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大明海商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文章诗文该如何做,而是被这些神奇的现象占据,都在绞尽脑汁的回忆以往读过的书,试图想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不过,章旻青的实验显然还没做完。很快,七斤带着人有端来了第三个托盘。
这一次,托盘里是一根圆形的木棍,一个线团,还有一个竹篾为骨,糊着绢布的风车。此外,还有一个小炭炉以及烧水的水壶,和两个留着竹叉的小竹架子。
“文靖想问下,那位兄台能把这个线团上的线,不动手而把线绕到这个木棒上?”
章旻青拿起托盘里的木棍问道。
如果说,前两个试验,在目前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的话,接下来的这个试验,就有了现实使用的意义了。把线绕上木棍,其实就是绕成了一个纱锭。这在纺织上,是个必须的工序。纺纱绕成纱锭,再用纱锭织布。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谁也没接话。不用手,这线自己绕上木棍?怎么听怎么觉得离奇,莫非真有鬼神之力?
看大家都不言语,章旻青开始动手装配。他把圆木棍固定到两个小竹架子上,再把风车装在了圆棍的一头,把线在圆棍上绕上几圈。然后把水壶放上炭炉,把壶嘴的高低调整好,让壶嘴正对着风车叶子。
之后,又往炭炉里多加了几块炭,从袖袋里摸出柄折扇,在炭炉下口轻轻扇起来,开始烧水。
水开了,随着炭炉越烧越旺,从壶嘴里喷出的水蒸气也越来越多,一个让在场所有人惊叹的情景出现了。只见在壶嘴蒸汽的喷射下,风车开始转动,然后越转越快。随着风车的转动,竹架上木棍也快速转动起来,线团上的线,一层层的被卷绕在了木棍上。
“这不是和水车的道理一样吗?”
一些见过水车作坊的士子问道。
“没错,道理一样,但水车限于河流和水力大小,这个则没有限制,任何地方都行。”
章旻青点头回答道。
“这个推动这样轻巧的物件行,重物怕是不行吧?”
又有其它人开口。
“没错,这个简易装置,确实只能推动这样轻巧的物件,但不代表它不能推动重物。我们明白了这个装置的道理,就能根据这个道理,弥补不足之处,或许,多番改进之后,我们有一天能用它来推动我们现在认为推不动的东西。”
章旻青没有否认这个简易蒸汽装置的局限,而是进一步进行诱导。
“那你是如何知道这样做的呢?据我所知,并没有典籍记载此等事情。”
又有人再次提出质疑。
“确实没有典籍记载。文靖发现此事,也实属偶然。有一日,文靖偶然经过后厨,见到后厨正在煮饭,大锅内的水汽,把盖在大锅上沉重的锅盖掀开了一条缝。当时我就想,这么沉重的锅盖,这水汽之力竟然能把它掀起来。可我打开锅盖,却发现并无法感知这水汽有多大的力道。
后来,我时常去看,发现要是这锅盖没有盖严的时候,这水汽就掀不动锅盖,可盖严之后,则能掀动。再后来,我还发现,锅里的水滚后,这时候的火力越大,这掀动之力也越大。
再后来,在一次烹茶的时候,文靖发现,这壶嘴里喷出的水汽,竟然能吹动悬挂着的衣衫。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发现。”
章旻青的回答,其实是盗用了前世课本里,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故事。
但他的这个回答,无疑是很有说服力的。虽说君子远庖厨,但大家从小到大,又有谁没进过家里的厨房?细想之下,还真就是章旻青所说的这样。
这下,围观的人们之间,讨论的就更热烈了。
黄则灿夹杂在这些人之间,感到很是无趣。章旻青举的例子,他当然也见过,只是司空见惯之下,并没去想过这是为什么。此刻听章旻青这么一说,似乎还是自己学识不精,孤陋寡闻了。
“文靖,这文会这样还怎么办?你看看,来的人都被你的这几个试验搞的魂不守舍了。”
王业泓走到章旻青身边,小声抱怨道。
“我等筹办亚社为何?又何谓经世致用?若是经此一会,这世上少几个书蠹,多几个热衷此道的士子,我觉得挺好。”
章旻青对王业泓的担忧不以为意。
正说着话,七斤端来了第四个托盘。这个托盘上只有一小撮黄糖,一碗水和一张淡黄色的绵纸。同时,他在章旻青耳边轻轻的嘀咕了几句。
王业泓没听到七斤对章旻青说了什么,只看到章旻青点了点头,脸色变得有点严肃。
章旻青把糖倒进水碗里,用笔杆搅化了之后,拿笔蘸着糖水,在绵纸上写下几行字。很快,随着水迹干了,纸上的字消失无踪。周围的人隔得稍远,并没看清他写了什么。
写完之后,章旻青叫过王业泓,和他小声说了几句,这才走到薛三省、苏长青和沈国模的座位前,和他们行了礼,说是家里有事,要提前离开。
事实上,当众做了这几个试验之后,王业泓搞这个文会为章旻青扬名的目的也早已经达到。此刻在场的所有士子,还有谁会对章旻青不是印象深刻的?
恰逢七斤来告诉他,章财生赶来宁波府,有事要请示,他立刻决定借此早点离开。
章旻青走了,可在场的人都很好奇他在那张已经看不出字迹的纸上到底写了什么。谜底很快被王业泓揭开,只见他把那张纸在炭炉上烘烤了一下,消失的字迹再次显露出来。
纸上写了一首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章旻青来来得路上准备好的,抄袭了清朝诗人赵翼的一首诗,但却很符合他的心声。
“诗不甚工,然豪迈之气溢于言表。奈何非我辈中人矣。”看了这篇诗文,薛三省叹息道。
是文章诗文该如何做,而是被这些神奇的现象占据,都在绞尽脑汁的回忆以往读过的书,试图想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不过,章旻青的实验显然还没做完。很快,七斤带着人有端来了第三个托盘。
这一次,托盘里是一根圆形的木棍,一个线团,还有一个竹篾为骨,糊着绢布的风车。此外,还有一个小炭炉以及烧水的水壶,和两个留着竹叉的小竹架子。
“文靖想问下,那位兄台能把这个线团上的线,不动手而把线绕到这个木棒上?”
章旻青拿起托盘里的木棍问道。
如果说,前两个试验,在目前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的话,接下来的这个试验,就有了现实使用的意义了。把线绕上木棍,其实就是绕成了一个纱锭。这在纺织上,是个必须的工序。纺纱绕成纱锭,再用纱锭织布。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谁也没接话。不用手,这线自己绕上木棍?怎么听怎么觉得离奇,莫非真有鬼神之力?
看大家都不言语,章旻青开始动手装配。他把圆木棍固定到两个小竹架子上,再把风车装在了圆棍的一头,把线在圆棍上绕上几圈。然后把水壶放上炭炉,把壶嘴的高低调整好,让壶嘴正对着风车叶子。
之后,又往炭炉里多加了几块炭,从袖袋里摸出柄折扇,在炭炉下口轻轻扇起来,开始烧水。
水开了,随着炭炉越烧越旺,从壶嘴里喷出的水蒸气也越来越多,一个让在场所有人惊叹的情景出现了。只见在壶嘴蒸汽的喷射下,风车开始转动,然后越转越快。随着风车的转动,竹架上木棍也快速转动起来,线团上的线,一层层的被卷绕在了木棍上。
“这不是和水车的道理一样吗?”
一些见过水车作坊的士子问道。
“没错,道理一样,但水车限于河流和水力大小,这个则没有限制,任何地方都行。”
章旻青点头回答道。
“这个推动这样轻巧的物件行,重物怕是不行吧?”
又有其它人开口。
“没错,这个简易装置,确实只能推动这样轻巧的物件,但不代表它不能推动重物。我们明白了这个装置的道理,就能根据这个道理,弥补不足之处,或许,多番改进之后,我们有一天能用它来推动我们现在认为推不动的东西。”
章旻青没有否认这个简易蒸汽装置的局限,而是进一步进行诱导。
“那你是如何知道这样做的呢?据我所知,并没有典籍记载此等事情。”
又有人再次提出质疑。
“确实没有典籍记载。文靖发现此事,也实属偶然。有一日,文靖偶然经过后厨,见到后厨正在煮饭,大锅内的水汽,把盖在大锅上沉重的锅盖掀开了一条缝。当时我就想,这么沉重的锅盖,这水汽之力竟然能把它掀起来。可我打开锅盖,却发现并无法感知这水汽有多大的力道。
后来,我时常去看,发现要是这锅盖没有盖严的时候,这水汽就掀不动锅盖,可盖严之后,则能掀动。再后来,我还发现,锅里的水滚后,这时候的火力越大,这掀动之力也越大。
再后来,在一次烹茶的时候,文靖发现,这壶嘴里喷出的水汽,竟然能吹动悬挂着的衣衫。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发现。”
章旻青的回答,其实是盗用了前世课本里,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故事。
但他的这个回答,无疑是很有说服力的。虽说君子远庖厨,但大家从小到大,又有谁没进过家里的厨房?细想之下,还真就是章旻青所说的这样。
这下,围观的人们之间,讨论的就更热烈了。
黄则灿夹杂在这些人之间,感到很是无趣。章旻青举的例子,他当然也见过,只是司空见惯之下,并没去想过这是为什么。此刻听章旻青这么一说,似乎还是自己学识不精,孤陋寡闻了。
“文靖,这文会这样还怎么办?你看看,来的人都被你的这几个试验搞的魂不守舍了。”
王业泓走到章旻青身边,小声抱怨道。
“我等筹办亚社为何?又何谓经世致用?若是经此一会,这世上少几个书蠹,多几个热衷此道的士子,我觉得挺好。”
章旻青对王业泓的担忧不以为意。
正说着话,七斤端来了第四个托盘。这个托盘上只有一小撮黄糖,一碗水和一张淡黄色的绵纸。同时,他在章旻青耳边轻轻的嘀咕了几句。
王业泓没听到七斤对章旻青说了什么,只看到章旻青点了点头,脸色变得有点严肃。
章旻青把糖倒进水碗里,用笔杆搅化了之后,拿笔蘸着糖水,在绵纸上写下几行字。很快,随着水迹干了,纸上的字消失无踪。周围的人隔得稍远,并没看清他写了什么。
写完之后,章旻青叫过王业泓,和他小声说了几句,这才走到薛三省、苏长青和沈国模的座位前,和他们行了礼,说是家里有事,要提前离开。
事实上,当众做了这几个试验之后,王业泓搞这个文会为章旻青扬名的目的也早已经达到。此刻在场的所有士子,还有谁会对章旻青不是印象深刻的?
恰逢七斤来告诉他,章财生赶来宁波府,有事要请示,他立刻决定借此早点离开。
章旻青走了,可在场的人都很好奇他在那张已经看不出字迹的纸上到底写了什么。谜底很快被王业泓揭开,只见他把那张纸在炭炉上烘烤了一下,消失的字迹再次显露出来。
纸上写了一首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章旻青来来得路上准备好的,抄袭了清朝诗人赵翼的一首诗,但却很符合他的心声。
“诗不甚工,然豪迈之气溢于言表。奈何非我辈中人矣。”看了这篇诗文,薛三省叹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