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逆流伐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敌人显然在城墙下预埋火药,再弃城诱吴将军领兵入城,然后三处轰破城墙,汹涌而入。吴将军虽死战不屈,但寡不敌众,终是——”
吴三桂咬紧了牙齿,从齿缝中一字一字迸出,“好诡异的计策,先弃城,困我军于城中,不得施展战力,再用人海战法巷战取胜。毒计,好毒啊!”
夏国相转着眼珠犹豫着,咧嘴苦笑了一下,继续说道:“贼人还,还有由伤兵转给王爷的书信。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好话,末将觉得不如不看。”
“拿来。”吴三桂简短而又干脆伸出了手,什么大阵仗没过来,还怕区区一封书信吗?
夏国相深知岳父的脾气,所以既没敢看信,更没敢把信毁掉,只好递了过去。
信封开启,立刻令吴三桂面色一变。原大明山海关总兵、现鞑虏奴狗、汉奸吴三桂,这样的称呼怎能不戳痛吴三鬼的内心,不使其恼羞成怒?书信中备列吴三桂罪状,并直言不讳地告诉他,明军已经割去包括吴国贵在内的所有清军把总以上军官的首级,因为他们都是汉奸,必无颜见地下祖宗。若吴三桂继续甘为汉奸,则其狗头亦不久存颈上……
“欺人太甚!”吴三桂恨得咬牙切齿,将书信撕得粉碎,手指南面破口骂道:“元江,吾必剿灭之,必杀个鸡犬不留,方解吾心头之恨。”
孙子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从这点上来看,元江小参谋部激怒吴三桂的目的便已经达到,统帅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实在又给攻剿元江的清军先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
十月十三,清军先锋重占石屏。随后,大队十几万人马浩浩荡荡地跟进而来,声势惊人。
经过商议,随军的满洲军队五千人留守石屏,并留下三千战兵,一万辅兵。除确保后路安全外,石屏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物资中转站。
将满洲干爹安置好,吴三桂便要于十月十五继续率军出发。就在此时,石屏城来了几个人,向吴三桂密报了大竹菁有埋伏的消息。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元江大敌压境,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但在滇西,战局却是另一番景象。十月十三,明军攻破下关,直逼大理;十月十三半夜,明军两面佯攻,却趁夜暗偷偷潜近大理城东北角,在干涸水沟内填装火药,一举爆破成功,攻陷大理。
三天的时间,连破下关天险和大理古城,这样的速度是吴三桂等人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别说临时调动的剿抚左镇还未出武定,就是姚安的剿抚前镇也增援不及。
十月十四。晋王李定国先率五千人马向东挺进,依据俘虏的口供,想在路上伏击或野战击败前来增援的剿抚前镇;赵王白文选则派部将镇朔伯吴三省率三千人马北进上关。攻取鹤庆府;其余人马则在大理进行短暂的补充和休整,以力再战。
“不分民族。只问良莠”,字迹透出娟秀之气,显然不是朱永兴所写,他也写不出这样的毛笔字,但下面却盖着他的印信。
“宗伯。”朱永兴指了指桌案上的条幅和印绶,和颜对金维新说道:“身为大理知府,当为抗清大业尽力筹措。亦当造福一方百姓。切不可横征暴敛,失却民心。这个度,却是要仔细掌握。须知升米恩,斗米仇。行善政、减苛负亦要循序渐进,留有余地,不可一步到位。”
“殿下教诲,下官铭记于心,不敢或忘。此条幅。下官要认真装裱,悬于堂上,每日诵读谨记。”金维新达成了心愿,心中喜悦,却还故作矜持。躬身拜谢。
“不必多礼,坐吧!”朱永兴觉得金维新虽然不是一个好军师,但从他随军以来屡次献上治理方略,可见其功利心很强,而且所献条陈也颇为合理,授他一个大理知府,却也可以胜任。
“殿下,檄文已经散发,再等几日,想必那丽江木府、蒙化左氏便要前来请罪输诚。”金维新的意思很明显,是要朱永兴在大理多驻些时日,毕竟他是宗室留守,代表着朝廷,由他来接见滇西两大土府,效果更好。
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三日,吾最多只能停留三日,便要率军前往元江。丽江木府呢,应该会审时度势,吾见不到也不打紧;至于左氏,吾要经蒙化府东下,总是会见面的。听闻左氏乃南诏王室真传,又有滇省第一霸主之称,不知实情如何?”
金维新轻轻摇头,说道:“蒙化确是南诏发祥之地,但南诏亡后,王室漏网者极多,改茶、自、字、左等姓,左氏是南诏王室后裔之说当可信。但要说左氏为滇省第一霸主,却有些言过其实。乌蛮支系纷繁,族群庞大,汉人皆将其称为‘罗罗’。然乌蛮人却有‘摩察’、‘弥撒’、‘罗婺’、‘些么徒’等称,各部落间并不相统属。”
朱永兴微笑点头,说道:“既是如此,想必左氏定无胆阻我王师过蒙化东进喽?”
“自我朝提出‘土流合治’之后,左氏便自请退出政事,并解散大量土兵。后虽有沙定洲之乱,左氏仓促聚兵,却也不如从前。”金维新继续说道:“然蒙化土府辖五巡检司,三十六条箐,七十二条沟,人口数十万。若是罢‘土流合治’,左氏必尽力报答,倒也可成军数万以助殿下。”
改土归流是大势所趋,已经土流合治,算是完成了一半目标,岂可半途而废?把权力再度发还给左氏,尽力报答虽然不错,但一旦反叛,却是患在肘腋。
朱永兴想了想,决心不为眼前之利所诱,便断然拒绝道:“既已土流合治,岂可轻言废之。放权与左氏,有利有弊,而弊在长远,万不可行。”
“下官愚钝,亦是急于招军强势。”金维新先是认错,然后感叹道:“若是陈冀叔在,便好了。他是蒙化人,与左氏甚是相得,由他任流官,可谓是两全齐美。”
“若是汉官难寻,便以知书答礼之乌蛮人为官。白族之中尚有很多以科举应仕者,其他民族也无不可。”朱永兴对此早有思路,提拔少数民族官员,以其为榜样,促进少数民族习汉学知礼仪,肯定会有效果,反正比选派汉官不当,造成民族矛盾要好得多。
“说到白族,殿下欲授其聚居之地否?”金维新知道朱永兴已经赐族名,因为白族献策破大理,并将卢桂生家属从某民居中抓获,算是立了功劳。
“等等再说。”朱永兴铺开地图,指点着说道:“入川拓展之路吾选在这里,鹤庆府,丽江,永宁府。蜀地屡经战乱,人口稀少,是我军占地并稳固的一大障碍。所以,日后输民授地,将以蜀地为主。白族呢,暂划两地,安南一支,蜀地一支,各有聚居之地。”
金维新非常聪明,早已明白朱永兴输民授地的精髓所在,分土司之势,所授之地又实行经过改良的政策,是一项长期的“改土归流”的策略。听得朱永兴将白族一分为二,立刻便心领神会地点头赞同。
“还有茶马互市的事情。”朱永兴在手指在滇川藏边划动,沉吟着说道:“与藏人通商互市,不仅有大利可图,更可为我军提供良马。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皆为藏人所需;马匹、皮毛、药材等又能为我所用。建一榷市,互通有无,也是各方所愿。”
,敌人显然在城墙下预埋火药,再弃城诱吴将军领兵入城,然后三处轰破城墙,汹涌而入。吴将军虽死战不屈,但寡不敌众,终是——”
吴三桂咬紧了牙齿,从齿缝中一字一字迸出,“好诡异的计策,先弃城,困我军于城中,不得施展战力,再用人海战法巷战取胜。毒计,好毒啊!”
夏国相转着眼珠犹豫着,咧嘴苦笑了一下,继续说道:“贼人还,还有由伤兵转给王爷的书信。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好话,末将觉得不如不看。”
“拿来。”吴三桂简短而又干脆伸出了手,什么大阵仗没过来,还怕区区一封书信吗?
夏国相深知岳父的脾气,所以既没敢看信,更没敢把信毁掉,只好递了过去。
信封开启,立刻令吴三桂面色一变。原大明山海关总兵、现鞑虏奴狗、汉奸吴三桂,这样的称呼怎能不戳痛吴三鬼的内心,不使其恼羞成怒?书信中备列吴三桂罪状,并直言不讳地告诉他,明军已经割去包括吴国贵在内的所有清军把总以上军官的首级,因为他们都是汉奸,必无颜见地下祖宗。若吴三桂继续甘为汉奸,则其狗头亦不久存颈上……
“欺人太甚!”吴三桂恨得咬牙切齿,将书信撕得粉碎,手指南面破口骂道:“元江,吾必剿灭之,必杀个鸡犬不留,方解吾心头之恨。”
孙子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从这点上来看,元江小参谋部激怒吴三桂的目的便已经达到,统帅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实在又给攻剿元江的清军先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
十月十三,清军先锋重占石屏。随后,大队十几万人马浩浩荡荡地跟进而来,声势惊人。
经过商议,随军的满洲军队五千人留守石屏,并留下三千战兵,一万辅兵。除确保后路安全外,石屏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物资中转站。
将满洲干爹安置好,吴三桂便要于十月十五继续率军出发。就在此时,石屏城来了几个人,向吴三桂密报了大竹菁有埋伏的消息。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元江大敌压境,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但在滇西,战局却是另一番景象。十月十三,明军攻破下关,直逼大理;十月十三半夜,明军两面佯攻,却趁夜暗偷偷潜近大理城东北角,在干涸水沟内填装火药,一举爆破成功,攻陷大理。
三天的时间,连破下关天险和大理古城,这样的速度是吴三桂等人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别说临时调动的剿抚左镇还未出武定,就是姚安的剿抚前镇也增援不及。
十月十四。晋王李定国先率五千人马向东挺进,依据俘虏的口供,想在路上伏击或野战击败前来增援的剿抚前镇;赵王白文选则派部将镇朔伯吴三省率三千人马北进上关。攻取鹤庆府;其余人马则在大理进行短暂的补充和休整,以力再战。
“不分民族。只问良莠”,字迹透出娟秀之气,显然不是朱永兴所写,他也写不出这样的毛笔字,但下面却盖着他的印信。
“宗伯。”朱永兴指了指桌案上的条幅和印绶,和颜对金维新说道:“身为大理知府,当为抗清大业尽力筹措。亦当造福一方百姓。切不可横征暴敛,失却民心。这个度,却是要仔细掌握。须知升米恩,斗米仇。行善政、减苛负亦要循序渐进,留有余地,不可一步到位。”
“殿下教诲,下官铭记于心,不敢或忘。此条幅。下官要认真装裱,悬于堂上,每日诵读谨记。”金维新达成了心愿,心中喜悦,却还故作矜持。躬身拜谢。
“不必多礼,坐吧!”朱永兴觉得金维新虽然不是一个好军师,但从他随军以来屡次献上治理方略,可见其功利心很强,而且所献条陈也颇为合理,授他一个大理知府,却也可以胜任。
“殿下,檄文已经散发,再等几日,想必那丽江木府、蒙化左氏便要前来请罪输诚。”金维新的意思很明显,是要朱永兴在大理多驻些时日,毕竟他是宗室留守,代表着朝廷,由他来接见滇西两大土府,效果更好。
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三日,吾最多只能停留三日,便要率军前往元江。丽江木府呢,应该会审时度势,吾见不到也不打紧;至于左氏,吾要经蒙化府东下,总是会见面的。听闻左氏乃南诏王室真传,又有滇省第一霸主之称,不知实情如何?”
金维新轻轻摇头,说道:“蒙化确是南诏发祥之地,但南诏亡后,王室漏网者极多,改茶、自、字、左等姓,左氏是南诏王室后裔之说当可信。但要说左氏为滇省第一霸主,却有些言过其实。乌蛮支系纷繁,族群庞大,汉人皆将其称为‘罗罗’。然乌蛮人却有‘摩察’、‘弥撒’、‘罗婺’、‘些么徒’等称,各部落间并不相统属。”
朱永兴微笑点头,说道:“既是如此,想必左氏定无胆阻我王师过蒙化东进喽?”
“自我朝提出‘土流合治’之后,左氏便自请退出政事,并解散大量土兵。后虽有沙定洲之乱,左氏仓促聚兵,却也不如从前。”金维新继续说道:“然蒙化土府辖五巡检司,三十六条箐,七十二条沟,人口数十万。若是罢‘土流合治’,左氏必尽力报答,倒也可成军数万以助殿下。”
改土归流是大势所趋,已经土流合治,算是完成了一半目标,岂可半途而废?把权力再度发还给左氏,尽力报答虽然不错,但一旦反叛,却是患在肘腋。
朱永兴想了想,决心不为眼前之利所诱,便断然拒绝道:“既已土流合治,岂可轻言废之。放权与左氏,有利有弊,而弊在长远,万不可行。”
“下官愚钝,亦是急于招军强势。”金维新先是认错,然后感叹道:“若是陈冀叔在,便好了。他是蒙化人,与左氏甚是相得,由他任流官,可谓是两全齐美。”
“若是汉官难寻,便以知书答礼之乌蛮人为官。白族之中尚有很多以科举应仕者,其他民族也无不可。”朱永兴对此早有思路,提拔少数民族官员,以其为榜样,促进少数民族习汉学知礼仪,肯定会有效果,反正比选派汉官不当,造成民族矛盾要好得多。
“说到白族,殿下欲授其聚居之地否?”金维新知道朱永兴已经赐族名,因为白族献策破大理,并将卢桂生家属从某民居中抓获,算是立了功劳。
“等等再说。”朱永兴铺开地图,指点着说道:“入川拓展之路吾选在这里,鹤庆府,丽江,永宁府。蜀地屡经战乱,人口稀少,是我军占地并稳固的一大障碍。所以,日后输民授地,将以蜀地为主。白族呢,暂划两地,安南一支,蜀地一支,各有聚居之地。”
金维新非常聪明,早已明白朱永兴输民授地的精髓所在,分土司之势,所授之地又实行经过改良的政策,是一项长期的“改土归流”的策略。听得朱永兴将白族一分为二,立刻便心领神会地点头赞同。
“还有茶马互市的事情。”朱永兴在手指在滇川藏边划动,沉吟着说道:“与藏人通商互市,不仅有大利可图,更可为我军提供良马。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皆为藏人所需;马匹、皮毛、药材等又能为我所用。建一榷市,互通有无,也是各方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