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青雀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集。
自从英娘、莫二郎一家走后,林嬷嬷悉心照料青雀的日常起居,晚晚陪青雀一起睡觉。青雀白天像个小大人,到了晚上就流露出孩子气的软弱。每每把小身子拱到林嬷嬷怀里,她便会格外安心,格外满足,那柔顺依恋的小模样,让林嬷嬷心软的一塌糊涂。
杨阁老会带着瑜哥儿、琪姐儿和青雀去书房,把典籍之中的精华之处细细讲给他们听,半分不枯燥。太爷爷洋洋洒洒的讲着,三个孩子聚精会神的听着,受益匪浅。
“太爷爷,我若不做个大有学问的小孩,简直对不起您的名头。”下了课,青雀一下子活泼起来,跑到太爷爷面前摇头晃脑的发着感概,“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太爷爷您身兼三职呢,有您这位宫保尚书做老师,我若不能满腹经纶惊才绝艳,那真是暴殄天物呀。”
“怎么着,杨阁老这样的当世大儒,教出了个不学无术的小学生?不成不成,不能给太爷爷丢人。”
玉雪可爱的小女孩儿,眉飞色舞,言辞生动,清脆的声音如珠落玉盘,悦耳动听,太爷爷看着这般鲜活的小青雀,心情飞扬愉悦。
瑜哥儿和琪姐儿原地坐着不动,看向青雀的目光中全是纵容。他俩本就比青雀略大,习惯以哥哥姐姐自居;自打经常一处玩闹之后,交情渐深,颇见亲呢。对青雀,他们既喜爱,又怜惜,很愿意让着她。
就连二少奶奶,见英娘也走了,莫二郎一家也走了,觉着青雀孤零零无依无靠的,待她也比从前有耐心。这不,盛夏过后,秋风渐起,她要到灵泉寺随喜,特意提出要带上青雀。
“灵泉寺供奉的是三世佛,极灵验的。”二少奶奶热心的推荐,“另外,寺内极清雅安静,清泉、古树、北魏佛塔,都值得一看。”
二少奶奶大展口才,不止把青雀说动心了,最后竟连杨阁老也来了兴致,“那栋北魏佛塔确有玄妙之处,瑜哥儿,琪姐儿,小青雀,到时候太爷爷指给你们看。”
瑜哥儿、琪姐儿、小青雀都是喜笑颜开。又能出门,又能看风景,还能听太爷爷讲古,太值了!
二少奶奶听了杨阁老的话,大大出乎意料,眼光闪烁,低头无语。
不只杨阁老,连林嬷嬷也是常年乡居,消遣极少。听说要到灵泉寺随喜,当面求了杨阁老,也一同前去。
二少奶奶心中颇为烦燥,却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满脸陪笑的凑趣,“如此,更加热闹了。”
到了这天,杨宅门前黑压压停着半街的马车。杨阁老是省事之人,可是既有女眷和孩子们要出门,侍女、婆子、媳妇便要多带。杨家主子连同青雀在内不过五人,不过随行的仆妇众多,声势极大。
杨阁老的马车很宽大轩敞,瑜哥儿、琪姐儿和小青雀都坐了进去,一路之上说说笑笑,谈谈讲讲,颇不寂寞。
到了灵泉寺,瑜哥儿和琪姐儿跟着二少奶奶礼佛,杨阁老牵着小青雀,只看景色。二少奶奶实在是不懂,不礼佛,祖父你到灵泉寺做什么?还有青雀,女孩儿家不敬神佛,哪家夫人太太能喜欢你。
林嬷嬷是极虔诚的,她不止自己逐处跪拜、上香,还特特的走过去劝说小青雀,“妞妞,快,过来拜拜。”-----其实她也想劝说杨阁老来着,不大敢。
青雀嬉嬉笑着,摇头,“嬷嬷,这么多人都有事要求佛祖保佑呢,佛祖可是太忙了。我心疼他,不给他添乱!我呀,凡事求自个儿,您说好不好?”
这是什么歪理,林嬷嬷被她说的哭笑不得。
杨阁老微笑看着小青雀,欣赏赞叹之意,流露无遗。王堂敬啊王堂敬,这孩子无论神情、语气、行事做派都跟你像的很,却比你讨人喜欢多了。只是你竟不知道世上还有一个她,令人唏嘘。
拜佛的拜佛,游玩的游玩,到了中午,都在灵泉寺吃斋饭。不知是斋饭格外味美,还是孩子们都饿了,总之胃口奇佳。青雀埋头苦吃,一会儿功夫,她跟前的素炒扁豆就见了底。瑜哥儿干掉一大海碗米饭,琪姐儿称赞,“这五行蔬菜汤真见功力。”喝了两小碗,还嫌不够。
用过斋饭后本是要出寺回府的,二少奶奶忽想起大悲庵就在附近,也该过去烧柱香,添添香油钱。林嬷嬷陪同二少奶奶,带着瑜哥儿、琪姐儿去了大悲庵,青雀问了问,“大悲庵有没有好景致?”听说没什么特别之处,摇头不肯去,跟在杨阁老身边看北魏佛塔。
二少奶奶抚额。世上怎会有青雀这样的小妞妞,灵泉寺有好景色,就肯赏光。大悲庵没有,就不肯去了?敢情你一个小姑娘家,只顾着贪看景致不成。
在大悲庵,二少奶奶恰巧遇上了曹集的曹大太太,便客客气气的见了礼,叙了话。曹大太太是宁国公府的姑娘,邓麒的姑母,按着辈份青雀应该称呼一声“姑奶奶”的。二少奶奶看在青雀的份上,对曹大太太应酬的很周到。
曹大太太面有凄色,“家母年迈,这些日子身子不大爽快。子孙们皆是忧心,京城的大嫂在家吃斋念佛,大侄媳妇更是带着两个姐儿到西山清净庵住着,每日布衣蔬食,在佛前虔诚祝告。我虽是出嫁女,却是做母的,论起孝心来,难不成竟比不上大侄媳妇?我也在大悲庵做做早课晚课,替家母修修功德,只愿她老人家身子康健,长命百岁。”
二少奶奶叹息,“您这份孝心,感天动地。有您这样的孝女,宁国公夫人定会身子大好了,福寿双全。”
林嬷嬷在旁听着,心里咯登一下。曹大太太这番话可不是随口说说的,分明是冲着小青雀。宁国公夫人是青雀的曾祖母,她这一生病,世子夫人在家吃斋了,世孙夫人带着女儿干脆到清净庵修行了,连曹大太太这出了阁的庶女都要做出这幅姿态,青雀呢?
若是青雀一切照旧,难免不被人讥笑,“眼里没长辈,目中无尊长”。若是青雀也跟着到大悲庵住着,呸!孩子才走了养母、英娘,成了小可怜,再到这冷冰冰的庵堂住着,要命呢。
她再装的像个小大人,内里究竟还是个孩子啊。林嬷嬷想起青雀一到了晚上就流露出来的软弱,拱在自己怀里一动不动的小身子,心疼的不行。
这什么狗屁宁国公府,不通人性!硬生生把孩子的亲娘逼走了,这会子又来逼个六七岁的孩子!林嬷嬷红了眼圈,忿忿瞪了曹大太太一眼。
曹大太太哪会理会林嬷嬷这么个下人的眼神,她正看着二少奶奶,为难的说道:“依理说,青雀也是该为曾祖母尽尽心的。却不知,贵府老爷舍不舍得?”
“家母膝下唯有大哥、二弟两个儿子,二弟一家远在宁夏,常年不回京城。大哥家里的女眷,唯有大嫂、大侄媳妇和两个姐儿,再余下的,就是青雀了。”
“若贵府老爷过于疼爱青雀,实在舍不得她,我也无话可说。不过,对青雀的名声不大好呢,好说不好听。”
林嬷嬷在旁听着,牙痒痒。
二少奶奶涵养好,微笑回答,“青雀虽是家祖父的小学生,可也是宁国公府的姐儿,宁国公夫人抱恙,她这做曾孙女的,岂会不忧心?”
曹大太太皮笑肉不笑,“青雀是有良心的好孩子,自是忧心的。”
不咸不淡的叙过话,二少奶奶款款站起身,神色从容,“天色不早,请恕我竟要先告辞了。”曹大太太无可奈何,只好任由二少奶奶飘然离去。
二少奶奶回到灵泉寺,自是一五一十禀报过杨阁老。杨阁老温和说道:“早课晚课,吃斋修行,在家里做也是一样的,只要心里虔诚便好。既然宁国公夫人抱恙在身,小青雀这些时日便吃素罢,另外,替宁国公夫人抄录《金刚经》,供奉佛前。”
林嬷嬷大喜,忙讨了这差使,亲到大悲庵,郑重告诉曹大太太,“青雀听说宁国公夫人身子不大爽快,心情郁郁,神色不欢。从今日起,到宁国公夫人身子大好之前,青雀便在家里吃素了,绝不茹荤。曹大太太您不知道,小青雀本是无肉不欢的,可孩子孝顺啊,为了曾祖母,连肉都不吃了。”
林嬷嬷把一通门面话说的无比堂皇,之后,施施然离去。
曹大太太气了个仰倒。林嬷嬷走后半晌,她才颤微微说道:“杨阁老一向娇惯她,她在杨家吃肉还是吃素,外人哪里知道?”
过了一个月,杨阁老命人送了一卷《金刚经》给曹大太太,“妞妞亲手抄的,虽是笔法稚嫩,却是一片真心。”
曹大太太没法子,只好战战兢兢向京城的嫡母覆命。她虽出嫁多年,曹家无权无势,她要倚仗娘家的事且多着呢,实在不敢违了嫡母的心意。
京城宁国公府,国公夫人荀氏摔了手中的茶盏,大发雷霆,“我熬了一辈子,到头来连个小丫头都管不了!”
荀氏嫁了个有能为的夫婿,替她挣来国公夫人的荣耀。儿子、孙子一个比一个孝顺,儿媳妇、孙媳妇在她面前全是恭恭敬敬、惟命是从。唯一不趁心之处,就是心爱... -->>
杨集。
自从英娘、莫二郎一家走后,林嬷嬷悉心照料青雀的日常起居,晚晚陪青雀一起睡觉。青雀白天像个小大人,到了晚上就流露出孩子气的软弱。每每把小身子拱到林嬷嬷怀里,她便会格外安心,格外满足,那柔顺依恋的小模样,让林嬷嬷心软的一塌糊涂。
杨阁老会带着瑜哥儿、琪姐儿和青雀去书房,把典籍之中的精华之处细细讲给他们听,半分不枯燥。太爷爷洋洋洒洒的讲着,三个孩子聚精会神的听着,受益匪浅。
“太爷爷,我若不做个大有学问的小孩,简直对不起您的名头。”下了课,青雀一下子活泼起来,跑到太爷爷面前摇头晃脑的发着感概,“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太爷爷您身兼三职呢,有您这位宫保尚书做老师,我若不能满腹经纶惊才绝艳,那真是暴殄天物呀。”
“怎么着,杨阁老这样的当世大儒,教出了个不学无术的小学生?不成不成,不能给太爷爷丢人。”
玉雪可爱的小女孩儿,眉飞色舞,言辞生动,清脆的声音如珠落玉盘,悦耳动听,太爷爷看着这般鲜活的小青雀,心情飞扬愉悦。
瑜哥儿和琪姐儿原地坐着不动,看向青雀的目光中全是纵容。他俩本就比青雀略大,习惯以哥哥姐姐自居;自打经常一处玩闹之后,交情渐深,颇见亲呢。对青雀,他们既喜爱,又怜惜,很愿意让着她。
就连二少奶奶,见英娘也走了,莫二郎一家也走了,觉着青雀孤零零无依无靠的,待她也比从前有耐心。这不,盛夏过后,秋风渐起,她要到灵泉寺随喜,特意提出要带上青雀。
“灵泉寺供奉的是三世佛,极灵验的。”二少奶奶热心的推荐,“另外,寺内极清雅安静,清泉、古树、北魏佛塔,都值得一看。”
二少奶奶大展口才,不止把青雀说动心了,最后竟连杨阁老也来了兴致,“那栋北魏佛塔确有玄妙之处,瑜哥儿,琪姐儿,小青雀,到时候太爷爷指给你们看。”
瑜哥儿、琪姐儿、小青雀都是喜笑颜开。又能出门,又能看风景,还能听太爷爷讲古,太值了!
二少奶奶听了杨阁老的话,大大出乎意料,眼光闪烁,低头无语。
不只杨阁老,连林嬷嬷也是常年乡居,消遣极少。听说要到灵泉寺随喜,当面求了杨阁老,也一同前去。
二少奶奶心中颇为烦燥,却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满脸陪笑的凑趣,“如此,更加热闹了。”
到了这天,杨宅门前黑压压停着半街的马车。杨阁老是省事之人,可是既有女眷和孩子们要出门,侍女、婆子、媳妇便要多带。杨家主子连同青雀在内不过五人,不过随行的仆妇众多,声势极大。
杨阁老的马车很宽大轩敞,瑜哥儿、琪姐儿和小青雀都坐了进去,一路之上说说笑笑,谈谈讲讲,颇不寂寞。
到了灵泉寺,瑜哥儿和琪姐儿跟着二少奶奶礼佛,杨阁老牵着小青雀,只看景色。二少奶奶实在是不懂,不礼佛,祖父你到灵泉寺做什么?还有青雀,女孩儿家不敬神佛,哪家夫人太太能喜欢你。
林嬷嬷是极虔诚的,她不止自己逐处跪拜、上香,还特特的走过去劝说小青雀,“妞妞,快,过来拜拜。”-----其实她也想劝说杨阁老来着,不大敢。
青雀嬉嬉笑着,摇头,“嬷嬷,这么多人都有事要求佛祖保佑呢,佛祖可是太忙了。我心疼他,不给他添乱!我呀,凡事求自个儿,您说好不好?”
这是什么歪理,林嬷嬷被她说的哭笑不得。
杨阁老微笑看着小青雀,欣赏赞叹之意,流露无遗。王堂敬啊王堂敬,这孩子无论神情、语气、行事做派都跟你像的很,却比你讨人喜欢多了。只是你竟不知道世上还有一个她,令人唏嘘。
拜佛的拜佛,游玩的游玩,到了中午,都在灵泉寺吃斋饭。不知是斋饭格外味美,还是孩子们都饿了,总之胃口奇佳。青雀埋头苦吃,一会儿功夫,她跟前的素炒扁豆就见了底。瑜哥儿干掉一大海碗米饭,琪姐儿称赞,“这五行蔬菜汤真见功力。”喝了两小碗,还嫌不够。
用过斋饭后本是要出寺回府的,二少奶奶忽想起大悲庵就在附近,也该过去烧柱香,添添香油钱。林嬷嬷陪同二少奶奶,带着瑜哥儿、琪姐儿去了大悲庵,青雀问了问,“大悲庵有没有好景致?”听说没什么特别之处,摇头不肯去,跟在杨阁老身边看北魏佛塔。
二少奶奶抚额。世上怎会有青雀这样的小妞妞,灵泉寺有好景色,就肯赏光。大悲庵没有,就不肯去了?敢情你一个小姑娘家,只顾着贪看景致不成。
在大悲庵,二少奶奶恰巧遇上了曹集的曹大太太,便客客气气的见了礼,叙了话。曹大太太是宁国公府的姑娘,邓麒的姑母,按着辈份青雀应该称呼一声“姑奶奶”的。二少奶奶看在青雀的份上,对曹大太太应酬的很周到。
曹大太太面有凄色,“家母年迈,这些日子身子不大爽快。子孙们皆是忧心,京城的大嫂在家吃斋念佛,大侄媳妇更是带着两个姐儿到西山清净庵住着,每日布衣蔬食,在佛前虔诚祝告。我虽是出嫁女,却是做母的,论起孝心来,难不成竟比不上大侄媳妇?我也在大悲庵做做早课晚课,替家母修修功德,只愿她老人家身子康健,长命百岁。”
二少奶奶叹息,“您这份孝心,感天动地。有您这样的孝女,宁国公夫人定会身子大好了,福寿双全。”
林嬷嬷在旁听着,心里咯登一下。曹大太太这番话可不是随口说说的,分明是冲着小青雀。宁国公夫人是青雀的曾祖母,她这一生病,世子夫人在家吃斋了,世孙夫人带着女儿干脆到清净庵修行了,连曹大太太这出了阁的庶女都要做出这幅姿态,青雀呢?
若是青雀一切照旧,难免不被人讥笑,“眼里没长辈,目中无尊长”。若是青雀也跟着到大悲庵住着,呸!孩子才走了养母、英娘,成了小可怜,再到这冷冰冰的庵堂住着,要命呢。
她再装的像个小大人,内里究竟还是个孩子啊。林嬷嬷想起青雀一到了晚上就流露出来的软弱,拱在自己怀里一动不动的小身子,心疼的不行。
这什么狗屁宁国公府,不通人性!硬生生把孩子的亲娘逼走了,这会子又来逼个六七岁的孩子!林嬷嬷红了眼圈,忿忿瞪了曹大太太一眼。
曹大太太哪会理会林嬷嬷这么个下人的眼神,她正看着二少奶奶,为难的说道:“依理说,青雀也是该为曾祖母尽尽心的。却不知,贵府老爷舍不舍得?”
“家母膝下唯有大哥、二弟两个儿子,二弟一家远在宁夏,常年不回京城。大哥家里的女眷,唯有大嫂、大侄媳妇和两个姐儿,再余下的,就是青雀了。”
“若贵府老爷过于疼爱青雀,实在舍不得她,我也无话可说。不过,对青雀的名声不大好呢,好说不好听。”
林嬷嬷在旁听着,牙痒痒。
二少奶奶涵养好,微笑回答,“青雀虽是家祖父的小学生,可也是宁国公府的姐儿,宁国公夫人抱恙,她这做曾孙女的,岂会不忧心?”
曹大太太皮笑肉不笑,“青雀是有良心的好孩子,自是忧心的。”
不咸不淡的叙过话,二少奶奶款款站起身,神色从容,“天色不早,请恕我竟要先告辞了。”曹大太太无可奈何,只好任由二少奶奶飘然离去。
二少奶奶回到灵泉寺,自是一五一十禀报过杨阁老。杨阁老温和说道:“早课晚课,吃斋修行,在家里做也是一样的,只要心里虔诚便好。既然宁国公夫人抱恙在身,小青雀这些时日便吃素罢,另外,替宁国公夫人抄录《金刚经》,供奉佛前。”
林嬷嬷大喜,忙讨了这差使,亲到大悲庵,郑重告诉曹大太太,“青雀听说宁国公夫人身子不大爽快,心情郁郁,神色不欢。从今日起,到宁国公夫人身子大好之前,青雀便在家里吃素了,绝不茹荤。曹大太太您不知道,小青雀本是无肉不欢的,可孩子孝顺啊,为了曾祖母,连肉都不吃了。”
林嬷嬷把一通门面话说的无比堂皇,之后,施施然离去。
曹大太太气了个仰倒。林嬷嬷走后半晌,她才颤微微说道:“杨阁老一向娇惯她,她在杨家吃肉还是吃素,外人哪里知道?”
过了一个月,杨阁老命人送了一卷《金刚经》给曹大太太,“妞妞亲手抄的,虽是笔法稚嫩,却是一片真心。”
曹大太太没法子,只好战战兢兢向京城的嫡母覆命。她虽出嫁多年,曹家无权无势,她要倚仗娘家的事且多着呢,实在不敢违了嫡母的心意。
京城宁国公府,国公夫人荀氏摔了手中的茶盏,大发雷霆,“我熬了一辈子,到头来连个小丫头都管不了!”
荀氏嫁了个有能为的夫婿,替她挣来国公夫人的荣耀。儿子、孙子一个比一个孝顺,儿媳妇、孙媳妇在她面前全是恭恭敬敬、惟命是从。唯一不趁心之处,就是心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