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综穿]目标,名留青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请丞相不要推辞,做朕的晏婴。”
……
赵恒问慕容建中:“丞相总是要我效仿唐太宗纳谏,可唐太宗身边有魏征这样的臣子,我身边有吗?”
慕容建中说道:“寇准就是。”
赵恒又问道:“那他们两个谁更直呢?”
慕容建中答道:“是魏征。”
赵恒又问道:“那为什么魏征说话那么直,唐太宗都愿意听从他的建议。寇准不如他,我却不能听从他的建议。难道是寇准才干远远不如魏征?”
慕容建中回答道:“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不是寇准比不上魏征,而是您尚且不如唐太宗。唐太宗能忍受寒冬里凛冽的北风刺骨,所以,他迎来了大唐的春天。您有了两位先皇为您开创基业,已经不用经历唐太宗的艰辛,却连秋日里的凉风都忍受不了,如何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岂能因为自己的舌头受不了良药的苦味就指责开药的大夫是个庸医。”
赵恒起身一拜,说道:“学生受教了。”
……
就这样,在慕容建中的悉心教导和循循善诱下,赵恒逐渐向一代明君靠拢。虽然因为他本身的才华有限,比不上唐宗汉武这样的千古一帝,但却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宋的天下由他来领导绝对没有问题。
教导赵恒的同时,慕容建中也在勤修内政。
他穿越三世,还是第一次做文官。这对于他来说既是一个新鲜的经历,同时也是一个挑战。以前赵光义在的时候,他束手束脚的,没法施展心中的抱负。如今,大宋的国政基本上由他主持,他终于可以施展他的所有的政治才华了。
他来自于后世,知道封建王朝的兴衰规律。他虽没有想要一举改变它,但却能大大缓解封建王朝衰落的过程。而且,宋朝的工商业很发达,很像后世的重商社会。他根据历史的经验,再根本宋朝的实际,将后世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嫁接到大宋的政策中。如他所料,大宋因为这些有效的政策得到飞速的发展。工商业迅速复兴,农业也有所发展。国家收入逐年增加,国力渐渐变强。
但他的新政虽然没有王安石那么偏激,但终究还是触及,甚至直接冒犯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制定的相关政策,连有些准备从一而终的国策也因此被破坏。这让很多保守的大臣非常不满。赵氏皇族子弟更是公然咒骂他,连一向开明的赵德芳也颇有微词。
不过,幸好他还有一个十分给力的盟友——杨韵。虽然这丫头有的时候很不靠谱,但有的时候班旗事来却毫不含糊。她也来自后世,自然是知道他干的这些事都是利国利民的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还是非常有利的。她难得勤奋一把,使出浑身解数说服她的丈夫和哥哥一起支持慕容建中。
最终,赵德芳和杨继业被慕容建中和杨韵的双重奏给说服了。转而支持他继续改革。
但这件事造成的后果却也让慕容建中有些始料未及。他争取了另一位托孤重臣和宗室大臣的支持,改革得以深入。但同时,他也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匣子。
通过这一番的政治斗争,他俨然成为大宋朝的头号权臣。赵恒对他也颇有微词。再加上他求娶潘影失败,对慕容建中也是越来越不满。但他骨子里还是有些懦弱,即使心中再不满,也没有表现出来。但他也渐渐疏远了慕容建中。甚至因此又跟那些乐身之臣混在一块。
慕容建中没办法,只好进一步巩固自己和潘家的权势,同时还拉拢很多与他亲近,支持改革的家族,形成联盟。那些在斗争中暂时居于下风的官员和他们的家族也组成联盟;至于赵恒,他比较支持改革,但又因为担心改革派这边权势太大,没有偏帮改革派。对于保守派,他一方面是嗤之以鼻,另一方面又需要他们来平衡朝堂的势力。而自他以后的大宋帝王,有的激进,有的保守,游离于两派之间。而因为慕容建中这个榜样在前,后来的两派领袖更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全力争取皇帝的支持。就这样,久而久之,宋朝竟然出现春秋晋国各公卿轮流执政,与国君相互争斗的盛况。因为有科举制平衡,宋朝没有因此分裂。但连慕容建中这个始作俑者都不知道,这个结果对于宋朝来说,是好是坏。
在改革的同时,慕容建中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老本行。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北伐,彻底收复燕云十六州。
终于在咸平三年(赵恒登基第三年),慕容建中以杨延辉为先锋(毕竟是女婿,要提拔一下),杨继业为主将,杨家其余五子为军中大将,起兵十万北伐燕云。
这一战,慕容建中准备了很久,不仅十万大军所用的粮草兵甲都准备齐全。而且,在北伐之前,他好特地把崔应龙找来,再加上杨延辉和杨继业等人,一起围殴,搞死了天灵,断了耶律斜的一臂。
没有天灵的相助,耶律斜最终还是没有能守住云州。辽军被迫从大漠退回上京。至此,燕云彻底被收复,长城以南再没有辽人的势力。
此后,不敢就此退出中原的辽国多次向燕云十六州发动进攻,但收效甚微。都被守在那里的杨家诸将击退。
……
咸平七年,辽国再一次大举进攻居庸关。
赵恒本想按照惯例,吩咐杨家将出战的。没想到,这次慕容建中却主动请缨。
赵恒感到奇怪,但既然慕容建中自己请命,他也没理由不答应。
慕容建中回家收拾行装,准备出发。
这时,崔应龙走了进来,说道:“你要准备去死吗?”
慕容建中哑然失笑:“契丹那帮渣滓我从来没有放在眼里,他们又什么本事让我死?”
崔应龙摇摇头,说道:“他们并不能杀你,但是你自己却有求死之心。”
不待慕容建中反驳,他抢着说道:“别否认,我知道你到底是什么想法。”
慕容建中这下闭嘴了。
崔应龙疑惑不解,问道:“我实在想不明白,你好好地为什么要寻死?你难道不关心影儿了吗?”
慕容建中微笑着说道:“杨延辉对她很好,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至于我为什么一定要死……”
慕容建中谓然叹道:“崔应龙,你有过被人信任的感觉吗?我侍奉过多位君主,他们都因为各种原因倚重我,重用我。可信任我的人却寥寥无几。高演要杀我,高湛见死不救……说实话,赵光义在我看来不算是多英明的皇帝。但他却是唯二的两个愿意信任我,敢于将重任托付给我的人。对于他的信任,我真的很感激。”
“或许你永远都不可能了解。像我们这一类人,奉行的是士为知己者死,彼以国士之礼待我,我必以国士之礼相报。赵光义给予了我信任。可我却还是因为种种原因辜负他的信任。当初我对他的三个保证。我完成了第一个,向荀息那样拥戴新君登基。第二个保证,他肯定是希望我像赵衰辅佐晋公一样辅佐赵恒,但我却差点就做了赵盾的事。现在我已经是赵盾这样的权臣了。我不能一错再错了。我现在要去完成我的第三个承诺。”
“第三个承诺是什么?”
“像先轸一样死。”
崔应龙沉默半晌,问道:“你不能不这样吗?”
慕容建中摇摇头,说道:“这是我的承诺。”
崔应龙突然笑道:“你这个人真是奇怪。你本来不用违背承诺,也不用像现在这样。可你明明知道,却还是那样做了,我不明白,你到底是为了什么?”
慕容建中说道:“我不为了什么,只是想到这片土地上的有一天可能会对别人卑躬屈膝,我就忍不住要让他们强壮起来。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外人面前昂首挺胸了。”
作为一个能隐约探知上下五百年的术士,崔应龙知道慕容建中话中的意思。
慕容建中突然笑道:“你不是应该祝贺我吗?你知道的,这不是我生命的终结,我只是去找影儿的母亲。我会找到她的,一定会的。”
……
“爹还是执意要这样吗?”潘影看着愁眉不展的崔应龙,就知道了这次劝说并没有动摇慕容建中的心。
崔应龙苦笑道:“你的父亲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但他有时候比那些笨蛋还要固执。为了百姓,他不得不违背先皇的遗嘱;又因为觉得自己对不起先皇的信任,甘愿以死谢罪。我真是服了他了。”
潘影默然不语,神情显得非常黯然。她不是没想过劝慕容建中不要去。她可以肯定,只要她肯胡搅蛮缠,以父亲对他的疼爱,十有*就会留下来。但留下来由如何呢?让父亲在这个世界剩下的十几年在愧疚中渡过,然后在下一世回忆起这些懊悔不已,却再也没办法补救。父亲毕竟和他们是不一样的。她不能这么自私。更何况……
潘影包含希冀地看着崔应龙,说道:“师父,爹他一定能找到娘的是吧?然后,他们就会在一起,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就像我和四哥一样。”
崔应龙笑道:“放心吧,一定会的。”
……
咸平七年,辽人兵犯居庸关。慕容建中亲自率军抵抗,经过浴血奋战,击败辽大将耶律斜,歼灭辽军三万人。
战争已经取得胜利,但慕容建中却突然脱下铠甲,骑上马,独自一人向辽军大营发起冲锋,最终战死。
与此同时,他给赵恒的最后一封信也已经到了赵恒的手上。里面只有一句话,就是先轸对晋襄公说的话。
“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
不久之后,赵恒得到慕容建中的死讯。回忆起慕容建中的教导,赵恒不禁泪流满面,也不再追究慕容建中生前的逾越,还有对他毫不客气的斥责。他很快就让人拟好了慕容建中的谥号,是独一无二的四字谥号:文忠武烈。
对于慕容建中的家人,他也格外善待。对于求娶潘影之事也终于放开了。
后人对慕容建中的评价也是极高。很多人都对他佩服的同时,也为他感到惋惜。
或许慕容建中自己都没有想到,就是因为他最后的行为让他免收后人的苛责,他也成了受争议最少的权臣和改革家。因为他死得很坦荡,走得理直气壮,让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得以升华。没有人再质疑他的人品。
也请丞相不要推辞,做朕的晏婴。”
……
赵恒问慕容建中:“丞相总是要我效仿唐太宗纳谏,可唐太宗身边有魏征这样的臣子,我身边有吗?”
慕容建中说道:“寇准就是。”
赵恒又问道:“那他们两个谁更直呢?”
慕容建中答道:“是魏征。”
赵恒又问道:“那为什么魏征说话那么直,唐太宗都愿意听从他的建议。寇准不如他,我却不能听从他的建议。难道是寇准才干远远不如魏征?”
慕容建中回答道:“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不是寇准比不上魏征,而是您尚且不如唐太宗。唐太宗能忍受寒冬里凛冽的北风刺骨,所以,他迎来了大唐的春天。您有了两位先皇为您开创基业,已经不用经历唐太宗的艰辛,却连秋日里的凉风都忍受不了,如何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岂能因为自己的舌头受不了良药的苦味就指责开药的大夫是个庸医。”
赵恒起身一拜,说道:“学生受教了。”
……
就这样,在慕容建中的悉心教导和循循善诱下,赵恒逐渐向一代明君靠拢。虽然因为他本身的才华有限,比不上唐宗汉武这样的千古一帝,但却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宋的天下由他来领导绝对没有问题。
教导赵恒的同时,慕容建中也在勤修内政。
他穿越三世,还是第一次做文官。这对于他来说既是一个新鲜的经历,同时也是一个挑战。以前赵光义在的时候,他束手束脚的,没法施展心中的抱负。如今,大宋的国政基本上由他主持,他终于可以施展他的所有的政治才华了。
他来自于后世,知道封建王朝的兴衰规律。他虽没有想要一举改变它,但却能大大缓解封建王朝衰落的过程。而且,宋朝的工商业很发达,很像后世的重商社会。他根据历史的经验,再根本宋朝的实际,将后世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嫁接到大宋的政策中。如他所料,大宋因为这些有效的政策得到飞速的发展。工商业迅速复兴,农业也有所发展。国家收入逐年增加,国力渐渐变强。
但他的新政虽然没有王安石那么偏激,但终究还是触及,甚至直接冒犯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制定的相关政策,连有些准备从一而终的国策也因此被破坏。这让很多保守的大臣非常不满。赵氏皇族子弟更是公然咒骂他,连一向开明的赵德芳也颇有微词。
不过,幸好他还有一个十分给力的盟友——杨韵。虽然这丫头有的时候很不靠谱,但有的时候班旗事来却毫不含糊。她也来自后世,自然是知道他干的这些事都是利国利民的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还是非常有利的。她难得勤奋一把,使出浑身解数说服她的丈夫和哥哥一起支持慕容建中。
最终,赵德芳和杨继业被慕容建中和杨韵的双重奏给说服了。转而支持他继续改革。
但这件事造成的后果却也让慕容建中有些始料未及。他争取了另一位托孤重臣和宗室大臣的支持,改革得以深入。但同时,他也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匣子。
通过这一番的政治斗争,他俨然成为大宋朝的头号权臣。赵恒对他也颇有微词。再加上他求娶潘影失败,对慕容建中也是越来越不满。但他骨子里还是有些懦弱,即使心中再不满,也没有表现出来。但他也渐渐疏远了慕容建中。甚至因此又跟那些乐身之臣混在一块。
慕容建中没办法,只好进一步巩固自己和潘家的权势,同时还拉拢很多与他亲近,支持改革的家族,形成联盟。那些在斗争中暂时居于下风的官员和他们的家族也组成联盟;至于赵恒,他比较支持改革,但又因为担心改革派这边权势太大,没有偏帮改革派。对于保守派,他一方面是嗤之以鼻,另一方面又需要他们来平衡朝堂的势力。而自他以后的大宋帝王,有的激进,有的保守,游离于两派之间。而因为慕容建中这个榜样在前,后来的两派领袖更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全力争取皇帝的支持。就这样,久而久之,宋朝竟然出现春秋晋国各公卿轮流执政,与国君相互争斗的盛况。因为有科举制平衡,宋朝没有因此分裂。但连慕容建中这个始作俑者都不知道,这个结果对于宋朝来说,是好是坏。
在改革的同时,慕容建中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老本行。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北伐,彻底收复燕云十六州。
终于在咸平三年(赵恒登基第三年),慕容建中以杨延辉为先锋(毕竟是女婿,要提拔一下),杨继业为主将,杨家其余五子为军中大将,起兵十万北伐燕云。
这一战,慕容建中准备了很久,不仅十万大军所用的粮草兵甲都准备齐全。而且,在北伐之前,他好特地把崔应龙找来,再加上杨延辉和杨继业等人,一起围殴,搞死了天灵,断了耶律斜的一臂。
没有天灵的相助,耶律斜最终还是没有能守住云州。辽军被迫从大漠退回上京。至此,燕云彻底被收复,长城以南再没有辽人的势力。
此后,不敢就此退出中原的辽国多次向燕云十六州发动进攻,但收效甚微。都被守在那里的杨家诸将击退。
……
咸平七年,辽国再一次大举进攻居庸关。
赵恒本想按照惯例,吩咐杨家将出战的。没想到,这次慕容建中却主动请缨。
赵恒感到奇怪,但既然慕容建中自己请命,他也没理由不答应。
慕容建中回家收拾行装,准备出发。
这时,崔应龙走了进来,说道:“你要准备去死吗?”
慕容建中哑然失笑:“契丹那帮渣滓我从来没有放在眼里,他们又什么本事让我死?”
崔应龙摇摇头,说道:“他们并不能杀你,但是你自己却有求死之心。”
不待慕容建中反驳,他抢着说道:“别否认,我知道你到底是什么想法。”
慕容建中这下闭嘴了。
崔应龙疑惑不解,问道:“我实在想不明白,你好好地为什么要寻死?你难道不关心影儿了吗?”
慕容建中微笑着说道:“杨延辉对她很好,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至于我为什么一定要死……”
慕容建中谓然叹道:“崔应龙,你有过被人信任的感觉吗?我侍奉过多位君主,他们都因为各种原因倚重我,重用我。可信任我的人却寥寥无几。高演要杀我,高湛见死不救……说实话,赵光义在我看来不算是多英明的皇帝。但他却是唯二的两个愿意信任我,敢于将重任托付给我的人。对于他的信任,我真的很感激。”
“或许你永远都不可能了解。像我们这一类人,奉行的是士为知己者死,彼以国士之礼待我,我必以国士之礼相报。赵光义给予了我信任。可我却还是因为种种原因辜负他的信任。当初我对他的三个保证。我完成了第一个,向荀息那样拥戴新君登基。第二个保证,他肯定是希望我像赵衰辅佐晋公一样辅佐赵恒,但我却差点就做了赵盾的事。现在我已经是赵盾这样的权臣了。我不能一错再错了。我现在要去完成我的第三个承诺。”
“第三个承诺是什么?”
“像先轸一样死。”
崔应龙沉默半晌,问道:“你不能不这样吗?”
慕容建中摇摇头,说道:“这是我的承诺。”
崔应龙突然笑道:“你这个人真是奇怪。你本来不用违背承诺,也不用像现在这样。可你明明知道,却还是那样做了,我不明白,你到底是为了什么?”
慕容建中说道:“我不为了什么,只是想到这片土地上的有一天可能会对别人卑躬屈膝,我就忍不住要让他们强壮起来。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外人面前昂首挺胸了。”
作为一个能隐约探知上下五百年的术士,崔应龙知道慕容建中话中的意思。
慕容建中突然笑道:“你不是应该祝贺我吗?你知道的,这不是我生命的终结,我只是去找影儿的母亲。我会找到她的,一定会的。”
……
“爹还是执意要这样吗?”潘影看着愁眉不展的崔应龙,就知道了这次劝说并没有动摇慕容建中的心。
崔应龙苦笑道:“你的父亲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但他有时候比那些笨蛋还要固执。为了百姓,他不得不违背先皇的遗嘱;又因为觉得自己对不起先皇的信任,甘愿以死谢罪。我真是服了他了。”
潘影默然不语,神情显得非常黯然。她不是没想过劝慕容建中不要去。她可以肯定,只要她肯胡搅蛮缠,以父亲对他的疼爱,十有*就会留下来。但留下来由如何呢?让父亲在这个世界剩下的十几年在愧疚中渡过,然后在下一世回忆起这些懊悔不已,却再也没办法补救。父亲毕竟和他们是不一样的。她不能这么自私。更何况……
潘影包含希冀地看着崔应龙,说道:“师父,爹他一定能找到娘的是吧?然后,他们就会在一起,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就像我和四哥一样。”
崔应龙笑道:“放心吧,一定会的。”
……
咸平七年,辽人兵犯居庸关。慕容建中亲自率军抵抗,经过浴血奋战,击败辽大将耶律斜,歼灭辽军三万人。
战争已经取得胜利,但慕容建中却突然脱下铠甲,骑上马,独自一人向辽军大营发起冲锋,最终战死。
与此同时,他给赵恒的最后一封信也已经到了赵恒的手上。里面只有一句话,就是先轸对晋襄公说的话。
“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
不久之后,赵恒得到慕容建中的死讯。回忆起慕容建中的教导,赵恒不禁泪流满面,也不再追究慕容建中生前的逾越,还有对他毫不客气的斥责。他很快就让人拟好了慕容建中的谥号,是独一无二的四字谥号:文忠武烈。
对于慕容建中的家人,他也格外善待。对于求娶潘影之事也终于放开了。
后人对慕容建中的评价也是极高。很多人都对他佩服的同时,也为他感到惋惜。
或许慕容建中自己都没有想到,就是因为他最后的行为让他免收后人的苛责,他也成了受争议最少的权臣和改革家。因为他死得很坦荡,走得理直气壮,让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得以升华。没有人再质疑他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