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我要发愿 (1/2)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木兰无长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盖吴来说,僧人并不陌生。卢水胡人尊崇佛教,仅仅杏城一地,就有寺庙几十座。
在北地传教的大多是净土宗,追求死后成佛,无论生前有多少罪恶,只要你愿意成佛,相信净土的存在,发愿前往净土,念经和供养就可成佛。
前往南朝的僧人大多是“见性成佛”的禅宗僧人。这也很正常,北地的胡人十分单纯,像是杀鬼的那样的,能把所有的经文背的滚瓜烂熟,可却解释不清楚意思,更别说以心印心,顿悟成佛了,对于鲜卑人、卢水胡人、匈奴人来说,“我信佛有什么好处,我如何能成佛”才是重点。净土宗的教义最简单,也就最适合在北朝传播。
无恶不作的强盗、马贼、佣兵,也许平日里全是一副杀人不眨眼的样子,可依旧信仰佛教,尊敬僧人,期待死后能够进入净土,这在今人看来是相抵触的一件事情,坏人怎么能上天堂呢?
可在那个时代,这似乎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就以魏国来说,魏国的鲜卑贵族多信佛,而净土宗是要“发愿”的,这也导致国内多立佛寺、佛像、佛窟。
“我发愿造一座塔,以助我死后成佛”,然后一座塔就这么立起来了。
有些认为这个不是大功德,例如在敦煌修行的僧人,可能发愿“敦煌凿佛窟千座”,这就不是一力能完成的了。在这个世上,谁有这种资本和能力呢?自然是各国的国主。
所以为了完成各自的“发愿”,有无数僧人开始积极的入世、甚至涉足政治,以完成自己的“愿”,可以行上“净土之路”。
后世的盖吴笃信佛教,从贺穆兰第一次见到他,他的耳环便是两个小佛像就可以看出。而如今的盖吴显然还没到那种地步,他对僧人的尊敬只是族人生活中潜移默化造成的。
许多杂胡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他们居无定所,不识字、不会说鲜卑话、汉话,而也没有专门的官府衙门安抚他们的生活、解答他们的疑惑。
可在佛门眼中,众生是平等的,他们会在杂胡需要的时候庇护他们,教他们习文识字,照顾他们的妻儿家小,超度枉死的亡灵,安抚活着的生人。
在许多卢水胡的眼里,这些僧人就是行走在人间的佛祖,对他们的尊敬也就越发强烈,几近膜拜的地步。
盖吴会脱口而出“你是什么人”,其实内心已经十分矛盾。他认为真正的僧人是不会伤害他的族人的,而这位僧人却明显会用别人的性命来威胁他,这已经超出他以往对于“僧人”的惯有印象,以至于不相信他是“僧人”的地步。
无论是和北朝僧人还是南朝僧人,都尊崇佛家一个规矩——不杀生。
在这乱世之中,情愿引颈就戮也不杀生的力量也是一种值得让人尊敬的力量,所以从西域不停的有僧人前往东方,却没有死在路上,也没有多少强盗和马贼愿意杀和尚,除了因为担心遭了“果报”,更多的是被这种精神感化。
这个谈笑间用盖吴的族人威胁他留下的僧人显然不在这些僧人范围里。
面对盖吴的质问,他笑着合掌。
“贫僧法号昙芸。”
“你……你怎么可能是僧人?”
盖吴难以置信地伸出手指指了指他。
“哪里有你这样的僧人?!”
昙芸的脸上依旧带着那悲天悯人的微笑,“贫僧当然是僧人,而且还是个大和尚。”
“你这么年轻,居然是主持此寺之人?”
大和尚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称呼的。和尚是“上师”之意,在这个时代,敢自称“和尚”的,都是一座寺庙的主持,或者精通佛法到了一定的地步,也可以被称为和尚。
否则就如同后世爱染和其师父那样已经颇具佛性之人,也不过只能被称为“比丘”或者“野僧”罢了。
昙芸但笑不语,似乎在看一个被吓坏了的小孩。
“你既然是大和尚,为何要伤害我的族人?我劝你将他们放出来,否则你破坏了戒律,即使再怎么念经也去不了净土了!”
盖吴将双手暗暗放在刀柄上,一旦发现昙芸有所不对,就要动手。
“既然世人杀生依旧可以成佛,为何大和尚杀生不能成佛?众生既然平等,那大和尚做什么,和施主做什么,并无不同才是啊。”
“我不和你说这些虚话,我怎么可能说得过你?你到底想要什么?我孑然一身,身无分文,就算你想要我供奉你们什么也是没有的。我那些族人都是苦人,你若是想要抓他们去讨赏,我劝你也……”
盖吴并不知道其中的关节,还以为康平寺的这位年轻主持发现了他的族人们是刺客,所以才先控制起来,想要和他聊一聊。
盖吴此时还不是后世那种沉稳干练的首领,面对这突发的情况,心中既慌乱又害怕,一开口就是虚张声势,乱了自己的分寸。
但他面对的明显是涵养和阅历都比他强的多的大和尚,后者不但不恼,反倒云淡风轻地打断了他的话。
“所以,我说我要找你聊聊啊。”
到了这一步,再怎么纠结也没有用了,他来之前以防万一,已经托了人去花府送信,虽不知道师父多久才能来,但时间拖延的越长对他就越有优势。想到花木兰,盖吴犹如心中定了一根定海神针,面对昙芸那像是若无其事的态度,盖吴索性席地盘腿而坐,强忍着让自己定下心来。
“你要和我聊什么,聊吧。”
他突然淡定下来,昙芸反倒有些不适应了,待过了半晌,这才幽幽开口。
“施主刚刚说自己孑然一身,什么都没有,未免妄自微薄了。在贫僧看来,施主已经比世上许多人拥有的都多,能做到许多人都做不了的事。”
这番话师父之前也和他说过,他曾这么安慰自卑的自己:
“你有这么多族人爱护你,又有一身好武艺,有能够行走天下的脚,作为一个人你已经拥有了许多。这世上还有许多事在等着你做,所以你更要行上正道,方可不辜负上苍赋予你的一切。”
所以盖吴心一旦安定下来,反倒全身放松,点了点头,只回了他三个字。
“我知道。”
昙芸一僵,他以为盖吴会问他“我到底有什么呢?”,亦或者直接斥他说的是无稽之谈,无论是哪一种,昙芸都有办法接下去,却独独没想到盖吴居然说“我知道”。
所谓“机锋”,不过是思维敏捷之辈推算对手会回应什么然后进行“预判反击”的一种技巧,信佛的人,思维框架都在其中,即使偶有惊人之语,如果提前知道对方的身份和性格,再了解他的价值观,就能把握谈话的节奏,将对方牵着鼻子走,掌控接下来的局面。
昙芸十分擅长这种“博弈”,在盖吴来到之前,他已经了解了他的生平和他的性格,知道他虽武艺十分高强,但性格却很敏感偏执,而且和绝大部分浑浑噩噩的卢水胡人不同,他和其父盖天台一般,生来拥有一腔热血和志气,认为自己迟早能做出一番大事来。
这样的年轻人是最好摆弄的,也是最好煽动的,昙芸对自己把握“聊一聊”的节奏很有自信,可是不过才几句话的功夫,竟让他有些无法接下去的感觉!
这感觉十分糟糕,昙芸虽然仍然还在笑,但笑容已经僵硬了许多。
“能了解自己的不凡,也是成大事具备的天赋啊。”
昙芸顿了顿,继续说道:“施主既然已经有了成大事的天赋,为何还在这里蹉跎呢?”
“我知道我有本事,和我要成大事有什么关系?大和尚,我实在不耐烦这么说话,你就直接说你要做什么成吗?”
盖吴用少年特有的直率眼神紧紧地逼视着他。
“若你将我的族人伤了分毫,我发誓,我一定会让你知道我是如何‘成大事’的……”
他的眼神犹如蓄势待发的幼豹,让昙芸的心中又惊又喜。喜的是他没找错人,这盖吴实在是一颗好苗子,而惊的却是他比自己打探到的消息要优秀的多,竟让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牵着他走。
“施主身为盖天王之子,就没想过成为令尊那样的英雄?天台军如今四分五裂,你的族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弱病残无人赡养,魏国却依旧在横征暴敛,你难道从来没有想过改变这样的生活吗?”
昙芸意有所指地看着盖吴。
“你明明是不弱于任何人的强者,却情愿如同贩夫走卒一般的活着,任凭你的族人在世道中痛苦挣扎,任凭令尊一辈子的心血沦为笑谈,这难道就是你的志向吗?”
昙芸的声音渐渐高远,如同天际飘来一般。这也是佛门的一种技巧,也可以叫做“神通”,有催眠之效。
催眠这种东西,对于心志坚定的人是全然没有效果的,若是一个人内心对催眠有所抵抗,从一开始就防备,也无法奏效。这就是昙芸为何不停的想要掌握对话节奏的原因。只有彻底攻破对方的心房,或者击中对方心底最怀疑的一种念头,这种“神通”才可能奏效。
如今彻底攻破对方的心房已经没有用了,昙芸只能想办法击中他内心最深切的愿望。
而他猜对了。
心思有所动摇的盖吴被他的声音所摄,眼神渐渐涣散。
“盖吴,你该醒醒了!你应当过上振臂一呼,从者如云的生活,而不是像现在这般沦为别人的附庸!”
昙芸最后的声音如同棒喝一般印入盖吴的心底,让他的眼神彻底失去了神采,只知道呆呆地开口:
“我该怎么做?”
“你是天台军首领之子,原本就拥有别人难以企及的威望。去找你的叔叔们,去击败他们,成为天台军真正的首领。”
随着昙芸言语的诱惑,盖吴的眼前出现自己打败两个叔叔,收拢天台军残兵的样子。
那时候的他,英武不凡,双刀所指之处,人人无不拜伏。
盖吴的嘴角浮现一丝微笑。
>
对盖吴来说,僧人并不陌生。卢水胡人尊崇佛教,仅仅杏城一地,就有寺庙几十座。
在北地传教的大多是净土宗,追求死后成佛,无论生前有多少罪恶,只要你愿意成佛,相信净土的存在,发愿前往净土,念经和供养就可成佛。
前往南朝的僧人大多是“见性成佛”的禅宗僧人。这也很正常,北地的胡人十分单纯,像是杀鬼的那样的,能把所有的经文背的滚瓜烂熟,可却解释不清楚意思,更别说以心印心,顿悟成佛了,对于鲜卑人、卢水胡人、匈奴人来说,“我信佛有什么好处,我如何能成佛”才是重点。净土宗的教义最简单,也就最适合在北朝传播。
无恶不作的强盗、马贼、佣兵,也许平日里全是一副杀人不眨眼的样子,可依旧信仰佛教,尊敬僧人,期待死后能够进入净土,这在今人看来是相抵触的一件事情,坏人怎么能上天堂呢?
可在那个时代,这似乎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就以魏国来说,魏国的鲜卑贵族多信佛,而净土宗是要“发愿”的,这也导致国内多立佛寺、佛像、佛窟。
“我发愿造一座塔,以助我死后成佛”,然后一座塔就这么立起来了。
有些认为这个不是大功德,例如在敦煌修行的僧人,可能发愿“敦煌凿佛窟千座”,这就不是一力能完成的了。在这个世上,谁有这种资本和能力呢?自然是各国的国主。
所以为了完成各自的“发愿”,有无数僧人开始积极的入世、甚至涉足政治,以完成自己的“愿”,可以行上“净土之路”。
后世的盖吴笃信佛教,从贺穆兰第一次见到他,他的耳环便是两个小佛像就可以看出。而如今的盖吴显然还没到那种地步,他对僧人的尊敬只是族人生活中潜移默化造成的。
许多杂胡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他们居无定所,不识字、不会说鲜卑话、汉话,而也没有专门的官府衙门安抚他们的生活、解答他们的疑惑。
可在佛门眼中,众生是平等的,他们会在杂胡需要的时候庇护他们,教他们习文识字,照顾他们的妻儿家小,超度枉死的亡灵,安抚活着的生人。
在许多卢水胡的眼里,这些僧人就是行走在人间的佛祖,对他们的尊敬也就越发强烈,几近膜拜的地步。
盖吴会脱口而出“你是什么人”,其实内心已经十分矛盾。他认为真正的僧人是不会伤害他的族人的,而这位僧人却明显会用别人的性命来威胁他,这已经超出他以往对于“僧人”的惯有印象,以至于不相信他是“僧人”的地步。
无论是和北朝僧人还是南朝僧人,都尊崇佛家一个规矩——不杀生。
在这乱世之中,情愿引颈就戮也不杀生的力量也是一种值得让人尊敬的力量,所以从西域不停的有僧人前往东方,却没有死在路上,也没有多少强盗和马贼愿意杀和尚,除了因为担心遭了“果报”,更多的是被这种精神感化。
这个谈笑间用盖吴的族人威胁他留下的僧人显然不在这些僧人范围里。
面对盖吴的质问,他笑着合掌。
“贫僧法号昙芸。”
“你……你怎么可能是僧人?”
盖吴难以置信地伸出手指指了指他。
“哪里有你这样的僧人?!”
昙芸的脸上依旧带着那悲天悯人的微笑,“贫僧当然是僧人,而且还是个大和尚。”
“你这么年轻,居然是主持此寺之人?”
大和尚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称呼的。和尚是“上师”之意,在这个时代,敢自称“和尚”的,都是一座寺庙的主持,或者精通佛法到了一定的地步,也可以被称为和尚。
否则就如同后世爱染和其师父那样已经颇具佛性之人,也不过只能被称为“比丘”或者“野僧”罢了。
昙芸但笑不语,似乎在看一个被吓坏了的小孩。
“你既然是大和尚,为何要伤害我的族人?我劝你将他们放出来,否则你破坏了戒律,即使再怎么念经也去不了净土了!”
盖吴将双手暗暗放在刀柄上,一旦发现昙芸有所不对,就要动手。
“既然世人杀生依旧可以成佛,为何大和尚杀生不能成佛?众生既然平等,那大和尚做什么,和施主做什么,并无不同才是啊。”
“我不和你说这些虚话,我怎么可能说得过你?你到底想要什么?我孑然一身,身无分文,就算你想要我供奉你们什么也是没有的。我那些族人都是苦人,你若是想要抓他们去讨赏,我劝你也……”
盖吴并不知道其中的关节,还以为康平寺的这位年轻主持发现了他的族人们是刺客,所以才先控制起来,想要和他聊一聊。
盖吴此时还不是后世那种沉稳干练的首领,面对这突发的情况,心中既慌乱又害怕,一开口就是虚张声势,乱了自己的分寸。
但他面对的明显是涵养和阅历都比他强的多的大和尚,后者不但不恼,反倒云淡风轻地打断了他的话。
“所以,我说我要找你聊聊啊。”
到了这一步,再怎么纠结也没有用了,他来之前以防万一,已经托了人去花府送信,虽不知道师父多久才能来,但时间拖延的越长对他就越有优势。想到花木兰,盖吴犹如心中定了一根定海神针,面对昙芸那像是若无其事的态度,盖吴索性席地盘腿而坐,强忍着让自己定下心来。
“你要和我聊什么,聊吧。”
他突然淡定下来,昙芸反倒有些不适应了,待过了半晌,这才幽幽开口。
“施主刚刚说自己孑然一身,什么都没有,未免妄自微薄了。在贫僧看来,施主已经比世上许多人拥有的都多,能做到许多人都做不了的事。”
这番话师父之前也和他说过,他曾这么安慰自卑的自己:
“你有这么多族人爱护你,又有一身好武艺,有能够行走天下的脚,作为一个人你已经拥有了许多。这世上还有许多事在等着你做,所以你更要行上正道,方可不辜负上苍赋予你的一切。”
所以盖吴心一旦安定下来,反倒全身放松,点了点头,只回了他三个字。
“我知道。”
昙芸一僵,他以为盖吴会问他“我到底有什么呢?”,亦或者直接斥他说的是无稽之谈,无论是哪一种,昙芸都有办法接下去,却独独没想到盖吴居然说“我知道”。
所谓“机锋”,不过是思维敏捷之辈推算对手会回应什么然后进行“预判反击”的一种技巧,信佛的人,思维框架都在其中,即使偶有惊人之语,如果提前知道对方的身份和性格,再了解他的价值观,就能把握谈话的节奏,将对方牵着鼻子走,掌控接下来的局面。
昙芸十分擅长这种“博弈”,在盖吴来到之前,他已经了解了他的生平和他的性格,知道他虽武艺十分高强,但性格却很敏感偏执,而且和绝大部分浑浑噩噩的卢水胡人不同,他和其父盖天台一般,生来拥有一腔热血和志气,认为自己迟早能做出一番大事来。
这样的年轻人是最好摆弄的,也是最好煽动的,昙芸对自己把握“聊一聊”的节奏很有自信,可是不过才几句话的功夫,竟让他有些无法接下去的感觉!
这感觉十分糟糕,昙芸虽然仍然还在笑,但笑容已经僵硬了许多。
“能了解自己的不凡,也是成大事具备的天赋啊。”
昙芸顿了顿,继续说道:“施主既然已经有了成大事的天赋,为何还在这里蹉跎呢?”
“我知道我有本事,和我要成大事有什么关系?大和尚,我实在不耐烦这么说话,你就直接说你要做什么成吗?”
盖吴用少年特有的直率眼神紧紧地逼视着他。
“若你将我的族人伤了分毫,我发誓,我一定会让你知道我是如何‘成大事’的……”
他的眼神犹如蓄势待发的幼豹,让昙芸的心中又惊又喜。喜的是他没找错人,这盖吴实在是一颗好苗子,而惊的却是他比自己打探到的消息要优秀的多,竟让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牵着他走。
“施主身为盖天王之子,就没想过成为令尊那样的英雄?天台军如今四分五裂,你的族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弱病残无人赡养,魏国却依旧在横征暴敛,你难道从来没有想过改变这样的生活吗?”
昙芸意有所指地看着盖吴。
“你明明是不弱于任何人的强者,却情愿如同贩夫走卒一般的活着,任凭你的族人在世道中痛苦挣扎,任凭令尊一辈子的心血沦为笑谈,这难道就是你的志向吗?”
昙芸的声音渐渐高远,如同天际飘来一般。这也是佛门的一种技巧,也可以叫做“神通”,有催眠之效。
催眠这种东西,对于心志坚定的人是全然没有效果的,若是一个人内心对催眠有所抵抗,从一开始就防备,也无法奏效。这就是昙芸为何不停的想要掌握对话节奏的原因。只有彻底攻破对方的心房,或者击中对方心底最怀疑的一种念头,这种“神通”才可能奏效。
如今彻底攻破对方的心房已经没有用了,昙芸只能想办法击中他内心最深切的愿望。
而他猜对了。
心思有所动摇的盖吴被他的声音所摄,眼神渐渐涣散。
“盖吴,你该醒醒了!你应当过上振臂一呼,从者如云的生活,而不是像现在这般沦为别人的附庸!”
昙芸最后的声音如同棒喝一般印入盖吴的心底,让他的眼神彻底失去了神采,只知道呆呆地开口:
“我该怎么做?”
“你是天台军首领之子,原本就拥有别人难以企及的威望。去找你的叔叔们,去击败他们,成为天台军真正的首领。”
随着昙芸言语的诱惑,盖吴的眼前出现自己打败两个叔叔,收拢天台军残兵的样子。
那时候的他,英武不凡,双刀所指之处,人人无不拜伏。
盖吴的嘴角浮现一丝微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