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晚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感谢熊猫2001、醉笑道、hugede的支持,谢谢大家!今天上小封,求各位读者大大来点票票!)
穆陵关,位于青密忻三州交汇之处,是沂山东麓古齐长城的隘口,曾是战国时期齐鲁两国相争的战略要点,也是齐长城沿线的这座最古老,最雄伟,最险要的关隘。
这座齐国故城早毁于史上的战乱之中,李璟控制山东半岛之后,有见于穆陵关所处的重要位置,实为山东半岛东南第一门户,因此重修此关。新城设在沂山东脉大岘山上,关楼为二层三拱门建筑,宏伟高耸、巍峨壮观,门南北有陡峻的大道,关门内走廊平缓,关口左右为绵延千里的齐长城居高凭险,布局合理,构筑坚固,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新穆陵关正是山东半岛东南门户,东连沧海,西接泰岱,北走临淄,南控徐淮,是秦藩防范河南、淮南等方面敌军自南面平川通衢北犯的要塞关卡。当初要塞落成之时,李璟曾在关城上说,齐之边境,青州以南则守在大岘,济南以南则守在泰山。在秦藩一度还只是在山东半岛一带范围内发展时,穆陵关为早期的秦军提供了巨大的安全保护。
如今,秦军往南已经扩张到了淮河之南的楚州,往西扩张到了黄淮重镇徐州。穆陵关已经从边关变成了内部关城,远失去了当年的重要作用。
不过这里依然是守着山东半岛的门户,把守着沂沭河谷要道,李璟也一直没有撤消这座关城守卫。不过,原来的守军多数调走,穆陵关,成了如今秦军三十六大马场之一。在这里,大岘山一带,驯养着足足五万匹战马。
如今的秦藩,因为拥有关外辽东、辽西、安东、热河这一广阔的产马地,又加上李璟对骑兵的重视,秦军历年来十分重视驯养战马。到如今,秦军拥有三十六个军马驯养场地,拥有整整七十二万匹战马,加上散养于民间百姓手上的战马,和民间私有的战马场,秦军境内所有战马加起来已经达到百万匹。这是一个笑傲天下的数字,就连大唐最盛的时候,不过养战马八十万。
整个秦军现在有正式骑兵十二万人,另外学军、团结营、乡兵序列中,也拥有许多预备骑兵。整个秦藩,三十六个军马场,光是在编的养马官吏和养马员,就达到了八万人数之众。
养马场不但自己繁殖战马,还将大量从关外运来的烈马、野马,进行驯服。一匹强壮的马,并不能马上就成为战马,他们还得经过驯服。经过马场的严格驯服调教后的马,将不再是生马,告别过去的许多兽性、野性,变得温驯,灵敏,能够与人接近,经得起许多刺激,易于发挥乘骑功能。一旦战争需要,就可向重骑兵、轻骑兵等提供不同类型、经过初步训练和足够数量的战马。分到骑兵手中后,这些战马略加熟悉就可使用自如。
秦军的骑兵训练,实际上从军马场已经开始前期训练了,这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流水加工线,标准化流水线作业,批量打造骑兵。
大岘山,骑兵训练场,无数骑兵正在训练,这里是五胡整编受训兵马的一个训练场地,足足五千名五胡部族精锐骑兵,在这里接受秦藩新式骑兵训练,按计划,总共十万名整编胡军中,有四万名胡骑,他们至少得接受一年的新式训练,然后才送去东北补充到各支骑兵部队中,扩充秦军的骑兵力量。
大校场上,胡骑正在分队训练,王重、高仲武、郭镇山、高荣、秦宗守等一众将官站在检阅台上认真观看。
整编的五胡骑兵,编制全部与秦军骑兵相同,十人一伙,五十人队,百人都,五百人一营,两营千人一厢,五厢五千骑一军。
胡骑的单兵素质很强,特别是从五部落百万胡人中挑选出的四万骑兵,更是百里挑一的强者。单论个人马上勇武,骑术、骑战、骑射,他们绝对能打败一大批的秦军骑兵。不过李璟对这些胡骑的整编训练要求只有一个,在保留他们个人勇武的同时,训练强化他们的团战优势。
这支多达八个骑军共四万人的胡人骑兵,原本是要最终分散补充秦军各骑兵军中的,但现在,形势变化,李璟已经刚刚改变了这一决定。四万骑兵将与部份秦军骑兵一起,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军团。新的骑兵军团中,秦军只有两万,而胡骑有四万。这支全新的拥有十二个军的骑兵军团,即将被授予铁骑军团称号,李璟将亲任这支庞大骑兵军团的军团长。
李璟对于胡骑整编训练的第一要求就是绝对严明的纪律。
胡人彪悍勇猛,可他们却也缺少纪律,特别是团队精神。
李璟给这些胡骑的装备很精良,半身钢板甲,锅式钢盔,圆形小钢盾,骑兵枪,马刀,骑弓,骑弩,震天雷,钢斧,钢鞭......
但李璟明令禁止他们骑战时射箭,而是要求他们产排成整齐密集的队列,先是慢跑,然后逐渐加速到大步,最后飞驰冲向敌人,以冲击力而非远程射击去发挥骑兵最大的功效。
校场上,整整一个营的胡骑身披半身胸板甲,手持骑枪,腰带马刀,展开队列冲锋。
校阅台上,王重等人只见这些胡骑只经过了半年的训练,如今竟然已经能在纪律的约束下整齐划一的行动,他们展开集体的冲锋时保持着马挨着马,肩膀并着肩,就像是一堵快速移动的铁墙。这堵墙时刻保持着集体力量,避免散阵后各自为战的混乱厮杀。
在奔跑冲锋中,保持着骑队密集队列,这是远比个人马背武艺要高难的多的整体战术行为,也是秦军新式骑兵战术下的基石。
身为高家将之一的高仲武,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这些正在冲锋演练的居然是半年前才刚归附的胡人。他们做到了,不依然个人的勇武,而是充满了团队配合,他们冲锋时甚至都不再需要用手控缰,因为左右同伴的战马就会带着他的战马一直向前冲锋。
这样每个骑兵都可以释放两只手来战斗,一手持马刀,一手持弩。
如墙行进的骑兵队列并不需要太高的奔驰速度,那样,反而会打... -->>
(感谢熊猫2001、醉笑道、hugede的支持,谢谢大家!今天上小封,求各位读者大大来点票票!)
穆陵关,位于青密忻三州交汇之处,是沂山东麓古齐长城的隘口,曾是战国时期齐鲁两国相争的战略要点,也是齐长城沿线的这座最古老,最雄伟,最险要的关隘。
这座齐国故城早毁于史上的战乱之中,李璟控制山东半岛之后,有见于穆陵关所处的重要位置,实为山东半岛东南第一门户,因此重修此关。新城设在沂山东脉大岘山上,关楼为二层三拱门建筑,宏伟高耸、巍峨壮观,门南北有陡峻的大道,关门内走廊平缓,关口左右为绵延千里的齐长城居高凭险,布局合理,构筑坚固,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新穆陵关正是山东半岛东南门户,东连沧海,西接泰岱,北走临淄,南控徐淮,是秦藩防范河南、淮南等方面敌军自南面平川通衢北犯的要塞关卡。当初要塞落成之时,李璟曾在关城上说,齐之边境,青州以南则守在大岘,济南以南则守在泰山。在秦藩一度还只是在山东半岛一带范围内发展时,穆陵关为早期的秦军提供了巨大的安全保护。
如今,秦军往南已经扩张到了淮河之南的楚州,往西扩张到了黄淮重镇徐州。穆陵关已经从边关变成了内部关城,远失去了当年的重要作用。
不过这里依然是守着山东半岛的门户,把守着沂沭河谷要道,李璟也一直没有撤消这座关城守卫。不过,原来的守军多数调走,穆陵关,成了如今秦军三十六大马场之一。在这里,大岘山一带,驯养着足足五万匹战马。
如今的秦藩,因为拥有关外辽东、辽西、安东、热河这一广阔的产马地,又加上李璟对骑兵的重视,秦军历年来十分重视驯养战马。到如今,秦军拥有三十六个军马驯养场地,拥有整整七十二万匹战马,加上散养于民间百姓手上的战马,和民间私有的战马场,秦军境内所有战马加起来已经达到百万匹。这是一个笑傲天下的数字,就连大唐最盛的时候,不过养战马八十万。
整个秦军现在有正式骑兵十二万人,另外学军、团结营、乡兵序列中,也拥有许多预备骑兵。整个秦藩,三十六个军马场,光是在编的养马官吏和养马员,就达到了八万人数之众。
养马场不但自己繁殖战马,还将大量从关外运来的烈马、野马,进行驯服。一匹强壮的马,并不能马上就成为战马,他们还得经过驯服。经过马场的严格驯服调教后的马,将不再是生马,告别过去的许多兽性、野性,变得温驯,灵敏,能够与人接近,经得起许多刺激,易于发挥乘骑功能。一旦战争需要,就可向重骑兵、轻骑兵等提供不同类型、经过初步训练和足够数量的战马。分到骑兵手中后,这些战马略加熟悉就可使用自如。
秦军的骑兵训练,实际上从军马场已经开始前期训练了,这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流水加工线,标准化流水线作业,批量打造骑兵。
大岘山,骑兵训练场,无数骑兵正在训练,这里是五胡整编受训兵马的一个训练场地,足足五千名五胡部族精锐骑兵,在这里接受秦藩新式骑兵训练,按计划,总共十万名整编胡军中,有四万名胡骑,他们至少得接受一年的新式训练,然后才送去东北补充到各支骑兵部队中,扩充秦军的骑兵力量。
大校场上,胡骑正在分队训练,王重、高仲武、郭镇山、高荣、秦宗守等一众将官站在检阅台上认真观看。
整编的五胡骑兵,编制全部与秦军骑兵相同,十人一伙,五十人队,百人都,五百人一营,两营千人一厢,五厢五千骑一军。
胡骑的单兵素质很强,特别是从五部落百万胡人中挑选出的四万骑兵,更是百里挑一的强者。单论个人马上勇武,骑术、骑战、骑射,他们绝对能打败一大批的秦军骑兵。不过李璟对这些胡骑的整编训练要求只有一个,在保留他们个人勇武的同时,训练强化他们的团战优势。
这支多达八个骑军共四万人的胡人骑兵,原本是要最终分散补充秦军各骑兵军中的,但现在,形势变化,李璟已经刚刚改变了这一决定。四万骑兵将与部份秦军骑兵一起,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军团。新的骑兵军团中,秦军只有两万,而胡骑有四万。这支全新的拥有十二个军的骑兵军团,即将被授予铁骑军团称号,李璟将亲任这支庞大骑兵军团的军团长。
李璟对于胡骑整编训练的第一要求就是绝对严明的纪律。
胡人彪悍勇猛,可他们却也缺少纪律,特别是团队精神。
李璟给这些胡骑的装备很精良,半身钢板甲,锅式钢盔,圆形小钢盾,骑兵枪,马刀,骑弓,骑弩,震天雷,钢斧,钢鞭......
但李璟明令禁止他们骑战时射箭,而是要求他们产排成整齐密集的队列,先是慢跑,然后逐渐加速到大步,最后飞驰冲向敌人,以冲击力而非远程射击去发挥骑兵最大的功效。
校场上,整整一个营的胡骑身披半身胸板甲,手持骑枪,腰带马刀,展开队列冲锋。
校阅台上,王重等人只见这些胡骑只经过了半年的训练,如今竟然已经能在纪律的约束下整齐划一的行动,他们展开集体的冲锋时保持着马挨着马,肩膀并着肩,就像是一堵快速移动的铁墙。这堵墙时刻保持着集体力量,避免散阵后各自为战的混乱厮杀。
在奔跑冲锋中,保持着骑队密集队列,这是远比个人马背武艺要高难的多的整体战术行为,也是秦军新式骑兵战术下的基石。
身为高家将之一的高仲武,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这些正在冲锋演练的居然是半年前才刚归附的胡人。他们做到了,不依然个人的勇武,而是充满了团队配合,他们冲锋时甚至都不再需要用手控缰,因为左右同伴的战马就会带着他的战马一直向前冲锋。
这样每个骑兵都可以释放两只手来战斗,一手持马刀,一手持弩。
如墙行进的骑兵队列并不需要太高的奔驰速度,那样,反而会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