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影后逆袭记[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是一个画风清奇的防盗章,来自于我之前的考前笔记,哈哈哈=====
《青年杂志》于1915年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改名为《新青年》
“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1917年二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议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议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议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16年,胡适在和友人的论辩中提出:文学的历史只是一种文字形式(工具)新城代谢的历史,是“活文学”随时起来代替“死文学”的历史。把文学形式革命看成是整个社会价值和审美趣味的转变。1918年4月,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
周作人的突出贡献是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志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艺术本质特征。“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紹虞,孙伏园,叶紹钧等12人。是新文学史上成立最早、存在时间最长、成员数量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文学社团。《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的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会现实主义的一派。
创造社: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十余种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的“内心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和“灵感”。
新月社:1923年由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宣称“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作一件认真的事情做。”又称作“新格律诗派”,《诗镌》作为代表刊物。
鲁迅支持的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11月,主要成员: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他们所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有称“语丝体”。
湖畔诗社以写□□情诗闻名。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鲁迅的目的是要打破“瞒和骗”,逼迫读者与他小说的人物,连同作家自己,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在灵魂的搅动中发生精神的变化。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这些努力,体现在《呐喊》和《彷徨》里,就演化为“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在《阿q正传》中,在第一章《序》里,叙述者一面以全知视角出现,却一再宣称自己并非全知,构成了对全知叙述(俯视视角)的嘲弄。随着小说的展开,叙述者的视点逐渐集中于阿q的行为与意识,转向限制叙述(平视视角),作者与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也由远而近。
1919年下半年,女作家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斯人独憔悴》,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问题小说主要作者有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冰心,本名谢婉莹,最早以“问题小说”闻名。从“问题小说”起步... -->>
==这是一个画风清奇的防盗章,来自于我之前的考前笔记,哈哈哈=====
《青年杂志》于1915年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改名为《新青年》
“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1917年二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议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议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议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16年,胡适在和友人的论辩中提出:文学的历史只是一种文字形式(工具)新城代谢的历史,是“活文学”随时起来代替“死文学”的历史。把文学形式革命看成是整个社会价值和审美趣味的转变。1918年4月,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
周作人的突出贡献是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志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艺术本质特征。“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紹虞,孙伏园,叶紹钧等12人。是新文学史上成立最早、存在时间最长、成员数量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文学社团。《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的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会现实主义的一派。
创造社: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十余种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的“内心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和“灵感”。
新月社:1923年由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宣称“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作一件认真的事情做。”又称作“新格律诗派”,《诗镌》作为代表刊物。
鲁迅支持的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11月,主要成员: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他们所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有称“语丝体”。
湖畔诗社以写□□情诗闻名。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鲁迅的目的是要打破“瞒和骗”,逼迫读者与他小说的人物,连同作家自己,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在灵魂的搅动中发生精神的变化。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这些努力,体现在《呐喊》和《彷徨》里,就演化为“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在《阿q正传》中,在第一章《序》里,叙述者一面以全知视角出现,却一再宣称自己并非全知,构成了对全知叙述(俯视视角)的嘲弄。随着小说的展开,叙述者的视点逐渐集中于阿q的行为与意识,转向限制叙述(平视视角),作者与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也由远而近。
1919年下半年,女作家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斯人独憔悴》,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问题小说主要作者有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冰心,本名谢婉莹,最早以“问题小说”闻名。从“问题小说”起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