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小人物的英杰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个机会,那就是继任被兖州刺史刘岱杀死的东郡太守桥瑁的新任东郡太守王肱面对强悍的黑山军显然没什么太好的办法,被打的落花流水。
也正是从这一刻起,曹操的运气重新变得好起来,不,甚至可以说好的有些让人吃惊。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以于毒、白绕为首的这次黑山军入寇事件发生的时间基本上与袁绍和公孙瓒发生界桥之战的时间相差无几,虽然不能说这是公孙瓒和黑山军的默契,毕竟当时还有公孙瓒在渤海一带击破黄巾军的战例,但是这显然表示在争夺冀州的关键时刻,袁绍却不得不面对两线作战甚至是三线作战(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加上平原令刘备所在的东线)的窘况,所以直到此时,曹操终于再一次有了领兵的机会。而这时候曹操麾下的士兵,估计不是袁绍划给他的便是他在袁绍授意下或者默许下招募的,估计原本属于袁绍但是和袁绍关系相当糟糕的清河人朱灵便是这个时候来到曹操麾下的。
于是乎曹操破白绕于濮阳,又在初平三年春逼走于毒,大破眭固和于夫罗。然后从东郡太守一步步顺利的在陈宫和鲍信的帮助下成为了兖州牧并兼并了已故的鲍信的势力,这样终于算是稳住了阵脚。
顺带一提的是,曹操从原本的落魄将军到东郡的这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打开了局面,只怕有一个或者两个人是功不可没的,那就是留香荀彧以及那位神秘的戏志才。
尤其是荀彧,很不好说曹操能够获得独立出兵东郡的机会是否由此人的帮助,毕竟别看荀彧来自颍川世家荀家,但是他的妻子是曾经的中常侍唐衡的女儿,虽然让荀彧这位少年成名的子弟不至于被政治漩涡所摧垮,但是那些羡慕嫉妒恨的人会不会因此而恶意中伤他却实在是不好说,至少荀彧在喜好名士的袁绍那里混的并不如意,或许他能够和曹操一见如故这种身份上的认同感也起到了不小的加分作用。
而在这个时候,荀攸估计还在荆州蹉跎,郭嘉还在家里炼丹,程昱刚刚被曹操征辟,曹操的核心模式团队当中就属这两个人的资格最老功劳最多,所以荀彧的地位一直冠绝所有文臣而戏志才则成为了曹操美好的回忆之一(而他的继任者郭嘉也成了美好回忆,这两位……)。
由此可见,曹操一开始登上诸侯混战时代的身份并非独立的诸侯,而是从属于袁绍但是独立性稍稍有些强的存在,只不过因为他和袁绍的关系再加上袁绍主要的目标和大敌是公孙瓒和张燕的黑山军(前者是麻烦,后者是痛恨,因为后者曾经攻破了邺城,要不是队伍里除了叛徒,估计袁绍及其手下的家属都会被抓做人质),所以为了保证曹操有能力对抗南方的袁术和东边的陶谦所以默许的他扩大势力扩充实力的种种举动。
而这一点从初平三年袁绍与曹操合兵攻击屯高唐的刘备,屯平原的单经和屯发干的陶谦以及初平四年春连续击败因为孙坚战死而彻底落入下风并最终输给刘表的袁术,将其赶到了扬州一带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来,曹操的存在的的确确是袁绍抑制袁术的一步妙招。
在随后曹操被吕布打的兖州基本丢得一干二净的时候,袁绍立刻表示希望曹操回来跟着自己干,而曹操对此也没什么抗拒之心,只不过因为程昱的劝阻这才作罢。虽然并不排除这是枭雄曹操心灰意冷下的颓废表现,但是能够让曹操愿意跟随的袁绍显然在曹操的心中有着相当的分量,或者说曹操很可能本就有借着袁绍的帮助东山再起的野心。
上面之所以讲了这么多袁绍和曹操之间的纠葛,就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话题,那就是袁绍在对待汉帝刘协的态度上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决断。
除了上面所讲担心会被那些既得利益集团蚕食了自己的势力并最终成功反扑,只怕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因为皇帝并没有落入其他人的手中,而是落入到了曹操的手中!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挟天子最大的好处一来是用天子的招牌吸引人才二来用天子的名义压服其他诸侯。
对于第一个好处当时的袁绍已经基本不需要了,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为世家子弟中最有希望问鼎天下的世家领袖,袁绍根本不是为缺乏人才而发愁,反而为如何应付自己手下已经有的人才之间的内耗而发愁。袁绍并不是没有主见的人,否则他也不会从一个庶子发展成为当时天下最为强大的诸侯,但是问题是他手下的人才实力都不弱,每一个的话听起来都非常有道理,于是当袁绍既没有绝对信任的谋士又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还偏偏想要采取优中选优的时候,袁绍才会发生悲剧。但是谁都未曾说过袁绍身边缺少人才的论断。
是啊,连荀彧、郭嘉这样的存在都没能受到重用,可见其内部的竞争到底有多激烈。
至于第二点……好吧,话说对于袁绍而言皇帝在他手中和在作为他附属存在的曹操手中有区别么?
嗯,或许有区别,那就是在曹操手中袁绍不但不用承担皇帝带来的弊端同时还能够享受到皇帝带来的优势,毕竟在他眼中他要打谁只要和曹操说一声圣旨不就自动送来了么?
更别说袁绍在完成河北四州的统一前和曹操没有根本上的利害冲突,并且两次主要的试探(要粮草以及对官位的不满)都获得了比较好的反应,所以袁绍自然乐得轻松。
至于传闻中田丰谏言袁绍称“早袭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绝对不会对袁绍的胃口——是啊,或许统一的速度会变快,可是那些人到底是投降的袁绍还是汉帝?吃得太多太快可是很容易撑到的。想想我们的苻坚和民国的蒋大总统吧。
实际上直到官渡之战袁绍的赢面依然不小——南面即使张绣投降曹操依然要面对汝南一带的刘备以及其他与袁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势力的攻击;西面虽然钟繇稳住了马腾和韩遂但是却依然需要保持一定的兵力,毕竟“韩九曲”实在是名声太响;东面因为青州军的军纪实在太差估计基本上都扔给了居于青徐自治权极大的臧霸,虽然臧霸挡住了袁谭的攻势,但是如果曹操在主战场失利的话也绝对不会死忠于曹氏。可以说只有东南孙策的意外死亡对于曹操来说是个真正不错的消息之外其他几个方面依然牵扯了曹操不少的精力。
至于曹操内部更是被袁绍渗透的非常厉害,即使很多只不过是世家豪强习惯性的示好举动,但是如果能够有效利用的话依然可以给袁绍带来大量的好处。
只是最终的结果……袁绍显然厚黑学只不过是个学士水平,或者说就算他曾是个厚黑学的博士但是过于顺畅的仕途让他的学识从博士级退化到了学士级。
不但没有发挥出己方的全部优势,反而让曹操逐步蚕食掉,到最后袁绍官渡大营里脑筋比较直的将领都死光了,剩下了两个脑筋比较灵活的终于无法忍受袁绍阵营的那些个名士们习惯性的互相倾轧而选择了自保并为官渡之战画下了最后一个句号。
至少在御下的水平上,曹操真的是甩了袁绍三条街。
所以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并获得成功不但是因为挟天子可以为曹操带来大量的好处,而且还受惠于西凉军帮助他将皇帝身边的利益集团过滤了一遍,同时在他发展的重要时期北方不但不是敌人反而是朋友,西方因为洛阳是一片焦土而乏人问津,仅剩下的两个方向便可以让曹操利用皇帝施展纵横捭阖的手段并最终在四面受敌的兖州成长为一个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魏国。
当然,当曹氏的版图已经足够大的时候他们已经不需要天子的名号作为他们头顶的枷锁,结果曹丕毫无意外的将皇帝彻底踢开,终结了这一段让人久久回味的历史。
这,就是李书实认为的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成功的真相。
注:以上完全只是李书实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ps2:一想到过年整个人都感觉似乎要懈怠了下来的样子,尤其是喝了热果珍之后,总有种回到暖暖的被窝里的冲动……
ps3:今天这一章应该可以算的上是节操满满了吧,明天就算是不更也没问题吧……
一个机会,那就是继任被兖州刺史刘岱杀死的东郡太守桥瑁的新任东郡太守王肱面对强悍的黑山军显然没什么太好的办法,被打的落花流水。
也正是从这一刻起,曹操的运气重新变得好起来,不,甚至可以说好的有些让人吃惊。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以于毒、白绕为首的这次黑山军入寇事件发生的时间基本上与袁绍和公孙瓒发生界桥之战的时间相差无几,虽然不能说这是公孙瓒和黑山军的默契,毕竟当时还有公孙瓒在渤海一带击破黄巾军的战例,但是这显然表示在争夺冀州的关键时刻,袁绍却不得不面对两线作战甚至是三线作战(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加上平原令刘备所在的东线)的窘况,所以直到此时,曹操终于再一次有了领兵的机会。而这时候曹操麾下的士兵,估计不是袁绍划给他的便是他在袁绍授意下或者默许下招募的,估计原本属于袁绍但是和袁绍关系相当糟糕的清河人朱灵便是这个时候来到曹操麾下的。
于是乎曹操破白绕于濮阳,又在初平三年春逼走于毒,大破眭固和于夫罗。然后从东郡太守一步步顺利的在陈宫和鲍信的帮助下成为了兖州牧并兼并了已故的鲍信的势力,这样终于算是稳住了阵脚。
顺带一提的是,曹操从原本的落魄将军到东郡的这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打开了局面,只怕有一个或者两个人是功不可没的,那就是留香荀彧以及那位神秘的戏志才。
尤其是荀彧,很不好说曹操能够获得独立出兵东郡的机会是否由此人的帮助,毕竟别看荀彧来自颍川世家荀家,但是他的妻子是曾经的中常侍唐衡的女儿,虽然让荀彧这位少年成名的子弟不至于被政治漩涡所摧垮,但是那些羡慕嫉妒恨的人会不会因此而恶意中伤他却实在是不好说,至少荀彧在喜好名士的袁绍那里混的并不如意,或许他能够和曹操一见如故这种身份上的认同感也起到了不小的加分作用。
而在这个时候,荀攸估计还在荆州蹉跎,郭嘉还在家里炼丹,程昱刚刚被曹操征辟,曹操的核心模式团队当中就属这两个人的资格最老功劳最多,所以荀彧的地位一直冠绝所有文臣而戏志才则成为了曹操美好的回忆之一(而他的继任者郭嘉也成了美好回忆,这两位……)。
由此可见,曹操一开始登上诸侯混战时代的身份并非独立的诸侯,而是从属于袁绍但是独立性稍稍有些强的存在,只不过因为他和袁绍的关系再加上袁绍主要的目标和大敌是公孙瓒和张燕的黑山军(前者是麻烦,后者是痛恨,因为后者曾经攻破了邺城,要不是队伍里除了叛徒,估计袁绍及其手下的家属都会被抓做人质),所以为了保证曹操有能力对抗南方的袁术和东边的陶谦所以默许的他扩大势力扩充实力的种种举动。
而这一点从初平三年袁绍与曹操合兵攻击屯高唐的刘备,屯平原的单经和屯发干的陶谦以及初平四年春连续击败因为孙坚战死而彻底落入下风并最终输给刘表的袁术,将其赶到了扬州一带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来,曹操的存在的的确确是袁绍抑制袁术的一步妙招。
在随后曹操被吕布打的兖州基本丢得一干二净的时候,袁绍立刻表示希望曹操回来跟着自己干,而曹操对此也没什么抗拒之心,只不过因为程昱的劝阻这才作罢。虽然并不排除这是枭雄曹操心灰意冷下的颓废表现,但是能够让曹操愿意跟随的袁绍显然在曹操的心中有着相当的分量,或者说曹操很可能本就有借着袁绍的帮助东山再起的野心。
上面之所以讲了这么多袁绍和曹操之间的纠葛,就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话题,那就是袁绍在对待汉帝刘协的态度上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决断。
除了上面所讲担心会被那些既得利益集团蚕食了自己的势力并最终成功反扑,只怕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因为皇帝并没有落入其他人的手中,而是落入到了曹操的手中!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挟天子最大的好处一来是用天子的招牌吸引人才二来用天子的名义压服其他诸侯。
对于第一个好处当时的袁绍已经基本不需要了,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为世家子弟中最有希望问鼎天下的世家领袖,袁绍根本不是为缺乏人才而发愁,反而为如何应付自己手下已经有的人才之间的内耗而发愁。袁绍并不是没有主见的人,否则他也不会从一个庶子发展成为当时天下最为强大的诸侯,但是问题是他手下的人才实力都不弱,每一个的话听起来都非常有道理,于是当袁绍既没有绝对信任的谋士又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还偏偏想要采取优中选优的时候,袁绍才会发生悲剧。但是谁都未曾说过袁绍身边缺少人才的论断。
是啊,连荀彧、郭嘉这样的存在都没能受到重用,可见其内部的竞争到底有多激烈。
至于第二点……好吧,话说对于袁绍而言皇帝在他手中和在作为他附属存在的曹操手中有区别么?
嗯,或许有区别,那就是在曹操手中袁绍不但不用承担皇帝带来的弊端同时还能够享受到皇帝带来的优势,毕竟在他眼中他要打谁只要和曹操说一声圣旨不就自动送来了么?
更别说袁绍在完成河北四州的统一前和曹操没有根本上的利害冲突,并且两次主要的试探(要粮草以及对官位的不满)都获得了比较好的反应,所以袁绍自然乐得轻松。
至于传闻中田丰谏言袁绍称“早袭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绝对不会对袁绍的胃口——是啊,或许统一的速度会变快,可是那些人到底是投降的袁绍还是汉帝?吃得太多太快可是很容易撑到的。想想我们的苻坚和民国的蒋大总统吧。
实际上直到官渡之战袁绍的赢面依然不小——南面即使张绣投降曹操依然要面对汝南一带的刘备以及其他与袁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势力的攻击;西面虽然钟繇稳住了马腾和韩遂但是却依然需要保持一定的兵力,毕竟“韩九曲”实在是名声太响;东面因为青州军的军纪实在太差估计基本上都扔给了居于青徐自治权极大的臧霸,虽然臧霸挡住了袁谭的攻势,但是如果曹操在主战场失利的话也绝对不会死忠于曹氏。可以说只有东南孙策的意外死亡对于曹操来说是个真正不错的消息之外其他几个方面依然牵扯了曹操不少的精力。
至于曹操内部更是被袁绍渗透的非常厉害,即使很多只不过是世家豪强习惯性的示好举动,但是如果能够有效利用的话依然可以给袁绍带来大量的好处。
只是最终的结果……袁绍显然厚黑学只不过是个学士水平,或者说就算他曾是个厚黑学的博士但是过于顺畅的仕途让他的学识从博士级退化到了学士级。
不但没有发挥出己方的全部优势,反而让曹操逐步蚕食掉,到最后袁绍官渡大营里脑筋比较直的将领都死光了,剩下了两个脑筋比较灵活的终于无法忍受袁绍阵营的那些个名士们习惯性的互相倾轧而选择了自保并为官渡之战画下了最后一个句号。
至少在御下的水平上,曹操真的是甩了袁绍三条街。
所以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并获得成功不但是因为挟天子可以为曹操带来大量的好处,而且还受惠于西凉军帮助他将皇帝身边的利益集团过滤了一遍,同时在他发展的重要时期北方不但不是敌人反而是朋友,西方因为洛阳是一片焦土而乏人问津,仅剩下的两个方向便可以让曹操利用皇帝施展纵横捭阖的手段并最终在四面受敌的兖州成长为一个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魏国。
当然,当曹氏的版图已经足够大的时候他们已经不需要天子的名号作为他们头顶的枷锁,结果曹丕毫无意外的将皇帝彻底踢开,终结了这一段让人久久回味的历史。
这,就是李书实认为的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成功的真相。
注:以上完全只是李书实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ps2:一想到过年整个人都感觉似乎要懈怠了下来的样子,尤其是喝了热果珍之后,总有种回到暖暖的被窝里的冲动……
ps3:今天这一章应该可以算的上是节操满满了吧,明天就算是不更也没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