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贵妃起居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WXC`P``P`**WXC`P` 岁月如梭、韶华易逝,沧海悠悠、桑田青青,少女终将成为老妪,历史总有一天也会变成传说。不论是惦念还是憎恨都会冷却,徐娘娘的陵寝,也终将冷清下来,五十年后,没有人再记得是谁兴出了宫人放还的规矩,是谁建了内安乐堂。这样的事,又有谁会真正放在心上?到末了,连正统年间的风风雨雨,落在史册中也不过就是几句简简单单的记载,人们总有很多事要忙,比起眼前的生活,先人又何能占据他们的脑海?
到末了,新的王朝,总会取代旧的帝国。经过数十年的战乱,数年的休养生息,和以往那些朝代兴替一样,该做的事,新王朝也不能少做,追封前朝末代皇帝,为前朝修史,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攻陷北平之战中,末代皇帝放火烧宫,皇史宬不幸被付诸一炬,历年实录,焚烧殆尽,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寻访,前朝史终于修筑完成,不论是胡仙师、孙皇后还是徐循,在后妃列传中都只不过是短短一段话。
孝庄徐皇后,南京雨花台人,永宁侯徐成女,少年入选掖庭,事上勤谨。宣德初年封庄妃,历进贵妃、皇贵妃。历朝皇贵妃由后始。妃无子,取孝洁皇后子,即后端宗也。端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概因土木之变,后实有力也。景泰十四年,后卒,上初意谥为孝贤皇后,大学士徐元玉以息宗事,后微有嫌疑,谏曰不可。端宗崩,汪太后复以嫌疑故,废为庄毅贵妃。太后崩,睿宗重尊为孝庄皇后。后有女善化公主,驸马张常。
起起伏伏、曲曲折折的一生,最终落定史书中,不过如此百余字。徐循一生的缩影,似乎尽在其中。
至于是否贴切,观者不在意,死者又怎会在意?不论真伪、不论褒贬、不论曲直,不论他人笑,他人哭,别人的笔,决定不了她的一生。生前无法,生后更无法。
即使再无人知晓,总无人在意,她总是来过,总是活过自己一生,这一点,她自己明白就好。
书成那一刻,来自燕山的风,吹过封土堆上的茕茕青草,关于徐循一生的无数画面、无数缩影,仿佛化为流光,纷纷往书中投去,在闪烁间,终于落定纸面,百余字间微光流动,过了一小会,方才黯淡下来。
观者匆匆一扫,这一页书,很快被翻了过去,下一页,又不知是多少人的悲欢离合了。
#
一元逝去一元起,宫里又何曾有过真正寂寞的日子?烧毁过,重建,崩塌过,重修,几经更名反复,原来的南内成了御苑,清宁宫也成了慈宁宫,至于永安宫,更是早被改了许多名字,如今,已经是被唤为翊坤宫了。
“刘娘娘仔细脚下。”宫女们前呼后拥间,一位华服少女莲步轻移,踱到了这条巷子里。
“这便是贵妃庙了。”她略有几分好奇地打量着这小小的院落。“听闻前朝睿宗年间,王贵妃便是在此庙前得了睿宗青眼,这庙宇,是因此得名吗?”
“故老相传,都说是灵验无比。”陪侍的嬷嬷笑道,“不过却不知是从何起源了,娘娘果然博闻多识,奴婢等都是不如了。”
“在家翻阅前人笔记时,偶然记起而已。”刘娘娘微微一笑,“既然散到了这里,那便拜一拜吧。”
也不待众人说话,她便拎起裙摆,徐徐进了庙前,洗手要香,又在那面目模糊的泥像前跪了下来,在心中默祷道,“信女刘翠儿,侥幸应选入宫,得封德妃,请贵妃娘娘保佑信女早得陛下垂青,早生太子,长命百岁、万福万寿。”
想到陛下那年轻而英俊的容貌,和蔼的表情,刘娘娘不禁微微红了脸,慎重拜了数拜,又在心中发了几个香烛愿,这才站起身来。
“咦。”偶然瞥了一眼,她不禁奇道,“怎么神像边上,还有牌位的?”
“故老相传,一向如此。”守门的老宫人道,“奴婢等人也不知为何,这牌位上的字都快磨不见了,更不知供奉的是哪位神仙,只为了恭敬虔诚,一向也没敢取下。”
刘娘娘好奇地多看了一眼,只见果然牌位上香火斑驳、金漆零落,只隐约见到一个双人旁,倒是和王贵妃的姓氏不符,想来,怕是王娘娘的侍女之流,放在这里享用香火的。
不论身份如何,总是人死为大——思及此,她便又是双手合十,对那牌位拜了几下,方才转过身来,拎起裙摆,踌躇满志地跨出了门槛,走进了艳阳地里。
一轮当空,万里独照,天似也陪衬她的好心情,刘娘娘举手遮目,往天边看了一眼,忽而眉头微皱。
——不知何时,天边极远处飘来了一缕乌云,也许不知什么时候,又要下雨了。`P`**WXC`P``P`**WXC`P`
作者有话要说:后记
终于写完了……累死了……
后记完
……如果就这样会不会被打死啊,哈哈哈,之前说过要把一些正文中没提过的疑问提出解释的,在这里当然是要给与解答了。同样,因为贵妃是单本作,很多叙事角度限制,或者是当事人自己认知限制导致无法阐述清楚的内容,也会在这里做个补充说明,作为作者的原始设定,当然了,读者有怎样的理解,是读者自己的事。
1 蓝宝事件 蓝宝事件是巧合,第一个捡到蓝宝的是赵昭容,捡到以后她收藏了起来,之后无意间听人夸耀徐循受宠程度时,知道她得到了一件稀世蓝宝。赵昭容对比后发觉这就是徐循得到的首饰,她想要陷害徐循通.奸,所以就指使着心腹内侍把蓝宝放到了任意一名可以进內帷的内侍屋里。之后的阴错阳差大家都知道了。事发后赵昭容找到机会把心腹小内侍打死了,这件事并没别人知道,她成功地把秘密带到了殉葬时。对于徐循来说,这件事是又一个难解的秘密,也是当时瓦解她三观的推力之一。
2 皇帝爱谁 在我的设定里,皇帝爱过两个人,如果要比较最爱时的程度,是小孙赢,皇帝对小徐的感情比较纠结,爱并不纯粹。但他对小徐最好。皇帝曾经最爱小孙,但到最后也是最恨小孙。
3 柳知恩和皇帝说了什么 真的就是很正常的解释之词,皇帝把柳知恩打发去南京,是因为他觉得柳知恩对徐循的了解比他更深,这让他有受到威胁的感觉,但皇帝的骄傲也不允许他承认这个事实,他转而以更得体的理由欺骗自己,把柳知恩打发去南京,眼不见为净。
还有啥疑问大家可以留言问,我来回答,下面说下我对几个配角的原始设定吧。
胡后:胡后入宫存在内幕,但她本人一开始并不太了解,胡后从没有爱过皇帝,她是恐惧入宫的。胡后的心里一直存在严重的自卑问题,这一点她自己都没发现,别人也没有察觉。她从没有想过和孙贵妃争夺皇帝的宠爱,因为自觉不可能抢赢,无胜算也无动机,胡后有足够的智力和手段去做到极致来保证自己的位置,但没有足够的动力,在严酷的宫廷生活里逐渐软弱,胡后被废后反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何惠妃:惠妃的人生观是偏激、出世而且消极的,她过早地认清了宫廷冷酷的本质,以至于失去了生活的热情。通俗地说,惠妃比较负能量,她的人生就是在等待终结,她短暂的一生是苦闷而压抑的,认清了整个宫廷妃嫔制度的冷酷,让她成为了制度的牺牲品,被制度吞噬了生活的热情和乐趣。
赵昭容:有热情而愚蠢地生活着。
张太后:没有遇到挫折的孙后就会长成这样,宫廷妇人的完全体。当她做皇后时,张太后是完美无缺的,当她做太后时,张太后开始尽情折腾,这是她的享受时间,她已经成为制度的赢家,可以开始挥霍红利了。张太后是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也是制度的完美产物,她没有什么人性。孙后和她相比,因为自身的坎坷经历,反而有时还有人性化的瞬间。
还有什么配角是大家感兴趣的也可以问……目前就想起来这几个。接下来是几个主角时间。
徐循:徐循是个极为自我的人物,而且比较薄情,不论她的pov是怎么谦虚自己的,她其实很聪明,而且一直非常清醒。她的一生基调变化是很明显的,刚入宫的时候,做一个好妃嫔对她是最有利益的,徐循一直都在致力于从思想和行为上把自己打造为一个合格的妃嫔,她的知足正是因为她知道知足对于她来说是好的品质。所以文章一开始的基调欢快而娇憨,后期认识到殉葬以后,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皇权的奴隶,就像是一头被皇权喂养的动物,当然吃好喝好,但这一切都伴随着一个她要随时待宰的前提。
意识到这点以后徐循肯定不会快乐,这种彻底抹杀自我的模式和徐循的天性发生极为激烈的冲突,更让她绝望的是她意识到,不论怎么走,她的输面都非常大。要走黑化路线赢得太后位置,前提是她要能生个儿子,并且成功养大,通俗说得看命。要走及时行乐路线意味和制度妥协,接受被喂养的现实,要走和制度对抗的路线,就牺牲了几乎所有的生活乐趣,几乎没有一条路能让她赢得和制度的对抗。而求生的本能又让她想要找出一条路保证自己的生存几率。徐循在这段时间是最不快乐的,也最为动摇,最有黑化的可能。
度过这个坎以后,徐循的三观已经定型了,她并不是以做个好人为目标,她要做的是自己,不过恰好徐循本性还可以,算不坏。她拒绝受到制度的威逼利诱,这就是柳知恩和徐循共同秉持的道理,命运决定你只能活在哪里,但是命运无法决定你要怎么活。所以,不论命运把她置于什么头衔之下,又给她什么命运,都无法对徐循带来颠覆性影响,她就是她,她不需要别人的肯定,也不在乎别人的否定,这些都是制度驾驭牺牲者的武器,徐循拒绝玩这样的游戏。
孙后:孙后是本文最重要的女配角,或者可以说是双女主之一,在贵妃起居注的主题中,曾为贵妃的她戏份肯定是最多的,孙后的一生是不断寻找、不断失落以及不断重塑自己的一生,她的人生主题从没有过变化,那就是证明自己。在文皇帝否认她做太孙妃资格以后,孙后的目标就是要证明她可以做到最好,她有足够的手段、运势和宠爱站到文皇帝否认她能达到的高度。在这个目标跟前,皇帝的宠爱,子女亲情都是孙后可以牺牲的东西,也许她很看重,但绝不会为此放弃自己的‘道’。然而,即使她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孙后也很难真正地快乐起来,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看到的永远都是她比不上别人的地方,但孙后也不会真正被打垮,在她还可以奋斗努力的时候,孙后会吞下伤痛不断奋起,在努力终于无用时,孙后也能容忍着这些不完美,有尊严地活下去,和胡后比,孙后的内心要强大很多。然而也正是因为她的性格,使得孙后从来都没有真正的朋友。也许她和徐循之间有近似友情的一点感情,但在利益跟前,孙后会毫不犹豫地放弃感情因素对她的影响,绝对客观地衡量局势,也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徐循。
皇帝:皇帝是个非常高傲的人,他的高傲之处正体现在他不会无礼粗鲁地对待旁人,反而尽可能安排好身边每个人的生活,这并非因为他很善良,而是因为他无法容忍自己的近人有什么不满足之处。他的掌控欲很重,权力欲也很旺盛,同时也很聪明。他对即位后家庭的变化比较迟钝,比较天真地以为一切都会和没即位时一样和谐,这份幻想被小孙和太后联手击溃后,皇帝便把自己封闭起来,并没有谁能成功地走进他内心,连小徐也没有。
柳知恩:柳知恩来自被皇权无端剥夺一切的群体,他的境遇实际上是全书重要人物中最凄惨的,但他也是全书中心智最为完善,人生观最为健全的人物,他是个真正的强者,身体的残障并不足以柳知恩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尽力活得精彩。他会尽力帮助徐循,就如同徐循也会尽力帮助他,但他对徐循在感情上的依赖,比徐循对他的依赖要少很多。他做过的所有事,一如他自己所说,都是他的选择,并非是为了徐循牺牲自己,而是自己选择帮徐循一把,这点还是很重要的。柳知恩不属于为爱情牺牲一切的类型,他不是那么渴爱的人物。
徐循的爱情线:徐循这一生真正处于相爱阶段的日子只有短短的3天,她和皇帝、柳知恩之间的感情纠葛分别是两段关键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徐循是爱皇帝的,轻微的爱,她不可能让自己太过沉迷,因为皇帝身为制度的受益者并不懂得她的痛苦,她和皇帝在某些程度上根本无法交流,只有在皇帝理解她,承认她值得拥有独立的人格,在离开他后也能活下去以后,徐循才能放心地去爱皇帝,但当时她已经没有这种心情了,只有对失去皇帝的恐惧,也就... -->>
`P`**WXC`P``P`**WXC`P` 岁月如梭、韶华易逝,沧海悠悠、桑田青青,少女终将成为老妪,历史总有一天也会变成传说。不论是惦念还是憎恨都会冷却,徐娘娘的陵寝,也终将冷清下来,五十年后,没有人再记得是谁兴出了宫人放还的规矩,是谁建了内安乐堂。这样的事,又有谁会真正放在心上?到末了,连正统年间的风风雨雨,落在史册中也不过就是几句简简单单的记载,人们总有很多事要忙,比起眼前的生活,先人又何能占据他们的脑海?
到末了,新的王朝,总会取代旧的帝国。经过数十年的战乱,数年的休养生息,和以往那些朝代兴替一样,该做的事,新王朝也不能少做,追封前朝末代皇帝,为前朝修史,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攻陷北平之战中,末代皇帝放火烧宫,皇史宬不幸被付诸一炬,历年实录,焚烧殆尽,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寻访,前朝史终于修筑完成,不论是胡仙师、孙皇后还是徐循,在后妃列传中都只不过是短短一段话。
孝庄徐皇后,南京雨花台人,永宁侯徐成女,少年入选掖庭,事上勤谨。宣德初年封庄妃,历进贵妃、皇贵妃。历朝皇贵妃由后始。妃无子,取孝洁皇后子,即后端宗也。端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概因土木之变,后实有力也。景泰十四年,后卒,上初意谥为孝贤皇后,大学士徐元玉以息宗事,后微有嫌疑,谏曰不可。端宗崩,汪太后复以嫌疑故,废为庄毅贵妃。太后崩,睿宗重尊为孝庄皇后。后有女善化公主,驸马张常。
起起伏伏、曲曲折折的一生,最终落定史书中,不过如此百余字。徐循一生的缩影,似乎尽在其中。
至于是否贴切,观者不在意,死者又怎会在意?不论真伪、不论褒贬、不论曲直,不论他人笑,他人哭,别人的笔,决定不了她的一生。生前无法,生后更无法。
即使再无人知晓,总无人在意,她总是来过,总是活过自己一生,这一点,她自己明白就好。
书成那一刻,来自燕山的风,吹过封土堆上的茕茕青草,关于徐循一生的无数画面、无数缩影,仿佛化为流光,纷纷往书中投去,在闪烁间,终于落定纸面,百余字间微光流动,过了一小会,方才黯淡下来。
观者匆匆一扫,这一页书,很快被翻了过去,下一页,又不知是多少人的悲欢离合了。
#
一元逝去一元起,宫里又何曾有过真正寂寞的日子?烧毁过,重建,崩塌过,重修,几经更名反复,原来的南内成了御苑,清宁宫也成了慈宁宫,至于永安宫,更是早被改了许多名字,如今,已经是被唤为翊坤宫了。
“刘娘娘仔细脚下。”宫女们前呼后拥间,一位华服少女莲步轻移,踱到了这条巷子里。
“这便是贵妃庙了。”她略有几分好奇地打量着这小小的院落。“听闻前朝睿宗年间,王贵妃便是在此庙前得了睿宗青眼,这庙宇,是因此得名吗?”
“故老相传,都说是灵验无比。”陪侍的嬷嬷笑道,“不过却不知是从何起源了,娘娘果然博闻多识,奴婢等都是不如了。”
“在家翻阅前人笔记时,偶然记起而已。”刘娘娘微微一笑,“既然散到了这里,那便拜一拜吧。”
也不待众人说话,她便拎起裙摆,徐徐进了庙前,洗手要香,又在那面目模糊的泥像前跪了下来,在心中默祷道,“信女刘翠儿,侥幸应选入宫,得封德妃,请贵妃娘娘保佑信女早得陛下垂青,早生太子,长命百岁、万福万寿。”
想到陛下那年轻而英俊的容貌,和蔼的表情,刘娘娘不禁微微红了脸,慎重拜了数拜,又在心中发了几个香烛愿,这才站起身来。
“咦。”偶然瞥了一眼,她不禁奇道,“怎么神像边上,还有牌位的?”
“故老相传,一向如此。”守门的老宫人道,“奴婢等人也不知为何,这牌位上的字都快磨不见了,更不知供奉的是哪位神仙,只为了恭敬虔诚,一向也没敢取下。”
刘娘娘好奇地多看了一眼,只见果然牌位上香火斑驳、金漆零落,只隐约见到一个双人旁,倒是和王贵妃的姓氏不符,想来,怕是王娘娘的侍女之流,放在这里享用香火的。
不论身份如何,总是人死为大——思及此,她便又是双手合十,对那牌位拜了几下,方才转过身来,拎起裙摆,踌躇满志地跨出了门槛,走进了艳阳地里。
一轮当空,万里独照,天似也陪衬她的好心情,刘娘娘举手遮目,往天边看了一眼,忽而眉头微皱。
——不知何时,天边极远处飘来了一缕乌云,也许不知什么时候,又要下雨了。`P`**WXC`P``P`**WXC`P`
作者有话要说:后记
终于写完了……累死了……
后记完
……如果就这样会不会被打死啊,哈哈哈,之前说过要把一些正文中没提过的疑问提出解释的,在这里当然是要给与解答了。同样,因为贵妃是单本作,很多叙事角度限制,或者是当事人自己认知限制导致无法阐述清楚的内容,也会在这里做个补充说明,作为作者的原始设定,当然了,读者有怎样的理解,是读者自己的事。
1 蓝宝事件 蓝宝事件是巧合,第一个捡到蓝宝的是赵昭容,捡到以后她收藏了起来,之后无意间听人夸耀徐循受宠程度时,知道她得到了一件稀世蓝宝。赵昭容对比后发觉这就是徐循得到的首饰,她想要陷害徐循通.奸,所以就指使着心腹内侍把蓝宝放到了任意一名可以进內帷的内侍屋里。之后的阴错阳差大家都知道了。事发后赵昭容找到机会把心腹小内侍打死了,这件事并没别人知道,她成功地把秘密带到了殉葬时。对于徐循来说,这件事是又一个难解的秘密,也是当时瓦解她三观的推力之一。
2 皇帝爱谁 在我的设定里,皇帝爱过两个人,如果要比较最爱时的程度,是小孙赢,皇帝对小徐的感情比较纠结,爱并不纯粹。但他对小徐最好。皇帝曾经最爱小孙,但到最后也是最恨小孙。
3 柳知恩和皇帝说了什么 真的就是很正常的解释之词,皇帝把柳知恩打发去南京,是因为他觉得柳知恩对徐循的了解比他更深,这让他有受到威胁的感觉,但皇帝的骄傲也不允许他承认这个事实,他转而以更得体的理由欺骗自己,把柳知恩打发去南京,眼不见为净。
还有啥疑问大家可以留言问,我来回答,下面说下我对几个配角的原始设定吧。
胡后:胡后入宫存在内幕,但她本人一开始并不太了解,胡后从没有爱过皇帝,她是恐惧入宫的。胡后的心里一直存在严重的自卑问题,这一点她自己都没发现,别人也没有察觉。她从没有想过和孙贵妃争夺皇帝的宠爱,因为自觉不可能抢赢,无胜算也无动机,胡后有足够的智力和手段去做到极致来保证自己的位置,但没有足够的动力,在严酷的宫廷生活里逐渐软弱,胡后被废后反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何惠妃:惠妃的人生观是偏激、出世而且消极的,她过早地认清了宫廷冷酷的本质,以至于失去了生活的热情。通俗地说,惠妃比较负能量,她的人生就是在等待终结,她短暂的一生是苦闷而压抑的,认清了整个宫廷妃嫔制度的冷酷,让她成为了制度的牺牲品,被制度吞噬了生活的热情和乐趣。
赵昭容:有热情而愚蠢地生活着。
张太后:没有遇到挫折的孙后就会长成这样,宫廷妇人的完全体。当她做皇后时,张太后是完美无缺的,当她做太后时,张太后开始尽情折腾,这是她的享受时间,她已经成为制度的赢家,可以开始挥霍红利了。张太后是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也是制度的完美产物,她没有什么人性。孙后和她相比,因为自身的坎坷经历,反而有时还有人性化的瞬间。
还有什么配角是大家感兴趣的也可以问……目前就想起来这几个。接下来是几个主角时间。
徐循:徐循是个极为自我的人物,而且比较薄情,不论她的pov是怎么谦虚自己的,她其实很聪明,而且一直非常清醒。她的一生基调变化是很明显的,刚入宫的时候,做一个好妃嫔对她是最有利益的,徐循一直都在致力于从思想和行为上把自己打造为一个合格的妃嫔,她的知足正是因为她知道知足对于她来说是好的品质。所以文章一开始的基调欢快而娇憨,后期认识到殉葬以后,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皇权的奴隶,就像是一头被皇权喂养的动物,当然吃好喝好,但这一切都伴随着一个她要随时待宰的前提。
意识到这点以后徐循肯定不会快乐,这种彻底抹杀自我的模式和徐循的天性发生极为激烈的冲突,更让她绝望的是她意识到,不论怎么走,她的输面都非常大。要走黑化路线赢得太后位置,前提是她要能生个儿子,并且成功养大,通俗说得看命。要走及时行乐路线意味和制度妥协,接受被喂养的现实,要走和制度对抗的路线,就牺牲了几乎所有的生活乐趣,几乎没有一条路能让她赢得和制度的对抗。而求生的本能又让她想要找出一条路保证自己的生存几率。徐循在这段时间是最不快乐的,也最为动摇,最有黑化的可能。
度过这个坎以后,徐循的三观已经定型了,她并不是以做个好人为目标,她要做的是自己,不过恰好徐循本性还可以,算不坏。她拒绝受到制度的威逼利诱,这就是柳知恩和徐循共同秉持的道理,命运决定你只能活在哪里,但是命运无法决定你要怎么活。所以,不论命运把她置于什么头衔之下,又给她什么命运,都无法对徐循带来颠覆性影响,她就是她,她不需要别人的肯定,也不在乎别人的否定,这些都是制度驾驭牺牲者的武器,徐循拒绝玩这样的游戏。
孙后:孙后是本文最重要的女配角,或者可以说是双女主之一,在贵妃起居注的主题中,曾为贵妃的她戏份肯定是最多的,孙后的一生是不断寻找、不断失落以及不断重塑自己的一生,她的人生主题从没有过变化,那就是证明自己。在文皇帝否认她做太孙妃资格以后,孙后的目标就是要证明她可以做到最好,她有足够的手段、运势和宠爱站到文皇帝否认她能达到的高度。在这个目标跟前,皇帝的宠爱,子女亲情都是孙后可以牺牲的东西,也许她很看重,但绝不会为此放弃自己的‘道’。然而,即使她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孙后也很难真正地快乐起来,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看到的永远都是她比不上别人的地方,但孙后也不会真正被打垮,在她还可以奋斗努力的时候,孙后会吞下伤痛不断奋起,在努力终于无用时,孙后也能容忍着这些不完美,有尊严地活下去,和胡后比,孙后的内心要强大很多。然而也正是因为她的性格,使得孙后从来都没有真正的朋友。也许她和徐循之间有近似友情的一点感情,但在利益跟前,孙后会毫不犹豫地放弃感情因素对她的影响,绝对客观地衡量局势,也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徐循。
皇帝:皇帝是个非常高傲的人,他的高傲之处正体现在他不会无礼粗鲁地对待旁人,反而尽可能安排好身边每个人的生活,这并非因为他很善良,而是因为他无法容忍自己的近人有什么不满足之处。他的掌控欲很重,权力欲也很旺盛,同时也很聪明。他对即位后家庭的变化比较迟钝,比较天真地以为一切都会和没即位时一样和谐,这份幻想被小孙和太后联手击溃后,皇帝便把自己封闭起来,并没有谁能成功地走进他内心,连小徐也没有。
柳知恩:柳知恩来自被皇权无端剥夺一切的群体,他的境遇实际上是全书重要人物中最凄惨的,但他也是全书中心智最为完善,人生观最为健全的人物,他是个真正的强者,身体的残障并不足以柳知恩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尽力活得精彩。他会尽力帮助徐循,就如同徐循也会尽力帮助他,但他对徐循在感情上的依赖,比徐循对他的依赖要少很多。他做过的所有事,一如他自己所说,都是他的选择,并非是为了徐循牺牲自己,而是自己选择帮徐循一把,这点还是很重要的。柳知恩不属于为爱情牺牲一切的类型,他不是那么渴爱的人物。
徐循的爱情线:徐循这一生真正处于相爱阶段的日子只有短短的3天,她和皇帝、柳知恩之间的感情纠葛分别是两段关键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徐循是爱皇帝的,轻微的爱,她不可能让自己太过沉迷,因为皇帝身为制度的受益者并不懂得她的痛苦,她和皇帝在某些程度上根本无法交流,只有在皇帝理解她,承认她值得拥有独立的人格,在离开他后也能活下去以后,徐循才能放心地去爱皇帝,但当时她已经没有这种心情了,只有对失去皇帝的恐惧,也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