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宋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沉静在悲痛之中的薛家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官家亲自前来吊唁这对臣子来说是无上的荣耀。朝中不少大臣也陆续前来,在看到赵祯后大为惊讶,连忙躬身行礼。
薛颜虽然在去世之前是从三品的光禄寺寺卿,可他一直出外并未在京中就任官职,前来吊唁的都是光禄寺的下属同僚和过去的亲朋好友。
如今却见官家也来薛家吊唁不由得他们不好奇。
赵祯在众人的目光中走到灵前,作为一国之君的他朗声道:“薛卿虽未久居京城,然其功绩有目共睹,知我大宋州府数十处,处处留得嘉名,地方百姓视其为青天。其亲力亲为体谅民情,平叛乱,赈河工,止劳役,免百姓之疾苦。
朕观之种种政绩,夙夜忧叹,然天不假年,如此能臣干吏却长眠与此,朕前来祭之。”
吊唁的官员中表情不一,有羡慕的,有激动的,有不置可否的,可无论是谁眼睛中都透漏出深深的惊讶。
赵祯在薛向的引领下向书房走去,他此次前来最重要的目的便是拿到薛颜撰写的经验,这些都是老寺卿多年积攒下来的宝贵财富。
木质的书房中充满了樟脑的刺激性气味,让人有些稍稍的不适应,薛向见赵祯微微皱眉赶紧解释道:“官家稍后,容臣先开窗换气,这书房是家爷最喜爱的地方,藏书颇丰,只能用樟脑为架方可杜绝虫害,往日里都有人来换气的,可自从家爷走了便很少有人来了。”
赵祯点了点头:“无妨,你且把窗门放开,朕自去便是。”
黄花梨木的书桌上整齐的摆放着文房四宝,只不过一旁的笔洗中已经没有了清水,即使当上了殿前司指挥的彭七依然守候在赵祯身旁,也不知他是真的忠心不二还是不想去看那些密密麻麻的公文。
随手拿起桌上的小册子翻看,赵祯突然眼前一亮,这小册子中的内容便是自己让薛颜活着时候整理的地方治理经验,语言精练,言简意赅,一句话便能直指要害。
赵祯飞快的阅读着,读到精辟的地方大呼过瘾:“妙哉,妙哉!薛卿不愧是我大宋之能臣!如此文章不光写得好,更为难得的是言简意赅的道出地方管理之精髓,虽每句不足十几字却能直指本源!”
薛向红着眼睛大礼拜下:“谢官家!!这本手札是家爷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编写,甚至连临终前都在交代臣务必整理好,家爷万分叮嘱如果能入官家法眼,一定要对官家说句话!”
赵祯合上手札惊奇的问道:“什么话?”
“官家所看之手札乃是因地制宜之结果,万不可生搬硬套强制而为,各地民风情况大有不同,正如橘生南则为橘,橘生北则为枳,切不可生搬硬套,否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赵祯长叹一声:“颜寺卿果然思虑周全,朕今天见识到了,恨不能当面详谈。”
一旁的巨大木箱引起赵祯的注意,指了指道:“这里面是何物?”
薛向脸色悲痛的打开木箱,里面赫然是整整齐齐的书稿,“这便是家爷在各地为官时的随笔,也是这份手札的参照,家爷说了要让陛下一目了然,除去那些冗长的内容,便用了一年之功简其精要方成此札。”
赵祯震惊的望着木箱又看了看手中小巧的手札,没想到薛颜为了让自己方便阅读不惜以一年之功整理。这对一个病重的老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没有这么大的工作量也许薛颜就不会在回京短短一年便去世。
一旁的彭七眼圈一红,连他这种厮杀汉都被薛颜这种精神所感动。
“如果每地官员都能有薛卿之半,我大宋... -->>
沉静在悲痛之中的薛家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官家亲自前来吊唁这对臣子来说是无上的荣耀。朝中不少大臣也陆续前来,在看到赵祯后大为惊讶,连忙躬身行礼。
薛颜虽然在去世之前是从三品的光禄寺寺卿,可他一直出外并未在京中就任官职,前来吊唁的都是光禄寺的下属同僚和过去的亲朋好友。
如今却见官家也来薛家吊唁不由得他们不好奇。
赵祯在众人的目光中走到灵前,作为一国之君的他朗声道:“薛卿虽未久居京城,然其功绩有目共睹,知我大宋州府数十处,处处留得嘉名,地方百姓视其为青天。其亲力亲为体谅民情,平叛乱,赈河工,止劳役,免百姓之疾苦。
朕观之种种政绩,夙夜忧叹,然天不假年,如此能臣干吏却长眠与此,朕前来祭之。”
吊唁的官员中表情不一,有羡慕的,有激动的,有不置可否的,可无论是谁眼睛中都透漏出深深的惊讶。
赵祯在薛向的引领下向书房走去,他此次前来最重要的目的便是拿到薛颜撰写的经验,这些都是老寺卿多年积攒下来的宝贵财富。
木质的书房中充满了樟脑的刺激性气味,让人有些稍稍的不适应,薛向见赵祯微微皱眉赶紧解释道:“官家稍后,容臣先开窗换气,这书房是家爷最喜爱的地方,藏书颇丰,只能用樟脑为架方可杜绝虫害,往日里都有人来换气的,可自从家爷走了便很少有人来了。”
赵祯点了点头:“无妨,你且把窗门放开,朕自去便是。”
黄花梨木的书桌上整齐的摆放着文房四宝,只不过一旁的笔洗中已经没有了清水,即使当上了殿前司指挥的彭七依然守候在赵祯身旁,也不知他是真的忠心不二还是不想去看那些密密麻麻的公文。
随手拿起桌上的小册子翻看,赵祯突然眼前一亮,这小册子中的内容便是自己让薛颜活着时候整理的地方治理经验,语言精练,言简意赅,一句话便能直指要害。
赵祯飞快的阅读着,读到精辟的地方大呼过瘾:“妙哉,妙哉!薛卿不愧是我大宋之能臣!如此文章不光写得好,更为难得的是言简意赅的道出地方管理之精髓,虽每句不足十几字却能直指本源!”
薛向红着眼睛大礼拜下:“谢官家!!这本手札是家爷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编写,甚至连临终前都在交代臣务必整理好,家爷万分叮嘱如果能入官家法眼,一定要对官家说句话!”
赵祯合上手札惊奇的问道:“什么话?”
“官家所看之手札乃是因地制宜之结果,万不可生搬硬套强制而为,各地民风情况大有不同,正如橘生南则为橘,橘生北则为枳,切不可生搬硬套,否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赵祯长叹一声:“颜寺卿果然思虑周全,朕今天见识到了,恨不能当面详谈。”
一旁的巨大木箱引起赵祯的注意,指了指道:“这里面是何物?”
薛向脸色悲痛的打开木箱,里面赫然是整整齐齐的书稿,“这便是家爷在各地为官时的随笔,也是这份手札的参照,家爷说了要让陛下一目了然,除去那些冗长的内容,便用了一年之功简其精要方成此札。”
赵祯震惊的望着木箱又看了看手中小巧的手札,没想到薛颜为了让自己方便阅读不惜以一年之功整理。这对一个病重的老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没有这么大的工作量也许薛颜就不会在回京短短一年便去世。
一旁的彭七眼圈一红,连他这种厮杀汉都被薛颜这种精神所感动。
“如果每地官员都能有薛卿之半,我大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