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心理咨询中遇到的诡异案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父亲的那一声吼,那一个字,让她记恨了好多年。她的爸爸,曾经为了她多年不再另娶,却为了一个懦弱的陌生女人让她滚出家门。她想,父亲大约是真爱着那位张阿姨的。他爱她,胜过自己。
“大一寒假之后,我就不肯再回家。假期我在校外打零工,不愿回家看到他和那个女人。”宋女士哭道:“我只是气不过……气不过……爸爸把她看得比我重要,既然他们两夫妻过得好好的,我这个多于的人也不用再回到他身边去……但我没有想到……”
宋女士赌气一走三年,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她接到一封电报,“父病重,速归。”她惊愣地看着那张电报单,连夜坐火车回到老家。回到家,她却看见父亲精神抖擞地坐在太师椅上看报纸,那个女人坐在他旁边削水果,显然是没事的模样。看见她回家,父亲瞥了她一眼,怒道:
“不是让你滚吗?你还回来做什么?”
电报,是那个女人发给宋女士的,说她父亲前几天咳血,咳了一晚上。后来送去医院检查,说是支气管炎、肺气肿,经过治疗已经没事了。宋女士的父亲平时很爱抽烟,有时候一天要抽两包。宋女士还在家里的时候,一看见父亲抽烟就抢过来扔掉。宋女士指责那个懦弱的女人,放任父亲抽烟的恶习。她气冲冲地去商场买了几包花生糖,交给父亲说,拿这个作为香烟的替代品。
“你让我滚,我自然不会留。但你如果还要继续抽这个烟,你死了我也不会回来给你送终。”
随后,宋女士就回到学校了。回到学校之后,她经常打电话回去。那时候家里面没有电话,她要打到街口的邮政局,过程很麻烦。可宋女士还是三天两头这么做。她问那个女人,父亲还抽不抽烟。女人说,不抽了,他还是很听女儿的话。于是,宋女士也就放心了。
大学毕业后,送女士在上海找到了工作。虽然心中还是挂念父亲,但她不愿回家,打搅父亲跟那个女人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又收到那个女人的电报:“父病重,速归。”
她以为,回到家中会看见他精神抖擞的坐在太师椅上,让她滚。没想到,再归去,却连他最后一面也没有见着。那段记忆,宋女士不忍回顾。她只记得,自己抚摸着父亲的身躯,他的脸、他的手、他的腿,但他一动不动。她忽然发现,他的手上布满了老年斑,他的腿脚骨瘦如柴,早已丧失了力量。那时候,宋女士才惊然发现,这身子骨硬朗,好像永远都不会倒下的男人,竟已如此苍老。
那个女人说,他老了,走路遇到上下坡,他会盈不住摔倒,他的膝盖似乎尤其不灵便;他外出时也曾因憋不住大便拉在裤子上。他摔倒时,她搀扶他;他拉在裤子上的时候,她笑他,为他清洗。他能坦然地在妻子面前展现自己暮垂老朽的无力,却不肯让女儿发现自己丧失了力量的模样。他说,爸爸是她的天,不能让她觉得天要塌了。所以每次她回家,他都佯装无事。
“你爸爸最爱的就是你,他之所以跟我在一起,是想到人老了,要找个人互相照应。他说你将来是会有大出息的,读完了大学,如果不是牵挂家里,你肯定愿意在上海扎根。大城市好,他不愿意成为你的负担,生怕自己拖累你。你每次回来,他都叫你滚,你不知道,你不在的时候,他多想你。你带回来的罐头,他砸了一个。另外一个,吃完之后,他说瓶子漂亮,留着做茶杯。这么多年了,他一直用那个玻璃罐子做茶杯,小心翼翼的。每次我给他倒开水,他都要我先倒一点冷水进去,怕开水太烫,把瓶子弄裂了。他抽烟,我说了他多少回他都不肯听,那年你回来一说,他就听话,经常让我给他买花生糖,烟再也不碰……”
他不碰香烟,她却还是没来得及为他送终。
宋女士的父亲是因为糖尿病去世的,直到临终前,他都不愿意联系在上海的女儿。宋女士不知道,让父亲患上糖尿病的罪魁祸首,是不是那些花生糖。但这些已经不重要,她生命中最宝贵的男人,已经永远离开了她,他给了她很多,可她却什么也没有为他做过。
宋女士这件事,让人十分唏嘘。她显然有着严重的恋父情结,不过,宋女士的父亲当真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样的男人,现在确实是很少见了。
吴主任跟我说,问题其实也出在这里,宋女士父亲为了宋女士一直不娶妻,这并不是最合理的做法。在一个家庭当中,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比如父亲,象征着“力量”,母亲,象征着“守护”。当平衡被打破,就会有一个人站出来担起其中一份责任。比如宋女士,她很小的时候,已经开始充当起一个家庭中“母亲”的角色,做菜、洗衣等等。她劝自己的父亲不要抽烟,已经不是一个女儿劝父亲的口吻,而是一位妻子“管着”丈夫的调子了。这说明,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既担任着女儿的角色,也负担了一部分“妻子”的角色。兴许,宋女士的爸爸正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在女儿读大学之后另娶妻子,希望女儿明白,她长大了,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可是,已经习惯这个角色的宋女士并没有意识到父亲的苦心,当她发现自己的“角色”被另外一个人顶替,她受不了。
国内的很多家庭都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孩子一出生,丈夫、妻子往往把更多的心力投放在孩子身上,忽略自己的伴侣。他们认为,孩子比自己的配偶更重要。但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倘若,父亲爱着母亲,母亲爱着父亲,两人都爱着孩子,但对孩子的爱,并不高于伴侣,这样孩子才能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这个家庭是父母组建的,我长得后需要去组建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家庭,我是会离开这个家的。随后,孩子会更快地学会独立。
父母要做的,是让孩子看到,他长大后,需要组建一个怎样的家庭,才能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幸福。
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吴主任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让我记了很久:“世界上大多数的爱,都是为了结合,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为了分离。”
父亲的那一声吼,那一个字,让她记恨了好多年。她的爸爸,曾经为了她多年不再另娶,却为了一个懦弱的陌生女人让她滚出家门。她想,父亲大约是真爱着那位张阿姨的。他爱她,胜过自己。
“大一寒假之后,我就不肯再回家。假期我在校外打零工,不愿回家看到他和那个女人。”宋女士哭道:“我只是气不过……气不过……爸爸把她看得比我重要,既然他们两夫妻过得好好的,我这个多于的人也不用再回到他身边去……但我没有想到……”
宋女士赌气一走三年,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她接到一封电报,“父病重,速归。”她惊愣地看着那张电报单,连夜坐火车回到老家。回到家,她却看见父亲精神抖擞地坐在太师椅上看报纸,那个女人坐在他旁边削水果,显然是没事的模样。看见她回家,父亲瞥了她一眼,怒道:
“不是让你滚吗?你还回来做什么?”
电报,是那个女人发给宋女士的,说她父亲前几天咳血,咳了一晚上。后来送去医院检查,说是支气管炎、肺气肿,经过治疗已经没事了。宋女士的父亲平时很爱抽烟,有时候一天要抽两包。宋女士还在家里的时候,一看见父亲抽烟就抢过来扔掉。宋女士指责那个懦弱的女人,放任父亲抽烟的恶习。她气冲冲地去商场买了几包花生糖,交给父亲说,拿这个作为香烟的替代品。
“你让我滚,我自然不会留。但你如果还要继续抽这个烟,你死了我也不会回来给你送终。”
随后,宋女士就回到学校了。回到学校之后,她经常打电话回去。那时候家里面没有电话,她要打到街口的邮政局,过程很麻烦。可宋女士还是三天两头这么做。她问那个女人,父亲还抽不抽烟。女人说,不抽了,他还是很听女儿的话。于是,宋女士也就放心了。
大学毕业后,送女士在上海找到了工作。虽然心中还是挂念父亲,但她不愿回家,打搅父亲跟那个女人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又收到那个女人的电报:“父病重,速归。”
她以为,回到家中会看见他精神抖擞的坐在太师椅上,让她滚。没想到,再归去,却连他最后一面也没有见着。那段记忆,宋女士不忍回顾。她只记得,自己抚摸着父亲的身躯,他的脸、他的手、他的腿,但他一动不动。她忽然发现,他的手上布满了老年斑,他的腿脚骨瘦如柴,早已丧失了力量。那时候,宋女士才惊然发现,这身子骨硬朗,好像永远都不会倒下的男人,竟已如此苍老。
那个女人说,他老了,走路遇到上下坡,他会盈不住摔倒,他的膝盖似乎尤其不灵便;他外出时也曾因憋不住大便拉在裤子上。他摔倒时,她搀扶他;他拉在裤子上的时候,她笑他,为他清洗。他能坦然地在妻子面前展现自己暮垂老朽的无力,却不肯让女儿发现自己丧失了力量的模样。他说,爸爸是她的天,不能让她觉得天要塌了。所以每次她回家,他都佯装无事。
“你爸爸最爱的就是你,他之所以跟我在一起,是想到人老了,要找个人互相照应。他说你将来是会有大出息的,读完了大学,如果不是牵挂家里,你肯定愿意在上海扎根。大城市好,他不愿意成为你的负担,生怕自己拖累你。你每次回来,他都叫你滚,你不知道,你不在的时候,他多想你。你带回来的罐头,他砸了一个。另外一个,吃完之后,他说瓶子漂亮,留着做茶杯。这么多年了,他一直用那个玻璃罐子做茶杯,小心翼翼的。每次我给他倒开水,他都要我先倒一点冷水进去,怕开水太烫,把瓶子弄裂了。他抽烟,我说了他多少回他都不肯听,那年你回来一说,他就听话,经常让我给他买花生糖,烟再也不碰……”
他不碰香烟,她却还是没来得及为他送终。
宋女士的父亲是因为糖尿病去世的,直到临终前,他都不愿意联系在上海的女儿。宋女士不知道,让父亲患上糖尿病的罪魁祸首,是不是那些花生糖。但这些已经不重要,她生命中最宝贵的男人,已经永远离开了她,他给了她很多,可她却什么也没有为他做过。
宋女士这件事,让人十分唏嘘。她显然有着严重的恋父情结,不过,宋女士的父亲当真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样的男人,现在确实是很少见了。
吴主任跟我说,问题其实也出在这里,宋女士父亲为了宋女士一直不娶妻,这并不是最合理的做法。在一个家庭当中,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比如父亲,象征着“力量”,母亲,象征着“守护”。当平衡被打破,就会有一个人站出来担起其中一份责任。比如宋女士,她很小的时候,已经开始充当起一个家庭中“母亲”的角色,做菜、洗衣等等。她劝自己的父亲不要抽烟,已经不是一个女儿劝父亲的口吻,而是一位妻子“管着”丈夫的调子了。这说明,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既担任着女儿的角色,也负担了一部分“妻子”的角色。兴许,宋女士的爸爸正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在女儿读大学之后另娶妻子,希望女儿明白,她长大了,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可是,已经习惯这个角色的宋女士并没有意识到父亲的苦心,当她发现自己的“角色”被另外一个人顶替,她受不了。
国内的很多家庭都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孩子一出生,丈夫、妻子往往把更多的心力投放在孩子身上,忽略自己的伴侣。他们认为,孩子比自己的配偶更重要。但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倘若,父亲爱着母亲,母亲爱着父亲,两人都爱着孩子,但对孩子的爱,并不高于伴侣,这样孩子才能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这个家庭是父母组建的,我长得后需要去组建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家庭,我是会离开这个家的。随后,孩子会更快地学会独立。
父母要做的,是让孩子看到,他长大后,需要组建一个怎样的家庭,才能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幸福。
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吴主任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让我记了很久:“世界上大多数的爱,都是为了结合,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为了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