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www.piaotian.tw,大明宫之盛世悲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掩埋还士兵的遗骨之后,李鉴率大军起程回长安,郭元振将李鉴送到疏勒城外,在即将分别的时候,郭元振说:“大将军,你这次领军出战,大胜突厥,充分的展出了你卓越的指挥才能,你是我大唐难得帅才,老夫佩服你。”
李鉴带着哀伤地神色说:“老将军过奖了,付出了那么大伤亡,何谈大胜啊。面对那些阵亡的士兵,我感到很不安。”
“大将军也不是第一次打仗了,你对战争应该是了解的,怎么会如此悲伤呢?”
“可这次不同,这次我作为全军的统帅,统领数十万大军,我的指挥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战争的成败和士兵的生命。如果我能做的更好一点,士兵们也就能少留一点血,不是吗?”
“可战争就是这样,在没发生之前谁都不知道它是个什么样子,付出的代价到底会有多大。只有在结束之后,才会清楚的看到它的残酷性。对于大将军而言,你能看到这一点,说明你在不断的成长,你是当之无愧的将帅之才。大将军要是一直能保持这样的谦和,你会成为李牧、王翦、卫青和你曾祖父李卫公那样的千古名将。”
“多谢老将军指点,晚辈谨记在心。”
“最后我想给大将军一点忠告,还望大将军铭∽★,刻在心里。”
“老将军但说无妨。”
“你这么年轻就能担任三军的统帅,领军出征。一方面由于你的领军才华,另一方面说明你肯定有贵人相助。但是你要记住你所面对的是大唐的士兵,他们的鲜血只能为大唐而流。你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从大局出发,站在大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为你是我大唐的重臣,不是谁的家奴,你甚至于都不属于你自己。”
李鉴在听了郭元振的话之后,虽然感到他讲的很有道理,但是他却有点不大理解,说:“郭将军,能否给晚辈讲明白一点。”
“老夫的话就讲到这里,大将军慢慢会明白的。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起程吧。”
“好吧,老将军后会有期。”然后,李鉴跨上马背,率领大军向东走去。
唐军回到长安以后,长安城里一片欢腾,以庆祝唐军将士凯旋归来。太平公主借此机会对李鉴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让李鉴瞬间名声大震。“唐之霍去病”的名号也响彻整个李唐。皇帝李显封李鉴为镇军大将军,任兵部主事。
在李鉴归来后不久,太平公主和韦氏两派围绕着解散府兵回原籍的问题,又一次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太平公主因为韦氏的女婿武延秀掌握着京师长安卫戌部队的指挥权,所以她不愿意解散集结起来的府兵,而是提出让李鉴的府兵与武延秀一起宿卫京师。韦氏以府兵战时集合,平时务农,并不常设的原则,坚决的要解散李鉴的府兵。本来这个原则是李唐的军制惯例,仗一打完,府兵解散回原籍,以防止有人拥兵自重,威胁朝廷。可是韦氏的倒行逆施,任人唯亲的做法,让群臣们都意识到,她是个有野心的人,想做武则天第二。因而,支持她的人并不是很多。
这让韦氏很是恼火,上官婉儿给她建议说,既然遣散不了,那就削弱。具体的做法是暂且同意李鉴拥有军队,但是李鉴的府兵数量必须控制在三万人以下,不能进驻长安城,而是驻军灞上来拱卫京师。等到这批府兵的宿卫时间一到,再全部遣散,调李鉴等人在朝堂中任职,虚以高位,不再赋予兵权。韦氏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就听从上官婉儿的意见,向李显提出了这一主张,让群臣讨论。
这个方案得到了群臣的普遍支持,因为他们对于韦氏和太平公主都没有好的印象,不想看见其中的某一派做大,而把持朝政,重蹈武则天当年的覆辙。为今之计,首先要让两派之间的实力保持均衡,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太平公主见这一主张得到了朝廷上的普遍认可,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接受。于是,李显下诏,让李鉴保留长安附近各个折冲府的三万名府兵,剩下五万名府兵解散回原籍。同时,命令李鉴率军驻守灞上,拱卫京师。
唐军在西域打败突厥突骑施部,使得原本垂涎安西四镇的吐蕃,感到不安。于是,吐蕃派使臣前往长安朝贡,加强与李唐王朝的友好关系。在一些朝政事务商讨完以后,吐蕃提出要与大唐举行一场马球赛。这让皇帝李显一下子来了精神,因为马球是这位皇帝平生一大爱好。李显对此极为重视,他命令兵部尚书宗楚客去负责这件事情。宗楚客在接到皇帝李显的命令,立即在万骑军中挑选马球高手。人员挑选出来以后,宗楚客将名单交给李显。李显还亲自查看了这些人的能力,感到很满意,并因此奖赏了宗楚客。
到了比赛的那天,李唐的朝廷重臣和王公贵族都来观看这场比赛,比赛现场气氛十分的隆重。吐蕃马球队和李唐的皇家侍卫组成的皇家马球队,在大明宫的麟德殿马球场,进行角逐。可是,比赛的开始没多久,李显的脸就变得十分铁青,很是难看。原因在于,李唐的皇家马球队在吐蕃马球队面前根本占不了上风,反而是吐蕃马球队越战越勇,连续打进皇家马球队好几球,打的皇家马球队,毫无还手之力。
吐蕃人知道在战场上打不过李唐,就想着能在马球场上挽回点颜面。因此,他们对于这次比赛的准备是相当充分,更何况这项运动本来就起源吐蕃。
李显紧紧地握住双拳,恨不得自己跨上马,去和吐蕃队较量。这时,皇家马球队有四个队员,不慎从马上摔了下来受了伤。皇帝李显再也... -->>
在掩埋还士兵的遗骨之后,李鉴率大军起程回长安,郭元振将李鉴送到疏勒城外,在即将分别的时候,郭元振说:“大将军,你这次领军出战,大胜突厥,充分的展出了你卓越的指挥才能,你是我大唐难得帅才,老夫佩服你。”
李鉴带着哀伤地神色说:“老将军过奖了,付出了那么大伤亡,何谈大胜啊。面对那些阵亡的士兵,我感到很不安。”
“大将军也不是第一次打仗了,你对战争应该是了解的,怎么会如此悲伤呢?”
“可这次不同,这次我作为全军的统帅,统领数十万大军,我的指挥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战争的成败和士兵的生命。如果我能做的更好一点,士兵们也就能少留一点血,不是吗?”
“可战争就是这样,在没发生之前谁都不知道它是个什么样子,付出的代价到底会有多大。只有在结束之后,才会清楚的看到它的残酷性。对于大将军而言,你能看到这一点,说明你在不断的成长,你是当之无愧的将帅之才。大将军要是一直能保持这样的谦和,你会成为李牧、王翦、卫青和你曾祖父李卫公那样的千古名将。”
“多谢老将军指点,晚辈谨记在心。”
“最后我想给大将军一点忠告,还望大将军铭∽★,刻在心里。”
“老将军但说无妨。”
“你这么年轻就能担任三军的统帅,领军出征。一方面由于你的领军才华,另一方面说明你肯定有贵人相助。但是你要记住你所面对的是大唐的士兵,他们的鲜血只能为大唐而流。你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从大局出发,站在大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为你是我大唐的重臣,不是谁的家奴,你甚至于都不属于你自己。”
李鉴在听了郭元振的话之后,虽然感到他讲的很有道理,但是他却有点不大理解,说:“郭将军,能否给晚辈讲明白一点。”
“老夫的话就讲到这里,大将军慢慢会明白的。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起程吧。”
“好吧,老将军后会有期。”然后,李鉴跨上马背,率领大军向东走去。
唐军回到长安以后,长安城里一片欢腾,以庆祝唐军将士凯旋归来。太平公主借此机会对李鉴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让李鉴瞬间名声大震。“唐之霍去病”的名号也响彻整个李唐。皇帝李显封李鉴为镇军大将军,任兵部主事。
在李鉴归来后不久,太平公主和韦氏两派围绕着解散府兵回原籍的问题,又一次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太平公主因为韦氏的女婿武延秀掌握着京师长安卫戌部队的指挥权,所以她不愿意解散集结起来的府兵,而是提出让李鉴的府兵与武延秀一起宿卫京师。韦氏以府兵战时集合,平时务农,并不常设的原则,坚决的要解散李鉴的府兵。本来这个原则是李唐的军制惯例,仗一打完,府兵解散回原籍,以防止有人拥兵自重,威胁朝廷。可是韦氏的倒行逆施,任人唯亲的做法,让群臣们都意识到,她是个有野心的人,想做武则天第二。因而,支持她的人并不是很多。
这让韦氏很是恼火,上官婉儿给她建议说,既然遣散不了,那就削弱。具体的做法是暂且同意李鉴拥有军队,但是李鉴的府兵数量必须控制在三万人以下,不能进驻长安城,而是驻军灞上来拱卫京师。等到这批府兵的宿卫时间一到,再全部遣散,调李鉴等人在朝堂中任职,虚以高位,不再赋予兵权。韦氏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就听从上官婉儿的意见,向李显提出了这一主张,让群臣讨论。
这个方案得到了群臣的普遍支持,因为他们对于韦氏和太平公主都没有好的印象,不想看见其中的某一派做大,而把持朝政,重蹈武则天当年的覆辙。为今之计,首先要让两派之间的实力保持均衡,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太平公主见这一主张得到了朝廷上的普遍认可,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接受。于是,李显下诏,让李鉴保留长安附近各个折冲府的三万名府兵,剩下五万名府兵解散回原籍。同时,命令李鉴率军驻守灞上,拱卫京师。
唐军在西域打败突厥突骑施部,使得原本垂涎安西四镇的吐蕃,感到不安。于是,吐蕃派使臣前往长安朝贡,加强与李唐王朝的友好关系。在一些朝政事务商讨完以后,吐蕃提出要与大唐举行一场马球赛。这让皇帝李显一下子来了精神,因为马球是这位皇帝平生一大爱好。李显对此极为重视,他命令兵部尚书宗楚客去负责这件事情。宗楚客在接到皇帝李显的命令,立即在万骑军中挑选马球高手。人员挑选出来以后,宗楚客将名单交给李显。李显还亲自查看了这些人的能力,感到很满意,并因此奖赏了宗楚客。
到了比赛的那天,李唐的朝廷重臣和王公贵族都来观看这场比赛,比赛现场气氛十分的隆重。吐蕃马球队和李唐的皇家侍卫组成的皇家马球队,在大明宫的麟德殿马球场,进行角逐。可是,比赛的开始没多久,李显的脸就变得十分铁青,很是难看。原因在于,李唐的皇家马球队在吐蕃马球队面前根本占不了上风,反而是吐蕃马球队越战越勇,连续打进皇家马球队好几球,打的皇家马球队,毫无还手之力。
吐蕃人知道在战场上打不过李唐,就想着能在马球场上挽回点颜面。因此,他们对于这次比赛的准备是相当充分,更何况这项运动本来就起源吐蕃。
李显紧紧地握住双拳,恨不得自己跨上马,去和吐蕃队较量。这时,皇家马球队有四个队员,不慎从马上摔了下来受了伤。皇帝李显再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