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三国之最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回信是曹操写的。
在回信中,曹操先是大大地褒誉了荀贞一番,表达了对荀贞为忠义而无惧生死的勇气的敬佩,接着略微叙说了一下洛阳士人对荀贞捕灭邺赵的议论,凡是清正的士大夫、士子以及太学生,无不交口称颂,荀贞虽然一次洛阳都没去过,他现在在洛阳的名头却是一时无二。
再之后,曹操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洛阳如今的政局。
自今年三月,因刘焉之奏请,朝廷复设州牧后,至今先后拜了三个州牧,一个是刘焉,拜为益州牧,一个是黄琬,拜为豫州牧,一个是刘虞,拜为幽州牧。
“牧”一职,由来已久,据说舜时置天下为十二州,就设立了州牧,又称州伯。夏代时,分天下为九州,亦有州牧,如舜时。
入到前汉,本无此职,前汉惠帝三年,开始派遣御史监察三辅,后在各州俱设监察御史,武帝元封元年,召回了各州的监察御史,不复再设,然后於元封五年置部刺史,此即州刺史职位的设置《 之始。刺史不理军政,专以刺举、督察为责,行视州部,以“六条”问事。
武帝之后,成帝绥和八年,大司空何武与丞相翟方进共同上奏,认为“《春秋》之义,用贵临贱,不以卑临尊”,而现在刺史秩仅六百石,“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这是“轻重不相准,失位次之序”,因之奏请天子,请求“罢刺史更置州牧,以应古制”,获得了成帝的许可。
虽然说何武、翟方进的这个建议实际上只是把刺史的名称改为州牧,秩俸提高到二千石,实际的职掌并无变化,但从中央集权的角度考虑,他两人的这个提议却是大错特错。刺史正因为有监二千石太守之权,权力太大,所以才不应该给它高秩,“以轻驭重,以卑临尊”,此本是朝廷的平衡之术,刺史本就权重,再给它高秩,那么在地方上谁来制约刺史?
所以仅仅两年后,哀帝建平二年,便因朱博的奏请,朝廷又把州牧改成了刺史,但没过几年,哀帝崩,平帝即位,王太后临朝,王莽把持住了朝政,王莽好古,遂又把刺史改成了州牧。
前汉时,刺史、州牧互改了好几次,不过不管是州牧也好、刺史也罢,不同的只是秩俸,权力、职掌上并无什么明显的不同。
光武中兴,建立本朝。光武雄才大略,娴明政事,自然不会干傻事,所以他废止了州牧之制,改仿武帝,在除了司隶之外的十二个州重置州刺史,而於司隶则置司隶校尉。这次改动之后,刺史就没再变过,直到今年三月,因了刘焉的奏请,朝廷乃又复置州牧。
看起来,朝廷此次改刺史为州牧是有“故事”可依,是在仿照前汉的故事,——汉室是很重视“故事”的,拿本朝来说,只要前汉或本朝之前有过类似的事,那么实行起来就是“有理可依”、“有据可依”,阻力就不会太大,但是,与前汉的几次刺史改州牧不同的是,这一次刺史改州牧,州牧却是有了在州中的军政实权,州部就此从“监察区域”变成了“行政区域”。
州牧有了实权,上马管军,下马理政,州部成了行政区域,各郡太守均得服听命令,而且因为州牧秩高权重,出为州牧的只能是朝廷重臣,如今年出为州牧的三个人便全是本为九卿,刘焉、刘虞且是宗室,,那么可以想见,州牧到了州部后,威望必也高重,如此一来,若是短暂的实行或许还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和太坏的后果,可如果一旦长期实行,无异是埋下了地方割据的种子。
天子对此大概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今年任用的三个州牧里边两个都是宗室,黄琬虽非宗室,却是公族子弟,素有忠名,只可惜,天子对此虽有警惕,却也不过是空费心机罢了。孙坚、桓阶倒也罢了,荀贞却知,随着时局的发展,州牧之势终至不可制,朝廷变得形同虚设。
曹操没有对朝廷此次的“州牧之设”发表意见,只是因为荀贞是豫州人的缘故,特地多说了几句出为豫州牧的黄琬,紧接着,曹操便转笔说到了洛阳近期的朝局。
他首先说到的蹇硕、何进、袁绍。
天子信用蹇硕,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然大将军何进也在他的领属以下,但何进毕竟位为大将军,而且又有袁绍等人团聚在他左右,蹇硕犹畏忌之,担忧他会对自己不利,於是与诸常侍共同建议天子遣何进西击边章、韩遂。
天子听了他们的,赐何进兵车百乘,虎贲斧钺,打算诏遣他带兵出京。何进得人暗中送讯,知这是蹇硕和常侍的阴谋,遂奏请遣袁绍东击徐州、兖州的叛乱,说等袁绍回来,他就出兵。
这件事刚发生不久,因此之故,袁绍刚离京都,现不在洛阳,也所以这封回信是由曹操写的。
曹操在写到这一段时,隐晦地写出:蹇硕之所以劝说天子遣何进出京,而天子又之所以同意,并非只是因为何进、袁绍等与宦官存在矛盾,更深层的原因是牵涉到了立谁为皇太子之故。
何皇后所产的刘辩是嫡长子,该被立为皇太子,可天子不喜欢他,认为他轻佻无威,不可为人主,所以想立王贵人所产的刘协为皇太子,但皇后有宠,何进又握重权,故天子迟疑不决。
天子以蹇硕为元帅,何进虽贵为大将军却也归蹇硕领属,一方面固是因天子信赖蹇硕,另一方面却也是因为天子不想立刘辩为皇太子,所以不愿给何进太重的兵权,以免将来生变,而这次蹇硕等人一说,天子即同意遣何进出京,也是出於这个缘故。
—... -->>
回信是曹操写的。
在回信中,曹操先是大大地褒誉了荀贞一番,表达了对荀贞为忠义而无惧生死的勇气的敬佩,接着略微叙说了一下洛阳士人对荀贞捕灭邺赵的议论,凡是清正的士大夫、士子以及太学生,无不交口称颂,荀贞虽然一次洛阳都没去过,他现在在洛阳的名头却是一时无二。
再之后,曹操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洛阳如今的政局。
自今年三月,因刘焉之奏请,朝廷复设州牧后,至今先后拜了三个州牧,一个是刘焉,拜为益州牧,一个是黄琬,拜为豫州牧,一个是刘虞,拜为幽州牧。
“牧”一职,由来已久,据说舜时置天下为十二州,就设立了州牧,又称州伯。夏代时,分天下为九州,亦有州牧,如舜时。
入到前汉,本无此职,前汉惠帝三年,开始派遣御史监察三辅,后在各州俱设监察御史,武帝元封元年,召回了各州的监察御史,不复再设,然后於元封五年置部刺史,此即州刺史职位的设置《 之始。刺史不理军政,专以刺举、督察为责,行视州部,以“六条”问事。
武帝之后,成帝绥和八年,大司空何武与丞相翟方进共同上奏,认为“《春秋》之义,用贵临贱,不以卑临尊”,而现在刺史秩仅六百石,“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这是“轻重不相准,失位次之序”,因之奏请天子,请求“罢刺史更置州牧,以应古制”,获得了成帝的许可。
虽然说何武、翟方进的这个建议实际上只是把刺史的名称改为州牧,秩俸提高到二千石,实际的职掌并无变化,但从中央集权的角度考虑,他两人的这个提议却是大错特错。刺史正因为有监二千石太守之权,权力太大,所以才不应该给它高秩,“以轻驭重,以卑临尊”,此本是朝廷的平衡之术,刺史本就权重,再给它高秩,那么在地方上谁来制约刺史?
所以仅仅两年后,哀帝建平二年,便因朱博的奏请,朝廷又把州牧改成了刺史,但没过几年,哀帝崩,平帝即位,王太后临朝,王莽把持住了朝政,王莽好古,遂又把刺史改成了州牧。
前汉时,刺史、州牧互改了好几次,不过不管是州牧也好、刺史也罢,不同的只是秩俸,权力、职掌上并无什么明显的不同。
光武中兴,建立本朝。光武雄才大略,娴明政事,自然不会干傻事,所以他废止了州牧之制,改仿武帝,在除了司隶之外的十二个州重置州刺史,而於司隶则置司隶校尉。这次改动之后,刺史就没再变过,直到今年三月,因了刘焉的奏请,朝廷乃又复置州牧。
看起来,朝廷此次改刺史为州牧是有“故事”可依,是在仿照前汉的故事,——汉室是很重视“故事”的,拿本朝来说,只要前汉或本朝之前有过类似的事,那么实行起来就是“有理可依”、“有据可依”,阻力就不会太大,但是,与前汉的几次刺史改州牧不同的是,这一次刺史改州牧,州牧却是有了在州中的军政实权,州部就此从“监察区域”变成了“行政区域”。
州牧有了实权,上马管军,下马理政,州部成了行政区域,各郡太守均得服听命令,而且因为州牧秩高权重,出为州牧的只能是朝廷重臣,如今年出为州牧的三个人便全是本为九卿,刘焉、刘虞且是宗室,,那么可以想见,州牧到了州部后,威望必也高重,如此一来,若是短暂的实行或许还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和太坏的后果,可如果一旦长期实行,无异是埋下了地方割据的种子。
天子对此大概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今年任用的三个州牧里边两个都是宗室,黄琬虽非宗室,却是公族子弟,素有忠名,只可惜,天子对此虽有警惕,却也不过是空费心机罢了。孙坚、桓阶倒也罢了,荀贞却知,随着时局的发展,州牧之势终至不可制,朝廷变得形同虚设。
曹操没有对朝廷此次的“州牧之设”发表意见,只是因为荀贞是豫州人的缘故,特地多说了几句出为豫州牧的黄琬,紧接着,曹操便转笔说到了洛阳近期的朝局。
他首先说到的蹇硕、何进、袁绍。
天子信用蹇硕,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然大将军何进也在他的领属以下,但何进毕竟位为大将军,而且又有袁绍等人团聚在他左右,蹇硕犹畏忌之,担忧他会对自己不利,於是与诸常侍共同建议天子遣何进西击边章、韩遂。
天子听了他们的,赐何进兵车百乘,虎贲斧钺,打算诏遣他带兵出京。何进得人暗中送讯,知这是蹇硕和常侍的阴谋,遂奏请遣袁绍东击徐州、兖州的叛乱,说等袁绍回来,他就出兵。
这件事刚发生不久,因此之故,袁绍刚离京都,现不在洛阳,也所以这封回信是由曹操写的。
曹操在写到这一段时,隐晦地写出:蹇硕之所以劝说天子遣何进出京,而天子又之所以同意,并非只是因为何进、袁绍等与宦官存在矛盾,更深层的原因是牵涉到了立谁为皇太子之故。
何皇后所产的刘辩是嫡长子,该被立为皇太子,可天子不喜欢他,认为他轻佻无威,不可为人主,所以想立王贵人所产的刘协为皇太子,但皇后有宠,何进又握重权,故天子迟疑不决。
天子以蹇硕为元帅,何进虽贵为大将军却也归蹇硕领属,一方面固是因天子信赖蹇硕,另一方面却也是因为天子不想立刘辩为皇太子,所以不愿给何进太重的兵权,以免将来生变,而这次蹇硕等人一说,天子即同意遣何进出京,也是出於这个缘故。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