他们的时候,再聚集起来打我们的反击。更糟糕的是,如果布置得当,甚至还有可能将那些原本分散在其他地方的胡人部队聚拢起来。”
后面的话是什么意思,姜震一听便知,对于李书实的判断他并不完全相信,但也不敢不信,毕竟这一次羌族联军的指挥官并不是往常只知道猛打猛冲的羌人而是两个在凉州境内都颇为出名的智谋之士,他们会否采取李书实的办法姜震真的无法判断。
对于他而言,虽然李书实的话实现的可能性是多少他不知道,但是他却知道,一旦实现的话,那么姜家派出的部队很有可能会血本无归。而这样的风险所带来的收益却并不大,因为朝廷的财政问题,这一次朝廷对羌人首领人头的赏钱比之以往少了很多,所以这样的风险他冒不起,也不愿意冒。
或许对他而言,现在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和李书实一起祈祷边章和韩遂没有那么出色的谋划能力吧。
-\ |书友上传/-
起赵云来说实在是天差地别,赵云私下判断认为其能够学得自己身上一半的功夫就算合格了。
对于赵云的判断,李书实透露给了姜震,对于这样的结果姜震倒也并不失望。在他看来,姜叙跟着赵云学武,只要能够将赵云的本事记录下来,那么这就是姜家最宝贵的财富,后世子孙总会有天赋出众之辈,到时候自然用得上。就算一直用不上,这些套路也足以让姜家士兵的战斗力也会小幅提升,再加上姜家学自华雄等人的练兵方法,姜家便有了符合身份的部曲。
其次姜震也不认为赵云会一辈子都仅仅是个保镖(似乎历史上赵云干的最出色的还就是保镖了,当然他的那个保镖级别是中南海级的,怎么招也是个少将衔),如果未来赵云能够一飞冲天的话,那么凭姜叙和他的师生关系,自然会有一个好的前途。
这种投资少而且看似风险不小(赵云打不出来)但是实际上姜家完全承受得起失败(只要不是诛十族)的投资对于姜震而言实在是没有不下注的道理,更别说他对自己的眼光相当自信。
而姜叙以及他的幼弟姜冏显然并不仅仅只有赵云这么一个师傅,不要忘了李书实身边还有一个来自于鸿都门学的高材生张诲。虽说鸿都门学的学生更擅长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而且对于那些秘传的学问比如袁家掌握的《孟氏易》(也就是由梁丘贺作注解的《易经》,顺便说一句,梁丘贺姓梁丘,名贺),比如作为汉代《尚书》的传播者伏生的直系直系后代伏家(没错,就是那个伏皇后和他父亲伏完的伏家)所掌握的《尚书》,比如杨家掌握的《欧阳尚书》(也就是由欧阳生作注解的《尚书》,还要顺便说一句,欧阳生姓欧阳这都能知道,但是名字却并不清楚,那个“生”字就和伏生的“生”一样,是对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的一种称呼,此人是伏生的徒弟。师徒二人都是只知其姓不知其名,也算一代趣谈了),但是因为鸿都门学也算皇家大学,所以对于其中的优秀学子还是有资格观看一些东观的藏书,总的来说在学问上还是相当不错的了。只不过因为民间更注重古文经学而非官方注重的今文经学,所以张诲远不如卢植、胡昭吃得开,但是教授两个小孩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李头领,据我姜家的情报,朝廷的平叛大军在陇县大败叛军,现在叛军已经四散而逃,不知我等是否应该尽起家兵前往声援,还是继续在此地休养生息。”
姜震竟然用如此恭敬的语气询问李书实姜家未来的行止,由此可见数天内李书实一行人带给了他多大的震撼。当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如果要出兵的话,显然这些刚刚训练没几天的家兵肯定派不上多大的用处,真正的主力还是李书实麾下的那数百号人马。
汉军的部队能够获胜说起来还有他李书实的一份功劳在其中,不过因为获得了猛将华雄一名外加徐荣的好感若干,所以李书实感觉这奖励可比可以看得见的财物实惠的多。
不过按照众人对战局的分析,董卓等人的部队经过半年的拉锯战已经非常疲惫,现在又几乎是连轴转的追了羌人那么长时间,最重要的是接下来汉军如果继续追击的话将会深入汉胡杂居的区域,这里面的胡人虽然与相邻的汉人相处不错,但是对于大部分汉军却怀有着既怕却也十分反感的情绪,边章和韩遂让部队四散而逃看似散乱,却很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召集那些没有参战或者没有参与武功和美阳的攻防战的胡人部队,如果这些人被边章韩遂聚集起来的话,那么熟悉西凉地理的董卓倒也还能算得上主场作战,剩下的部队完全对当地是两眼一抹黑,估计敌人什么时候将他们的后路截断包了他们的饺子他们还以为自己胜利在望呢。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汉人对羌人积累的胜势也远没有到达顶点,只不过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才导致了战局发展成如此程度。如果张温能够将局势稳定下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话,那么凭借之前的胜势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绝对不会给羌人反败为胜的机会。
可是现在,轻师远行且劳顿疲敝的汉军面对很有可能出现的敌人的生力军,更何况汉军内部还因为战利品的分配以及将领之间的冲突已经有了几分貌合神离的味道。所以在李书实看来,除非自己的判断错误,羌人真的彻底溃散,否则汉军的大败将只是时间的问题。
“张车骑军队的情况我还是熟悉的,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恐怕羌人所谓的溃逃不过是将士兵分散开来,等到我方军队不再注意到他们的时候,再聚集起来打我们的反击。更糟糕的是,如果布置得当,甚至还有可能将那些原本分散在其他地方的胡人部队聚拢起来。”
后面的话是什么意思,姜震一听便知,对于李书实的判断他并不完全相信,但也不敢不信,毕竟这一次羌族联军的指挥官并不是往常只知道猛打猛冲的羌人而是两个在凉州境内都颇为出名的智谋之士,他们会否采取李书实的办法姜震真的无法判断。
对于他而言,虽然李书实的话实现的可能性是多少他不知道,但是他却知道,一旦实现的话,那么姜家派出的部队很有可能会血本无归。而这样的风险所带来的收益却并不大,因为朝廷的财政问题,这一次朝廷对羌人首领人头的赏钱比之以往少了很多,所以这样的风险他冒不起,也不愿意冒。
或许对他而言,现在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和李书实一起祈祷边章和韩遂没有那么出色的谋划能力吧。
-\ |书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