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三国之最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不过好在那会儿董卓到底是刚到京都,在京都根基尚浅,他以兵力为后盾,固可以迫使袁绍等在荀贞的问题上退让,但要想完整、彻底地实现他的企图却是难之又难。
最终的结果是,在袁绍等人的活动下,不但张超得到了新的职位,改任了别郡的太守,并且张邈也得到了一个太守之位:陈留太守。
荀贞对陈留是很感兴趣的,他在赵郡当中尉时,曹操等曾问过他如若改迁,想去哪个郡做太守,他当时最想去的就是陈留,陈留南临颍川、西望赵国,他如能出任此郡,从某种层面来说对他日后的发展将会大大有利。
可惜,他那会儿没能得到陈留。
这一回,按理说,依照他的名望、资历、官位,他是完全可以得到陈留了,却又因董卓不愿他离京都太近之故,依然未能实愿。
他不能得为陈留太守,张邈为何却能?
却是两个缘故。
一则,张邈的资历更老、名望更大,张邈乃是党人“八厨”之一,老牌的党人名士了,只论资历的话,别说袁绍的小集团里了,便是整个天下的士人里边也没有太多能与他相提并论的。
再一个,张邈虽有名望,却不以“知兵”出名,他没有什么军功,董卓没把他当成一个太大的威胁。
两下结合,是以袁绍、袁隗等人能给他谋取到陈留。
袁绍畏惧董卓,所以不敢接受荀贞、鲍信等起兵讨董的建议,但在董卓的强势面前,为了自身的利益着想,他也不可能不多做一手准备了,张邈的出任陈留便是他的另一手准备,——张超的改任它郡、荀贞的出任广陵,从整体来看,也可包含入这“另一手准备”之中。
张邈将出任陈留太守一事,荀贞是在曹操的信中知道的,那会儿他刚离开洛阳没两天,还没发生董卓自为司空的事儿。
此外,在前两天的一封信中,曹操又提及到:他、何顒等和袁绍商量,准备举荐王匡为河内太守,鲍信为济北相。
早前何进遣大将军府的掾吏赴各地募兵,鲍信在其中,王匡也在其中。
王匡和鲍信是同乡,两人皆为泰山人。
鲍信是回泰山募的兵,除了一些骑士外,募的多是寻常步卒,这活儿比较好干,所以他回洛阳的早一点,正碰上荀贞进京。
王匡没有回泰山募兵,泰山的豪侠剑客、武勇之士就那么多,鲍信已然回了泰山,他要是再去,两人变成抢兵源了,事倍功半,因此他跑到徐州这儿来了,泰山南边就是徐州,离得不远,他在这儿也挺熟,奉了何进的命令,他的任务是招募强弩手,挽弩射箭是技术活儿,强弩更需要身强力壮之人,所以他这个活儿比鲍信的活儿难干,以是之故,比鲍信回洛阳的晚,荀贞没见着他。
王匡募了五百强弩手,鲍信到洛阳时何进已死,更别说他到时了,袁绍不敢起兵击董,他无处可去、无事可做,於是也和鲍信一样,带着他募来的这些人归乡去了。
就在他离开洛阳后不久,发生了董卓杀掉丁原、自为司空的事儿。
如果说,袁绍举荀贞、张邈、张超分为三郡太守的举动,更多的还只能算是他想为自己在州郡安排几个“自己人”,这样,万一京都有事,地方就可以呼应,给他一点声援,那么在董卓杀掉了丁原之后,袁绍首先需要考虑的就不是“州郡呼应京都”,而是要考虑万一出现最坏的情况该怎么办了,或者换句话说,万一董卓逼得他没路可走了,他该怎么办了。
在这么背/景下,经过和曹操、何顒等人的商量,他有了举荐王匡、鲍信为郡守的意图,——董卓在洛阳越来越兵强马壮,袁绍等既然越来越不能对抗,就只能改而求诸於地方州郡了,往好的一边说,也许能靠州郡的力量抗衡一下董卓,往坏的一边说,如果万一真的出现董卓只手遮天、独掌朝权的情况,至少他们也可以依靠州郡的军事力量来自保、抑或讨伐他。
实际上,袁绍现在已经开始在做最坏情况的考虑,可他对时局依然还存有一点幻想。
按曹操在信中的话说:袁本初私对我言:卿与孟卓、孟高、伯业、元伟、公山诸君布及徐、兖、冀诸州,皇甫将军屯兵洛西,董卓虽骄兵自雄,然而也许还并不敢妄政作乱。
孟卓即张邈,孟高即张超;伯业是袁遗,袁绍的从兄,现为兖州的山阳郡太守;元伟是桥瑁,兖州东郡太守;公山是刘岱,汉室宗亲,现为兖州刺史。
这几个人,要么是袁党一员,要么是公族名士,要么是汉家宗亲,都是袁绍等可以依靠的,——最主要的是,这几人所在的州郡大多离洛阳不是特别远,而且如果再加上西边的皇甫嵩、盖勋,刚好能对洛阳形成一个东、北、西三面的包围。
再加上王匡、鲍信两人,——他两人现在虽然还没有得到郡守之职,但董卓刚杀了丁原、自为司空,引得朝议大哗、士人侧目,这么个情况下,为了安抚士人,董卓是极有可能向袁绍等做出一定让步的,也就是说,只要袁绍举荐,王、鲍二人十有八九就能顺利出任地方郡守。
这么看下来,袁绍等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
换个别的人,也许还真不敢肆意妄为,奈何,董卓却不是“别的人”。
只是,荀贞虽知后来之事,却无法说出。
臧洪、袁绥现在大约也都还没有料到董卓会那么“胆大包天”,臧洪虽是担忧京都形势,却也还没有看到就在不久的将来竟会有诸侯起兵击董之事。
臧洪身高体壮,在车上一坐,一个人能占快两个人的地方。
荀贞又看了看他,见他满面愤慨、忧色,心道:“董卓所为所举,实出常人预料,臧洪遂愤其跋扈、担忧朝事,然观其举象,却大约还没料到日后击董之事,更不会知道就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会在酸枣会盟上为天下所知。”
天近暮时,经过了一个乡亭。
车窗开着,荀贞一边和臧洪、袁绥说话,一边往外看去。
如果没有料错的话,广陵将会是荀贞起兵的地方,荀贞对郡中的情况是非常关心的,现在虽尚未到郡府,然自入境之后,这一路行来,他常会在和臧洪、袁绥叙话的同时观察沿路的农田、乡亭情况。
除了和颍川、魏郡的乡亭比起来人烟少点之外,前边过的那两个乡亭都没啥别的特别的地方,可眼前的这个乡亭却吸引住了荀贞的注意力,以至连叙话他都不知不觉地停了下来。
r />
不过好在那会儿董卓到底是刚到京都,在京都根基尚浅,他以兵力为后盾,固可以迫使袁绍等在荀贞的问题上退让,但要想完整、彻底地实现他的企图却是难之又难。
最终的结果是,在袁绍等人的活动下,不但张超得到了新的职位,改任了别郡的太守,并且张邈也得到了一个太守之位:陈留太守。
荀贞对陈留是很感兴趣的,他在赵郡当中尉时,曹操等曾问过他如若改迁,想去哪个郡做太守,他当时最想去的就是陈留,陈留南临颍川、西望赵国,他如能出任此郡,从某种层面来说对他日后的发展将会大大有利。
可惜,他那会儿没能得到陈留。
这一回,按理说,依照他的名望、资历、官位,他是完全可以得到陈留了,却又因董卓不愿他离京都太近之故,依然未能实愿。
他不能得为陈留太守,张邈为何却能?
却是两个缘故。
一则,张邈的资历更老、名望更大,张邈乃是党人“八厨”之一,老牌的党人名士了,只论资历的话,别说袁绍的小集团里了,便是整个天下的士人里边也没有太多能与他相提并论的。
再一个,张邈虽有名望,却不以“知兵”出名,他没有什么军功,董卓没把他当成一个太大的威胁。
两下结合,是以袁绍、袁隗等人能给他谋取到陈留。
袁绍畏惧董卓,所以不敢接受荀贞、鲍信等起兵讨董的建议,但在董卓的强势面前,为了自身的利益着想,他也不可能不多做一手准备了,张邈的出任陈留便是他的另一手准备,——张超的改任它郡、荀贞的出任广陵,从整体来看,也可包含入这“另一手准备”之中。
张邈将出任陈留太守一事,荀贞是在曹操的信中知道的,那会儿他刚离开洛阳没两天,还没发生董卓自为司空的事儿。
此外,在前两天的一封信中,曹操又提及到:他、何顒等和袁绍商量,准备举荐王匡为河内太守,鲍信为济北相。
早前何进遣大将军府的掾吏赴各地募兵,鲍信在其中,王匡也在其中。
王匡和鲍信是同乡,两人皆为泰山人。
鲍信是回泰山募的兵,除了一些骑士外,募的多是寻常步卒,这活儿比较好干,所以他回洛阳的早一点,正碰上荀贞进京。
王匡没有回泰山募兵,泰山的豪侠剑客、武勇之士就那么多,鲍信已然回了泰山,他要是再去,两人变成抢兵源了,事倍功半,因此他跑到徐州这儿来了,泰山南边就是徐州,离得不远,他在这儿也挺熟,奉了何进的命令,他的任务是招募强弩手,挽弩射箭是技术活儿,强弩更需要身强力壮之人,所以他这个活儿比鲍信的活儿难干,以是之故,比鲍信回洛阳的晚,荀贞没见着他。
王匡募了五百强弩手,鲍信到洛阳时何进已死,更别说他到时了,袁绍不敢起兵击董,他无处可去、无事可做,於是也和鲍信一样,带着他募来的这些人归乡去了。
就在他离开洛阳后不久,发生了董卓杀掉丁原、自为司空的事儿。
如果说,袁绍举荀贞、张邈、张超分为三郡太守的举动,更多的还只能算是他想为自己在州郡安排几个“自己人”,这样,万一京都有事,地方就可以呼应,给他一点声援,那么在董卓杀掉了丁原之后,袁绍首先需要考虑的就不是“州郡呼应京都”,而是要考虑万一出现最坏的情况该怎么办了,或者换句话说,万一董卓逼得他没路可走了,他该怎么办了。
在这么背/景下,经过和曹操、何顒等人的商量,他有了举荐王匡、鲍信为郡守的意图,——董卓在洛阳越来越兵强马壮,袁绍等既然越来越不能对抗,就只能改而求诸於地方州郡了,往好的一边说,也许能靠州郡的力量抗衡一下董卓,往坏的一边说,如果万一真的出现董卓只手遮天、独掌朝权的情况,至少他们也可以依靠州郡的军事力量来自保、抑或讨伐他。
实际上,袁绍现在已经开始在做最坏情况的考虑,可他对时局依然还存有一点幻想。
按曹操在信中的话说:袁本初私对我言:卿与孟卓、孟高、伯业、元伟、公山诸君布及徐、兖、冀诸州,皇甫将军屯兵洛西,董卓虽骄兵自雄,然而也许还并不敢妄政作乱。
孟卓即张邈,孟高即张超;伯业是袁遗,袁绍的从兄,现为兖州的山阳郡太守;元伟是桥瑁,兖州东郡太守;公山是刘岱,汉室宗亲,现为兖州刺史。
这几个人,要么是袁党一员,要么是公族名士,要么是汉家宗亲,都是袁绍等可以依靠的,——最主要的是,这几人所在的州郡大多离洛阳不是特别远,而且如果再加上西边的皇甫嵩、盖勋,刚好能对洛阳形成一个东、北、西三面的包围。
再加上王匡、鲍信两人,——他两人现在虽然还没有得到郡守之职,但董卓刚杀了丁原、自为司空,引得朝议大哗、士人侧目,这么个情况下,为了安抚士人,董卓是极有可能向袁绍等做出一定让步的,也就是说,只要袁绍举荐,王、鲍二人十有八九就能顺利出任地方郡守。
这么看下来,袁绍等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
换个别的人,也许还真不敢肆意妄为,奈何,董卓却不是“别的人”。
只是,荀贞虽知后来之事,却无法说出。
臧洪、袁绥现在大约也都还没有料到董卓会那么“胆大包天”,臧洪虽是担忧京都形势,却也还没有看到就在不久的将来竟会有诸侯起兵击董之事。
臧洪身高体壮,在车上一坐,一个人能占快两个人的地方。
荀贞又看了看他,见他满面愤慨、忧色,心道:“董卓所为所举,实出常人预料,臧洪遂愤其跋扈、担忧朝事,然观其举象,却大约还没料到日后击董之事,更不会知道就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会在酸枣会盟上为天下所知。”
天近暮时,经过了一个乡亭。
车窗开着,荀贞一边和臧洪、袁绥说话,一边往外看去。
如果没有料错的话,广陵将会是荀贞起兵的地方,荀贞对郡中的情况是非常关心的,现在虽尚未到郡府,然自入境之后,这一路行来,他常会在和臧洪、袁绥叙话的同时观察沿路的农田、乡亭情况。
除了和颍川、魏郡的乡亭比起来人烟少点之外,前边过的那两个乡亭都没啥别的特别的地方,可眼前的这个乡亭却吸引住了荀贞的注意力,以至连叙话他都不知不觉地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