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富贵也逼人 (2/2)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擎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么门道了?”
白胡子老头摇了摇头算作是替武将回答了:“你们还发现什么特别之处?”
仨人认真的想了想,也是齐齐的摇头,不过很快那位姓田的书生像是想起了什么:“晚辈倒是想起一事,据说这人当初曾困顿街头,是一位倚红楼的丫鬟好心收留才苟延至今,他也曾夸下海口要替那位姑娘赎身,显然是不知道倚红楼原属大明的教司坊,里边的人别说是一个丫鬟,就算迎来送往的龟奴也不能脱籍。我想他是因为着急筹钱,这才制作此物,若是许以厚利说不准就能露出更多的破绽。”
三个长辈同时点点头,那武将瞥了一眼自己不成器的好色儿子:“你瞧瞧人家,同样是在御教院读书,怎么你就没这番计较?”
他的儿子心想:“你还随着陛下征战天下呢,经常能聆听圣训的,怎么也没见你长进多少?”
心里是这么想,可嘴上绝对不敢说,否则那充满父爱的巴掌和鞋底就会与自己进行亲密的接触。好在他的朋友宋公子及时进行了解围。
“爷爷依孙儿看,这件事涉及过广,不仅是勋戚们担心皇上的态度,说不定这也牵扯一些天家的秘密,不如我们据实上报,就说在市井之间发现有人剽窃了当年皇上的发明,且看圣上如何处置。”
那白胡子老头先是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前朝往事历历在目,不由得你这些长辈们担惊受怕,其实我们也是多虑了,若皇上真要鸟尽弓藏也不会行此手段,只需一纸诏书一队官兵,还怕你不就范?”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中年人长叹一声:“宋老大人素来备受陛下赏识,曾亲口称赞为海内奇人,您追随今上比我们都早,亦长感叹天威难测,咱们这位皇上绝对是亘古第一少有,自从起兵平辽以来把个糜烂至深的朝廷重新匡扶,把那骄狂一时的满清打得四分五裂,剿灭东林却不怕天下读书人的反抗,金殿之上竟然亲手击杀国贼,多少军政命令都匪夷所思却又每收奇效,天下之人有谁敢说自己能读懂皇上的心思?别说我这等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就是刘兄这样家传武学的赳赳男儿面君时依然战战兢兢。怕也只有前朝的朱洪武才有这等的天威,我们能不怕么?”
这话其实说的半遮半掩,前边列举了一些骇人听闻的事迹,好像这些人都是因此才害怕的,其实真正的潜台词是,万一这个马上皇帝犯起牛脾气,也和朱元璋一样高举屠刀将功臣勋戚大卸八块,他们连反抗的胆子都没有,只想着能提前得到消息,看看能不能先跑路。
御前带刀侍卫刘大人眯着眼睛若有所思,前朝的洪武四大案的确让人印象深刻,自家祖上也和北平的燕王渊源颇深,所以他知道哪些文人口中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只不过是给自己找了块遮羞布。蓝玉是死了,怎么徐国公一家就富贵到了明朝灭亡?直到如今才被剥了勋位。胡惟庸也完了,说他一个文官要造反的确牵强,但那些剥皮实草的官员们就真的冤枉吗?未必吧!看看明末那些东林党的龌龊嘴脸,依着自己的意思仅仅是剥皮都便宜他们了。看来还是古人说的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先出头的椽子先烂。要想自己的家族与国同休立世三百年,这夹起尾巴做人是第一要务。
想到这再看看自己那不成器的儿子,一股无名的业火在心中升腾:“小畜生就知道傻站在这,你也是一样在内廷进学,可除了惹祸生事能干点什么!”
刘色狼让自己老爹骂的有点找不着北,心说我就是站在这里都不对了,那我该干点什么?其实他哪里知道,自己的父亲其实比另外两家更担心家族的前途,因为他们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刘家的本族其实是西北的回回,算起来也是迁到中原几百年的波斯后裔,只是除了宗教习惯之外,他家这一支脉已经完全汉化,因为在不到三百年前,他的祖先就曾追随朱棣起兵靖难,因累积战功这才获得赏赐土地一直在天津一带繁衍生息。没想到时过境迁,当初还是个小把总的皇帝北上抗清,路过天津卫的时候他老爹头脑一热就领着族中青壮参了军,多年血战下来还能回到故乡的族人不足两成,换来了威震天下回回军的名号和刘家的公爵封号与御赐族谱。别看他家是武将出身,可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有几个傻瓜,在整个华北以及山陕一带来说,他家在**中的号召力实在是太大了,难保哪天不会被皇帝忌惮而招来横祸,再说自己一个外族倒霉,恐怕也不会得到汉臣的有力支援。所以他怎么看都觉得自己这缺心眼的儿子不顺眼,万一这小子在外边惹了祸传到有心人的耳朵里,说不准就是灭顶之灾。
整间屋子里其实有一个人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那就是一直都备受尊敬的宋老大人,别看他年岁大了可人并不糊涂,凭他多年的观察金殿上那位篡权上位的皇帝才没这么小心眼,那是一个真有海纳百川之气度的真龙天子,就这些勋戚的算盘根本不入眼,就像他一开始说的那样,对付你们还用如此费事?直接派一队禁军上门宣旨抄家了事,你们哪个有胆子反抗?况且如今天下初定,西北的李自成遁入大漠阴魂不散,四川的张献忠虽然投降了可还有些余孽未除,前明的四大藩镇虽然已经被打散了编制,可原先的军官还大多在军中服役,东南的郑家倒是和朝廷关系密切,也获得了定海公的封号,但谁想到郑芝龙的儿子偏偏死忠前明,愣是拉起一票队伍跑到了海对面的台湾,也难说这是人老成精的郑芝龙在和中央讨价还价留个后手。面对这种局面哪个开国之君会如此亟不可待的剪除自己这边的势力。就算将来天下太平了,以皇上那气吞山河的宏图愿景,你们这些人也一定闲不住的满世界办差,到时候累都累的你们恨不得挂印封金撂挑子不干了。只是这个真相还不到说出来的时候,不免有点小小的遗憾。
么门道了?”
白胡子老头摇了摇头算作是替武将回答了:“你们还发现什么特别之处?”
仨人认真的想了想,也是齐齐的摇头,不过很快那位姓田的书生像是想起了什么:“晚辈倒是想起一事,据说这人当初曾困顿街头,是一位倚红楼的丫鬟好心收留才苟延至今,他也曾夸下海口要替那位姑娘赎身,显然是不知道倚红楼原属大明的教司坊,里边的人别说是一个丫鬟,就算迎来送往的龟奴也不能脱籍。我想他是因为着急筹钱,这才制作此物,若是许以厚利说不准就能露出更多的破绽。”
三个长辈同时点点头,那武将瞥了一眼自己不成器的好色儿子:“你瞧瞧人家,同样是在御教院读书,怎么你就没这番计较?”
他的儿子心想:“你还随着陛下征战天下呢,经常能聆听圣训的,怎么也没见你长进多少?”
心里是这么想,可嘴上绝对不敢说,否则那充满父爱的巴掌和鞋底就会与自己进行亲密的接触。好在他的朋友宋公子及时进行了解围。
“爷爷依孙儿看,这件事涉及过广,不仅是勋戚们担心皇上的态度,说不定这也牵扯一些天家的秘密,不如我们据实上报,就说在市井之间发现有人剽窃了当年皇上的发明,且看圣上如何处置。”
那白胡子老头先是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前朝往事历历在目,不由得你这些长辈们担惊受怕,其实我们也是多虑了,若皇上真要鸟尽弓藏也不会行此手段,只需一纸诏书一队官兵,还怕你不就范?”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中年人长叹一声:“宋老大人素来备受陛下赏识,曾亲口称赞为海内奇人,您追随今上比我们都早,亦长感叹天威难测,咱们这位皇上绝对是亘古第一少有,自从起兵平辽以来把个糜烂至深的朝廷重新匡扶,把那骄狂一时的满清打得四分五裂,剿灭东林却不怕天下读书人的反抗,金殿之上竟然亲手击杀国贼,多少军政命令都匪夷所思却又每收奇效,天下之人有谁敢说自己能读懂皇上的心思?别说我这等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就是刘兄这样家传武学的赳赳男儿面君时依然战战兢兢。怕也只有前朝的朱洪武才有这等的天威,我们能不怕么?”
这话其实说的半遮半掩,前边列举了一些骇人听闻的事迹,好像这些人都是因此才害怕的,其实真正的潜台词是,万一这个马上皇帝犯起牛脾气,也和朱元璋一样高举屠刀将功臣勋戚大卸八块,他们连反抗的胆子都没有,只想着能提前得到消息,看看能不能先跑路。
御前带刀侍卫刘大人眯着眼睛若有所思,前朝的洪武四大案的确让人印象深刻,自家祖上也和北平的燕王渊源颇深,所以他知道哪些文人口中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只不过是给自己找了块遮羞布。蓝玉是死了,怎么徐国公一家就富贵到了明朝灭亡?直到如今才被剥了勋位。胡惟庸也完了,说他一个文官要造反的确牵强,但那些剥皮实草的官员们就真的冤枉吗?未必吧!看看明末那些东林党的龌龊嘴脸,依着自己的意思仅仅是剥皮都便宜他们了。看来还是古人说的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先出头的椽子先烂。要想自己的家族与国同休立世三百年,这夹起尾巴做人是第一要务。
想到这再看看自己那不成器的儿子,一股无名的业火在心中升腾:“小畜生就知道傻站在这,你也是一样在内廷进学,可除了惹祸生事能干点什么!”
刘色狼让自己老爹骂的有点找不着北,心说我就是站在这里都不对了,那我该干点什么?其实他哪里知道,自己的父亲其实比另外两家更担心家族的前途,因为他们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刘家的本族其实是西北的回回,算起来也是迁到中原几百年的波斯后裔,只是除了宗教习惯之外,他家这一支脉已经完全汉化,因为在不到三百年前,他的祖先就曾追随朱棣起兵靖难,因累积战功这才获得赏赐土地一直在天津一带繁衍生息。没想到时过境迁,当初还是个小把总的皇帝北上抗清,路过天津卫的时候他老爹头脑一热就领着族中青壮参了军,多年血战下来还能回到故乡的族人不足两成,换来了威震天下回回军的名号和刘家的公爵封号与御赐族谱。别看他家是武将出身,可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有几个傻瓜,在整个华北以及山陕一带来说,他家在**中的号召力实在是太大了,难保哪天不会被皇帝忌惮而招来横祸,再说自己一个外族倒霉,恐怕也不会得到汉臣的有力支援。所以他怎么看都觉得自己这缺心眼的儿子不顺眼,万一这小子在外边惹了祸传到有心人的耳朵里,说不准就是灭顶之灾。
整间屋子里其实有一个人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那就是一直都备受尊敬的宋老大人,别看他年岁大了可人并不糊涂,凭他多年的观察金殿上那位篡权上位的皇帝才没这么小心眼,那是一个真有海纳百川之气度的真龙天子,就这些勋戚的算盘根本不入眼,就像他一开始说的那样,对付你们还用如此费事?直接派一队禁军上门宣旨抄家了事,你们哪个有胆子反抗?况且如今天下初定,西北的李自成遁入大漠阴魂不散,四川的张献忠虽然投降了可还有些余孽未除,前明的四大藩镇虽然已经被打散了编制,可原先的军官还大多在军中服役,东南的郑家倒是和朝廷关系密切,也获得了定海公的封号,但谁想到郑芝龙的儿子偏偏死忠前明,愣是拉起一票队伍跑到了海对面的台湾,也难说这是人老成精的郑芝龙在和中央讨价还价留个后手。面对这种局面哪个开国之君会如此亟不可待的剪除自己这边的势力。就算将来天下太平了,以皇上那气吞山河的宏图愿景,你们这些人也一定闲不住的满世界办差,到时候累都累的你们恨不得挂印封金撂挑子不干了。只是这个真相还不到说出来的时候,不免有点小小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