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队的作战意志,这些被孤立的支撑点没有崩溃,而是继续作战,给后续的苏军部队造成了巨大的麻烦,使得苏军无法在前线取得进展之后继续投入部队以顶替那些被消耗得很严重的部队。
说白了,苏军这个时候还没适应二战的战争形势,到了43年,苏军自己的防御系统也变成这种大量分散的支撑点组成的纵深防御线了,他们就再没有犯这样的错误了。
总而言之,火星行动的失败,百分之七十的责任在苏军自己。
莫德尔在这次防御作战中的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军事上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亮点,反而是德军一线部队基层军官和士官的战术素养和作战意志大放异彩。
当然莫德尔在这次作战中还有有可圈可点的部分,他在苏军进攻开始之前就迅速审视整个战场,然后从承受较小压力的部队那里抽调部队送进被围攻的勒热夫突出部,他亲自干预这些调动,使得德军可以比较迅速的进入战区。而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派来的援军,他也全力以赴保证这些军队迅速抵达战场。
相比之下,苏军那边由于参谋人员没有经验,表现得十分的糟糕,很多部队被堵在前往第一线的道路上,然后被德军炮火往死里轰炸。
所以不要小看莫德尔让援军迅速抵达战场这件事,苏联的道路状况实在太糟糕了,部队在运动中遇到“堵车”太正常了,德军堵苏军也堵。后来莫德尔到北方集团军群去当司令官,上任就指挥撤退到黑豹防线的撤退战。当时德军能用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状况相当糟糕的公路,另一条连公路都称不上。但莫德尔亲自动手组织调动,成功的把大部分德军都撤退了下来,没有让德军在路上堵到死。
卡里乌斯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就记录了这场撤退战,特别提到道路的糟糕和拥堵。但最后他们全都顺利撤退到了纳尔瓦。
总之,莫德尔是很厉害的参谋长,但给他一个防御大师的头衔明显过誉了。这位“防御大师”后来在西线的表现根本配不上这个头衔,他在安恒指挥的针对市场花园的防御作战中曾经犯下大错误,他误判了了盟军的力量,下令禁止炸毁奈梅亨大桥,结果盟军夺取了大桥,在瓦尔河上建立了桥头堡,这使得莫德尔失去了把盟军挡在瓦尔河上的机会。
之后莫德尔组织了许跟特森林-亚琛防御战,自己伤亡1。5万人,给美军造成了2。7万人左右的伤亡,并且丢掉了亚琛。
美军总是将许跟特森林的作战视作一次严重的失败,但实际上,德军的损失更加致命,这时候的德军已经承受不起一次过失去一点五万名正规军士兵的可怕损失了——不论这些士兵来自一线还是二线部队。
但某些人这时候可能会说,在那种美军已经摧枯拉朽的时候,还能有一比二的交换比很厉害了。只可惜,这些人不知道亚琛是齐格菲防线上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有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永固工事。
靠着齐格菲防线,还能打出这个伤亡比,无论如何这个“防御大师”都水得可以。
说白了,莫德尔提出的区域防御理论只是一战的战术理论的变化版本,他的理论里面可以看到很多一战残留下来的东西,像是所谓的多层静态防御线,其实一战后期德军就已经在用了,当时德军的防御线都是这样多层部署的,而且两层战壕之间也分布了坚固的全向防御支撑点。
在二战的时候,莫德尔的理论其实就已经不太适应战争现实了,他的理论在消耗敌人的同时,也会大量消耗自己的兵力,把防御战变成绞肉战。
二战结束后,大家就都认为莫德尔的这套理论过时了,华约和北约长期在欧洲对峙,北约方面采用的是更接近于曼斯坦因的弹性防御理论的防御战法。
林有德可不想打绞肉战,而且东地中海战区的地形也根本不适合区域防御——麻痹到处都是大沙漠,居民点之间隔得鬼那么远,装甲部队可以随意的在沙漠里移动,还区域防御个鬼啊,调曼施坦因来也不能掉莫德尔来啊。而曼施坦因现在还在俄国负责防御长条形的德军占领区最关键的“蜂腰”部位呢,林有德可不敢把他调走,俄国人虽然高挂免战牌,但毕竟还是在蓄积力量,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打出来了。
所以林有德在东线准备了相当充沛的力量来等着俄国人。
(这一段是实在被书评区一个傻逼烦得受不了了,我不想再谈这个问题了。)
队的作战意志,这些被孤立的支撑点没有崩溃,而是继续作战,给后续的苏军部队造成了巨大的麻烦,使得苏军无法在前线取得进展之后继续投入部队以顶替那些被消耗得很严重的部队。
说白了,苏军这个时候还没适应二战的战争形势,到了43年,苏军自己的防御系统也变成这种大量分散的支撑点组成的纵深防御线了,他们就再没有犯这样的错误了。
总而言之,火星行动的失败,百分之七十的责任在苏军自己。
莫德尔在这次防御作战中的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军事上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亮点,反而是德军一线部队基层军官和士官的战术素养和作战意志大放异彩。
当然莫德尔在这次作战中还有有可圈可点的部分,他在苏军进攻开始之前就迅速审视整个战场,然后从承受较小压力的部队那里抽调部队送进被围攻的勒热夫突出部,他亲自干预这些调动,使得德军可以比较迅速的进入战区。而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派来的援军,他也全力以赴保证这些军队迅速抵达战场。
相比之下,苏军那边由于参谋人员没有经验,表现得十分的糟糕,很多部队被堵在前往第一线的道路上,然后被德军炮火往死里轰炸。
所以不要小看莫德尔让援军迅速抵达战场这件事,苏联的道路状况实在太糟糕了,部队在运动中遇到“堵车”太正常了,德军堵苏军也堵。后来莫德尔到北方集团军群去当司令官,上任就指挥撤退到黑豹防线的撤退战。当时德军能用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状况相当糟糕的公路,另一条连公路都称不上。但莫德尔亲自动手组织调动,成功的把大部分德军都撤退了下来,没有让德军在路上堵到死。
卡里乌斯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就记录了这场撤退战,特别提到道路的糟糕和拥堵。但最后他们全都顺利撤退到了纳尔瓦。
总之,莫德尔是很厉害的参谋长,但给他一个防御大师的头衔明显过誉了。这位“防御大师”后来在西线的表现根本配不上这个头衔,他在安恒指挥的针对市场花园的防御作战中曾经犯下大错误,他误判了了盟军的力量,下令禁止炸毁奈梅亨大桥,结果盟军夺取了大桥,在瓦尔河上建立了桥头堡,这使得莫德尔失去了把盟军挡在瓦尔河上的机会。
之后莫德尔组织了许跟特森林-亚琛防御战,自己伤亡1。5万人,给美军造成了2。7万人左右的伤亡,并且丢掉了亚琛。
美军总是将许跟特森林的作战视作一次严重的失败,但实际上,德军的损失更加致命,这时候的德军已经承受不起一次过失去一点五万名正规军士兵的可怕损失了——不论这些士兵来自一线还是二线部队。
但某些人这时候可能会说,在那种美军已经摧枯拉朽的时候,还能有一比二的交换比很厉害了。只可惜,这些人不知道亚琛是齐格菲防线上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有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永固工事。
靠着齐格菲防线,还能打出这个伤亡比,无论如何这个“防御大师”都水得可以。
说白了,莫德尔提出的区域防御理论只是一战的战术理论的变化版本,他的理论里面可以看到很多一战残留下来的东西,像是所谓的多层静态防御线,其实一战后期德军就已经在用了,当时德军的防御线都是这样多层部署的,而且两层战壕之间也分布了坚固的全向防御支撑点。
在二战的时候,莫德尔的理论其实就已经不太适应战争现实了,他的理论在消耗敌人的同时,也会大量消耗自己的兵力,把防御战变成绞肉战。
二战结束后,大家就都认为莫德尔的这套理论过时了,华约和北约长期在欧洲对峙,北约方面采用的是更接近于曼斯坦因的弹性防御理论的防御战法。
林有德可不想打绞肉战,而且东地中海战区的地形也根本不适合区域防御——麻痹到处都是大沙漠,居民点之间隔得鬼那么远,装甲部队可以随意的在沙漠里移动,还区域防御个鬼啊,调曼施坦因来也不能掉莫德尔来啊。而曼施坦因现在还在俄国负责防御长条形的德军占领区最关键的“蜂腰”部位呢,林有德可不敢把他调走,俄国人虽然高挂免战牌,但毕竟还是在蓄积力量,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打出来了。
所以林有德在东线准备了相当充沛的力量来等着俄国人。
(这一段是实在被书评区一个傻逼烦得受不了了,我不想再谈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